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戴消毒手套的医生 [福音单张共十张]
新约圣经,马太福音的作者马太,不是一位职业作家,而是一个替罗马政府收税,不受人欢迎的税吏。然而,在主耶稣遇见他的那一天,主耶稣对他说,“来,跟从我。”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那天晚上,马太家里高朋满座,主耶稣怡然自得的,和马太的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饭。席间,耶稣对马太和他的朋友们谈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是,屋子外面的人说了些什么,圣经上倒是记载了。有些没有受邀的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就向主的门徒们提出了责难和质疑。
然而,主耶稣却斩钉截铁的回答说,“强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又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左手拿着厚厚的一本什么准则,右手持着长长的一把什么尺度,见人就先核对一下,丈量一下。可是,耶稣来却没有衡量、评断我们,祂乃是来医治我们。因为在主耶稣眼中,我们都是用得着医生的病人。祂不仅医治我们,祂医治的手还满带慈爱和温柔。圣经上记载了许多主耶稣医病的神迹,大多数的人都注意神迹的结果;但这里要提醒你,祂治病的过程。主伸手摸患麻风的人,洁净了他的大麻风;耶稣拉彼得岳母的手,扶她起来,她的烧就退了;管会堂的女儿死了,主握她的手,她复活了;主摸瞎子的眼睛,瞎子得了复明。
这位奇妙的救主,祂来不是定罪,祂来乃是为了医治;祂用满带慈爱和温柔的手摸我们,握我们,拉我们,扶我们。祂不仅医治我们的病-赦罪,祂更使我们的心得着安慰;祂是一位不戴消毒手套的医生。 保险、保险 德华劳德(Edward Lloyd)给近代社会文明所带来深远的影响是他始料所不能及的。可考据的最早年代是西元一六八八年,算起来应该是三百一十一年以前了。劳德先生在泰晤士河畔开了一家咖啡店,每天在店里进出的有富商、有银行家、有船主和航海家。当时方兴的航海事业渐渐脱去探险家的外衣,戴上了远洋贸易商的高顶礼帽。为了分担航行上不测风云所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船东、货主、船长和投资家(最古老的风险性投资者)在劳德的咖啡店把船只的价值,运送的货物写在不同的合约上,借着不同的合约来分摊风险。
陶尔街(Tower Street)在伦敦市不算是大街,侧身其间的劳德咖啡店却是现代保险业的滥觞。举市闻名的Lloyd of London保险业的牛耳即源于此。环顾现代发达的保险业,保单种类之多,涵盖之广是常人无法领略的。产险、水险、火险、寿险、健康险、旅行平安险,各种保单所投保的标的物有动产、不动产,也有和人身有关的;只要有人投保的,就有公司承保。有趣的是动产和不动产的保险,的确是非常科学的用数学方法,把各种风险的可能按机率分摊,对产物的主人提供保障。但是举凡与人身有关的保险,总给人一种矛盾和讽刺的味道在里面。生命和健康要如何保险呢?索赔和给付的时候,不就是生命和健康失去的时候么?平安又要如何来保障呢?
亲爱的朋友,近世纪的文明把这些名词用想当然尔的手段种植在我们的生活里。生命、健康和平安真的能投保么?如果能的话,那我们应该也可以价购喜乐、能力和爱情,来顶替我们的忧郁、无助和寂寞了。亲爱的朋友!你买了保险么?你买的是什么保险? 你还有多少时间? 那天去机场送朋友,因为路上车多,停车位亦复难求,迟了几分钟没有送到。看着熙攘的人群,心里一阵失落。虽然好朋友不是一去不复返,可是那种错身而过,无法挽回的莫名,让人惊悸。
还好人生中有许多事,错过了是可以补救的。譬如说,巴士没有搭上,下一班还会来;工作没有作完,晚上还能加班;月缺了之后,还会再圆;花开错过了,还有春天。还好人生中有许多事,错过了是可以补救的。
可是生命呢?错过的生命可以挽回么?失去的生命可以复得么?亲爱的朋友,你和神之间的关系是需要辨明、澄清、归正和建立的。创造宇宙的主宰,不可能赋予我们相当的智慧,却任由我们不认识祂,不与祂建立正常的关系。
只是你还有多少时间呢? 祂的名字叫耶稣,祂是基督 千万人信仰祂,倚靠祂;千万人轻弃祂,不解祂。祂是许多可歌可泣之故事的背景和中心。祂的名字叫耶稣,祂是基督;祂是神,祂也是人。
圣经记载,耶稣基督乃是永远无限的神,作了时间有限的人。神给祂起名叫“耶稣”,人称祂为“以马内利”,祂在地上所过的乃是神人的生活。至终,祂以神而人者的身分,在十字架上,为全人类,完成了永远的救赎。
永远无限的神
什么叫永远?就是时间没法追查的已过,那个已过是无始的;永远也是时间没法追测的未来,那个未来是无终的。永远是无限量、无限度,无始无终的。这位神乃是字宙万有的来源,祂是造物主,天地万有都是由祂创造出来的。祂不是用材料制造,而是从无创造出有,从无中创造出万有。所以祂是万物的创造主,是万有的源头。
这位创造主就是神。在希伯来文里,“神”是“以罗欣”。“以罗欣”这个字是一个复词,意思是“信实的大能者”。祂是一位有能力的大能者,并且是守信的大能者。祂的名字是耶和华。
耶和华也是一个希伯来字,其基本的意义,就如英文文法的动词“to be”,是。意即这位信实的大能者耶和华,祂就是那个“是”。在宇宙中,只有祂“是”,其他都“不是”。这个“是”就等于“存”。祂是存在的,只有祂才是。而这个“是”是无始无终的,所以圣经说,祂是自有永有的。自有就是无始,永有就是无终。祂这个“是”,这个“存在”,是无始的,也是无终的。
这位无始无终的神,在创世之前有一个永远的计划,就是要将祂自己分赐到祂所创造、所拣选的人里面,因此祂就具体化身在基督里。圣经罗马书九章五节说,这一位无始无终,在万有之上,永远受颂赞的神,乃是基督。“基督”是希腊文,等于希伯来文的“弥赛亚”,意即受膏者,是照着祂的职分和使命而有的称谓。为着成为人的救主,神具体化身在基督里;基督,乃是神拯救堕落罪人的路。
时间有限的人
神在创造人之后,过了两千年,祂来应许亚伯拉罕说,亚伯拉罕的一个子孙要成为万国的福分。按马太福音一章一节,这个子孙就是耶稣基督。在这应许之后又两千年,就是人类历史满四千年的时候,神来了。神在圣灵里,临到一个贞洁的童女马利亚,祂进到这童女腹中成孕。这位全能、自有永有的神,在童女的腹中,完全遵守祂在创造里所设的自然定律,等候了九个月,成为一个血肉之人;有骨,有肉,是个十足的人。然而,在这人里头,不仅有人性,还有神性。因此以赛亚书九章六节说,生在马槽的婴孩,是全能的神;祂是神也是人,祂是神而人者。
神给祂起名叫“耶稣”
天使加百列告诉马利亚,她所怀的孩子要起名叫“耶稣”(路一31)。可见“耶稣”这名是神所起的。“耶稣”是希腊文,等于希伯来文的“约书亚”(民十三16),意即耶和华救主,或耶和华救恩。耶稣不仅是人,更是耶和华;不仅是耶和华,还是耶和华成了我们的救恩,是拯救我们脱离神所定罪的一切和所有消极事物者。祂拯救我们脱离罪性和罪行,脱离日常生活中缠累我们的罪,脱离撒但邪恶的权势,并脱离一切的辖制和放纵。祂是我们的救主。
人称祂为“以马内利”
“耶稣”这名是神所起的,但“人要称祂的名为以马内利”(太一23)。“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耶稣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祂是神,也是神成为人,住在我们中间(约一14)。祂不仅是神,也是神与我们同在。按马太福音十八章二十节,每当我们被聚集到耶稣的名里,祂就与我们同在。祂不仅三十三年半之久,与门徒同在,祂更在复活里成了赐生命的灵,象空气一样,天天与我们同在;与我们一同吃喝、呼吸,生活、工作。无论我们是否察觉,只要有祂,神就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二十八章二十节说,祂要天天与我们同在,直到这世代的终结!
这位神人在地上的生活,乃是从马槽到十字架的生活。祂是君尊的王,降生时却生于马槽,这是祂一生卑微的记号。我们的神,就是我们的救主,祂有九个月在童女腹中,有三十年在一个木匠的家里度过;祂一小步一小步的经过人生。三十年满了,祂出来传道、尽职以先,祂受了浸。这是祂对整个宇宙表示,祂弃绝自己,绝对凭神活着。祂受完浸从水里一上来,天开了,圣灵仿佛鸽子降在祂身上。这是神对祂的印证。就着圣经的记载,在祂十二岁至三十岁之间,乃是一个静默的时期;祂在各方面受过试诱,和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罪。这些祂在地上的情况,都说出祂的静默,不显于社会。祂不争竞,不喧嚷,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祂是背负十字架的最好榜样。祂见群众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样,就对他们动了慈心。祂行神迹,顾到有需要的人。祂说,“瞎子看见,瘸子行走,患麻风的得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太十一5)
耶稣的人性是柔细、完全、且平衡的,从每一角度看,祂都是一个正确的人。在四卷福音书里,我们看见在祂的为人生活中,所彰显的不是祂的受苦,而是祂神性的超越。没有什么象祂所散发人性的香气,那么甜美、馨香,甚至当祂被捉、被钉的时候,祂还是过一种人性调和着神性,彰显神的生活。祂不寻求自己的意思,只寻求神的意思,顺从至死。祂为那些钉祂十字架的人祷告,求父赦免他们无知的罪,将祂的救恩赐与一个和祂同钉十字架的强盗。无论在什么境遇中,主耶稣都是过一种受苦,却彰显神之馨香的生活。祂完满无缺的人性生活,使祂够资格作为不义之人的赎价,作不义之人的救赎主(罗三23~24,彼前三18)。
完成永远救赎的工作
主耶稣一经过了人生,就往前再迈一大步,为所有的造物死。祂被钉死,表面看是犹大出卖祂,是祭司长的差役把祂捉去,是彼拉多钉祂死罪;实际说,是祂自己走上十字架。那一年就是申言者但以理所预言,主耶稣钉十字架的时候(但九26)。耶稣知道那年的逾越节,祂必须在耶路撒冷,被钉在十字架上;因此祂面如坚石,快步向耶路撒冷而去。祂是亲自走到死地。祂不是去死,祂是去经过死。祂的目的是为着完成救赎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必须在死里作。人的死什么也不能作,但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成就了救赎。那时,罗马兵丁所捉拿的是一个人,但那人里面带着神。所以,钉在十字架上的,是一个神而人者,是带着神性的一个人。
使徒保罗说,祂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祂以受造之人的身分,担负世人的罪。祂若不是一个人,怎能担负人的罪,替我们死?然而,约翰一书一章七节说,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乃是神儿子耶稣的血。在神的儿子里头有神性,在耶稣里面有人性。所以祂的血,是神而人的血。赎人的罪必须用人的血,但人是有限的,人血的功效也是有限的。所幸祂也是神,所流的是神儿子的血。神儿子是无限的,因此祂血的功效是无限且永远的。因此,祂流血所成功的救赎,乃是永远的救赎。
最后,祂在十字架上,象一粒麦子落在地里一样死了,却在积极方面,将祂里面神圣的生命释放出来,产生许多子粒,就是千千万万因相信祂而得着新生命的人。
祂是神而人者
按着神的计划,神创造了人;因着人所犯的罪,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断绝了。然而,宇宙中第一位神人耶稣基督,为神与人的关系带来了契机。这位神而人者,经过人性生活、死与复活,将人重新带回到神的面前。祂是耶和华救主,是耶和华救恩,祂是以马内利,是神与人同在。祂的名字叫耶稣,祂是基督。 只有一生,没有两生 太阳下山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月亮亏缺了,有再转盈的时候;候鸟走了,有再飞回的时候;海潮退了,有再涨潮的时候。亲爱的朋友,独有我们的日子,一去就不再复还。独有我们的人生,一过就不再回头。我们只有一生,没有两生。
我们的人生,不只是短暂的,更是脆弱的。我们的体温升两度就天旋地转,升三度就一病不起,升四度就一命呜呼;你我的性命,不过是存系于摄氏四度的范围之内。在这短暂、脆弱的人生中,我们和千万个与我们一样的人,努力于自设的目标;竭力在付出和获得之间,找寻安慰自己尚余的存在理由和价值。我们习惯性的、麻木的使自己规避人生真正的问题。
人存在的意义在那里?宇宙中有神么?为什么人生的喜乐、满足、成就和拥有,一定是短暂的?为什么仇恨、伤痛、失去和死亡,却是那么肯定,那么的久长?
亲爱的朋友,我们只有一生,没有两生。今天我们还有余力面对这些问题时,千万不要再回避。人存在的意义在那里?宇宙中有神么?※ 似曾相识的干渴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人说,这七月十五日是住棚节,要在耶和华面前守这节七日。…… 你们收藏了地的出产,…… 第一日要拿美好树上的果子,……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欢乐七日。……这为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好叫你们世世代代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
旧约圣经利未记二十三章里的记载,是以色列人奉行千百年习俗的依据。就象中国人过年一样,正是秋收冬藏的时令,熙攘的人群,摩肩擦踵的挤满了耶路撒冷的街道,城里城外到处是上来过节的老老少少,有牵着牛羊牲口的,也有肩着五榖新酒的。沿着古老的石阶旁和廊檐下,讨价还价声中,叫卖的商贾摊贩,为那些没有带祭物来过节的人提供了些许方便。虽不是自己田园里的收成,买些现成的总算也聊备一格。多年了,每次过节总有些卫道之士大叹世风日下,指责时下的百姓对老祖宗传承下来守节的真义,早就遗忘殆尽。如今仅存的不过是虚空的宗教仪文,和节庆的宴乐而已。
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过节的人潮鼎沸,企图用最后的狂欢去留住即将沉寂短暂的欢娱。这个当儿,有个三十来岁的青年男子,站在街头,祂看起来一点都不出色,形容枯槁的祂,听口音是拿撒勒来的。
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入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当时,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并没有引起多少正面的回响;可是这话却在人类历史的天空回荡了近两千年,久久不能褪去。
少不更事的你我,曾经无知的企盼节期的到来;年事日高的你我,却对时序交替,有莫名的错愕。为什么?因为有太多次,我们在人潮的拥挤中,仍然孤独,在节庆的欢乐后,终究苦寂。这种难以明状的虚空,一直悬在我们的心头,可笑的是我们不愿意,也不敢面对这种虚空,常常自欺,它并不存在。节期的末了,应该是人们尽情享受,欢悦满足的时刻,为什么主耶稣要说,“人若渴了……”?
亲爱的朋友,今天的你我,和那天在耶路撒冷古老街道上踌躇的以色列人所过的生活,所面临的失落并没有两样。因为当时的以色列人,已经忘却他们过节的真正目的是为着记念创造、拯救他们的耶和华神。流于仪文形式的敬拜,和借提发挥的宴乐,当然无法满足他们的心灵。今天的我们,并不例外的,在人生的节令当中,正在作许多不知所云的庆祝;当节期的末日到了,欢悦、享乐的结束逼近了;忽然间发现,那似曾相识的干渴,再次涌上心头。
亲爱的朋友,近两千年了,耶路撒冷街头,“人若渴了”的呼喊今天依旧。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这分质疑的勇气;我们不愿意,不敢承认我们渴了,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承认之后没有解决之道的困境。
然而,主耶稣不仅说,人若渴了;祂接着又说,可以到我这里来喝。祂不是一位问问题的主,祂乃是一位提供答案的救主。两千年来,难以计数的人到祂这里来过,也喝过;从他们腹中,的确流出了活水的江河。亲爱的朋友,转过身来,问问你身边来过,喝过的人,让这些见证人向你细述,那日的呼喊,今天依然。※ 心的故事 一位焦急的父亲,为着接儿子放学,连闯了几个红灯。
儿子上车后说:“爸,我今天买了两块橡皮,五块钱买的,能擦掉我用铅笔写错的字;十块钱买的,能擦掉我用原子笔写错的字……”
刹那之间,一个从来没有被问过,也似乎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在他脑中闪过-是的,多少钱买的橡皮,才能擦掉你、我作错的事?
圣经约翰一书一章九节说,“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论到基督,你们怎么看? 主耶稣在钉十字架前,末次上犹太教的中心耶路撒冷时,被祭司长、长老、法利赛人、希律党人、撒都该人和律法师所包围。他们竭力用难解、诡诈的问题陷害祂。
首先,代表犹太权柄的祭司长和长老,问祂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这是根据他们的宗教观念而有的问题。主耶稣反问他们说,“施浸者约翰的浸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来的?”他们就彼此议论,若说从天上来的,耶稣会追问他们,为什么不信约翰。若说从人来的,他们又惧怕群众,因为群众都以约翰为申言者。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耶稣也对他们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作这些事。”
其次,基要派的法利赛人和热心政治的希律党人,问祂关于纳税的政治问题。法利赛人是爱国主义者,希律党人是帮助罗马帝国管辖奴役犹太的犹太人,这两派人向来是敌对的,一天,他们竟然联合起来,想要就着耶稣的话陷害祂。他们问:“纳税给该撒,可以不可以?”主耶稣若说该纳,全犹太人就要起来反对祂;若说不该纳,希律党人便可控告他。耶稣叫他们拿一个上税的钱给祂看,便说,“银币上的像和号是谁的?”他们说,“是该撒的”。耶稣说,“这样,把该撒的物归给该撒,把神的物归给神。”主耶稣的回答解决了他们的政治问题。
第三,摩登派的撒都该人,问主关于基本信仰的问题。他们问说,“有兄弟七人。第一个娶了妻,死了,没有后裔,遗下妻子给兄弟。第二、第三,直到第七个,都是如此。最后,那妇人也死了。这样,在复活的时候,她是这七人中那一个的妻子?”耶稣回答他们说,“在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象天上的使者一样。……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神并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这证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都要复活。耶稣借着人狡黠的问题,向人启示复活。
第四,自以为是的律法师,问祂关于律法的问题。律法师是精通摩西律法的人,他们问:“律法上那一条诫命最大?”耶稣回答说,对神要“全心、全魂并全心思,爱主你的神”;对人要“爱邻舍如同自己”。一切律法和申言者的教训都系于这两条爱的诫命。
耶稣用智慧回答了这一切问题后,反问他们一个关于基督的问题。这是问中之问。他们的问题牵涉到宗教、政治、信仰和律法,代表了人群社会的一切问题。前两个问题是不信者问的,后两个问题是慕道者问的。耶稣的问题乃是关于基督,祂是万有的中心。他们懂得宗教、政治、信仰和律法,却忽略了基督。因此耶稣问他们:“论到基督,你们怎么看?”
宗教、政治、信仰、律法的问题,并不能叫人认识基督。为人的基督是个奥秘,不仅对那世代的人是如此,对今天的人也是一样。人最多只能领会基督是博爱家、宗教家、殉道者,是历史伟人。若没有从天上来的启示,没有人能认识祂是基督,是活神的儿子;若没有从天上来的启示,没有人能只凭认识祂,而领受从神来的救恩。 自信、迷信、信心 事实上,人的自己并不可靠, 人的身体不可靠,人的意志也不可靠;外在的体力不可靠,内里的判断力也不可靠。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样样事都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许多事需要靠人,相信人。求学问要相信老师,有疾病要相信医师,买药要相信药剂师,捉贼要相信警察,开一桌酒席要相信厨师,报税要相信会计师,上法庭要相信律师;大事小事,都要相信别人,一个单相信自己的人,在这个社会中是无法生存的。
既然信心这样重要,怎样才能建立信心呢?怎样才知道我们的信心健全不健全呢?许多人知道要有信心,但是他们的信心并不健康,有的人信是信了,却是一味的迷信。迷信的人虽然有信心,但这种的信心,是建立在不可相信,不值得相信的事物上。许多迷信的人,花很多钱,算命卜卦,求问风水,将信心挂在算命先生和风水先生的手里,结果付出的钱一去不回,付出的信心更石沉大海。迷信的人,甚么都怕,怕风水坏,怕兆头不好,怕不吉利,怕手气差,怕撞邪,怕东怕西,越怕就越没有信心。所以迷信的人,其实不是迷信,应该说是“迷怕”,因为他是迷惑在惧怕里,他的人生是以“怕”字为主,“忌”字为主,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
圣经说,魔鬼的目的,乃是叫人惧怕,而耶稣基督来,就是要除去人的惧怕。
另外有些人,不是迷信,他们是过度自信。自信的人就是凡事都只相信自己的人。自信的人认为,只要对自己有足彀的信心,一切都可以心想事成,说到办到。但是许多似乎极度自信的人,其实是落到过分自负的毛病里,甚至孤芳自赏,目中无人,只有自己。一个太自信的人,被困缚在自己里面,很难从自我里面被释放出来。严格来说,不能肯定别人的人,根本是一种不能肯定自己的表现。
圣经所讲的信心,不是相信自己,乃是相信神,就是那位创造万有,主宰一切,赐生命气息的神。神是信心的源头,又是信心的创始、成终者。圣经所说的信心,不是相信受造之物,乃是相信造物之主。这样的信心,是宝贵,是火焰一般的试炼所不能动摇的。因为这个信心,相信的不是别的,乃是神,是可靠的神。※ 时间不多,不要推辞 有一个日子,我们共同经过,是惊惧,是恐慌,是世界末日。 有一个问题,我们从未想过:在劫后余生里,如何重新来过?
中研院院长李远哲先生,在台大五十四周年校庆的大会中,发表了一篇感性的谈话,他说,“今天大家在这里庆祝校庆,但我的心情却非常沉重,因为九二一之后,我看到地震带给我们的伤损,不只是肉体上的……,我担心害怕的是很多很多人还没有真正醒过来。……”
福音的筵席
圣经路加福音,记载着一段小故事:“耶稣……说,有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人。到了坐席的时候,打发奴仆去对所请的人说,请来吧,样样都齐备了。众人一致推辞。头一个对他说,我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请你准我辞了。另一个说,我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请你准我辞了。还有一个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
这救恩的筵席,就是神福音的筵席,是神的儿子主耶稣,为人的罪钉死在十字架上所成功的。在这筵席里,“样样都齐备”,不仅能解决人罪的问题,叫人的心得着满足、安慰,更能使人得永远的生命。人只要愿意、相信,接受神的救恩乃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预备一顿饭是费事的,但吃一顿饭是容易的。
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神都是这样不断的,借着各样的人事物,来邀请人赴祂救恩的筵席,然而人迟迟不肯应邀,人总有许多理由来推辞。无论那一种人,一碰到接受神救恩的事,都有许多理由来拒绝,来推辞:不是说没有工夫,就是说身体不好;不是说工作忙,就是说听不懂……。这许许多多的理由,好象早已预备好似的,人总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
其实,那些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
一致推辞
所以,这件事相当奇怪,就是许多人在许多事情上常常不一致,却在拒绝相信主耶稣的事上口径一致。“众人一致推辞”,头一个说,因为买了一块地,想去看一看;第二个说,因为买了牛,要去试一试。这些理由实在太勉强,因为人总是先看过了地,先试过了牛才会买下的。那里有买地、买牛的人,是买了再去看,再去试的?假使真的要去看,要去试,也可以等到筵席吃过再去也不迟,因为已经买好了。为什么偏偏当人来请他去赴席的时候,他才要去看,要去试呢?哦,这就是人对福音的态度。
第三个的回答更离谱,他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我们都知道,请客的时候,总是夫妇二人一齐请。这个人才娶了妻,那是再好不过,可以夫妻俩一同赴席。然而,这人反是因着才娶了妻,所以不去。这一个“所以不能去”,实在是个不是理由的理由。
也许你要说:我不明白
其实,不去听,当然不会明白。况且,要完全听明白了,再相信,委实是件不可能的事。有几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第一,你我都是个罪人,需要主耶稣拯救。第二,耶稣是救主,祂是万人的救主,也是你我的救主。第三,信主耶稣就必得救,只要你我接受主耶稣作救主,必定得救。知道并接受这三个事实,你我就可以得救;一旦得救了,我们才能开始明白圣经,认识救主耶稣。因为神的话说,“祂愿意万人得救,并且完全认识真理。”(提前二4)先是得救,后才明白。
好比一个肚子饿的人,如果先去研究清楚饭有什么营养,菜有什么维生素,吃下去是怎样消化,他就要饿昏了。人饥饿时需要的是食物,而不是研究食物的营养学。朋友,请你现在就接受这一位主耶稣,作你的救主,你自然能明白圣经,并且完全认识救主耶稣。
也许你要说:我没有罪
我作人作事,都凭良心,并且没有犯过什么罪,那里需要主耶稣的宝血,洗净我的罪?朋友,请听神的话:“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罪,便是自欺。”(约壹一8)你真的没有罪么?你从来没有撒过谎,没有发过脾气,没有恨过人,没有看过不该看的东西,没有听过不该听的话,没有想过不该想的事?你真的是“手洁心清”么?有个孩子,他母亲叫他不要到厨房去拿糖吃。母亲一出门,他就把糖全吃了。不久母亲回来,他立即过去对母亲说,“妈妈,我没有吃糖。”母亲指着他嘴唇两旁说,“瞧你嘴上都是糖,还说没有吃。”许多人正象这个孩子一样的自欺,自认为手上没有糖,别人就不知道自己偷糖吃。也许你所犯的罪,没有人知道;但是神知,你知。
请想想看,在以下这些罪当中-“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了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人的,背后说人的,憎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无怜悯的”(罗一29~31),你有那几样?哦,主耶稣已为你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代替你我受了罪的刑罚,请我们都不要再自欺了,赶快悔改,接受主耶稣作救主吧!
也许你又要说:我的罪太多了
我平生犯的罪太多,恐怕主耶稣也不会要吧?如果你如是说,是你不知道什么是福音,是你误会了神的心,辜负了神的爱。马可二章十七节说,“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强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主来是为召罪人;病越重的人,医生越关切他。主耶稣不怕你的罪太多,只怕你不肯来;因为凡到主面前来的,主绝不丢弃他(约六37)。你觉得自己的罪太多么?这正是你需要祂的时候!
也许你要说:我看见有些基督徒的行为不好
朋友,我们承认这实在是件令人痛心的事。因著有些基督徒品行不好,以致你不肯来相信主耶稣,这令我们难过。然而,我们是请你相信主耶稣,不是请你相信某些基督徒。我们愿意你信主以后,作个好的基督徒来荣耀主,我们不愿意你因某一个失败的基督徒,而失去了你自己应得的救恩。不要因着一个基督徒,或者几个基督徒的行为不好,失去你灵魂的得救。我们关切你!
也许你还要说:主耶稣我是愿意相信,但我惧怕人讥诮
相信主耶稣为什么要怕人呢?相信主耶稣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为什么要怕人的讥诮呢?你今天惧怕人,难道将来不怕神么?神要审判我们的罪,难道你不怕么?我们的灵魂如果灭在火坑里(太十28),难道你不怕么?有许多人至终到火湖里去,就是因为胆怯(启二一8),就是因为怕人讥诮。
最末了你也许还要说:我要相信主耶稣,不过让我等一等
亲爱的朋友,圣灵已在你心中作工,你要等到何时呢?你能确定你能等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么?你的将来还有多久,还有多长呢?你既然受感动,既然知道应当相信,为什么不在今天,不在此时?“看哪,现在正是最可蒙悦纳的时候;看哪,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后六2)
但愿我们所有劫后余生的人,都能在许多的悔恨和痛苦中,作真正“醒过来”的人,张开双臂,敞开胸怀,迎接我们新的人生。
请你就在此时,到主耶稣的筵席这里来,用信心接受祂作你的救主,祷告说,“主啊,我是一个罪人,求你拯救我。”亲爱的朋友,时间不多,请不要再推辞!※
今天的井旁多了一个人 那天主耶稣在叙加的雅各井旁,遇见一位不愿意和大伙儿一同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大约是在午后六时。当时主耶稣是在从犹太,途经撒玛利亚往加利利路上;长途跋涉,又累又渴;将近用饭的时分,耶稣向打水的妇人说,“请给我水喝。”
话说撒玛利亚人的背景,在纪元前七百年间,亚述人占领了当时的以色列国,攻取了撒玛利亚。那时的以色列百姓,远离他们所拜的耶和华神,去事奉外邦的偶像。亚述王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并将外邦人以及外邦人的偶像,带进了撒玛利亚。当地人民日渐混杂了他们的血统和信仰;自此撒玛利亚人即为正统的犹太人所鄙视。所以在历史上,犹太人从不承认和撒玛利亚人同族。这正是为甚么那妇人回答主耶稣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要水喝?”
主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非常有意思。主耶稣向她要水喝,却答应给她活水,并且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面成为泉源,直涌入永远的生命。”打水的妇人虽然一面质疑主耶稣说,“你既是犹太人,怎么向我…要水喝。”何况,“你没有打水的器具,井又深,从那里得活水。”一面却在听了主耶稣应许赐活水的话后,说,“请把这水赐给我,叫我不渴,也不用来这里打水。”
在后来的对话中,耶稣指出妇人有过五个丈夫;现在有的,还不是她的丈夫。这令妇人相当惊讶,有一个人,竟然能在她平常打水维生的井旁,将她素来所行的,都说了出来。末了妇人从深处对人见证说,“这岂不就是基督么?”这段事迹记载在圣经约翰福音,说到一个不道德的人,需要生命的活水来满足。因为所有不道德行为的根源,都是人类里面那个无法解决的干渴所造成的。
这就是为甚么那妇人曾经有过五个丈夫,现在有的还不是她的丈夫。这就是为甚么在我们的一生之中,曾经不只有过五个希望得满足,却终究是干渴的追寻与依赖,甚至今天依然在搜寻。你我干渴依旧,因为我们还在井旁,我们手中还紧握盛水的罐子。然而,这里有一个大喜的信息。虽然是午后六时,但今天的井旁多了一个人;祂知道我们毕生的故事,了解我们真实的处境,祂体会我们无解的干渴。祂不像法官一样审判我们,不像道德家一样教训我们;祂坐在井旁等我们,祂是神,但是祂和我们一样经历过人生。祂不仅有能力解我们的干渴,令人安慰的是祂也曾和我们一样,长途跋涉过,疲累过,饿过,渴过。祂以柔声细语道出我们的一生,祂不批判、不藐视我们的行为。祂指出我们行为真正内在的原因,并且将祂自己当作生命的活水赐给我们,使我们不再干渴。
亲爱的朋友,放下我们手中的水罐子。虽然井深,虽然看起来主耶稣手中没有打水的器具;因为祂不用打水的器具,因为祂自己就是那解决我们干渴惟一的活水泉源。让我们和那位撒玛利亚妇人一样,从深处说,“这…就是基督!”让我们敞开心怀,将祂接受进来,让祂在我们里面成为泉源,直涌入永远的生命。※ 救知乐 这世上的人都是行路的人,从今世走到永世里去。世人可分作三等:第一等,已经得救,并且知道自己是得救的;第二等,不确知自己得救了没有,却极望得救;第三等,没有得救,并且对于得救漠不关心。你是那一等行路人呢?
有一次,有一个人急忙跑进车站,正坐下要喘口气,车就开了。乘客中有一位说,“你跑得好。”他喘着气回答说,“不错,我这一跑,省了四小时,所以实在值得。”省四小时?四个小时,就值得如此奔跑,那么永世呢,永世值多少?
今天许多精明而无远识的人,非常注意自己当下的利益,对于摆在他们前头的永世,似乎无暇顾及。他们不理会神在十字架上,向世人所显明无限的恩爱,也不理会神分明是恨恶罪恶的;他们更不理会人生年日的短促,以及人死后将有大审判的恐怖、灭亡的痛苦。他们反倒仓忙的,向着那危险痛苦的结局直奔,草率的断定说,没有神,没有审判,没有国度,没有灭亡,没有更甜美的家乡。
这就是第三等的行路人,对永世的问题迟延不理。请记得,“迟延”欺你、害你,正如杀人凶手。西班牙人有句俗语:“迟延路引进不到城。”愿神使你的眼睛明亮,得以看出自己处在最危险的情形而不自知。
第二等行路人,他的不确知得救,与第三等人的漠不关心一样,是出自“不信”。第三等人不信世人是有罪、败坏的,第二等人不信神为世人所豫备,独一有效的救法。
有个父亲,他的独生爱子出外航海。有一天,消息传来,儿子所乘的船遇难了。父亲因不确知儿子得救上岸没有,就心中忐忑不安,悲痛难受。这些“想”、“也许”、“盼望”,确实叫人愁烦。人生必须确知结果如何,道路是否走对了,否则每一举步都是艰难。
若是我们能确知得救的方法,自会渴慕救恩,并满有把握。圣经出埃及记十三章十三节,是神亲口说的话:“凡头生的驴,你要用羊羔代赎,若不代赎,就要打折它的颈项;凡你儿子中头生的都要赎出来。”一个穷以色列人牵了一匹驴驹,来到神的祭司面前,说,“可怜我这一次,不要打折它的颈项;因为我是以色列中的一个贫穷人,我若失掉它,就不能度日了。”祭司坚决不答应,说,“代赎的羊羔在那里?”穷人说,“我没有羊羔。”正当谈话时,来了一个人,看见这穷人的光景,就柔和的说,“不要愁,我能供给你所需要的。我家里有一只羊羔,是无瑕疵、无玷污的,从未离家迷途过;我去取来给你。”羊羔既来到,就被捆绑在祭坛上,被杀、流血、烧尽了。此后,那公义的祭司对这贫穷人说,“现在,你可以自由带着你的驴驹,平平安安回家去,多谢你的朋友罢。”
这就是神拯救罪人的方法。神向罪人的要求是:“打折罪人的颈项。”如果没有合神心意的代替者替你死,神公义的审判就必临到你。你手中空空,像那贫穷人一样,无力应付神的要求;但神却为你亲自豫备了羊羔。主耶稣上十字架去,乃是“羊羔被牵到宰杀之地”。(赛五三7。)在那里,在那时,祂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
你信神的儿子么?如果你说,“我是一个罪人,我已经找着了神的儿子主耶稣基督,祂是我所能信靠的。我信祂!”那么,立刻神就以“主耶稣基督的死”算为你的死。这就是神为你我所豫备奇妙的救恩;知道并接受这救恩的,要有何等的喜乐。※ 芦苇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太十二20。)犹太人习惯用芦苇作笛子;压伤的芦苇,没有用处,自然不再有价值。主在地上时,祂的百姓有些就像压伤的芦苇,不能吹出乐音;然而,主说,“压伤的芦苇,我不折断。”主耶稣用芦苇来形容祂的子民,也藉此启示出祂向着他们的心怀。
芦苇通常生于潮湿之地,叶子广阔,形状如埃及的纸草,繁生于约但河流域。古时以色列人常借此丈量,长约六肘。(结四十5,四一8。)在启示录里,约翰记着天使用苇子丈量圣城、圣殿和坛,所言即此。(十一1,二一15,16。)
可叹的是,在主耶稣地上行程的末了,那些逼害祂的人,竟在祂被捉拿时,以一根苇子充作权杖放在祂手里,来戏弄祂,并拿苇子打祂的头;在祂钉十字架时,更以海绵蘸满了醋,绑在苇子上,给祂喝。主不折断的是芦苇,虽然我们都曾被罪压伤;人羞辱祂时所用的竟是同样的芦苇,虽然祂不曾有一点罪过。
千百年过去,“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一直传诵在所有爱祂的人中间,成为他们患难中甜美的安慰,使被压伤的人能在一切处境中,发出最甜美的乐音。因为那不折断芦苇的祂,曾经为我们受羞辱,甚至于死在十字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