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大学
学校介绍
沃野大学学报
象山学院
报告厅
哲学系
专业学院
研究院
神学院
贺敬之、柯岩专栏
亚洲作家协会
代理招生专栏
唐郁文专栏
我的歌
长篇连载
书画院
图书馆
活动中心
中小学
有关知识
业余摄影展
唐氏家族及其他
后台管理
胡恩余专栏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胡恩余:以马内利
胡恩余:西门彼得
胡恩余:365天福份
留言反馈

唐勇先生201005
唐勇的微博
一红天下网*唐氏资料库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科学与信神
               录
 
 
导 言


不要害怕自由地思想,如果你用心去思想,科学会迫使你相信神。
 ―威廉汤姆生(William Thomson, Lord Kevin,1826-1866,英国热物理学家)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类经过蒸汽时代、电的时代,今天已经进入核子时代、电子时代、生物技术时代、计算机时代、信息时代和太空时代。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科学所产生的结果。可以说,科学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宇宙运行的规则,大到天体运行,小到基本粒子运动。同时借着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科学带给人类社会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似乎越来越不需要神。对他们而言,科学是文明的、进步的,而信神则是愚昧的、落后的。而且科学与对神的信仰是对立、排斥、水火不兼容的,信仰是科学的死敌,信仰只是科学尚未发展的结果,当科学得到完全发展的时候,信仰就会完全消失。换句话说,信仰只存在于科学还无法企及的地方。照恩格斯的说法,无知等于神,随着科学的发展,知识不断增加,神将不断地被驱逐出去。
恩格斯甚至说,宗教“在科学猛攻下,一个又一个部队放下了武器,一个又一个城堡投降了,直到最后,自然界全部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不再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恩格斯作出这样的宣称已经一百多年了。科学有了长足的发展,知识的增长更是惊人的。然而,神不但没有被驱逐出去,反而进入越来越多寻求之人的心里,不论这些人是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还是目不识丁的土人。二○○一年对民众的调查显示,在当今科学技术处于领头地位的美国,92%的美国人有宗教信仰。
中国的对外开放,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学者到西方学习、工作、访问。来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一面是世界第一流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面又是千千万万信神的人─虔诚的基督徒,其中不乏优秀的科学家、学者、教授。一面是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实验室、研究中心,一面又是到处可见、满街都是的教会的建筑物。在同一处大型的会议中心,一边在进行科学技术讲座,另一边在进行圣经真理讲座。对于受过无神论、唯物论教育的人来说,发现科学研究与对神的信仰竟同时和谐共存,其惊愕和困惑是难以言表的。
自然科学乃是人对宇宙中自然界物质进行研究学习、认识、了解的结果。这样的研究学习使人们对物质的宇宙有更多、更深入的认识,对自然的现象有更合理的解释。但这样的认识和掌握绝不能改变物质宇宙背后的创造者、拥有者、维持者和管理者存在的事实。事实上,神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也不会因为人的愚昧落后或文明开化而加增或减少。这就如同一个人对电脑的认识、了解、掌握使得他对电脑的使用、操作更加自如,但绝不能改变电脑有一位设计者和制造者的事实。
同从事其它行业工作的人一样,一个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能否认识神,完全在于他的心。他的心若是谦卑、敞开、寻求的,在他认识到宇宙的伟大、无限、奇妙和有规律的时候,一定会联想到造物主的伟大、奇妙,以及自己的渺小和有限,从而生发对造物主的赞美、感激和信靠。相信神并认识神的大科学家牛顿,在有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之后,却谦卑地把自己形容为一个在沙滩上有幸捡到几个比较好看贝壳的孩子。相反,如果一个人心思高傲,就会目中无人、心中无神。当他对自然界、物质的宇宙有了一点点认识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自己不需要造物主,自己可以作主,自己可以成为宇宙的主人了。这样的观念是不合逻辑的。试想,一个人进到一栋设备齐全、供应完备的房子里,在那里花一点工夫了解掌握了室内的构造、设备、用具,从而能熟练地加以使用、享受,却忘记了这房子有一个主人,有一个拥有者,这样合理吗?这不但不合逻辑,也是不礼貌、不负责任的。
本文将从科学的意义、范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来论述科学与信神的和谐一致性,并阐明科学家信神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全文内容如下:  
 
壹 认识神 认识科学
一 什么是科学
根据牛津英语字典,“科学是一种学习、研究过程,它按照某些方法,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系统分类,加以综合,产生一些普遍规律。”因此,科学是一种研究自然界的有序性的途径。也可以说,科学是对现象进行观察、认知、描述、实验性的研究及理论上的解释。因此,科学包含三个方面:观察现象,发现普遍规律,根据规律作出预测并根据实验验证这些预测。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种。本文要讨论的主要是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知识系统或理论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实验事实(观察到的现象);
2、基本概念(由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概念,再从诸多概念中提炼或挑选出基本概念);
3、原理及定律(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由归纳得出或假设提出);
4、逻辑演绎系统(由逻辑法则及数学方法推理);
5、一系列具体结论(逻辑演绎的结果,可以实验事实验证)。
科学学说通常以假说的面貌出现。任何一种假说,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即看这种假说所给出的具体结论是否与实验事实相符;若不相符,假说就必须修改,直到由该假说所给出的各种具体结论都完全与实验事实相符时,科学假说才上升为理论。由此可知,科学并不是真理,科学研究的目的乃是追求真理、逼近真理。科学研究就是人对自然界―物质宇宙的结构及其规律进行认识、并加以掌握的过程,为要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服从规律并应用规律。
二 神是谁
对于神这个宇宙中天地间最大的题目,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观念和领会。一提到神,有的人就联想到庙宇中、寺院内、教堂里,由金、银、铜、铁、木、石、泥等所雕刻的各种偶像,以及那些在这些偶像前燃香、烧纸、点蜡烛,并俯伏叩拜的敬拜者。这样的联想产生的不屑一顾使某些受过文明教育的现代人觉得,这些所谓的“神”应该和“牛”、“鬼”、“蛇”一同扫入现代文明社会的垃圾箱去。
另有人一提到神就联想到“封神榜”、“奉若神明”,就是历史上的一些伟人、圣人、贤人、超人、爱国英雄等,诸如释迦牟尼、张天师、关公、妈祖、孔子、岳飞等,被后人尊封为神,供人纪念、敬奉。事实上,中国人不但倾向崇拜伟人,也倾向自然崇拜,即所谓抬头三尺有“神明”。门有“门神”,灶有“灶神”,城有“城隍”,地有“土地爷”,井有“龙王”,山有“山大王”,真是什么都是“神”,什么都可以拜了。
某些受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人认为,宇宙是一个自然存在,其中充满各种的规律。在他们的观念中,神就是这个“自然”或其中的规律。一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教授讨论神的问题时说,他心目中的神就是自然界的规律。另有一些人,因为认识了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掌握了自然界里的一些自然规律,就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自然或自然规律之上。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自己就是宇宙的主宰,宇宙的神。所谓“人定胜天”就是出自这些人的观念。
大多数研究自然科学的人都承认,宇宙中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Super Natural Power)。在某些人的观念中,这个“超自然的力量”就是所谓的“神”。还有一些科学家,把神仅仅看作“第一因”、“能量”等等。
在当今“金钱挂帅”,“拜金主义”的社会中,有些人信奉“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他们的观念中,“金钱”就是他们的神,即所谓的“财神”。
如此例举下去,还有许许多多对神不同的观念,他们或者确信坚称,或者潜意识中这样认为。凡此种种,都不是本文所要向各位介绍的神。本文要向各位朋友介绍、见证的神,乃是创造宇宙万物,管理宇宙万物的主宰,独一的真活神。换句话说,祂是创造的神,而非人造的神;祂是自然界、自然规律的创造者,而非自然界、自然规律本身;祂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而非无位格之超自然的力量。祂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一位。
这位神就是书中之书―圣经中所启示的神。从圣经向我们启示神的称谓可知神是怎样一位神。在旧约圣经中,神有许多称谓,其中主要有三―以罗欣(Elohim)、耶和华(Jehovah)和阿多乃(Adonai)。以罗欣在希伯来文意为“信实的大能者”。神是大能和信实的一位。祂在能力上是大能的,在祂的话上是信实的。耶和华意思是“我是那我是”,启示出祂是那自有永有者。祂是昔是、今是、以后永是的一位。阿多乃意为“主人”或“丈夫”。一方面,神是人的主人;另一方面,祂是人的丈夫。在新约中,神也有许多称谓,如:父、主、耶稣基督和圣灵。这些都向我们揭示神是谁,神的所是是什么。
Steven Weinberg(1933-)是一九七九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他认为,神是关切宇宙的神,是宇宙的创造者,是宇宙自然律的创造者。这种认识事实上是照着圣经的启示。
 貳 科学的发展与圣经的关系
一 科学的产生
科学的产生乃是源于人对自然界现象及规律认识、掌握的渴望,即来自人的求知欲。每个人的里面都有一个渴望,就是要认识周围所发生的现象。例如,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月亮为什么有时是圆的,有时是扁的;为什么会有刮风下雨;为什么会有雷鸣、闪电;人为什么会生病,为什么会死亡;人死之后会怎么样。
这种想要知道为什么的愿望是与生俱来的。小孩子刚一懂事,这些问题就隐隐约约在他的里面。再大一点,他就要探索其原因,弄清楚为什么。人的这种想要知道为什么,探索周围事物其中奥秘的渴望,是在人的心思中的。按照圣经中的神圣启示,人是神照着祂自己的形像,按着祂自己的样式造的;人有神的形像,目的乃是彰显神(创一26)。换句话说,神是要人象神,不仅外表象,里面也象;不仅外面有神的形像,更是里面有神的生命。人被造的另一个目的乃是管理这地,“……制伏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一28)。
人在被造之初,不仅可以通过自然而认识自然,更可以通过自然的创造者─神来认识周围的自然界。因为当时人与神的沟通是通畅的,人与神的交通是亲密无间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从神那里寻求对周围环境的知识。
人需要认识周围的宇宙,人在被造的时候也被赋予了认识宇宙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宇宙是很奇妙;但人类能够了解宇宙,却是件更奇妙的事。微积分、代数、几何等规则的运用,并不是为了别的目的而发明的,乃是有天份的人发现可以用这一套方法来描述自然界。”
然而,在人堕落之后,人与神的交通就断绝了,人在失落、失丧里也失去了从神那里获得知识的源泉,而且人自身认识自然的能力也大受亏损。在被造之初,人认识自然的能力是惊人的。“耶和华神把祂用土所造的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都带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么;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那人便给一切的牲畜、空中飞鸟、和野地各样的走兽都起了名。”(创二19-20)动物的种有千千万万,亚当能一一记起它们,并为它们起名,亚当的智力是何等的大,今天最有名的生物学家也作不到这一点。
因为人远离了神,人就在黑暗中摸索、寻找。人对周围自然世界的探索与对神的寻找,以及对人生的意义、人的来源与归宿、人生中许多捉摸不定的因素的探索等,都搅在一起、混在一起。因此,科学与宗教、神话、巫术、图腾崇拜、偶像崇拜等都在混沌中共生。例如,古代人认为,患病除了身体因素外,也与鬼邪作祟有关,故医病之术多采用驱邪赶鬼的巫术活动。因此,医术与巫术就联系在一起。又如,古代社会认为,人类命运与日月星辰的活动有关,故占星术颇为流行,这种占星术与天文观察又联系在一起,天文学也就从天文观察中而兴起。再如,古代的炼丹术也可归纳为一种巫术,但在炼丹过程中积累起化学知识,早期的化学是从炼丹术中产生的。“古代人对各种事物的猜测只能以人的感性经验为基础,那些人们感觉得到,而又比较确定的现象联系作为知识积累下来,就逐渐发展为科学。那些人们感觉得到,但变化不定,又无法解释说明的现象(如雷鸣、闪电、干旱、洪水等),则被发展为原始宗教。”
简言之,科学是人对自然界,即神所造物质宇宙的了解、认识、探索中产生的,而原始宗教是人对神,对宇宙及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探索、寻求中产生的。受造的人或许能对受造的物质宇宙有所认识,但对创造者,以及宇宙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生存的意义,若非借着创造者神自己的启示,是不会有真正的认识的。关于这点,后文会有更多的讨论。
二 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圣经的公开
近代科学产生于十六世纪,一般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之出版(1543年)作为标志。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则是近代科学产生后发展到比较完整的时期。无独有偶,圣经这本独特的书,在被罗马天主教封闭、经过黑暗的中世纪一千年后,也是在十六世纪初,由马丁路德所领导的改教运动中,被公开出来,重见天日。
不论无神论者如何宣称:“科学是与神对立的,科学的发展驱逐神,科学的发展粉碎人对神及圣经的信仰。”以下几点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历史事实:
1、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基督信仰的内涵─圣经的公开是并行的(十六世纪);
2、近代科学是在基督信仰占主导地位的欧洲诞生并成长的;
3、在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中,作出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大多数都是基督徒;
4、近代科学发展的中心与福音信仰传播的中心也是并行的,十八、十九世纪在欧洲,二十世纪在美国;
5、历史证明,极权的统治扼杀福音的信仰,也扼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如此,在二十世纪也是如此。原因是在极权的统治中,单极的思想、文化、宗教或信仰,限制了人思想的自由,阻挡人对自然界以及造物主的认识。
在科学史与文化史的研究中,人们多次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印度、非洲、或相信回教的阿拉伯国家?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古代希腊?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十六世纪的欧洲?
要全面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很多的篇幅,以下的几点分析也许可以提供一些提示:
1、印度教及佛教都教导,肉体的世界是不真实的,只有世上的灵魂才是真实的。任何人必须学到的最大一件事就是肉体的世界不真实。因此,没有理由要穷其一生探索这个不真实的世界。
2、回教相信,各样事情都早已注定了,没有必要再试着去驾驭大自然而来改变什么,因为万事都是无可改变的。
3、盛行于中南非及世界其它许多地方的灵魂之说相信,万物―不管是石头、树或动物或任何其它的东西,都有一个活的、不同的神明或祖先之灵魂在其中。他们不可能、也不敢拿这些东西作实验。
4、迷信常常驱使人把自然现象归功于各种鬼神,科学研究则被视为冒犯鬼神,人们对科学试验的可重复性变得没有把握,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真正深入科学的。科学的创新性也决定了它和传统的冲突,如果一个社会的传统“权威”不容挑战,传统是衡量事物的绝对标准,那么科学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5、如果历史被看作是静止的,或者是轮回的,任何科学或社会的进步都被视为对长辈和先人灵魂的威胁,甚至引起长辈和先人灵魂的愤怒,那么科学就失去了发展的勇气。
6、如果商业贸易和工匠受到社会的鄙视,知识分子乐于纯粹的思辨,而不屑于验证理论是否正确,那么科学就失去了社会价值的地位。
7、如果知识的拥有者(通常是统治者和社会上层)是为了便于统治和愚弄贫穷的民众,那么科学至多只能成为统治工具、宗教仪式中的奇迹、赢得战争的秘诀,而不是为了提升普通民众的生活,它就失去了推动其发展的真正诱因。
黑暗中世纪以后,随着改教运动,圣经从罗马天主教的禁锁里被释放出来。圣经的解禁和公开使得人们认识到以下诸点:
1、人在神面前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人和神之间并不存在居间阶级。神在教会和世俗所设立的代表权柄,不是为着辖管人,乃是为着服事人。
2、整个宇宙,包括物质的自然界乃是神所创造的,它的有序性反映了一位有序的创造主,神乃是所有真理的来源,因此人不需惧怕鬼魔,因为神已经胜过魔鬼;人也不必迷信,因为神不仅有旨意,也有经纶和规律;人也不可恪守传统,因为只有神和神的话―圣经是绝对的。宇宙不是希腊人所认为的,只是为了被了解,更不是象印度教所说,是为否定它自己的存在。乃是造物主伟大的创造,为了彰显祂自己的荣耀,也为着人类的生存和益处。
通过受造物认识神的观念鼓励基督徒对自然之研究。圣经罗马书一章二十节说“自从创造世界以来,神那看不见永远的大能,和神性的特征,是人所洞见的,乃是借着受造之物,给人晓得的,叫人无法推诿。”神是看不见的,但神的造物是看得见的。神学家郎巴德(P.Lombard)说,“由受造物的绵延,可以认识主宰的永恒;由受造物的广大,可以认识主宰的全能;由受造物的秩序和安排,可以认识主宰的明哲;由受造物的统治,可以认识主宰的仁慈,这一切都表明神的统一性。”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说过:“所有哲学运动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认识而认识造物主。”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开普勒(Kepler,1571-1630)、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等科学家都是在这种观念驱动下从事科学研究的。
3、神造的宇宙是有秩序、有规律的。按照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的说法:“自然法(规律)是西方文明最古老的观念之一”。在神的创造里,神说,“天上穹苍之中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上穹苍之中,普照在地上”(创一14-15)。新约圣经希伯来书也说:“(神)用祂大能的话维持、载着并推动万有”(来一3)。旧约诗篇一四八篇也说:“因祂一吩咐,这些便都造成。祂将这些立定,直到永永远远;祂颁布了命令,就不能废去(或译:越过)。”奥古斯丁说:“永恒的法是神的神明和意志,祂命令并维持着事物的自然秩序,且禁止事物违背这个法。”
“神圣立法者”的观念引导着基督徒科学家对自然规律的寻找。按照圣经的启示,宇宙不是混乱的,乃是有规律的,并且自然规律也是有脉络可寻。
罗吉尔.培根被后人尊为现代科学之父。许多人,包括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他们没有亲属关系),都曾从他的著述受益。他教导,圣经无误,远超各种人的著作。他曾说,“奥古斯丁在回答耶柔米时说,他信圣经的作者是唯一无误的,而其他人的著述都不一定是真理,不论他们的学识有多高超,为人有多圣洁。只有说法能被圣经证实,并且被其他作者证实,或者有充足的理由,才可当做真理对待。”
Fortunatus 也曾说,“任何人的理论都不应和圣经有同等的权威,即使这个人学识如何渊博,人格如何配得赞赏。因此,虽然我们一面尊重这样的人,但是如果他们的观点和真理相抵触,我们也当加以质疑和拒绝。真理只有借着神的帮助,我们或者其他人才能领会。我盼望我的读者看待我的著作时,有我对他人著作同样的态度。”
罗吉尔.培根教导说,所有的真理都属于神,如果我们用神的话筛除糠皮,我们根本无须惧怕圣经以外的知识。他还教导,研究自然界是基督徒的一个职责,物质的世界并不低下,但是“神学是一切其它科学的主人。对于神学而言,其它科学完全必要,反之,若是没有神学,其它科学就不及其终……只有一种完全的智慧,它完全藏在圣经里……”他倡导在理解别种文化和语言的基础上传扬福音,他也因此而反对十字军东征。
 叁 所谓“科学与信神的冲突”
许多科学工作者及其他知识分子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内心的深处有一种饥渴,要相信、接受神,但在心思上却有一些困惑和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认为科学与神或圣经有冲突。例如,历史上的所谓“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以及“进化论”与“神创说”之争等。障碍之二就是基督教在历史上抵挡科学,迫害科学家。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冲突都是有意、无意的误解。
一 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地球绕太阳旋转的日心说,这一学说否定了广为接受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约85-165)地心说。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争论,完全属于学术(科学)本身的争论。然而,由于当时历史的背景,罗马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和对圣经的不认识,所采取的支持地心说、否定日心说的态度,使这场争论被许多人误认为是科学与神(或圣经)的冲突。有人甚至得出这样的结论:“哥白尼的学说不只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也是极深刻的。哥白尼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以来从未动摇过的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绕地球转动,从而在实质上粉碎了神创造人类、又为人类创造万物的那种荒谬的宇宙观……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哥白尼的日心说的确推翻了地心说,但它却丝毫无损“神创造人类,并为人类创造万物”的宇宙观。事实上,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引伸出来的,与圣经中的启示毫无关系。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年)的宇宙观曾经是西方社会主要的思想,他认为每一样东西或生物都具有形式和物质两部分,地上的物质是由土、气、火,水四种元素组成,而天体是以地球为中心,永远不变的。人无法感到地球在动,人类是宇宙的中心。他认为,宇宙是由几个同心圆所组成的,最中心的即为地球,依次再为其它星球,每个星球都有灵性,神在最外圆之外,以灵性吸引带动圆球的转动。所以,神是宇宙转动的第一因素。
托勒密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但对其天体运行说进行了修正。他提出,行星轨迹的几何圆心乃是地球,但行星运动乃是以圆内另一点为中心;行星运动也不是等速运动,乃是等角速运动。
中古时代的基督教经院神学家阿奎那(Thomas Aquina,1226-1274),将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引进天主教,形成罗马天主教会的宇宙观,简单称做地心说。他还认为“存在”分为三种:有形又有物质的存在,如人和生物等;有形无物质的存在,如天使;无形无物质的存在,即神。
哥白尼后来发现,如果以太阳为中心,行星轨道周期的计算才合理、准确。但是,因为此一观点和罗马天主教的基本教义相违背,他直到去世前才发表他的论著,引起很大的争议。
泰革(Tycho Brahe, 1546-1601)准确地观测行星运行二十年,也提出哥白尼式的日心说,即行星绕太阳转,太阳带动行星旋转。
开普勒归纳泰革的理论提出三大定律,即行星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转,行星与太阳联线时在相同时间扫过的面积相同,行星绕太阳时的时间平方与椭圆形的长半径立方成正比。
伽利略提出了惯性理论,即作用力产生加速度,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使地球停下来。他并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月球上的山与坑,木星有四个卫星,而木星本身又是另一个中心,金星的形状不断地变化,地球绕着太阳走。最后,牛顿以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日心说的理论依据。
我们仔细考虑就会发现,地心说与日心说争论的本质,是一种正确的科学观点与错误的科学观点的争论,并非科学与神或圣经的争论。因为圣经从来没有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或太阳绕着地球旋转。事实上,日心说挑战的不是神和圣经,它挑战的是罗马天主教廷的教义和权威。除了“地心说”之外,天主教还从异教以及希腊的哲学吸取并发展了许多异端的教训和神学,例如炼狱之说、圣母崇拜之说、功绩赎罪之说等。这许多的教训和神学,不但是违背圣经的,也是迷信荒谬的。
哥白尼出生于波兰托仑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位虔诚爱神的基督徒。他绝对相信,神在圣经中所启示的真理绝不会错,但人对圣经的认识和解释是会错的。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学说是会错的。因此,需要不断改进。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并指出“地心说”的错误,一面是根据他的观察研究,一面也是根据他对神的认识而有的灵感。他指出,托勒密体系为了将地心说之下的行星轨道图合理化,不得不发展出一套复杂的本轮、均轮体系(数目多达79个),象是一个“怪物”,肯定不符合神的旨意,因为“造物主不造出累赘无用的东西”。
哥白尼“对于哲学家们不能对造物主为我们造成的美好而有秩序的宇宙提出正确的理论,而感到气愤”,决心“在神允许人类所及的范围内追求事物的真理”。正是在这种动机下,哥白尼建立了不同于托勒密理论的新宇宙模型。
哥白尼认为,这个新体系的顺序显示出,“宇宙具有令人赞叹的对称性和轨道的运动以及大小的和谐”,从而显示出“神圣造物主的庄严作品是何等的伟大”。
后来,被爱因斯坦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伽利略根据望远镜观察的结果,体会到哥白尼体系比托勒密体系远为优越。因此,一六一三年在罗马发表了《关于太阳黑子的信》,在信中伽利略表示了对哥白尼所提出的日心说的支持。伽利略因此受到了罗马天主教廷的严厉定罪并被处以监禁。
然而,伽利略和哥白尼一样坚持他的基督徒信仰。他本人明确地说:“真理不会相互抵触,所以如果物理学的理论是正确的,所得的结果必定由正确地认识圣经得到印证……有人指控我的发现是暗示圣经有错误,我却认为我在物理上的精确研究,更印证圣经的准确性……只有相信圣经是绝对真理的人,才有勇气对世界上任何伟大的理论提出挑战。”
伽利略还指出,人对圣经字面的领会和解释,可能与圣经真实的涵义不同。一六一五年,伽利略在《致克里斯蒂的信》中指出:“如果我们理解了圣经的真正涵义,那么,圣经绝不会告诉我们谬误,但其真正的涵义―我看无法否认―常常隐藏在深处,并与字句表面的简单解释大不相同。”
二 进化论与神创说之争
关于达尔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所提出的“生物进化论”与圣经中所启示的神的创造,在本刊第三期有详尽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简言之,达尔文根据生物受周围环境影响而发生种内变异的事实,提出了生物不同种类之间可以由低级到高级进化的学说,这一“进化说”在科学上是未被证实的假说。然而,这一假说却被无神主义的哲学家用来当作否定神和神原初创造的理论。因此,这一“进化论”与“神创说”的争论,实质上是一哲学上的争论,信仰上的争论,根本不是科学上的争论,更谈不上是科学与神的冲突。
三 中世纪罗马教廷抵挡信仰与科学
前文已经提到天主教种种的异端、错误。在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简略地分别几个概念:圣经、基督、基督徒、召会(教会)和基督教。
关于圣经,本刊第二期的主题文章有详细的论述。简单地说,圣经乃是神的启示、神的话、神的呼出,是神借着历世历代祂所使用的仆人、申言者和使徒所写出来的,从主前十五世纪到主后一世纪末,经过四十多位作者完成的。这本圣经在写成(一世纪末)并被神的儿女认定(四世纪末)后不长时间内(六世纪),就被天主教禁锁起来,达一千年之久,在十六世纪的改教运动中才被公开出来。在此后的几百年中,神兴起许多的仆人,把圣经中的神圣启示逐步揭示出来。
照着圣经的启示,基督乃是神成为人,祂是神而人者。祂在两千年前在地上为人生活三十三年半,末了上十字架为全人类完成救赎的死,使凡相信祂的都得蒙救赎,就是罪得赦免;祂死后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在复活里,重生所有相信接受祂的人成为神的儿女;这些神的儿女就是基督徒。基督徒乃是神从各个世代里,呼召出来,凭信耶稣基督而得神称义、蒙拯救、得重生的人。这些基督徒聚集在一起,就成为教会,圣经称之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这词在希腊原文的字义为,艾克利西亚“ekklesia”,意即蒙召出来的会众。所以,最好译为召会。因此,召会(教会)不是建筑物,不是礼拜堂;也不是宗教的组织,乃是基督徒团体的聚集。
按照圣经的启示,召会是属神的、属灵的、属天的。召会在一世纪主耶稣死而复活、升天后就出现在地上。她首先受到犹太教的逼迫,后又受到罗马帝国近三百年残酷的大逼迫。在召会经历逼迫的年代,召会基本上维持了自己的纯洁。
第四世纪初,康士坦丁大帝登基之后,接受基督教为国教,开始了政治和宗教的结合,逐渐导致了召会的腐败和堕落。此后,更在六世纪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宗教阶级制度和教皇制度,这就是罗马天主教的形成。
天主教形成后,圣经更被封锁达一千年之久,这就是历史有名的黑暗中世纪。中世纪如此的黑暗,主要是由于圣经―神的话被封闭了。在这一千年的黑暗时期,教廷完全背道、堕落、腐化。这些背道、堕落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社会的各个层面。主要包括政治与教会的混杂所带进宗教阶级制度,圣物、圣人崇拜、偶像崇拜,贩卖赎罪券,以人意代替神意,以传统代替圣经等。
毋庸置疑,改教运动的兴起所带动的文艺复兴是近代科学运动产生的重要条件。当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等人在欧洲开始改教运动时,首先把圣经公开出来,把信仰从传统和仪式里解放出来,而且强调人得救是因着信耶稣基督。这些圣经中真理的传播,以及随之而来的欧洲政治局势的变动,大大削弱了罗马天主教的影响和社会地位。与此同时,人享受神所赋予信仰上相对的自由,包括科学研究的自由,并借此认识宇宙万物运行的方式,服务人群社会。人的心和灵也得以释放,使人有充分的自由,对神所创造的物质宇宙进行研究、探索,发展科学。
 

 

 



版权信息


浙ICP备08010045号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