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
「末世双煞」带给现代基督徒的省思
路加福音二十一章十至十一节:『当时耶稣对他们说,民要起来攻打民,国要起来攻打国。地要大大震动,到处必有饥荒和瘟疫,又有恐怖的事,以及从天上来的大神迹。』 有一位主所重用的仆人曾经说过:『我一只手拿著今天的报纸看世界新闻,另一只手拿著圣经读神的豫言,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出其中相互关联的关系。』这句话越到世代的末了,越显得真实。圣经是神的说话,是神的呼出,更是神的豫言(提后三16;彼后一20~21)。主耶稣亲自宣告说:『天地要过去,但我的话绝不能过去。』(路二十一33)。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基督徒更要熟读且认识主的话,让圣经的启示、豫言成为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黑暗世代的指引(诗一一九105;彼后一19)。让圣经的教训,成为基督徒生活事奉独一无二的标准。 关于主的再来和这世代终结时的兆头,主曾经明确地指出,当时的世局里,民要起来攻打民(内战)、国要起来攻打国(国际战争),地要大大震动(历代以来地震不断在增加,并且到这世代的末了要更加剧烈),到处有饥荒和瘟疫,又有恐怖的事等(路二十一10~11;太二十四7~8;启六12),而这一切都是『产难的开始』,为要催促福音的传扬,产生更多神的儿女,使外邦人得救的数目得以添满(罗十一20),以构成今世的召会,完成来世的国度,并产生永世的新耶路撒冷。 近三个月来,所有重要的新闻版面,几乎全被两条全球持续发烧的重大新闻所占据。一条是美国攻打伊拉克,决心铲除『煞旦海珊』(Saddam Hussein)的独裁政权,另一条是『煞尔斯』(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扩散的疫情,有新闻媒体称它们是『绝代双煞、独领风骚』,带给现代人无以伦比的震撼与冲击。但是,这只不过是再度印证神的豫言必逐一完全应验,好成功他的旨意。这一切事的发生,应该带给今天的基督徒许多属灵的省思。 这次SARS的流行,造成空前的惊惧与恐慌,人人自危,谈煞色变。前所未有的事都发生了,诸如:医院封院、百货公司封馆、住家封楼、封巷、学校提早放假、航空公司减班断航,濒临破产,百业更加萧条,全球原已低迷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失业率不断攀升,搞得全球人心惶惶,使忧郁症、焦虑症等精神官能病患急速上升。因压力、无助、无望而自杀的人不断增加,去年仅日本就有三万人自杀身亡。 『瘟疫』的流行,曾在十四、五世纪夺走了全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但在医学突飞猛进的今天,却仍无法对付各种新的瘟疫,除了可怕的SARS之外,还有爱滋病毒、汉他病毒、伊波拉病毒、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疯牛症、登革热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权威医生豫言,还有更多不知名的突变病毒等著我们面对。 关于圣经所说:『又有恐怖的事』(路二十一11),从前,我们感受不深,但自从美国遭到九一一恐怖攻击之后,透过电视上触目惊心的镜头摩天大楼爆炸、燃烧、倒塌的画面,使全球完全笼罩在惊悚的气氛之下,惶乱不安。许多观光圣地,如印尼□里岛、澳洲、西班牙、耶路撒冷也都接连遭受人肉炸弹、汽车爆炸等恐怖攻击。 这一切事的发生,绝非偶然,都与神永远定旨的完成有关,尤其是恐怖攻击背后的首脑奥塞玛宾拉登,曾经公开宣称,他要消灭的仇敌有三:美国、以色列和基督徒,为甚么?另外,波湾战争和美伊大战的主角伊拉克总统海珊,也曾夸下海口要消灭以色列,把他们全部赶入红海。为甚么?因为他们所反对之对象的存在都是与成就神永远的经纶有关。伊拉克的领土乃是位於两河流域,伊甸园就在其境内,也正是从前的巴比伦国之地,当时的国王尼布甲尼撒曾在主前六?六年使以色列亡国。但以理也曾为他解梦,藉著梦中的大人像,豫言了整个人类政权转变的历史,直到主的第二次来临(但二34~45)。 如果我们稍微花点工夫,回顾这几十年来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新闻,和有关主耶稣第二次再临的所有豫言相对照,我们必定会像挪亚一样,对神动了敬虔的心,而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来十一7)。首先是亡国二千六百年的以色列经过漫漫长冬,於一九四八年神迹般地复国,有如无花果树发嫩长叶(太二十四32)。一九六七年以阿六日战争后耶路撒冷归回(路二十一24),今天更期待著圣殿重建,而一切材料早已备妥。 世局又历经了韩战、越战、两伊战、波湾战、车城战、印巴战、美伊战大小战争不下数百场,民打民、国打国的兆头,不断发生,真的是『漫天峰火,等待黎明』-那就是主一再来,地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启十一15)。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大小地震渐趋频繁,由每年几万次变成近百万次,造成严重伤亡的有:日本东京、阪神大地震、中国唐山大地震、美国旧金山、湾区、洛杉矶大地震、菲律宾碧瑶大地震、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等不下百余次。就是以过十天以来,世界各地,几乎天天有大地震,是巧合呢?还是主要震醒沉睡的现代人(弗五14)? 当这一切事在我们眼前陆续发生时,身为现代的基督徒,我们该当有何种省思?首先,我们绝不可因看多了,而变得见怪不怪、麻木不仁。我们更要相信神话语中的一切豫言,正在快速地成就,应验中我们也更要接受申言者阿摩司的劝勉和警告:『你当豫备迎见你的神。』(摩四12)。 其次,我们不可学那些好讥诮的人,存著不信的恶心问说:『主来临的应许在那里?』反要知道主所应许的尚未完全成就,并不是他的耽延,乃是宽容我们,等待我们人人都趋前悔改(彼后三3~9);今后,我们都该起来加强的祷告:『我们在诸天之上的父,愿你的名被尊为圣,愿你的国来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9~10);并且,更要与活力伴一同起来儆醒豫备,在生命上作精明的童女,豫备油在器皿里,经历生命的长大与变化;在服事上作忠信、精明又良善的奴仆,积极尽功用,按时分粮给神家里的亲人(太二十四42~47,二十五1~30)。末了,不要因今生的思虑烦恼,或贪享安逸、酗酒沉醉,而累住我们的心陷入网罗,反要时时儆醒,常常祈求,作个今时代的得胜者(路二十一34~36),爱慕主的显现,热切期待主的回来(提后四8)。 另一面,我们该作福音勤奋的祭司(罗十五16),『速兴起传福音,莫塞住怜悯心』(诗歌664首)。因为知道我们的亲友们,在世上满了苦难,在主里面才有平安(约十六33),任何人以别的追求代替耶和华,他们的愁苦必加增(诗十六4),他才是全人类的盼望、保障、救主、磐石、盾牌和高台(诗十八2),让我们同心合意起来兴旺福音,成为我们所在地之百姓的祝福吧! 科学主义的形成与教条 科学和信仰的对立往往被简单处理为绝对的对立。科学研究自然界,以感觉经验(严格来说是实验观察事实)为基础;而信仰追求超自然存在,凭信心和启示。这就导致了科学和宗教信仰的对立。 这种对立在欧洲思想史上经历了三 个阶段:伽利略──牛顿力学兴起之时,宗教力量强大,科学思想受到压抑,如伽利略被强迫放弃他关於宇宙的科学见解。这段历史一 直被宣扬为宗教逼迫阻碍科学发展的见证之一 ;第二 阶段乃为牛顿力学被广泛接受时期,约十 七 世纪到十 八 世纪中叶。由於科学的不断胜利,宗教对自然的认识让位於科学,转而保守自己的信仰於道德领域;到十 八 世纪下半叶,特别是十 九 世纪,科学的全面胜利,宣称牛顿力学已经达到最终真理,关於自然的基本知识构架已经完成,只剩下一 些扩充、增补、运用的工作。这便是第三 阶段。在这个阶段,任何和科学不一 致的学说、观点、立场都被宣判为迷信,予以抛弃。宗教信仰的超科学立场不免受到强烈冲击。这也就是科学主义的最早形式。科学主义隐含了两个教条:其一 ,牛顿力学(或其它被普遍接受的科学理论)已经揭示了最後真理。其二 ,科学发展动力在科学自身内部。这第二 点是第一 点的自然结论:既然科学揭示了最後真理,那麽,科学发展的动力就只能在科学自身。否则,如果承认科学之外另有动力(不能为科学所规范),这就说明别有真理。 在这里,我想对科学主义的这两个教条进行一 些分析。我主要关心的是,追随科学主义真的能够带来科学发展吗?伽利略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知道,伽利略乃近代科学之父。他率先提出数学──实验方法,使科学发展有了可靠的方法。因此,分析他的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伽利略生活在宗教气氛浓厚的十 六 、十 七 世纪。当时关於自然的认识一 般以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托勒密的地心说为准,与此同时还有柏拉图主义的复兴。柏拉图的晚期著作《蒂迈欧》关於宇宙结构的数学解释是一 个谜。柏拉图认为宇宙本质是一 种数学关系。但是,这一 看法和人的经验出入太大。与此相对应,亚里士多德重视感觉经验,认为柏拉图的宇宙──数学思想是一 种神话,不能得到经验支持。这种重视感觉经验的物理学被广泛接受。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对伽利略有深刻影响。作为柏拉图主义者,伽利略坚信宇宙的本质是一 种数学关系。在他的信仰中,神是造物主。神在创造这个世界时,出於他自身的完善性,必然赋予这个世界一 种完善的关系。这就是数学关系。 作为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伽利略又非常重视经验支持。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自然过程的数学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假设,进而把这一 假设应用於自然过程(设计实验)以求证实。这便是数学 -实验方法。我们知道伽利略的著名的斜塔实验。当时的落地定律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者快轻者慢定律:一 根鸿毛和一 块石头同时从高处落下,容易观察到石头下降快於鸿毛。按照这一 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下降速率和物体重量的数量关系。然而,当伽利略企图给出这种数量关系时,却发现下降速率和物体重量没有关系。伽利略还做了许多其它实验,他的研究和观点,使他和古代权威相冲突。 伽利略研究自然的动机是追求真理,其中完全没有功利因素。什麽是真理?在他心中,真理就是关於神的知识。神创造了这个世界,神用数学造世界。人类智力有限,不可能完全把握宇宙的完整数学模型,但人们可以通过对具体自然过程的深究而揭示其中的数学关系,并通过实验而加以证实。人们关於自然的科学知识和神的知识相比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他深信,人的科学知识是神的知识的一 部分,因而也是神圣的,也是真理。追求这样的真理便是伽利略科学研究的动力。 回顾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活动,有两点需要特别提出来讨论:首先,我们注意到伽利略的科学研究和当时梵蒂岗教庭的冲突。这一 冲突被理解为科学和信仰的冲突。但我们发现,伽利略的思想充满了信仰。他追求神创造世界的奥秘。没有这个信仰,他的科学研究就是无聊之至了。实质上,我们所看到的冲突,不过是他和古代权威的对立。当时梵蒂岗把古代权威奉为神意,这已经证明完全是错误的。 其次,伽利略的科学研究完全和功利无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我们遇到一 股强劲的科学主义思潮。这一 思潮认为科学能够强国。不难发现,它具有浓厚的功利性质。由於它的功利性质,人们在引进西方科研成果,或自己进行科学研究时,一 直是以功利为中心,即功利成为科研的动力。不幸的是,人们至今仍未认清,功利崇拜是中国几千年来科学无法进步的根本障碍。对於像苹果落地这些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从功利的角度看,追求其中的数学关系纯属无聊。要超越现有知识,就必须有一 股引导突破现有知识的力量。在伽利略那里,这就是神的力量。也就是说,伽利略从对神必然创造完善的世界这一 信念为出发点,才突破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这里,我们清楚看到了神在近代科学兴起中的关键作用。 爱因斯坦给我们的启发 牛顿力学的发展改变了人关於自然的图像。渐渐地,它被当作绝对真理。到了十 九 世纪,牛顿力学的权威完完全全树立了起来。於是,人们在判断一 种学说的真假时,主要是看它是否和牛顿力学相一 致。人们小心谨慎不使自己和牛顿力学相对立。十 九 世纪下半叶的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洛伦兹,为了解释光速不变现象,几乎达到相对论力学,但他把计算出来的公式视为幻象。当爱因斯坦提出他的相对论力学时,当时科学界的泰斗们把它当作神话。 我们注意到,人们谈论科学时,指的是现成的普遍接受的科学理论。如果有人提出一 种和现成科学理论相左的学说,便不是科学,充其量不过是一 种假设。关於科学假设,一 般有两种类型:一 种是运用现成科学理论去推导未知现象。由於它的基础是现成科学理论,因而可用实验加以检验。这类假设一 般认为属於科学;另一 类是对现成科学理论进行否定的假设。从现代科学立场出发,这类假设是反科学的,不能接受。但是,随著时间推移,这类假设被接受了。如爱因斯坦力学。这种从反科学到科学的转变,揭示了科学发展中具有某种非科学或超科学因素。 科学发展中的非科学因素在当代科学哲学中已经清楚揭示了出来。我在这里只想提出一 个方面来讨论,即,假设的提出机制问题。 很明显,当一 个人的思想完全服从一 定的科学理论时,他将不可能迸发出一 个对这一 定科学理论进行否定的假设。即使他发现一 个问题用现成理论无法解释,由於现成理论被奉为绝对真理,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在现成理论的基础上思考解决答案,如前面提到的洛伦兹现象。但是,超出这一 定的科学理论,展现给他的是空无境界,无所依靠。在这里,他的思考失去了立足之地。爱因斯坦常常谈论这种空无境界。他也称之为思维真空,并认为他就是在这个境界中发挥自由创造性而提出相对论力学原则的。 当然,通过人的努力就能进入这种空无境界,如佛教的坐禅空化工夫,但是,如果没有某种神奇力量的帮助,空无境界给人带来的只能是空无而已。人可能由於失去依靠而恐惧,并失落而回 到原来的立场上。爱因斯坦在谈论思维真空时,一 直忘记提及他的信仰:普遍必然性,即上帝不会掷骰子。他坚信有一 个绝对真理存在,但它不是牛顿力学,而是一 种能够解释一 切自然现象的力量。这一 力量是他在思维真空时得以升华并超越牛顿力学的关键。也就是说,这一 力量通过他的信仰而使他有足够的信心在思维空间对牛顿力学进行超越。 结语 这里我们看到,当人们把信仰指向某一 有限物时,在有限的范围内,它能够发挥它的力量,使人的思想升华。但超出这一 范围,它就只有拖後腿的作用。使科学得以生生不息地发展、超越、升华的力量是什麽呢?显然,它必然是无限的。这就是神的力量。神并不是仅仅高高在上,与人间生活无关。他要拯救人类,使人的信仰联结到真正的真理,即神自身。於是,人的思想得以摆脱一 定思想体系的束缚,获得自由,并得以超越、创造、升华。这便是科学发展的最终源泉。这是永不枯竭之泉。 通过考察伽利略和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活动,我们再来看看科学和信仰的关系。科学主义完全排斥科学以外的因素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尽管好象是完全尊重科学,结果却是限制了科学的发展。相反,信仰指向超自然存在,超越了现成科学理论,却给科学带来进步。看来,问题并不是科学和信仰的对立,其实,是两种信仰之间的对立。当人们崇拜一 定的科学理论时,如十 九 世纪科学家对牛顿力学的态度,人们实质上是把信仰指向一 个有限物,并奉为绝对。这种崇拜已经证明是科学发展的敌人。作为基督徒,我深信科学发展离开了基督信仰就必然失去动力。因为耶稣道成肉身来到人世间,目的是要把神的救恩带给人类。人们对科学的追求,脱离这救恩的话,乃是决不可能的,既不可能给科学研究带来创造性,也不可能使科学造福人类。 □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现在美国洛杉矶。 轮迴之说可信么? 轮迴之说的源起 轮迴之说不是中国古代圣人的创说,也不是中华文化原有的产物。「轮迴」之说最早乃是由印度的婆罗门教所创设的。婆罗门教只讲三道轮迴,释迦牟尼擷取了婆罗门教的轮迴之说,并将它扩大为「六道轮迴」。凡生前曾行十善的,可往生天道、人道或阿修罗道。但凡行十恶的,则要往生畜生、饿鬼或地狱三道。又说人若不能成佛,就要在这六道中生死辗转。印度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没有经过理性的过滤,便为中国民间信仰所吸收。许多自命为佛教徒的人,对佛学一窍不通,对六道轮迴也是一知半解。 轮迴之说不可信 一、轮迴之说互相矛盾: 关于「六道轮迴」的情形,佛经作者各说各话,没有统一,而且互相矛盾与冲突。 二、谁在管理「轮迴」的制度: 轮迴这个制度是谁发明的?谁在管理?谁决定某人该投生何道?投生何道的明细标准又是甚么?个体若不肯去轮迴受苦,谁逼他们去呢? 三、世界人口递增反证轮迴之谬: 世界的人几千年来增加了不知多少倍,增加的人是谁投胎来的呢?畜生不懂为善故不能投胎成人,何况畜生因人类食用需求的增加,可能也是越来越多。天人、阿修罗、饿鬼和地狱之众生的寿命,按佛经说,以人的年日算,都在上亿年以上。人死后又有人道可投,能再投胎成人的机会又不高。如此看来,世界的人口应该是越来越少才对,为何反而不断增加呢? 轮迴之说不合伦理学 梵纲经卷下云:「世上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故人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又称「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佛教有主张吃素的;但也有主张吃荤的,则所食的肉,岂不皆为父母?这种观念实在牵强附会,颠倒是非。 轮迴之说不合医学 根据轮迴之说,如古时有一员外,平常乐善好施,其夫人临产前梦见一麒麟,结果产下一男婴。但是若以现代昌明的科学与医学来证明,人的性别遗传,决定于遗传基因,所以早在母腹中就可用超音波检查出胎儿的性别,根本不必等麒麟来投胎才生男婴。 轮迴之说不合生物学 生物乃是各有其不同种类的祖先,以后繁殖也是「各从其类」。一类的生物不能变为他类的生物。从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血液与蛋白质的分析、退化器官研究、化石记载所得的资料,和遗传学的研究中,我们累积结论性的证据,证明各大类生物各有它的特征,并且彼此之间有永久性的间距(gaps)存在。生物并非没有微小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都在各类生物本身的界限之内。 人死后灵魂乃是去到阴间 圣经告诉我们死人的灵魂很快会去到阴间。阴间是在地心里,它有两部分,一部分叫乐园,是个快乐得安慰的地方。所有信主耶穌或顺从真理的人死后都会去乐园。阴间的另一部分仍叫阴间,是所有罪人死后要去的地方,那里的人在火焰里极其痛苦。阴间这两个部分有深渊隔开,以致人不能彼此来往,但却能远远的彼此看见,且能对话。而且,阴间是个进去后就不能出来的地方,如经上所说:「云彩消散而过,照样,人下阴间也不再上来。」(伯七9)故人死后灵魂不能再投胎。 圣经上说:「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帖前五23)人是照着神的形像,按着神的样式造的。人里面有灵,岂可和牲畜相题并论。愿您早日认识这位创造、并为我们设计一生的主,过一个活祂并彰显祂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