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大学
学校介绍
沃野大学学报
象山学院
报告厅
哲学系
专业学院
研究院
神学院
贺敬之、柯岩专栏
亚洲作家协会
代理招生专栏
唐郁文专栏
我的歌
长篇连载
书画院
图书馆
活动中心
中小学
有关知识
业余摄影展
唐氏家族及其他
后台管理
胡恩余专栏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胡恩余:以马内利
胡恩余:西门彼得
胡恩余:365天福份
留言反馈

唐勇先生201005
唐勇的微博
一红天下网*唐氏资料库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进化、退化、神化


返回主页
第一篇
第二篇  起初
第三篇  巧合或设计
第四篇  生命与无生命
第五篇  各从其类
第六篇  变化万千
第七篇  物竞天择
第八篇  地球有几十亿年老么
第九篇  恐龙如何是一亿年前的生物
第十篇  朽木能言吗?
第十一篇  老祖宗是谁?
第十二篇  谁最进化?
第十三篇  人算什么?
第十四篇  化石与恐龙
第十五篇  有人见过恐龙么
第十六篇  洪荒世界
第十七篇  恐龙与巨人
第十八篇  化石巨龙渐变或剧变?
第十九篇  方舟如何保全生命
第二十篇   地裂天崩
第二十一篇  空前浩劫
第二十二篇  在狂风暴雨中
第二十三篇  现在的天地
第二十四篇  失乐园
第二十五篇  理想的家庭
第二十六篇  问题来了
第二十七篇  初信者参考资料
第二十八篇  附一.进化论与创造论的基本区别

起 初
(一)基本原则
从科学的证据来研究物质世界的起源,目前流行的理论莫过于进化论了。我们已经指出,进化论并不能作为绝对的科学事实。只是一种证据科学而已。自从达尔文复兴古希腊唯物论者的看法至今,进化论随着科学的新发现,已经有不少的修改。一一的比较并不在本文的范围之内。但是原则仍是根据如下:
万物之形成由于巧合,机运性质的过程,所以并没有设计者。
这过程是由最基本的原子开始(即是氢气),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至如今之复杂程度。
地球上古今之变化一贯,速度一样??现在就是过去的钥匙。
圣经的原则却是:
万物的形成证明有位设计者和发动者。
宇宙万物被造时是完全的,并且生物各从其类,只是后来有死亡的因素进入世界,从此这物质的天地渐趋下坡。
地球上曾有极剧烈的变化,形成今日所观察到地质上现象。
(二)大爆炸与能源
无神论者与进化论者看天地的起源,目前最流行的学说莫过于「大爆炸」了。他们相信这是发生在很遥远的年代,只是科学家看法不一致,这年代的估计长及二百亿年。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假设的数学计算,是以巧合经过无数的机运,碰出今天复杂的天地。事实上,甚至最微小的一个生命的遗传基因之形成,如果根据巧合与机运,其成功的可能是微乎其微,在数学上等于零。所以进化论自然要求极漫长的时间了。
「大爆炸」本身就是个数学上的推测;如今更是问题重重。「大爆炸」是否可以造成如今之天地?我们且引用一位原先提倡「大爆炸」的科学家海尔(FredHoyle)所说的话来回答(他并不是基督徒):「高等生物从此(大爆炸)而出现之可能性,犹如一个旋风扫过一个汽车零件场而从中飞出一架波音七四七。」(NatureVol.294Nov.12,1981.P.105)
圣经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记一章一节)。我们翻译作「神」或者「上帝」一字,原文有「大能者」或者「能源」之意,所以圣经称祂为「烈火」(希伯来书十二章19节),是「众光之父」(雅各书一章17节),「住在人不能靠近的光里,是人未曾看见,也是不能看见的。」(提摩太前书六章16节)。
「创造」一字圣经的解释是:「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希伯来书十一章3节)创造主既是能力的源头,我们所看见的物质世界原是从祂无限的能力而形成的。能力与物质之间的交替,这是本世纪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个大觉悟。表达于他着名的方程式:e=mc2,e=能力,m=物质,c=光速。如今物质变成能力,我们到处可见;从汽车烧电油,以至于核子弹的威力。只是能力变成物质还是不能做到,原因可能是所要求的能力太大了。
圣经又说时间也是造物主所创造的,祂是超越时间的限制。爱因斯坦的方程式推论:当速度达到光速(c)时,时间是否就停止了?只是如今人类还不能达到这速度,所以是否如此,还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可以了解,一件事做得多快,全看办事者能力多大。创造者既是能力的源头,祂造万物便不一定需要漫长的时间了。
下回我们要探讨一下物质的世界是巧合的或是有设计的?进化或创造的高峰是什么?万物的焦点是在那里?
 巧合或设计
「在进化论的理论中」,巧合是个重要的原则,故此并没有甚么设计者、创造主。这要求不单在起源时如此,进化过程中一直到如今,都是如此。所以环境是个巧合的发生,例如地球上所以能维持生命所需要之水、氧、氮,安基酸等等,都是巧合的结果。地球本身也变成一个巧合的产生了,所以可以联想在宇宙中可能另有一个如此的地球。进一步,各种生物的产生是由环境造成的,环境逼出某种生存的本能,也选择出某些有此等本能的生物,让它们可以生存。
「圣经」却强调宇宙是由一位造物主(能力和生命的源头)精心设计的,祂创造的目标是地球,祂创造的焦点是生命。在圣经「创世记」的起初八节经文里,作者就简单扼要地列出生命的五个要素:
地:「起初神创造天地。」超越时间的创造主创造了时间。在时间的开始,祂预备了生命的材料,就是地里各种的原素。圣经描写当时「地是空虚混沌。」原文的意思就是像一团泥还没有塑造出任何东西来。
水:「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世记一章2节);地原是「从水而出藉水而成的。」(彼得后书三章5节),地球上水份之多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现代的太空探险所见到的星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有如此多的水。水与生命之关系是众所共知的,地球上就算是最干燥的地方,也不是完全没有水的,所以总有一些生物可以从一点点的水份中得以生存。
光:「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记一章3节)物质的光与生命的产生,自然有脱不了的关系,这产生生命的光是从能源/造物主那里来的。圣经特别强调,因着这光,植物在第三天就造出来了,明显是在太阳、月亮、众星被造之前。圣经指明神把这光的功用在第四天归在日、月、星这些光体上。光体在原文是储光的器皿,它本身并不能产生光(能力),在它里面却储藏了所给了它的能力,以供应一些需要,所以它的能力会渐渐地减少。这是科学家观察太阳上的能力逐渐减少的现象。
分昼夜:「有晚上,早晨,这是头一日」(创世记一章5节)圣经强调「晚上」,「早晨」,「一日」都是单数的。昼夜之形成自然不是单因为有个光源,这也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地球悬于太空的奥秘,圣经早在三千五百年前说明了:「神........将大地悬在虚空。」(约伯记廿六章7节),地球的自转与生命的关系是显然的,例如月亮不自转,所以一面极热,一面极冷,但是有些星球自转太快,结果在大气里是个大风暴,木星上的大红点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地球自转的速度适中,生命故可生存,这是圣经一开始便肯定的。
空气:「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创世记一章6节),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皆因有大量的水与空气。大气层里的成份,百分之二十的氧,不到百分之八十的氮,以及其它的气体,正是最适合的比例。三十年前美国医学界闯了一个祸事,就是以为百分之二十氧好,百分之百不是更好么?故此早产婴儿缺氧,就给他们百分百氧,结果不少早产婴儿瞎了眼。地球上大气层的成份是太阳系其它星球没有的,目前的太空研究也还没有找到一个类似的大气层。
生命的意义
这样,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在进化论的原则下」,生命只是进化的一个过程,它的来源是巧合而成的。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理论下,生是无情的,道德是人为的,个人的生命更是无永恒价值的。人为的制度就可随意决定谁该死,谁该活。所以各人理当以求本身的生存为至上。自我中心变成理所当然,自私自利是必然的现象。
「圣经」所介绍的却是:生命,既是从造物主而来,就有尊严、有价值。圣经介绍的造物主名叫「耶和华」,意即「自有永有」(出埃及记三章13~15节),或是「源头」的意思,就是「生命的源头」「生命在祂里头」,祂又是我们天上的父亲,所以和我们建立的—应当是「爱」的关系。「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约翰一书三章1节)祂也是审判主,所以在永恒里,每一个人都需要向祂交代。
 四 生命与无生命
我们曾讨论了无神论科学家提倡关于天地与生命之来历的基本原则,对比圣经所提供关于天地与生命来历的基本原则。我们强调两者都可以要求从观察物质世界的现象而求证。现在让我们从一些推理来比较两者之间的预测,进而观察物质世界的证据是支持那一方面。
按照进化论,生命应当从无生命进化而来。所以在达尔文起初提倡进化论的时代,此类科学家还相信所谓「自然产生论」(SpontaneousGeneration)。他们指出一块死肉放在那里可生长出虫来,一堆破布和一把麦子过了两三周可以生出一窝小老鼠来;这不是生命从死物来么?这种论调如今看来,自然是有它不妥当之处,原因是没有想到外来生命的介入。
现代进化论的看法有了修改,虽然仍是强调生命是从无生命演变而来的。那理论是大爆炸之后(进化论估计在二百亿年前),先有的是氢原子,以后由巧合而踫出比较复杂的原素,再踫出各种的分子。有了地球之后,又产生出各种有机之化学品,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氨基酸」了(Aminoacids)??生物的基本化学品。这就是所谓「米勒博士的实验」了(StanleyL.Miller,UniversityofChicago)。根据进化论,这过程是在无氧状态之下发生的,但是「氨基酸」还需要演进至十分复杂的「蛋白质」(Protein),最终以致细胞的基本要素:「核酸」(NucleicAcids,RNA,DNA)。这一切都没有设计者,透过无数巧合的机运而形成的,所以进化论宣称:从地球之产生(进化论估计在四十五亿年前)至第一个单细胞生物之出现,需要十亿年。但是从数学上的计算,单细胞生命凭巧合的相踫在十亿年之内产生之可能性,仍是个微之又微的谜。
圣经的预测却完全不同。生命原先是从生命之源头而来(记得:耶和华一名之意即生命之源头。),然后生命之三大原则之第一是「各从其类」。这样,如今在物质的世界里,我们应该观察到的是:一.生命不能从无生命产生。二.生命必须从同样的生命而产生。
科学家客观实验的结果目前给我们见到的是:
生命是什么?如今仍是个谜。但是一个生物是活的还是死的,有很大不同,区别是生命:不能量,不能称,不能分析。
「米勒博士的实验」正是阐明了「氨基酸」的产生(这本身离生命还远呢!)都是在有设计的科学实验里造成的。
早在十九世纪末,名科学家巴斯特医生(LouisPasteur)已从实验上证实生命必须从生命而来,因此推翻了「自然产生论」。巴氏取了一个「长脖子」的玻璃瓶,里面放了肉汤,煮滚了以杀除原有渗杂的细菌,然后塞棉花于「脖子」里,以过滤空气中之细菌的渗杂。结果这汤到如今仍然没有腐臭,留在巴黎的博物馆为念。证明了细菌并非由肉汤里自然产生的,乃是从空气中渗杂在肉汤中繁殖的。巴氏的实验肯定了医学上一个划时代的大原则,成为现代外科、消毒、细菌(微生)学和传染病的基石。巴氏的消毒方法一直到如今还广泛地被运用,仍是一个标准。明显的例子就市面上牛奶的卫生消毒,仍是宣称用巴斯特的消毒法(Pasteurization)。巴氏是一位基督徒。他曾说:「我越知道,我的信心越像个单纯的农夫。我若全知道,我的信心必定像个单纯的农妇。」
今日报章常时不时就报导说有科学家创造了生命,其实仔细看一下,只不过是取一个单细胞之内含塞进另一单细胞的外壳而已。正是改头换脸,换个包装而已,并没有创作生命。生命,到底是从无生命,凭巧合自然产生出来,还是从生命的源头那里,必须从同样生命产生出来(却不是膺品)?科学上的证据支持那一个预测,你自己该看得出吧。
五 各从其类
我们曾经指出地球是目前太空发现唯一的绿洲,具备了生命的要素:有地里的元素、水、光、地球的自转,以及空气,在这小小的地球上,生命的确多姿多采,颜色缤纷,真是令人惊叹。
进化论指着生物界和化石的记录作证据,以从最微小的所谓「简单的生物」以致所谓「高等的生物」如人类,生命岂不是从简单到复杂吗?圣经的原则却是「各从其类」。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比较一下两者的预测,看看所发现的证据是谁合乎科学。
「各类之间」
「进化论强调」无设计者,万物的定律进度古今一样,进化乃是依循无数的巧合,透过微小的变化,累积而成的结果,所以要求很长的时间。既然如此,类与类之间应当有无数的「过渡生物」(TransitionalCreatures),意思是在变化中的生物。举例说,依进化论,飞鸟是从爬虫类进化而来的,我们若观察一下,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非常之大:
爬虫在地上爬,飞鸟在空中飞翔,飞行是一门相当复杂的科学。科学家数千年求从飞鸟学习飞行的功课,到如今仍比不上飞鸟飞行的实用和经济。
爬虫是冷血动物,飞鸟是热血动物,而且可能是动物中体温最高的。飞鸟飞翔时体温可以超过华氏110度(摄氏43度)。体温的控制是个极复杂的过程,牵涉全身的内外分泌,新陈代谢和肌肉与内脏等等。
爬虫的表面或是沉重的鳞甲,或是坚韧的皮;飞鸟的表面却是空心的羽毛。
爬虫的骨头沉重而结实,飞鸟的骨头却是空心的。
我们姑且提供这四大分别吧。按进化论,爬虫进化到飞鸟既是要经过无数的小变化(鳞甲忽然间变成羽毛是神迹,不是进化),数学上的要求自然是要发现有无数的变化中之生物了。我们若是假设这四大分别可拆开成为一百个小分别(事实上从生物学上的观点是算不尽的),则预测会有变了一点、二点、三点........等等的生物。并且,譬如在变了十点的生物也可以有不同的组合,不一定是一到十的,可以:1,3,11,25,34,56,69,73,82,97,等?「高等生物」复杂。例如苍蝇的眼睛比人的较复杂。事实上,地里掘出来的古代生物不少根本与现代的生物相同。例如:科学家发现古代的蟑螂(按进化论是「三亿五千万年」老)和现在的蟑螂结构一样,基因也一样。三亿五千万年没有变过,是否蟑螂已进化臻于至善?!还是根本蟑螂受造就是如此,实在没有变过?
下回我们继续观察生物界一些有趣的事实。
六.变化万千
在空中、陆地上、或是水里面,生命的变化万千,无奇不有,美轮美奂,自古以来,总是个奇观。这变化的本能,进化论学者指出正是支持进化的过程。所谓环境逼成,时势造英雄,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这岂不是处处所见的么?
圣经的原则却是强调各生物起初被造时,原是完全的,故此造物主赋予有不可思议之本能。只是后来因为透过经理(人类)之自恃犯罪破坏了与造物主的关系,以致死亡的因素进入了世界。所以生物的变化只有走下坡,并无进步。
遗传「基因突变」(GeneticMutation)
在讨论生物之变化时,我们先要解释一下这变化的根源在那里。十九世纪当进化初被提倡为科学理论之际,名进化论学者拉默(Lamarck)和达尔文(Darwin)都相信生物的变化以显明进化纯粹是环境造成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长颈鹿的进化了。当时的看法以为长颈鹿本是短颈如一般的鹿一样,只因地上的青草减少了,必须拉长脖子吃树上的叶子,脖子拉长了的比较能生存,所以留下来了,牠们也生下长脖子的儿子来,孙子更是如此,故此渐渐形成今日的长颈鹿!
这看法如今自然是证明为无稽且幼稚了,一则长颈鹿的长颈并不如此简单,让我们只考虑牠头部的血压这一点:它整天抬头低头;一抬头岂不晕了,一低头岂不脑溢血?!原来牠的颈项的静脉中有许多的推动器(Pump)不断地调节头的血压,保持正常。所以后天的环境并不能叫生物逼出本来它没有的本能,这本能必须原先在它的遗传基因库(GenePool)里就有了的,是有否机会表达是另外一回事。
一个长脖子的例子可以见于中泰边疆的一族山胞。他们的女子以长颈为美,所以自小以铁环木环套在脖子上,真的弄成脖子长长的,但是生下来女儿依然故我,还是正常脖子,要长脖子,还得从幼套环!因为遗传基因限定脖子就是如此,长脖子只不过人工造成而已。
所以现代科学发现:一个生物若要生下来有与祖宗不同的特色,改变必须从遗传基因开始。这基因正如电脑的程序(软件Software),决定了所产生的结果。这基因原是两线核酸缧绕而成(DoubleStrandDNAHelix),其结构犹如一条长的绳梯,每段梯次接连处,可以有四种不同的核酸之选择。分子生物学家(MolecularBiologist)估计单单一条基因,可能有超过一千万段至二百亿段如此的梯次,所以其组合的复杂性不可思议,至如今仍是基因科学家研究不完的大题目。
而上述四种不同核酸的选择与先后次序,只要有一点变动,就可以影响生物的特性与表现。这基因上的改变可以在细胞分裂时发生,称为「遗传基因的突变」(GeneticMutation)。
按照进化论虽然承认突变多数是对生物本身不好,但是有些是好的,使生物比较能生存,意思是能传代,不单能生子,也必须能够生孙!所以进化论预测在生物界,我们应该观察到如此有益的突变,此等突变累积起来,就产生了更优良的品种,甚至形成了新的种类,换一句话说,进化了。
圣经的看法却是相反。既然本来创造的是完全的一百分;后来又有了死亡与退化败坏的因素进入,任何的变化只能走下坡,99分,90分,80分,总是不及100分的。所以真正基因的突变无可能有益于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时所表达出来的变化,只是本来存有的潜能,目的在保存本类,并不是新的突变,新的种类无可能产生,只有绝种的现象。
物质上的证据我们见到:
到如今,科学家发现的基因突变,没有一个是真的有益于生物的。一个例子就是果蝇,就是水果腐烂时常见的小苍蝇,这可怜的小生物是遗传学的宝贝,因为它十一天就产生一代,所以用来观察基因突变甚有用。几十年来,全世界多少科学家用各种辐射线、紫外线、化学品来打它,不知产生了多少代的基因突变,以观察之后的结果,所得的却是各种畸形的果蝇:头大头小、腹大腹小、瞎眼、瘸腿、趐膀不全、生存力比野生的原有果蝇有减无加。
医学上,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在皮肤上,引起皮肤细胞分裂时产生突变,结果是皮肤癌。这样人焉更有生存力吗?一切的癌症基本上都是突变,抽烟多了,烟里的沥清剌激肺支气管细胞产生突变,形成肺癌。吃太多烤肉,里面的化学品剌激大肠的细胞产生突变,形成大肠癌。
生产年龄的妇女为何要避免特别是下半身的X光?因为生殖细胞一照之下可能产生突变;并不可能突变出天才儿童,只能产生畸形或低能儿童。低能儿童病(DownsSyndrome,前称为蒙古症)就是因为第廿一对染色体多出一条来,这种孩子的寿命比一般人短,很少活到三十岁。
动物园里我们看不见不断有新种类的出现,诸如1993年的新类,非鸡非蛇;1992年的新类,非猫非狗!相反的,我们只见到不断有绝种的现象。古代化石的纪录叫我们见到古代的种类与品种比现代多得是了,现代的历史也叫我们见到生物绝种仍是一个不能遏止的趋势。自然人类的滥用资源,污染环境是个重要因素,我们中国的大熊猫面临绝种就是一例。据报导,四川大熊猫特区的竹林有开花结果的现象,以前时代大熊猫可以移到附近的山头,直等到原山头的新竹长起来,但如今附近的山头都成为农地了,正是走头无路,可怜哉!
下回我们观察物竞天择的理论。
 七.物竞天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这是现代生物学的口号,不知不觉地,它成了现代社会学的口号,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能追上时代,自然要被淘汰了。
在人类资讯的进步的累积之下,「后知后觉」或者甚至「不知不觉」,当然会使一个人、民族或者国家处于不利之条件。但是在生物界,到底什么是天择?是否下一代总比上一代比较能生存?生物到底是互相竞争排挤,或是可以互助生存?这世界是否永远都是战场?「爱」是否弱者的表现?
适者生存
生物在不同和困难的环境中可以有出奇的表现以致生存,是生物界不断见到的奇观。在美国死谷(DeathValley)的盐湖里,那里的水可以瞎眼伤皮,但是其中却滋生了小虫。在德州墨黑的山洞里(CarlsbadCavern)有一种瞎眼的小鱼可以生存着。在南非酷热的沙漠里,有无数的小生物生存在其中,他们的水份全靠黄昏的露水。这些生物生存的本能和力量叫人惊叹不已。
进化论告诉我们这就是进化的证明了:特别的环境逼使这些生物突变出特别的技能,可以适应恶劣的环境,那些不能适应恶劣环境的生物就被淘汰了,但是关键在这些本能到底是新产生的,还是本来就有的潜能?
在书本里讨论不少的一类生物,可能就是英国的灰蛾(PepperedMoth)了。在英伦工业革命以前,一般的树木,如白杨类,颜色比较清白,这种飞蛾的颜色也趋向灰白色。工业革命以后,空气污染,树皮变黑,飞蛾的颜色也跟着变成黑色了,生物界称之为保护色。进化论指出这是生物适应环境,进化出新的特征的证据。
其实在仔细地研究观察下,发现工业革命前,飞蛾早已有白的也有黑的,只不过在灰白的树皮上,黑蛾比较容易被飞鸟吃掉,以致白蛾的数目相形下较多。工业革命之后,树皮黑了,白蛾就比较容易被吃掉,结果黑蛾的数目便占了大多数。无论如何,飞蛾总算可以留种了。到底有什么新的变化没有?况且,如今发现,当伦敦的空气因为环保而干净之后,树皮恢复灰白色,白蛾的数目又再增加了,证明黑白两色本是灰蛾的潜能,好叫它在不同的环境中,无论如何总可保留余种。「这是圣经的预测」:神起初所造的原是好的,虽然后来死亡败坏的因素进来了,生命赋有的潜能仍然叫生物尽量地保留余种,这些潜能在特别的环境中,发挥出来了。
物竞天择(Selection)
生物界给我们见到的是否如进化论所说的互相争竞,还是互相帮助呢?其实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动物和植物的呼吸。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正是互相帮助。神当初创造动物都是不吃肉的,人也是如此。生物各有美好的环境,和平相处,称为伊甸乐园,及至人类的自作主张,不要创造主,而引进败坏的因素,世界才有今日之各种不完全之处。
这样「天择」是什么呢?按照进化论,「天择」应该有创造性,故能生存。事实上,我们在前一章已经指出所有的突变,目前没有发现一个是好的,突变过的生物只有比较不能生存。我们刚才也指出,会适应环境的本能只是原先有的潜能(基因库﹐基因库GeneticPool)的表达,并非新变出来的。这样,现实世界里的天择只是把突变过的生物淘汰掉了,或者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一向没有表达的潜能来保存余种。
野生动物家近年才悟出这原则。有一个时期,培殖群队动物(Herds)如斑马、羚羊、鹿等的原则,是使牠们与天然捕获者(NaturalPredators)隔离??即与狮、豹之类隔离。谁知后来发现反而叫群队的整体之健康衰退,原因是伤残、病患、以及畸形的动物增加了。与天然捕获者接触却把畸形的动物淘汰了,得以保存本来群队品种的优秀。明显「天择」是有维持、保护原本之品种的功用,并不是创造新的优秀品种。
「物竞」的心态,「弱肉强食」的哲理,在人类社会里种了不知多少的毒害。从种族歧视、殖民地主义、战争侵略、以致消灭异族、或是国与国斗争、互相仇杀,人类历史的惨剧不胜枚举。其实神造人类,本来不单是完全的,而且要在爱里与祂交通,也彼此交通。这美丽的计划已被我们的任意偏行破坏了,但是如今,因着神的恩典,我们还可以尽量保持现有的光景,这就是所谓「环保」了。相信进化论的人,不应该,也不会执行「环保」的,因为在「弱肉强食」的原则下,应该让生物自生自灭。
 八.地球有几十亿年老么
古语说:「天长地久」。地球到底有多老?这是个又有趣又切身的问题。研究宇宙与人类起源的科学家都不得不要面对这个问题。生活在这物质的世界,人类始终仍不能摆脱时间的限制。地球的历史自然影响我们对这太空的绿洲,蓝色的星球,有不同的看法。
每年都有的「地球日」在提倡保护我们这独一无二的小天地。它是如何形成?它存在有多久?地球上的证据、地质上的形态、埋藏在地里的化石、冰封在两极中的古代生物、高山峻岭、深渊峡谷等;这一切能给我们甚么启迪呢?
年龄的计算
事实上,年龄的计算,要用科学的方法求证,实在不简单。譬如:我问你几岁?你说「卅五」。我问:「你怎知道?」回答自然是用出生纸证明了﹐这是用历史目击证人的方法。因为当时有你父母、有医生、接生妇等作证记载下来。但是如果没有目击证人,比如警方找到不知名之尸骨,就难以肯定死者之年龄了。但另外一个办法是根据我们所观察到的正常人类成长过程的里程碑,用以比较在尸骨上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去判断。这第二个办法假设了我们已经观察过同样生物的成长过程,确定了比较的标准。
推算地球的年龄在应用上述两种方法,都有实际的困难。一.从人类的观点,地球产生之时,并没有人类,所以没有目击证人。二.人类不能也从来没有,观察过一个同样的星体,从产生至消灭的过程,所以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可以让我们作比较。
有四十五亿年老么?
这样像四十五亿年的数字却是如何产生的呢?有些科学家提供了一些计算方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辐射性元素衰退的所谓绝对计算法(RadiometricDatingorAbsoluteDatingMethod):
这名听起来高深,但其中原理是大家都可以瞭解的。地上的物件多含有少量的辐射性元素。这些「母元素」会变成另外一种元素「子元素」,这是所谓「衰退了」(Decay)。科学家观察到这衰退的现象就计算了这衰退的速度,称之谓「半衰期」,意即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半的「母元素」已变成「子元素」。一个常用的放射元素就是「铀」238,原子弹的原料。「铀」238(母元素)衰退后变成「铅」。它的半衰期估计是40亿年,意即一块石头从地出来40亿年之后,它的含铀238即有一半变成了铅。
要瞭解「绝对计算法」,或者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方。假设我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看书,诸位进来时作了一些观察。一.你们进来时,我正看完了第一千页。二.你们进来后观察到我看书的速度是一分钟看一页。从这两个观察,你们要计算在你们没有进来以前,我在这房间里看了书多久。如果你的答案是「一千分钟」的话,这基本上就是类似以「放射元素半衰期」的「绝对计算」的结果。
我们不须是专家也可以观察到这计算法的问题在那里,这种计算法起码有三个假定是无从肯定的:
「一千分钟」的答案假定了我是从第一页看起的。但是你们既然不在,又怎能知道呢?若我是从第九九九页开始,我可能只在房间里看书一分钟。应用在「放射元素半衰退期」上就是假定在鉴定的石头从地心出来时,只有铀没有铅。这自然不是我们实际上观察到的,因为我们无从知道地里刚出来的石头,是不含铅的。
「一千分钟」的答案假定了你们未进来之先,我看书的速度一直都是一分钟一页,这自然也是不能肯定的。应用在「放射元素计算法」上:我们知道科学家发现「辐射」是从居礼夫人(MadamCurrie)开始,才一百多年前。几亿年前铀的衰退速度如何,我们怎能肯定?何况有些科学家相信连光的速度都在变动。
「一千分钟」的答案假定了没有外来的因素。应用在「放射元素计算法」上,是假定并没有外来的铀或铅渗进被鉴定的石头里;石头里的铀和铅也没有流失。但是石头经过数亿年的风吹雨打,水浸火焚,地层的变动,我们怎能知道它是保持「封闭」呢?
基于上述的三个未知数,「放射元素」的「绝对计算法」曾经在同一块石头上计算出「零」至「三百万年」七个不同的答案,而正确的答案却是二百年;因为这石头是夏威夷一个火山在历史上二百年前喷出的岩浆。
所以有人收集了六十几个实验结果,都是根据以同样三个假设来计算地球的年龄,其答案从「零」到「四十五亿年」。例一:以地球人口计算,目前每150年倍增,追朔回到只有一对人是约四千年。例二:以地球目前磁场衰退的速度计算,追朔回到地球上磁力强如磁星(magneticstar)是一万年。
有关以上所谓「绝对计算法」有多绝对呢?为甚么一定要挑选漫长的年代呢?下回我们讨论第二种计算方法。
 九.恐龙如何是一亿年前的生物
关于计算年代,无论是地球或是古代的生物,我们在前一章已经讨论了所谓「同位素半衰期绝对计算法」(AbsoluteRadiometricDating)之不绝对!但是科学界客观来说,总有互相对证的其他办法。这是合理的态度。所谓有两点才能成为一条直线!
有些科学家提供的第二个办法是所谓「标准化石」的计算方法。十九世纪末,一些进化论的地质学家在律师兼地质学家赖尔(CharlesLyell)之组织下,鉴定了所谓「地质年代柱」(GeologicalColumn)的理想进化论的地层年代表:
百万年前 第三纪TERITIARY
100 白垩纪CRETACEOUS
侏罗纪JURASSIC
三迭纪TRIASSIC
200 二迭纪PERMIAN
宾夕凡尼亚纪PENNSYLVANIAN
密西西比纪MISSISSIPIAN
300 泥盆纪DEVONIAN
志留纪SILURIAN
400 奥陶纪ORDOVICIAN
500 寒武纪CAMBRIAN
理想地层的假设论:
今有化石的地层经由沉淀物一贯速度冲积而成,一百年才冲积一吋。
越「简单」的生物应当是越古老。而「简单」的定义是他们决定的。一般来说越「简单」的生物应当在最低的地层,但不一定会这样。所以一个地层如果被发现含有某种「简单」的生物之化石(例如三叶虫Trilobite),那就算它是很高的地层,它的年代就被鉴定为比它以下的地层更古老。以三叶虫为例,进化论定它为五亿年老。
每个年代的地层都有它代表的「标准化石」。无论「同位素半衰期计算法」得到什么结果,一个地层的「标准化石」可以肯定那地层的年代。
我们提出的贸疑沉淀物冲积的速度不一定是千古不变的,海啸、风暴、火山爆发给我们看见冲积速度之变幻无常。因此在世界各地常有发现化石的树木,或者鲸鱼之类的巨型生物矗立在数十呎地层里。用进化论地质学解释,即是这树木或生物一柱擎天的站着几千年,下面慢慢化石,而上面仍然保持着不腐化!实在十分不合理。着名的黄石公园(YellowStoneNationalPark),就有一些这样连根站住的化石树,高达廿一.沉淀物冲积的速度不一定是千古不变的。在水灾、多呎呢。有否可能这些沉淀物是在很短的时候冲积下来?
古生物学家研究「三叶虫」,发现它的眼睛比人类的眼睛还复杂。是进化了,还是退化了?还是各有千秋,各从其类?进化论武断的结论引起不少难题。瑞士的名山「号角山」(MatterHorn)就是一例。此石头山按进化论地质学是二亿年老,却座在六千万年老的地层上。叫它吊在半空一亿六千万年自然是不合理,所以地质学家说它是从三十至六十哩外移过来的,但是周围却没有丝毫的痕迹,岂非「愚公移山」!
进化地质学层迭美丽的「地质柱」(GeologicalColumn)到底何处寻?一般人本能性地指出美国的大峡谷(GrandCanyon)。地层被流水冲蚀之深实在莫过如大峡谷了,特别在夕阳或者拂晓站在北崖哨望,蔚为壮观。峭壁上层层迭迭的地层清澈可见。但是却不一定按着「地质柱」的设计。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密西西比纪」(Mississippian按进化论是二亿五千万年老)地层竟在「寒武纪」(Cambrian),按进化论是五亿年老地层之下!是的,全世界并没有可找到这「地质柱」的证据,只有在书本里和博物馆里才有。
自圆其说的证据
用较平易的解释,「标准化石」之计算是这样:这里有块恐龙化石,你想它多老,古生物学家会告诉我们:「一亿五千万年老,因为是「侏罗纪」(JurassicAge)的生物。」问:「你怎知?」答:「因为是从『侏罗纪』地层挖出来的。」问:「你怎知『侏罗纪』是一亿五千万年老?」答:「请问地质学家。」地质学家答:「我们有『同位素半衰期绝对计算法』。」问:「我们已指出这计算法之不绝对,可以有相当距离的答案.你怎知要选一亿五千万年老呢?」答:「根据『标准化石计算法』凡地层里有这一类恐龙化石者,鉴定必是『侏罗纪』!」
这明显是自圆其说,自相对证的「圆型理论」。用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我是个皇帝,怎知道?因为我太太是皇后。」「怎知我太太是皇后?因为他的丈夫是皇帝!」
化石是否真正支持进化论?我们已经指出「达尔文」,他自己的名句,指出化石中缺乏「过渡生物」。这些生物是否经过数亿年冲积下来,还是可以在一些空前绝后世界性的浩劫里,在短时间里形成呢?!圣经告诉我们这世界曾经发生过这种巨大的变动,包括「挪亚」世代的洪水和「巴别塔」世代的陆地分裂。这些变动不一定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只几千年而已。
下回我们讨论一下进化论计算年代的第三个方法。就是「碳十四」的计算法。
 十.朽木能言吗?
过去几篇我们都在讨论计算年代的办法:从「地球有多老?」及「恐龙是否真正是一亿年前的生物?」两文中,我们已经讨论两种进化论学者的计算法,「辐射线半衰期」之所谓「绝对计算法」是何等的不绝对。另外,「标准化石」的计算法,是多么的不标准。原来是个自圆其说的「圆形理论」。所以到如今,用科学方法推算在历史记载以外的年代,严格来说,还是「不知道」。
碳十四计算
但是科学推算年代的方法还有第三个:「碳十四」的计算法。基本上这也是「辐射线半衰期」的计算法。因为「碳十四」乃是正常碳十二的同位数。计算办法简单来说是这样:
太空不断有宇宙光(CosmicRays)打进地球大气层(Atomsphere)产生了高速的中子(Neutrons)。这些中子踫到大气层的氮气(Nitrogen)就产生了「碳十四」(C14)了。
像普通碳(碳十二,C12)这些「碳十四」也能与氧气(Oxygen)结合成为二氧化碳(碳气CO2)。植物「光化作用」(Photosynthesis)时吸收了这些辐射性的碳气,就保持了一个平衡。科学家假定这植物里「碳十四」的比率(Percentage)是和大气层里面的一样的。这数目字目前是一比1,000,000,000,000一共有十二个零!意即在每1,000,000,000,000个「碳十二」中有一个「碳十四」。
动物吃植物,所以这些「碳十四」也加进去了动物的身体里。虽然无论在植物或者动物的身体里的「碳十四」会不断地衰退而变回氮气,但是生物活的时候还不断从大气层吸收了新的「碳十四」,所以科学家假定,生物活的时候,它身体里的「碳十四」之比率是与大气层里「碳十四」的比率相同。
生物死了之后自然就不再呼吸也不可吸收养料了。所以尸体里面原有的「碳十四」在慢慢衰退时,就没有新的「碳十四」来取代。这样尸体里面的「碳十四」与「碳十二」之比率就会渐渐相距越多。科学家认为尸骨里面的这个比率可以告诉我们这生物死了多久。目前「碳十四」的半衰期约有5500年,意即在约5500年一个尸体里面的「碳十四」有一半会衰退成氮气。
假设的分析
这个计算法表面看起来比「铀铅」之类的计算法(见上章)较准确,但是它也有些假设我们需要讨论一下,看看合不合理:
它假设了大气层里面「碳十四」的比率在生物还活的时候是与现在的比率一样,其实这比率和地球大气层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物活时大气层比较有保护,这样「碳十四」的比率就会比较低了;生物之尸骨的年代就会比真正年龄显得长久了。圣经告诉我们在洪水以前(约四千多年前)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现在有相当不同(以后我们再仔细讨论)。
它假设了生物活时的「碳十四」含量和当时大气层一样,事实上有些生物是排斥「同位素」(IsotopeEffect)的,所以有人拿活的蚌﹐以「碳十四」计算法﹐被断定它已死了三千年!
因为「碳十四」的半衰期只有五千五百年,超过三万年的计算就不可靠了,因为所余的「碳十四」太少了,用「碳十四」来算出一块煤炭有几亿年是不可能的。
用「碳十四」计算要求该样本有碳,用来计算一般的化石就不可能了,因为顾名思义,化石是该尸骨中之有机体(即含有碳的成份)都已经被石英换掉,再没有含碳。换言之,恐龙的化石无可能用「碳十四」鉴定出一亿年来。
所以「碳十四」的鉴定法虽然在系统上比较封闭,但是却无法给我们算出如进化论所要求的漫长年代,而且就算在三万年之内的日期,它的准确性也受古代环境与现代环境之差异影响。
圣经的解释
圣经提供给我们的却是:
生物既然同时被造,自然也同时生存(虽然在这几千年来,有不少已经绝种了)。所以人类的脚印若与恐龙的脚印共存在石层里,是不足为怪的。
圣经告诉我们古代(约四千年前)曾发生过全球性的洪水。洪水以前的环境和现代大不相同,不论地理、气候和大气层的保护,古时都比现时的理想。大气层中的「碳十四」可能比现在少多了。
上述洪水是个全球的剧烈变动,对地层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化石可能多数是在洪水之时埋下的。
这些题目我们都可以有更多的讨论。例如为甚么恐龙长得那么大?恐龙是否真正完全绝种?下回我们还得先讲讲我们人类是如何来的,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宗是否真的是「北京猿人」?
 十一.老祖宗是谁?
在探讨生命之起源,对我们最切身的问题莫过于人类的祖先是谁?因为这问题肯定了我们对人类本身的价值,也提供了一些对人类种族之间的分别之解释,连带也提供了一些支持种族之间互相款待的基本观念。
人类是否从猿猴进化而来?这些「原始人」是否经过竞争淘汰而创作出今日之现代人?在这竞争的过程是否有不少这种「原始人」被无情地消灭了?种族之形成是否因为有不同的「原始人」老祖宗在不同的地方进化,以致形成今日之种族之间的分别?种族之间是否有进化程度之不同?谁最进化?
进化论的难题
进化论之人种学家所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我们曾经讨论过的,就是进化论的基本原则既然要求没有特别的设计,也没有创造者,所以一切生物该是透过无数的巧合,慢慢从简单以致复杂演变而成。这样,我们应该找到无数的变化过程中的生物,即是「过渡生物」(TransitionalOrganisms)。我们已经指出在生物界中,生物都是各从其类,并无「过渡生物」,自然人类也是如此。在人类和猿猴之间有一段跨不过的鸿沟,无论在生理上、解剖学上、心理上、智能上,人类和最聪明的猿猴之间都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数年前一位科学家花了几年的时光教了一只黑猿(Chimpanzee)在打字机上打出「我爱你」(ILoveYou),就喜得不自禁地登载在权威的杂志「科学」(ScientificAmerican)上。其实能说「妈妈,我爱你」,是小孩子的本能,一位没有高深教育的农妇也能教她的两岁孩子如此说。况且,动物心理学的从事者告诉我们,这种动物的训练多数是以食物来训练的。「I」可能是一条香?戚A「L」可能是两条香蕉也不一定。「我爱你」对黑猿可能是几条香蕉而已。
原始人
从生物界,进化论学者确实很难找到猿猴和人类之间的「过渡生物」,故称之为「失去的一环」(MissingLink),到目前尚未找到。在过去这九十年,进化论的人种学家不断的致力于找到这「失去的一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称为「直立原始人」(HomoErectus)。这自然是很重要的一环了。因为猿猴虽然有时也能以后肢站立,但是它们的四肢之结构到底与人类有很大的分别,所以就算是大猩猩也是比较自然以四肢行走。据进化论的人种学者,「直立原始人」都能如人类直立行走,只是脑袋比人小,自然智力也较低,视为比较未进化之「原始人」。这些「原始人」只给进化论人种学者找到化石而已,意即他们的进化视为死路一条,故此不能存在至今,只能留下骸骨。
原始人的分析
我们在过去的讨论中已经指出达尔文的名句:「化石抗议进化论,因为化石中没有『过渡生物』。」进化论的人种学家找到一些可能是「原始人」的化石,自然是喜出望外,如获至宝了。然而我们在博物馆、书本上、杂志里所见到的图片和模型是那么地栩栩如生,到底是否真正找到这样的生物呢?原来所找到的,只不过是残缺不全的几块骨头而已,无肉、无皮、无毛的。所以比如在插图中那两位先生,你以为那一位较可能是你的老祖宗呢?原来这两个造形都是从同几块骨头构想出来的,只不过是透过两位不同的权威学者构想,从画家的笔创作出来,所以在分析「原始人」的可靠性时,我们必须强调到底找到的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证据。
北京人
在「直立原始人」中,与我们华人最切身关注的莫过于一九二零、三零年代在北京附近的周口店所发现的「北京人」了。发现者是一位中国人裴仲文博士和一位美国人「黑博士」(Dr.DavidsonBlack)。当时「黑博士」立刻宣称这「失去的一环」是位女士,称为「娜妮」(Nellie)。其实所找到的原来是一些牙齿、头盖和下巴的碎骨,这些头骨诚然比现代人的小,但是奇怪的是并没有找到任何身体或四肢的骨头,而且「娜妮」的骨头在1941-1945之间,第二次大战之时神秘失踪了,如今所有的根据就是「黑」「白」两博士的模型而已。当探讨一下现场的证据时,发现那地方原是个大石灰矿,此石灰矿后来塌陷了,里面找到有十个有身体四肢的现代人之骨头,也有无数的烧窟和这些有头无身无四肢的小脑袋,这可能说明可怜的「娜妮」和它的同伴是被猎取的猿猴,矿工只吃了它们的脑,继后把小脑袋丢在那里而已。
其实我们古代华人都是相信独一的造物主。在外国的敬拜未传入中国以先,皇帝祭天是没有偶像的,先贤对人?独特性和尊重也是十分肯定的,如今后代子孙竟然把祖先视如禽兽,可悲哉!
圣经告诉我们:「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兽、空中的鸟、海里的鱼,凡经行海道的,都服在他脚下。」(诗篇八章4-8节),可悲现代的人却把自己看贱了,所以人不自爱,伤害自己之余也彼此残杀,正如今日的光景正是如此。
下回我们再讨论其他的「原始人」。
北京人塑像及头骨造形
十二.谁最进化?
在进化论人种学者中,如今讨论得很热烈的一个问题是:「第一个直立原始人(HomoErectus)从那一个大陆出现?」不久前,中国大陆的进化论学者曾说自然是根据前一章所谈到的「北京人娜妮」,与它的同伴。但我们已经指出「娜妮」大有可能只是矿工所吃的猿猴而已。
其他的原始人
世界上其他的进化论人种学者,却仍有信人类的进化是约三、四百万年前在非洲开始,然后分散到各大洲的「直立原始人」。其中有亚洲的「北京人」,另有太平洋群岛的「爪哇人」(JavaMan),美洲的「美洲人」(NebraskaMan),英国的「贝尔当人」(PiltdownMan),以及德国的「蓝田人」(NeanderthalMan)。这些「原始人」可以说是进化论人种学的基石。进化论学者说起的「直立原始人」在一至二百万年前,从非洲分散到上述各地区,因为各自的进化,以致形成明显的不同。
北京人  爪哇人  美洲人
进化人种学者相信人类进化的过程
这种看法试图解释:
(一)人类种族肤色之分别是因为适应不同环境而促成的。
(二)种族之间既是隔开各自进化了百万年,种族之间进化的程度自然有分别。
(三)这样,甚至同种族之间也可能有些民族比较进化,另外有些会被称为「原始民族」。
(四)在适者生存的原则下,「优秀的民族」可能消灭了「原始」的民族,以促进全人类之进化。
上述四点所引起的可怖后果,在历史上已是显而易见的;种族的互相歧视,彼此消灭,就是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极端的表现。我们先看看这些「直立原始人」有多少实际的证据。
爪哇人JAVAMAN
一八九一年一位法国科学家杜巴(Dubois)因求人类「失去的一环」心切,受雇为职业兵,结果在印尼的爪哇岛上找到一块头盖骨,一年之后又在五十英呎外找到一条现代人的大腿骨。头骨是猿的,腿骨是人的,故此这「爪哇人」只是进化到能直立,头脑却尚未发达,所以不能说话。谁知卅年后在别的科学家快要发表之先,杜巴才承认在同一个地区和地层,他也找到两个现代人的头骨,还有其他现代人的腿骨。杜巴在临终几年承认他找的不过是一种长臂猿(OrangUtan)的头盖骨而已。
美洲人NEBRASKAMAN
「美洲人」是在一九二二年发现的。这个「原始人」的证据只有一枚牙齿而已,但是科学家却从此推论出它的下巴、头骨、四肢,甚至全家之样貌如何,真是想象力丰富。数年后(一九二七),才发现这牙齿原来是属一条猪的!
贝尔当人PILTDOWNMAN
「贝尔当人」的造型可以说是「爪哇人」的相反。一九一二年在英国所找到是一个现代人的头骨和一个猿的下巴骨。故此人类进化的过程是由头脑发达开始,正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进不化的。谁知四十年后(1953年),发现是个骗局:有人拿了一个现代人的头骨,一个现代猿的下巴骨,动了一些功夫,涂上一些化学品,叫它们看来旧了一点,埋起来,科学家发现了便如获至宝。
蓝田人NEANDERTHALMAN
「蓝田人」于一百年前在德国的「蓝田谷」(NeanderValley)被找到。起初这些人被认为未完全直立,相貌野蛮;但现在一致公认他们是真正直立的,只不过是住在山洞里,有关节炎和缺乏维生素D,所以长相较为难看。有人曾以法国及美国的革命英雄,拉发叶(Lafayette)之轮郭迭在「蓝田人」的头骨上,发现天衣无缝。不用奇怪,他们基本上都是现代欧洲人嘛!
真可叹,如今博物馆与书本上提及人类的进化,仍然如图所示的行列。前三只本是不能直立的猿猴,后五只就是我们曾讨论过的「北京人」,「爪哇人」,「美洲人」,「贝尔当人」与「蓝田人」了。•AUSTRALOPITHECUS
•奥斯人
•超过三百万年前 •HOMOERECTUS
•直立原始人
•30-50万年前之间 •NEANDERTHAL
•蓝田人
•3万5千至11万年前之间 •EARLYHOMOSAPIENS
•3万5千年前
圣经的看法
其实圣经使徒行传十七章26节说:「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人类表面上有种族文明之分,基本上都是隔离生活的结果。
「肤色」:其实人类只有一种肤色,就是褐色(Melanin),肤色之深浅全看褐色素细胞(melanocyte)之多少。一般来说,热带的人肤色深,寒带的人肤色浅是与气候有关的。
「长相」:种族之间长相虽然有不同,但是生理上却完全一样,又完全可以通婚,生儿育女,只是儿女的长相就一半一半了。正如狗可以有不同种,诸如「法国狗」,「狼狗」,「狮子狗」,「牧羊狗」等等,其实都是隔离培养的结果,如果让之混合交配,经过几代后都变作长成像中国土狗了(Mongrel)。但狗仍是狗类,人仍是人类。
「智能」:有人以为有些种族比较笨。其实,天才白痴,每个种族都有,智力的潜能常常是没有适当环境培养﹐以致怀才不遇。笔者曾在澳洲与一位工程博士畅谈,他温文有礼,谈吐大方,博学多才;原来是婆罗洲「大雅」猎头族的后代。我们都是兄弟,都有同样的潜能。
「血统」:使徒行传十七章26节之「一本」有古卷作「血脉」或「血」。圣经在二千年前已指明人类各种族有同一血脉。医学界对血的认识不到一百年,但如今我们才知道血是何等复杂。单单血之凝结就需要十二种因素,其中大多数必需是人的才可以用。例如「血友症」(Hemophilia)是缺少第八因素。虽然动物中(牛、羊、马、猴子)都有同样的第八因素,治疗「血友症」却必须输入人类之第八因素。输血也是如此,血库里的血并不分种族,虽然有基本的血型,但是每个种族都有同样的血型。种族之间,血是互通的。动物(包括猴子)的血输入人身却会引起极大的反应,休克死亡,反之亦然。
是的,我们都是「照着神的形像,按着神的样式」被造的。从一位祖宗而来,所以人类的遗传基因相同,血相同,智能也相同。这是进化论所解释不来的。耶稣基督的福音是普及性的,超文化的,因为人类同有一位祖先,是爱我们的天父所创造的,所以种族之间理当彼此相爱,互相尊重,互相欣赏,这才真是个大公世界的基础。
 

 

 

 

 



版权信息


浙ICP备08010045号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