人的光景与神的拯救
我们知道圣经是神的话,是神对我们讲的话,就象是父亲写给儿女的一封信。一方面圣经是神的话,另一方面圣经只是把我们所需要知道的、与我们有切身关系的事告诉我们,与我们没有关系的事并不提。所以很多宇宙的奥秘, 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 比如说,银河系里有多少颗星星,宇宙里有多少银河系,这类的问题在圣经里是找不到答案的,因为这些与神的经纶、神对人的旨意没有什么关系。神创造天地宇宙这件事,是神自己做成的,祂没有必要详细解释,我们只要知道天地宇宙是祂创造的就可以了,所以圣经里第一节就是“起初神创造天地”。 壹 创造诸天与地 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说,“起初神创造诸天与地”。很多人把创世记一章,当成是神创造天地宇宙的一个记录。在第一章里真正和神原初的创造有关系的只有第一节,第二节开始就与创造无关了。第二节说,“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按照圣经希伯来原文,这句应译作“而地变为荒废空虚,渊面黑暗”。“而”这个连接词指明第一件事过去了,第二件事来了,也就是说,在神创造天地之后,有些事情发生了,以致地变为荒废空虚。 约伯记三十八章记述了神向约伯说的话,其中第七节告诉我们,神立大地根基时,“那时晨星一同歌唱,神的众子也都欢呼。”这是一个非常荣耀的情形,更说出天与地不是同时创造的。神创造地的时候,天早已存在,众星也在那里,并且已有很多神创造出的有高度智慧的生物。 今天人类探测太空,寻找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在地球之外有没有生物。其实圣经早已经讲了,那些神的众子就是神创造的有生命的活物,他们看见神创造的地,都在那里大声欢呼。所以,神当初创造地的时候,绝不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否则神的众子如何能欢呼得起来呢? 从第一节“起初神创造诸天与地”到第二节“而地变为荒废空虚,渊面黑暗”,中间有多长一段时间,圣经没有讲,也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事情。但有一件事发生过,就是撒但背叛神,结果把地败坏了,地就变成荒废空虚,渊面黑暗。 贰 创造人 按照圣经启示,起初神的创造还不重在创造天地,而是重在创造人。创世记一章二十六、二十七节告诉我们神造人的心意,“神说,我们要按着我们的形像,照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爬物。神就按着自己的形像创造人,乃是按着神的形像创造他;创造他们有男有女。”这里清楚地指明人是神造的。 神造人的目的,积极一面是要人有祂的形像,能够彰显祂;消极一面是要人有祂的权柄代表祂,对付祂的仇敌―撒但。按照神起初造人的心意来说,人不应该怕魔鬼,而是他该怕人。因为人被造的目的是要来对付他。创世记里讲述神的创造,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神创造人是根据祂永远的目的,要人能够彰显祂。祂没有拣选天使作祂的彰显,而是拣选了人作祂的彰显。神创造人不是在创世记第一章第二节,而是直到第二十六节。因为在人出现以前,需要有一个生命的过程。人是第六天造的,有神的形像和管制权。 我们必须用属灵的眼光看这第一章。一个合乎神心意的人在宇宙里出现,就必须经过那六天生命的过程,让生命长大,才能长出这样一个人来。神要得到一个能够成就祂永远的旨意,把祂完全彰显出来的人,须要经过一个生命的过程。 不仅如此,神要得到的这个可以彰显祂、代表祂的人,不是一两个个人,也不是一盘散沙的个人,乃是神所建造起来的一个团体的人。二十六节说,“神说,我们要按着我们的形像,照着我们的样式造‘人’”。这个“人”是单数的; “使‘他们’管理……”“他们”是复数的,是指团体的人,就是召会。到新约圣经,你就看见,召会就是神要得到的这个团体的人,召会就是基督的身体,是那在万有中充满万有者的丰满(弗一23)。所以召会就是这个能够把神彰显出来的团体的人。 神创造了第一个人亚当,这亚当只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人若要真正成为神的形像彰显神,就必须把神的生命,或者说把神自己接受到他里面去作生命。我们常常用手套来作比方。手套是照着手的形像造的,如果手套真正能够彰显手,它一定要让手伸到手套里面去,否则它就是空的。虽然它是照着手的形像所造,但若不盛装手,真正目的还不能达到。同样,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就是为了让神能进到人里面去作人的生命。惟有这样,人才能够达到神的目的,才能够彰显神。 叁 撒但的破坏 亚当被造后,神把他放在伊甸园里,那里有生命树。神的目的是要亚当把生命树接受到他里面,作一个因着有神的生命,把神彰显出来而成就神心意的人。虽然亚当和夏娃还不太清楚神的心意,但是撒但却很清楚,所以创世记第三章那条蛇就进来引诱夏娃。他引诱夏娃的基本原则,和他今天引诱我们完全是一样的。他对夏娃说:“神岂是真说,你们不可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神根本没有说,所有树上的果子你都不能吃。神是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善恶知识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16-17)撒但第一步总是在人的思想里要人怀疑神的话,对神的话打个问号,夏娃也没有去找亚当来与蛇对话。她自己想,我不需要丈夫就可以应付蛇了。但她越是跟蛇讲话,越是糊涂,讲得越多就越受影响。一开始撒但讲“神岂是真说?”让她脑子里打个问号,接着蛇就对夏娃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开了,你们便如神知道善恶。”(创三4-5)换句话说,你就不需要神了,你可以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了。 神是要我们彰显祂、象祂,但不是在祂之外独立地懂这个,会那个,而是要接受祂的生命到我们里面去,我们才能够象祂。若没有把神的生命接受进去,我们永远无法象祂。生命树的原则是凡事依靠神,善恶树的原则是不需要神,向神独立,这就是背叛。结果,不仅夏娃的思想被撒但打动,她对神的爱也起了怀疑。 人有灵、魂、体三部分,魂也有三部分―心思、情感、意志,其中主要部分就是心思。情感多半受心思的影响,而意志是随着情感的。当夏娃的思想被古蛇打动时,她就想,“这棵树是不错,我吃后就跟神一样知道善恶了。”当夏娃的思想受了影响,她就看见这棵善恶树很漂亮、且令人喜爱,其实那棵善恶树早就在那里。在她的思想没有受撒但影响以前,她看见这棵树也没觉得它有什么好,或有什么可喜爱处。等到她被撒但说动了,“这棵树真好啊,你一吃以后眼睛明亮,马上能懂得善恶。”她觉得这不错啊!等她思想上觉得很好了,再看这棵树上的果子,越看越觉得可爱并悦人眼目,这时,她的意志就决定要吃这个果子。 今天撒但来引诱我们也是同样的原则。他常是先来打动我们的心思。魔鬼一天到晚忙得很,忙什么呢?就是在我们心思里忙。以弗所书第六章讲到属灵争战时说,撒但一直用火箭射入我们的头脑。今天给你这个幻想,明天给你那个想法,不知不觉你就被撒但牵着鼻子跑。你还以为是自己的思想,其实都是想着他给你的那些幻想。 肆 人堕落 人堕落以后,神对人讲的第一句话是:“人啊,你在哪里?”这是神所注意的。神并没有问:“人啊,你在作什么?”我们的观念是我们在作什么很要紧。如果在作好事,神应该很高兴;如果在犯罪,在作恶,那神会不高兴。但神是说:“人啊,你在哪里?”是不是说,神不知道人在哪里呢?神是无所不知的,祂当然知道,为什么还来问呢?祂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要人知道自己在哪里。我们在哪一个范围里,这个决定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人因着接受撒但的话,接受撒但注射到他里面的思想、建议,就不知不觉把撒但的生命接受到他里面去了。从那以后,不管亚当也好,夏娃也好,用不着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犯罪。所以,当神来呼唤那人:“你在哪里?” 亚当没有说:“哎呀,真对不起,我背叛了你,你叫我不要吃那棵树上的果子,我却吃了。”反而怪神说,是“你所赐给我,与我一起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三12)。也就是说,如果神你不造这个女人,我也就不会吃了。神去问夏娃,夏娃说:“那蛇诱骗我,我就吃了”。谁教他们的?不需要别人教,魔鬼的生命已进到他们里面,他们自然就会犯罪,去责怪神。 第二代的该隐就更败坏。该隐因为妒嫉,就杀了他的弟弟亚伯。等神来问他:“你弟弟亚伯在哪里?”他说:“我不知道。我岂是看守我弟弟的么?”(四9)。这不用教,他自然就会说谎。亚当夏娃绝不会教该隐要杀死弟弟,一定是教要爱护弟弟,要保护他。但是人用不着教,他自己就会恨人,就会杀人。因着第一个人亚当听了撒但的话,接受谎言,并吃善恶知识树的果子,将撒但的生命和犯罪的性情接受到人的里面,人就被破坏,就堕落了。 这个罪是从撒但的生命来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有一种性情。撒但的性情就是一个罪恶的性情,因为它是从撒但的生命里来的。所以,一个人只要是生在亚当里,就是一个罪人。圣经里的观念和世界上人的观念不同。世人的观念是:我犯了罪,我就是罪人,如果没有犯罪,我就不是罪人。但圣经的观念是:因为你是个罪人,你才会犯罪,不是犯罪了,你才变成一个罪人。 就好象什么样的树,结什么样的果子。是香蕉树将来必结香蕉,是苹果树就必结苹果。因为我们是罪人,都有罪恶的生命、罪恶的性情,所以才会犯罪。我们犯罪是里面罪恶的生命、罪恶的性情所结出的果子。人用不着做了什么坏事情才成罪人,在亚当里就是罪人,就在神定罪之下。约翰福音三章十八节说:“信入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你不要说,等将来在白色大宝座前审判的时候,再看神是否定我的罪,说不定到时运气好,祂不定我的罪。没有这件事,罪已经定了。 因着人是在罪里面,罪的工价乃是死(罗六23)。罪的结果也是死,跟着死来的是软弱和黑暗。为什么很多人,有时候很不愿意犯一些罪,真是恨恶一些罪,但是没有拒绝那个罪的能力。很多人实在是想做好,结果却是“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为什么呢?因为人都是软弱的。为什么软弱呢?因为都是死的。死人是最软弱的。不仅是软弱,还在黑暗里。以属灵的原则来讲,怎么知道我们是在黑暗里呢?最大的一个证明就是我们只看见别人的错,而看不见自己的错。如果把房间里的灯关掉,而外面有灯,那么外面的人怎么样,就看得清清楚楚,但里面自己什么样,却看不见。一个蒙神光照的人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就是活在神的光中,所看见都是自己的错,而看不见别人的错。当你看看四周,觉得自己是最好,别人都没有你好,这时你要小心,恐怕你已经在黑暗里面了。 伍 基督的救赎与拯救 我们怎么能从罪里蒙拯救?没有一个人能救得了自己,必须借着基督的救赎与拯救。罗马书九章五节说:“……祂(基督)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受颂赞的神。”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基督是完整的神和完全的人。 约翰福音一章十四节:“话成了肉体,支搭帐幕在我们中间……”所谓肉体,是指祂成为一个肉体的形状。根据罗马书八章三节:“神,既在罪之肉体的样式里,并为着罪,差来了自己的儿子,就在肉体中定罪了罪”。也就是说,祂只是取了罪之肉体的形状,这就好象旧约圣经中所提到的铜蛇,有蛇形而无蛇毒,里面没有败坏罪恶的素质。因为祂成为肉体的形状,所以祂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就把我们的肉体统统都了结了。 罗马书六章三节说:“岂不知我们这浸入基督耶稣的人,是浸入祂的死么?”六节“知道我们的旧人已经与祂同钉十字架,使罪的身体失效,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 这个旧人就是在亚当里的人,是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已经被了结。基督不是钉在十字架上死了就完了,祂更是在三天之后复活。基督从死里复活,成了赐生命的灵,今天祂就可以进到我们里面,作我们的生命。当我们一信了主,神就把我们放在基督里面。受浸是一个见证,不仅是见证以前不信耶稣,现在信了耶稣;同时还要见证,因为信了耶稣,以前我们是在亚当里面,今天神把我们放在基督里面,这是神已经替我们成就的事实。 我们在基督里所承受的有恩典、公义、称义、永远的生命、爱、平安、喜乐、在诸天界里各样属灵的福分、三一神的分赐……。因此祂是我们的基业、盼望、能力,使我们建造在一起,成为新造。所有上述这些积极的点都是在基督里面。 在亚当里,就得到亚当的罪和死;在基督里就可得到这许许多多属灵的福气。在这里没有中间地带。你不要说,我当然不喜欢在亚当里,这太痛苦可怕了,可我也不喜欢在基督里,所以我站在中立地带。这里没有中立地带,因为宇宙里只有两个人,你要么在基督里,要么在亚当里。 我们第一次出生,是从父母那里得到人的生命,就生在亚当里面。这个生命是堕落的、有罪的、有撒但的成分在里面。但信主的时候,我们就重生了。重生的意思是再生一次,是在原有人的生命之外,得到一个新的生命─神的生命。 我们如何进到亚当里?不是加入的,乃是生入的。同样,我们也不是加入一个召会就进到基督里,乃是借着重生,生入基督里。头一个出生,是从肉体生,就生到亚当里去;第二个出生─重生,是从灵生,就生到基督里来。 林前十五章四十五节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活的魂;末后的亚当成了赐生命的灵”。借着死而复活,主成了赐生命的灵。这个灵,今天已经住在我们灵里面。 我们需要清楚,在亚当里和在基督里是两个客观属灵的事实,在肉体里和在灵里是两个主观实际的经历。也就是说,在肉体里乃是在亚当里的一个经历,活在灵里就是活在基督里的经历。 朋友们,盼望我们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神创造诸天与地,又创造了人;撒但进来破坏,使人堕落;而神亲自来成为一个人,就是耶稣基督,祂成功救赎又成为那灵,且天天施行拯救,把我们从罪恶、世界、肉体和撒但的权势下救出来。在神眼中只有两个人,我们要么在亚当里,要么在基督里。若我们信主得救了,就是从亚当搬到基督里,就不必活在肉体,可以活在灵里了。借着赐生命的灵,基督所有的丰富就成为我们的享受,使我们能完成神永远的旨意。 本文摘自二○○三年六月纽约市召会“正常基督徒生活”信息 什么是得救的必要条件 照着圣经来看,得救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信,用不着在信以外再加上什么。可是在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思维方法之下我们总是想,信了还不够,总得在信以外再加上一些什么才能得救。这是因为不明白到底我们是信些什么,到底什么是信,活的信心到底能产生什么结果,活的信心的表现到底是什么。一个人如果真是信了,他就得救了,不需要另加任何其它的条件。现在我们要来看七个不是得救的条件: 不是信加上希望 有人想,我们得救必须信,然后要好好的求神,希望神施恩可怜我,叫我上天堂。岂知圣经不是说希望神施恩,乃是说信神已经赐恩了。罗马书三章二十一至二十二节说,『但如今神的义在律法以外已经显明出来,有律法和申言者为证,就是神的义,借着信耶稣基督,归与一切信的人。』凡自以为信而仍旧存留在希望之中的人,他的信是不完全的,我们甚至于可以说那个信并不是真的信。信是信『已经』。千万不要以为神是勉勉强强的赦免人,不要以为应当求神求到祂来可怜我们。岂知神已经赦免我们了。主耶稣流出祂的宝血来,就是赦免我们一切的罪。这个事实是已经完成的,你信,你就得着赦免;你信,主所已经成就的赦免就是你的。你信耶稣基督替你死,神的恩就显明在你身上了。 不是信加上承认 有人说,人信了,而不承认基督,就不能得救。自然,信的人必须承认基督;但是,不是因承认而得救,承认并不是得救的条件。是信叫我们得救,并不是承认叫我们得救。 马太福音十章三十二至三十三节:『凡在人面前,在我里面承认我的,我在我诸天之上的父面前,也必在他里面承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诸天之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这一段圣经不是指人得永生说的。这一段圣经是指人将来在国度里的地位说的,是指信徒魂的得救说的,人如果在地上肯舍弃自己,在地上承认主,将来主在父面前也要承认他们。这并不是指人永远的得救而言。 马可福音八章三十五节说,『凡为我和福音丧失自己魂生命的,必救了魂生命。』在地上失去魂生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地上的时候为着主失去魂生命里面的一切享受。今天怕为着主而丢脸面,怕羞耻的,将来必定要丢脸面,必定要蒙羞。今天不怕为主丢脸,不怕羞耻的,将来必定得荣耀。今天不肯和主同吃苦的,将来必定失去国度里的荣耀。当主耶稣基督在地上设立国度时,有许多人要失去荣耀。 马太福音十章三十二至三十三节,马可福音八章三十五节,都是讲国度的问题,而不是讲得永生的问题。进国度是与信徒在地上的行为息息相关的。信徒在人面前该承认主的时候,若不承认,虽然是得着永生了,国度却没有分。 罗马书十章十节:『因为人心里信,就得着义;口里承认,就得救。』主的话说口里承认,就得救。我们要明白一节圣经,必须看上下文。罗马书十章的主题乃是讲出于信的义,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祂的都得着义。(4。)信是得着义的条件。那么信是怎么一回事呢?八节说,这话与你相近,就在你口里,也在你心里,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人中复活,就必得救。这里的信包括两件事,一件事是口作的,一件事是心作的。这两件事都是信的动作,是讲一个东西的两方面,就像称义和得救是一个东西的两方面一样,口里承认乃是信的一个表现,信包括了承认。所以接着下去,就只讲信而不讲承认了。十一节说,『凡信靠祂的,必不至于羞愧。』这里不是说凡信而承认的人不至于羞愧。承认是在信里面,所以不必另题。十四节说,『人所未曾信入的,怎能呼求?』十六节说,『我们所传给人听的,有谁信?』十七节说,『信是由于听。』这些地方都没有另题承认的事。所以承认不是独立的一件事,承认乃是因着信而有的自然表现。那么这里的承认是指着什么说的呢?这里的承认不是指着站起来作见证说的,这里的承认乃是像一个小孩子认得他的母亲就呼叫妈妈一样。一个人得救,心里相信时,口里就承认,他很自然的要呼喊阿爸,父。所以承认不是在信之外另加一个附带的条件。人只要信,就得救。 不是信加上行善 有人想,我是一个罪人,我单靠相信耶稣就能得救,那太便宜了,我应当一面作好,一面信耶稣,这样才算为得救尽上一分心力和诚意,但这并不是圣经的真理。我们要记得,圣经告诉我们,行善是得救以后才行的。并不是行善而后得救,也不是信加上行善而后得救。一个小孩不能先走路而后生,照样,我们必须重生了而后行善。若有人盼望先行善而后得救,就像先走路而后生出来一样,全世界没有这种道理。 罗马书四章四至六节:『作工的得工价,不是照着恩典,乃是照着所该得者算的。惟有不作工,只信靠那称不虔者为义之神的,他的信就算为他的义。正如戴维也称那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义的人为有福的。』作工的得工价,不算恩典,是当得的,是作得好而得工价。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称罪人为义的神,就是这个信祂就算为义。不作工,只信,就能得救。并不是信又加上什么。要记得『只信』就够了。所以戴维说,『在行为以外,蒙神算为义的人为有福的。』这里是说在行为以外,和行为一点关系都没有。 以弗所书二章八至十节:『你们得救是靠着恩典,借着信;这并不是出于你们,乃是神的恩赐;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夸口。我们原是神的杰作,在基督耶稣里,为着神早先预备好,要我们行在其中的善良事工创造的。』八、九节告诉我们,我们得救是靠着恩典,也是因着神所赐的信,并不是因着自己的行为。十节又告诉我们,神救了我们,是要叫我们行神所预备要我们行的善。我们是因着恩典,是因着信而得救的;得救之后要有好行为,这是神所预备叫我们在得救之后行的;不是得救之先行的,所以不是得救的条件。 不是信加上祷告 有人想,人要得救,祷告总是一个条件罢。岂知得救是因着信,不是因着祷告。因为主耶稣基督已经担当了罪,神已经把耶稣基督审判了,我们并不是借着祷告得救,而是借着信得救。祷告是求神去作,信是信神已经作成了。我们信神审判了耶稣基督,信耶稣基督替我们死了。十字架已经完成了救赎的工作,人只要信神所作的就必得救。 有人就想,罗马书十章十三节不是说,『凡呼求主名的,就必得救』吗?这不就等于是说必须祷告才能得救?但是我们看十四节接着说,『然而人所未曾信入的,怎能呼求?』是先信而后求,有了信才有求。求是信的一个表现,求不是独立的、另外的条件。信包括了求,信自然也就产生求。同时,这里的求不是普通的祈求,乃是求告,呼求主的名,就是上下文所说的口里认耶稣为主的呼求主的名。也就是哥林多前书十二章三节所说的,『若不是在圣灵里,也没有人能说,主,耶稣』的称呼主的名。主的名就是拯救。凡呼求主名的,凡称呼耶稣为主的,就必得救。怎能没有信耶稣是主而称呼耶稣是主呢?怎能信了耶稣是主而不称呼耶稣是主,不求告主的名呢?所以祷告不是得救的条件,祷告是得救的结果。 不是信加上受浸 有人想,得救不是靠希望,不是靠承认,不是靠行为,不是靠祷告,这话是对的,但好像是信而受浸,然后才能得救。这种思想也是不正确的。不错,马可福音十六章十六节是有『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的话,但是我们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得救到底是指着什么说的。在圣经中有好几种定义的得救,有得永生的永远得救,有信徒天天的得救,有患难中的得救,有身体的得救,有在国度中与主一同作王的魂的得救。至于与受浸有关的得救,那是指着从世界罪恶的范围里救出来说的,这与得永生是不同的。得永生是个人得到永远的生命,受浸是从罪恶的范围里救出来。一个人光是相信,没有受浸,在他里面虽然是有了永生,但从世人看来,他还是一个没有得救的人。他必须受浸,宣告他与罪恶的范围脱离关系,才能使人认识他是一个得救的人。至于得永生,不定罪和永远的得救,惟一的条件是信,不需要加上其它的附加条件。就是马可福音十六章十六节这里,上一句是说,『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下一句就说,『不信的必被定罪。』并没有说不信、不受浸的必被定罪。从世界罪恶的范围里被救出来是需要信而受浸。被定罪只要不信就够 ﹔换句话说,不定罪的条件就只是信,而不是信而受浸。十字架上的强盗并没有受浸,但主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二三40~43。)他信了,他就不被定罪,他就得救,并且得永生。所以受浸并不是得永生的条件,信才是。 不是信加上认罪 有人说,我们的罪像字条一样,一条一条挂在十字架上面。我认了一件罪,字条就减少一条,我没有认过的罪,仍旧挂在那里。圣经可从来没有这样讲过,这不是说我们不应当认罪,基督徒是应当认罪的,但是认罪绝不是得救的必要条件。 有人说,约翰一书一章九节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这岂不是说我们要认罪么?不错,但约翰一书并不是写给未信的人,这里的『我们』是指基督徒,整卷约翰一书是为着基督徒写的。这卷书是交通的书,基督徒若犯了罪,是需要认罪的;若不认罪,与神的交通就有拦阻。你要与神恢复交通,就必须认罪。如果对未信的人说要认罪才得救,那就错了。因为一个罪人是圣灵使他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相信神的儿子所已经作成功的工作,他的罪在神面前就得着赦免。一个罪人在神面前得赦免的条件是信。全部圣经中找不到罪人应当信再加上认罪才得救的话;耶稣基督已经成功了救赎,人只要信神为祂儿子作的见证就必得救。 不是信加上悔改 多少人说,得救靠悔改。罗马书讲救恩最清楚,但罗马书并没有一次题到当靠行为得救。讲福音最清楚的是约翰福音,但是约翰福音没有一次说到靠悔改得救。得救是靠着信,不是靠悔改。 难道就用不着悔改吗?按圣经来看,信的人必先悔改,得救的人也必有悔改。在信之前有悔改,在信之后也有悔改。若是一个人对罪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世界的看法,对主的看法没有改变,他就不可能是得救的。『悔改』这个辞的意思,就是心思的转变。就如人得救之前所看为宝贵的东西,得救之后就看为不宝贵了。所以悔改不是得救的条件,是附属于信的,是附属于得救的。 什么叫信呢?信,并不是信一些神学的道理。听是听道,信是信基督。以弗所书一章十三节:『你们既听了真理的话,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在祂里面信了。』听是听福音,信却是信基督。所以,讲道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要人信基督才是目的。 什么叫信基督呢?约翰一书五章九至十二节:『我们若领受人的见证,神的见证更大,因为这是神为祂儿子所作的见证。信入神儿子的,就有这见证在他里面。不信神的,就是将神当作说谎的,因他不信入神为祂儿子所作的见证。这见证就是神赐给我们永远的生命,这生命也是在祂儿子里面。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所以,信,没有别的,信,就是领受神对祂儿子所作的见证。人只要信神的儿子,就有永远的生命。 我们今天得救,是因信而得救的,不是因别的作法和努力而得救。我们应当有好行为,应当在神面前承认基督,应当认罪,应当悔改,应当受浸,应当多祷告,叫神喜悦我们。但我们并不是靠着这些事得救。我们得救,只是因着信,因为圣经上是这么说的。 书中之书─圣经 “一个洞悉宇宙之奥秘与和谐的科学家,通过圣经无法不联想到神。”爱因斯坦 在当今世界的书籍中,圣经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它不仅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唯一准则,它还被文明世界公认为是“书中之书”,在人类文化中,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宗教的代表作都无法与之媲美。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曾感叹地说:“圣经是神赐给人类最好的礼物。救世主一切的美善,皆由此书传给我们。”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英国有二本书──圣经和莎士比亚。英国创造了莎士比亚,但圣经却创造了英国。”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洞悉宇宙之深奥与和谐的科学家,通过圣经无法不联想到神。”那么,怎样系统地证明圣经是书中之书呢?圣经有什么独特和超越之处呢?圣经的真正作者是谁呢?圣经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以下,本文将分八章与读者分享:第一章,由圣经本身来看圣经; 第二章,由逻辑思维来看圣经; 第三章,由科学事实来看圣经; 第四章,由考古成果来看圣经; 第五章,由犹太历史来看圣经; 第六章,由圣经预言来看圣经; 第七章,圣经的独特与超越;第八章,圣经的本质。 第一章 由圣经本身来看圣经 一、组成与制作 圣经的经卷是由旧约三十九卷和新约二十七卷组合而成,最初被书写在羊皮、小牛皮或盛产于埃及、叙利亚浅湖中的芦苇制成的纸上。这种芦苇又叫纸草,由叙利亚的白泊港(Byblos)出口。希腊文Byblos意为“书”,即由此港口之名而来。英文的“纸”字(Paper)也源于希腊字“纸草”(Papyrus)。此外,有些经文则保存在瓦片、石碑、蜡板等上面。抄写的工具有芦苇、羽毛、金属笔等。墨水是由木炭、腊和水制成的。 二、作者与写作过程 圣经是由三十余位作者,经过一千六百年之久所写成的。作者有君王如大卫,有政治家如但以理,有祭司如以斯拉,有哲士如摩西,有法学家如保罗,也有牧羊人如阿摩斯,又有税吏马太,也有渔夫彼得、约翰,还有医生路加,先知以赛亚、耶利米等类人物。而这些作者的地位、学问、性情、见解、风俗、习惯,则迥然不同。他们写作的地点更是各在异处:有的写在西乃旷野,有的写在阿拉伯的峻岭,有的写在巴勒斯坦的山中,有的写在耶路撒冷圣城的圣殿之内,有的写在伯特利的先知学校,还有的写在波斯国的王宫里和巴比伦的河边,更有的写在罗马狱内,拔摩的海岛上。有的写于戎马战时,有的完成于太平盛世;有的写于喜乐的高潮,有的则写于悲恸、失望的低谷之中。圣经各卷书都是独立写成的,写成后即在各犹太会堂或基督徒聚会中传读。 圣经的作者们并不知道这些书卷日后会被汇编成册,形成新、旧约正典。奇妙的是,当人们把这六十六卷书编在一起时,这些跨越六十代人写成的、风格迥异的作品却是那样的和谐,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不用说一千多年所造成的时空差异,就是同一时代的人独立写成的作品,也很难彼此和谐。即便是同一人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观点也会自相矛盾。试想,我们会怎样看待自己在十年前写成的作品呢?圣经奇特的连贯性,只能解释为是神的灵贯穿始终,神是圣经的真正作者。正如我们制造一张桌子,假如不叫一个木匠制造,而是叫几个木匠各制造一部分,却不给他们图样,也不许他们彼此商量,完全随各人的意思,在不同地点工作,他们所造出的各部分,必定大小、式样、木料都会不尽相同,无法配成桌子。但我们若将图样事先发给他们,又亲自告知他们如何作法;作成之后,各部分必能配合,成为一张精美的桌子。圣经的组成正是如此,它是由一位真神默示各人所写成的。 三、神如何默示作者 圣经不是人杜撰的,而是神默示一班虔诚敬畏□的人写成的。摩西、大卫、保罗等人,不过是神的代笔人,他们所写的都是神所默示。例如以赛亚自己承认说, “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叫我传好信息。”彼得后书又说,“预言从来没有出於人意的,乃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先知所写的,先知自己并不明白,也不知道其中的意义,因为多属未来的事,多年以后才应验出来。这点证明,他们不过是神手中的工具,用以写成圣经。因为他们敬虔忠心,故神乐意使用他们,叫他们写出神自己的意思。神是如何感动人写圣经呢?那并不是因为人受到符咒,或进入昏迷状态中写的。而是如神的笔记员一样,是神借着圣灵感动他们,使他们灵中听见了神的话,然后像学生默书的情形写出来的。如此,才不至於遗误神的原意。圣经中有两个事例,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个问题。 (1)旧约(民二三~二四)记载外邦先知巴兰的故事。巴兰是个先知,曾应摩押王之请,为着财利前去咒诅以色列民;这在他自己是很高兴的,并且也很热心去作这事。所以,一到山顶他便献祭求神咒诅以色列民,但神的能力完全取代他自己的意识,他发现他的“眼目睁开”了(民二四4,15)。以致他只能申述神传给他的话(民二三5,12,20),只能祝福而不能咒诅。这些祝福的话,虽是由巴兰口中所说的,但内容却是神的话,这是因为他受神管制,以致所说的话正与自己的意思相反。 (2)新约 (约十49~50)的记载有一次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商议怎样处置耶稣;这时大祭司该亚法言不由衷地说,“你们不知道什么。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他这话并不是出於自己,而是因为他是当时的大祭司。神使他预言耶稣将要替神的百姓受死;他并不知道是神的灵临到他。所以说,默示就是圣灵把所要说的话,安置在神所要借用的作者心中并且管理他,使他所写的没有错误。这不是说作者失掉了自己的意志,而是作者把自己完全借给神,为神使用。只有如此,圣经的各卷书才能是一贯的。 四、圣经的古卷查考 圣经最先五卷书是摩西在三千五百年前写的,最后一卷书是使徒约翰在一千八百五十多年前写的,旧约圣经写好之后,照例归祭司保存。在五百年前,未发明印刷术时,圣经都是人手抄写的,没有一件原稿能存留许久。当那些文书变为古旧时,犹太文士们就将其恭敬地埋藏起来,另外再用一种可以耐久的抄本代替原稿。那么,摩西与先知以及使徒亲手所写的原稿还在吗?虽然圣经的原稿现在已经没有,但是时至今日世上尚有三本极旧的抄本,这是康士坦丁为帝时,定写五十本为钦定本中的三本,时为主后三百三十年。我们如何知道这三本圣经是一千六百年前写的呢?因为圣经里面所用的字体与写法,是与那个时期的字体与写法一样。在那个时候,希腊人都用大写字母,并且在每字中间没有隔开的地方,这三本抄本的来源如下:(一)梵谛冈古卷:这本最旧的抄本是收藏在罗马梵谛冈图书馆,所以名叫梵谛冈抄本。(二)西乃古卷:这本旧抄本是属於希腊正教的,原收藏在俄国圣彼得堡国家图书馆里,是由德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西乃山下的一个寺中发现的,一八三四年沙皇俄国以十万英镑卖给伦敦博物馆。(三)亚历山大古卷:这本旧抄本收藏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院内,分作四卷装订,是康士坦丁堡总主教洛克在主后一六二八年送给英皇查理的。 除了这三本最旧的圣经以外,还有许多圣经的旧抄本存在,大概有一千五百本。有一本比前三本更旧的,名叫“以法莲抄本”,是法国巴黎图书馆收藏的。这本书上所有的字,早前被古时愚昧的老著作家擦去,因为他们想用这羊皮去写别的书,考古学家用一种化学药品,又使圣经的字显现出来。当人们经过对照所有的抄本发现,现在通用的圣经与主后三百年时圣徒的圣经是一样的,我们还可由古时教父著作中大量引用的经文证明,教父就是在使徒死后那些代替使徒作教会领袖的人,这些教父的著作,现在还有许多保存着。当看这些教父的著作和书藉时,我们就知道使徒未死以前,新约就已经存在了。因为,他们所引用的新约经节、内容、字句,与我们现在用的新约相同。还有一个事实的记载。就是在使徒死后第一世纪里,新约就已经译出两种文字了,第一种名叫比气徒,是翻译给叙利亚人用的;第二种是旧拉丁文,是翻译给北非洲人用的。将这两种文字的新约合起来看,我们就知道除彼得后书未列于其中以外,其余都是与我们现在所有的相同。这就证明,新约圣经不但在第一世纪就已经有了,并且已经翻译成其它的文字了。除了上述几本著名且较完整的古卷以外,尚有数千卷希伯来文及希腊文的圣经抄本。如果发现某古卷抄本上有一错字,立刻可在其它古卷中找出其正确之点,使圣经不至错误。 圣经古卷常有新的发现,与旧抄本几无不同之处。一九五四年,一班埃及商人前往耶路撒冷时发现一洞,洞中有一密封瓦罐,内藏古卷圣经以赛亚书,外用麻布缠包。经犹太人买来,送往美国化验,将麻布烧成灰,用原子能测验灰质,证明那个麻布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产物,这间接证明那个古卷确是真品,其内文与我们现在所用的以赛亚书完全相同。莎士比亚的作品至今只有三百年,但原稿不复存在。其三十几个剧本中,每一本都有上百处地方引起争议,这些差异足以影响整个句子的意义。与莎翁的印刷版本相比,圣经手抄本的高度准确、可靠,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也清楚知道,基督和□的使徒所有的旧约,和我们现在所有的旧约圣经完全相同。因为,他们所引用的经文话语,和我们今日所用的旧约完全相同。他们总共引用旧约六百三十九次,这样看来,圣经是神用□的大能,奇迹的保存、看管、保护,才经过了这么长久的时期。 我们怎能知道,摩西五经经过三千五百年屡次的转抄又转抄,没有把错误加到圣经里去呢?十九世纪时,有神学批评家兴起来,并有进化论学说风行,有人竭力攻击圣经。他们指责今日的圣经与三千五百年前原著圣经,早已相差千万里,是靠不住、败坏、不可信的,甚至在天主教会的主教中,也有和声响应的。正在此时,神的主宰显明了,一九四七年春,一位牧童在死海山上追踪一只迷路的山羊之际,发现一个山洞,在其内寻到一些高瓶,内装古卷圣经。后由耶路撒冷东正教马可修道院红衣大主教撒母耳所收购,因他知道在主前一百年时,曾有古修士避居该处,以后此地遭遇兵灾便无人烟了。按照历史记载,因着战乱,在主前一、二世纪时,曾有若干修士离开耶路撒冷一带罪恶城市,避居死海荒山洞穴之中,专事苦修学道并抄写圣经。因此,这一地带逐渐蔚成社区,后经兵乱,他们就将其抄本圣经藏在洞中流亡去了。在当地附近,以后陆续又有十一个洞穴被发现。而古修士们在第一世纪以前所抄写的圣经,即撒母耳大主教所收购的死海山洞中的古本,这位主教不识上面的文字,他打电话给耶路撒冷的美国东方研究学会,其代理会长查佛(John Trever)把部分经卷拍下来 ,到一九四八年二月,被送到美国东方研究学院以及耶鲁大学,由近东语言研究院院长Burrows博士审慎查核。从希伯来古文的字体对照上,被鉴定为在公元前一百年左右写成的希伯来文旧约经卷。这便堵住了攻击者的口,确证今日所用的旧约圣经,与原始圣经的内容完全相同,并无错误搀杂其中。 罗马大学两位教授,保罗马太与格尼巴番第拿多,在叙利亚北方提勒马迪克城的古伊布拉皇宫(主前二三零零年至二五零零年)发掘了一万七千片古代图书泥版,分别记载公元前二九零零年以来的历史事实。内有记载旧约洪水泛滥,挪亚造方舟,以及所多玛、蛾摩拉两城被毁的事;此外还提及耶路撒冷、加萨、米吉多、夏琐等城,及当时的假神巴力、亚斯他录和基抹(士十一24)。这项伟大的考古发现,打倒了新神学派的谬论,他们一直盲目地认为,创世记不过是一篇神话。然而这些泥版的事实,却证明了圣经实在是神默示的话语,而且经得起考验。美国密西根大学圣经考古专家大卫挪尔甫利门博士表示:“中东的历史新页已经开始了,这是对旧约圣经研究的最伟大贡献。” 第二章,由逻辑思维来看圣经 一、关于神造人的逻辑思维 圣经在创世记上说,“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创二)很多人初读圣经时,对这一点觉得是不可能的神话。而现代逻辑思维告诉我们,人既然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在人创造的问题上,可以推断必有一位全智、全能的创造主。这就如一部计算机,不可能从一堆电线中演化而来;一艘宇宙飞船也不可能由一连串的碰撞或巧合而组成。每一个智能的物体,必然出自一个智能更高的创造者。化学家用化验证实人体中的成分,确实与尘土的成分相同如人的骨头是由磷酸钙组成的,它是尘土中的成分之一;人身上的肉是由脂肪和蛋白纤维所组成,分解后就变成水与煤炭和硝,那也是尘土中的成分;人的血液如果加以分解就会成为水和氧化铁,而氧化铁是红色泥土的主要成分。如此说来,人死了,身体不是化作尘土了吗?人由尘土而来,再到尘土中去,不是即符合科学又符合逻辑吗? 二、关于神迹的逻辑思维 耶鲁大学鲍罗斯(Millar Burrows)指出:“许多自由派学者之所以怀疑圣经,并非他们对现存的考古资料作过任何仔细的鉴定工作,而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根本就反对任何超自然的事”。这恐怕是相当多不信者的心态,他们认为圣经中的神迹不符合科学,只是神话而非神的话,甚至一些所谓的基督徒也主张把圣经中的神迹部分去掉,他们竭力想理性地把这超然之事化为自然之事,以迎合人心。比如,他们说“童女生子”并非神迹,只是自然界中的特例而已。又如,新约中记载门徒看见耶稣在加利利海上行走。他们的解释是,耶稣并未在海水上面走,只是在近海水的沙滩上走,门徒隔海远远望见,就如在海上行走一般。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这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神存在,当然就会有神迹发生,一个人不可能即相信有神,却又不相信神迹。如果神行的每一件事都不能超越自然律,那他算是神?岂不和我们一样是伏在自然律之下的受造物吗?耶稣一生中行了无数神迹,□行的一个最大神迹就是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要拯救一切信□的人。耶稣的复活是有着充分的证据事实,是基督徒信仰客观基石。本刊对此将有专文论述。 三、关于圣经是神的话的逻辑思维 神造人并愿意与所造的人有来往交流,也就是基督徒所说的“交通”,这种交通是属灵的,是关于人与神属灵交流的专用词。神是那么的伟大,人是如此的微小,神说话人如何接受呢?常识告诉我们,人类交往的方法无非有三:第一是借着声音沟通;第二是面对面交流;第三是借着文字传达。神选用文字并编成书籍与人交往是完全合乎逻辑的。神拣选合乎□心意的民族和人物,借着他们的手呼出神的话,而成为圣经上的文字,自然也是合乎逻辑的。符合关于圣经是神的话的逻辑思维标准有六: (1)神一定要在圣经中明确写明此书是□说的话的才符合逻辑,如不显明人就不知道,也不好确定它是神写的,正如人写信、写文章要署名一样,要让读者知道是谁写的。而全部圣经中,就有两千余处写着“这是我耶和华说的”。 (2)以神呼出的话而写成的书,它的道德律一定是最高的才符合逻辑。无疑,圣经中的道德律,实在是高过於人间任何书藉的道德标准,圣经上说,“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已经与她犯奸淫了。”按当今世界的法律,这种道德行为就算犯奸淫罪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的警察、法官、律师们就一定会忙得人仰马翻了。耶稣说“爱人如己”,想一想,从人性上说,那一个人不爱惜自己呢?如果每一个人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样,这个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呢?圣经上说,要饶恕别人七十个七次,当耶稣被人钉在十字架上,痛苦不堪,死亡将近时,□还祷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知道。”试想,当神这样的道德标准普及于全人类时,又有什么人间怨恨不能了结呢? (3)神一定要借着这本书告诉人们,宇宙与人类的由来及天地将来如何结局,才符合逻辑。我们看到圣经中明确说到,神如何创造宇宙、天地、万物,人类如何堕落,又如何才能蒙救赎。将来天地如何结局,每一样神都说得非常详尽。 (4)神一定要让这本书使任何人都可取得,才不愧被称为神呼出的话,才符合逻辑。据有关统计,圣经已被译成一千七百多种方言,成为人类历史上发行量最大的书。 (5)这本书中所预言将来要成的事必须完全应验,以证明圣经是神所呼出的话,才符合逻辑。在全本圣经中,我们看到三分之二皆为预言,它所预言的许多事,到应验的时候,已经准确地应验了。将要应验的事,到时也一定会应验。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下文有专题论述。 (6)神必定在这本书中,把□对人类的旨意告诉我们,才符合逻辑。试想如果神不把□的心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堕落到何种地步呢?事实上,只要你好好研读圣经,就会看到圣经把人所应行、应知的事无不详尽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