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
美丽的珍珠是世上的珍宝,人人渴望拥有,但是您知道珍珠形成的故事么?当蚌在水中,水中的砂粒很容易进到蚌内,将蚌刺伤。这时,蚌会从自身分泌出生命的汁液,一层层的包裹砂粒,使砂粒在时间的过程中,逐渐有了美丽的光泽。至终,一粒原本毫不起眼,毫无用处的砂粒,成了光彩夺目,甚至价值连城的珍珠。
两千年前,创天造地又造人的神,亲自成为一个人,就是耶稣基督。祂来到这败坏的世界,如同蚌在水中。这位耶稣在地上过了三十三年半的人生;祂带着爱、怜悯和生命,俯就软弱的,医治有病的,释放被罪捆绑的;末了,祂被钉在十字架上,担当了世人的罪。无罪的祂,没有反抗、没有怨言,甘心的死在十字架上,流出血与水。三天后,祂复活成了赐生命的灵,进到人里面,使人拥有祂神圣的生命。
永活的基督是蚌,世人是砂,蚌虽重重的被砂所伤,但祂要得着珍珠。今天,我们就是那一粒砂,任世界的潮流击打、冲撞,是那样的渺小、无助且无望。然而,当我们一相信耶稣,就被带到祂十字架的伤处,祂会不断分泌复活生命的汁液,层层的包裹我们,使我们这原本粗鄙的砂粒,经过时间,变化成为美丽的珍珠。
在这令人疲累、混乱的世界中,您愿意一直是颗渺小、无助且无望的砂粒,还是愿意藉着相信,接受生命,成为一颗令人赏心悦目的珍珠? 重 生 有一天,一个法利赛人,是犹太人的官,趁着夜色来见耶稣,想就教于祂,如何使自己的行为规范更上层楼。然而耶稣对他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觉得主耶稣有点答非所问,颇感疑惑的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岂能再进母腹生出来么?”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体生的,就是肉体;从那灵生的,就是灵。”(约三1~6。)
“重生”,按字义来说,是再生一次;就着圣经的启示来说,是在人天然的生命之外,再得着神的生命。亦即在人天然出生所得人的生命之外,再由神的生命所生。重生是神对人类完整救恩的中心,也是神生机拯救的第一步。就神而论,这在于神自己,祂是灵,像气一样,进到我们人里面,在我们灵里,也就是人的最深处,将我们点活;就人而论,是我们在人受造的灵里,为神的灵所生,被神的灵点活,而得着了神的生命和性情,与神同国。这就是重生。
在我们信主耶稣之前,我们对神,对宇宙,对人类,甚至对自己,没有一项是明白的。有一天,因着悔改相信,我们得救了,里面就渐渐开始清楚明亮。这就是那是灵的神,进到我们灵里,点活我们的灵,使我们懂得神是怎么回事,宇宙是怎么回事,人自己又是怎么回事。这样的明白和看见,使我们过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从前困扰我们的,不再迷惑;已往捆绑我们的,豁然开朗;因为在我们灵里,神的灵已经把我们点活了。
所以,重生不是哲学家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不是道德家所谓“已过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重生乃是信主耶稣的人在天然的生命之外,在灵里得着神的生命。(约三15。)这神圣、永远的生命,不仅是信徒属灵的生命,更是我们属灵生活的根据与凭借。
主耶稣的回答跌破了尼哥底母的眼镜。他原来是个敬虔人,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所追求的不过是行为的改良,他羡慕的不过是按着主耶稣这位伟大教师的指引,过一个规范的生活。主耶稣却指引他一条永远生命的道路,藉着重生,他得着的是超越他所想望的,因为重生将他带入主基督永远的国。“重生”,这个在人类思维范畴之外的答案,那一夜,震憾了尼哥底母。※ 弟兄相爱 在耶路撒冷圣殿的根基上,流传着一个甜美的故事。
这块以色列人建造圣殿的根基,原来是一块积放禾捆的禾场。上面住着两兄弟:阿珥楠和亚劳拿。他们兄弟虽已分家,却极其亲睦。哥哥阿珥楠家人口多,弟弟亚劳拿家人口少,二人的禾场相连在一起。收割的时候,亚劳拿心里想,哥哥家人口多,自己家人口少,应当送些给他。于是到了夜晚时分,亚劳拿就暗暗搬了些禾捆到哥哥那里。这边,哥哥阿珥楠心里也想,弟弟人口虽少,总还是比自己年幼,何况神赐的是如此丰盛,理当送些给弟弟。夜晚时分,阿珥楠也搬了些禾捆到弟弟那里。
第二天,兄弟两人到自己禾场上,却见禾捆一点也没少,心里都很诧异,不知怎么回事。到了晚上,兄弟二人又这样暗暗的互送禾捆。一连好几天,有一天晚上,二人终于在送禾捆时相遇了。当他们各自说出送禾捆的缘由时,不禁相拥而泣。后来大卫王要寻找一块地,建造圣殿,就选上了这块弟兄相爱的禾场;此即史上著名的阿珥楠禾场。(代上二一18。)
爱永远是一切建造的根基。 方 舟 方舟在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箱子”,或是“柜子”,这名词在别处作为“不透水的篮子”使用。在圣经中与“约柜”及婴孩摩西所在的“蒲草箱”,(出二3,二五10,)二者是同一个字。圣经挪亚造方舟的记载,方舟长三百肘,宽五十肘,高三十肘,结构上分为上、中、下三层,上方留有透光处,材质为歌斐木(即腓尼基人常用作造船的木料)。
名航海家华德饶雷勋爵(Walter Raleigh)指出:“方舟必有扁平之底,与一般船头尖锐而用以破浪的设计不同,它建构的两大要求是最大的容积,并且能漂浮,这样的设计使方舟能自然漂浮,不生危险。”因为方舟不是船,是逃生的工具;不是用来航行,只是用来漂浮,这就是方舟的设计、构造及功用。
圣经记载,神以祂的形像及样式造人,其“目的”乃是要人像祂以彰显祂、代表祂。但神的仇敌一再破坏这个目的,渐渐人类已经无法代表、彰显神。人在地上作恶犯罪,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此时撒但已经彻底的破坏了神整个计画。于是,“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创六6,)决心用洪水清除整个大地,且将败坏的人类一并毁灭;然而挪亚在神眼前蒙恩,神要他造方舟,保留这个敬畏神的家庭。他们进方舟后,大水立即从天上及地下的水源汹涌而来,淹没了整个大地。但挪亚一家及各种生物都靠着方舟得蒙拯救,并且神以彩虹为记号,与他们立了生命之约。
主耶稣曾说,挪亚的日子如何,世界的末期也如何。(太二四37。)当人们照样吃喝嫁娶、犯罪作恶,不知不觉审判即将来到,人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无奈的等候审判。因为神的怜悯,今日祂也为我们预备了“方舟”,就是召会生活,你若要从世界的洪流中蒙拯救,就必须进入“方舟”过召会生活。这是得救惟一的路。“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创七1。)这是当年神向挪亚发出拯救的呼唤,这恩典的呼唤不断的出现在整本圣经中,直到最后一章,神仍不停止祂的呼召。(启二二17。)
朋友,当这呼召再度依稀在你的耳边时,请你答应,快快进入“方舟”,同蒙生命之恩,脱离将来的忿怒,同享神儿子自由的荣耀。※ 红 海 红海位于亚洲与非洲之间,北接西奈半岛,南临印度洋,绵延一千英哩。
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摩西并没有带领他们走近路,因为神说,“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就回埃及去。”(出十三17。)于是神领百姓绕道而行,走红海旷野的路。在民数记也记载,当时有以色列人说,“我们不如立一个首领,回埃及去罢。”(十四4。)所以,以色列人不仅要出埃及,更要过红海,因为神知道,倘若以色列人仅仅出埃及而不过红海,他们的得救就不稳定,他们还可能回到埃及;要从埃及得着彻底且完全的拯救,以色列人必须越过红海这道分别的界线。
当以色列人在红海边安营时,埃及王法老改变让以色列出走的心意,带着精良的军兵与车队,一路追赶以色列人。虽然以色列人甚是恐惧,但是神与他们同在。祂使海水分开,露出干地,让以色列人行走;却使埃及人车轮脱落,难以前进。待以色列人全数通过之后,海水复原,将埃及军兵全部吞没。
以色列人的出埃及,描绘了新约中所启示神的救恩;而过红海标明神选民救恩第一阶段的完成。哥林多前书十章二节说,以色列人“都在云里,也在海里,受浸归了摩西”。在此,云表征圣灵,海表征基督的死,摩西豫表基督;因此,过红海就是新约时代中,我们受浸得救的豫表。 将尽酒 圣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神在其中用许多遥远、古老的故事,为我们写下无数神圣的启示。在约翰福音第二章一至十一节,记载着一则非常有意思的往事,当然没有例外,其间亦蕴涵着极为饶人回味的启示。
那天,耶稣和祂的母亲去喝喜酒,筵席进行了一半,酒喝完了。主耶稣就把满满六口石缸的水,变成了酒,仆人把新酒交给管筵席的尝,管筵席的还抱怨地对新郎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人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
这则故事所环绕的背景有二:一是喜筵,二则是酒。我们都知道喜筵的中心,就是那令人兴奋,使人满足的酒,而酒在圣经中的寓意乃是生命。喜筵当中,那种宾主尽欢,开怀畅饮的场面,就像是我们的人生。无可否认的,在生命初绽,也就是喜筵初开的当儿,我们的确有许多的新奇、刺激、挑战和满足。因为杯觥交错,不虞有缺,人生的筵席确有其美好、满足的一面。然而,正值我们酒酣耳热之际,突然间,旁边有人轻轻告诉你说:“朋友,酒用尽了。”这时,你该怎么办?正当我们兴致飞扬、意气风发的时候,有人像当头棒喝一般,通知我们说:“朋友,你的生命用尽了。”这时,你怎么办?
亲爱的朋友,今天人生的筵席里,如果仍有满足和享受,是因我们还有酒!然而,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曾经遇过,也将再遇见许多次“酒用尽了”的场合。你、我皆知,我们人生的酒,迟早会用尽。虽然我们可能日日三省吾身,或者天天醉生梦死,但无论如何,你我都有那个抛不开,躲不掉,虽然明知,却又不敢承认的死亡要面对。可是,虽然酒用尽了,虽然生命到了枯竭的地步,就在这个“酒用尽了”的筵席里,有一位客人是你、我素未谋面,从不相识、也不重视的,
祂能变水为酒,将我们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使我们的人生真正甘美,祂就是主耶稣。那天晚上,主耶稣在那个“酒用尽了”的筵席中,把水变为酒。今天祂也要在你我人生的筵席上,将我们身上的死亡变为生命。不仅如此,这个新的生命和那天晚间的新酒一样,要为你、为我带来更美好、更丰富、更实际的享受。因为,凡喝过那“水变为酒”的,都同意那天晚上管筵席的看法。 他说:“好酒。”不仅如此,还是“不尽的好酒”。 拿撒勒 加利利一个小山顶上的村镇,在加利利低区僻谷中,耶斯列大平原略北处,距提比哩亚西南偏西约二十公里,距迦百农西南约三十公里。村里的房屋较巴勒斯坦及其他各村为优,皆用白石灰石所建,房屋周围多有无花果树、橄榄树、及香柏树,风景绝佳。然而,因着地处偏远,拿撒勒是为当时犹太人所轻视之地。
第一世纪,罗马人在此开辟了几条大道,前往耶路撒冷的人潮络绎不绝。从埃及和大马士革来的商旅,更是不可胜数;拿撒勒遂渐受外界的影响。
耶稣基督照神主宰的安排,生在伯利恒,随即因着希律王的逼迫,逃往埃及,后返回以色列地。由于亚基老接替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耶稣就被带到加利利人所藐视的拿撒勒城,并在那里长大,因此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
事实上,拿撒勒是约瑟和马利亚的故乡,主耶稣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以赛亚书十一章一节称救世主弥赛亚为“枝子”,表征基督是从大卫的父亲耶西的抢发出的枝条,这枝条在寒微的环境中萌芽成长。照希伯来文看,“枝子”和“拿撒勒”很相似。所以,耶稣是拿撒勒人含有双关的意思。说出祂不是生于显赫的王室,也不是长于耶路撒冷那样的名城,而是生于一个贫寒之家,长于被藐视的城。祂这位拿撒勒人(枝子),不是庄严大树高耸的枝子,而是看来微不足道的枝条。
因着祂是如此的低微,祂能贴近所有软弱的人,体会所有遭患难之人的处境,怜恤一切在痛苦中之人的心情。“拿撒勒”,一个美丽、微小、而又亲爱的名字。※ 伯大尼 伯大尼希腊原文为枣或无花果之家,意困苦之家。伯大尼位于橄榄山东麓,(可十一11,路二一37,)是约但河西一个小小的村庄,离耶路撒冷约六里之遥,在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城的路上,四围是绿色的丘陵台地,和生趣盎然的橄榄树。前往耶路撒冷的客旅,常在此歇宿。马大、马利亚、和她们的弟弟拉撒路家居于此,患麻疯的西门也客居此地。(约十一1,太二六6。)
主耶稣在耶路撒冷,屡遭犹太教首领弃绝;但是在伯大尼,却备受爱祂的人欢迎。(太二一17,可十一1。)祂曾在此使拉撒路复活,并且医治了患麻疯的西门,西门感激之余,在家中为主和祂的门徒摆设筵席。(太二六6~7。)爱主至深的马利亚,就是在此筵席中,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将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浇在主耶稣头上,成就了永远的美事。虽然主耶稣在地上没有枕头的地方,并且到处有捉拿祂的声音,然而藉着复活的生命,在伯大尼这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祂得着了一个家,是祂可以坐席、安息、并满足的地方。因此,伯大尼这筵宴之家,乃为正常召会生活的小影,描述出召会的光景。按着约翰福音十二章一至十一节里关于伯大尼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常的召会生活不外乎: (一)是由复活的生命所产生 拉撒路;(约十一43~44;) (二)是由蒙洁净的罪人所组成 患麻疯的西门; (三)在外面看来是困苦的 伯大尼的原意; (四)在里面却是在主的同在中,与主一同享受爱筵;(2;) (五)各有不同的功用,有马大的服事,有拉撒路的见证,有爱主的马利亚。 (六))是试验并暴露人的地方;(6,10;) (七)生活上能带进许多信徒。(11。)
这样一个外在虽苦,内里却满了爱、甜美、奉献、与主同在,并复活之新鲜的召会生活,实在是我们所向往的。圣经上的启示也就是主对我们的应许,这些都要应验在我们的召会生活中。
伯大尼之名,在圣经中尚有一意。约翰福音一章二十八节说,“在约但河外的伯大尼,”此乃另有所指。这伯大尼希腊原文,意渡口之屋,在约但河东,是约翰施浸的地方。从此地至迦拿约一天的行程,非马大、马利亚、拉撒路所住之伯大尼。※
与祂相遇 《河殇》主笔苏晓康,六四民运后流亡海外,妻儿千辛万苦辗转到美国,与他团聚,一场车祸却把妻子撞成了瘫痪。妻子复健期间,他在面对绝望、无助和挣扎时写道:“人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此时对我已成一种滑稽。
…我们曾是那样自信于‘修复’国家、民族、社会、文明之病入膏肓的一类‘人物’,临到独自面对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灾难境地,除了天塌地陷之感,一无所凭。…其实对奇迹渴求最剧烈的,是我那惶乱如在无底深渊的内心,它于祷告的一瞬间有了着落。人之心底,真有一个自己也未曾相识的灵物,我在灾难中同祂相遇。”
造物者之奇妙,人无法测知;祂把人造得很“渺小”,却把人放在一个“无垠”的宇宙中。然而,祂把人的心灵和智慧,造得很宏大,以致人可以不被呎尺所限。人能想像、构思、领会、体认大如宇宙,小如微粒子之范围。当人宏观的看大,又微观的看小之时;惟一的答案,是苏晓康所说的“一无所凭”。因为除非了解造物者真正的心意,否则人是没有答案的。造物者在其造物之中的奇妙,乃在于祂所造的人,竟然可以领会、体认并相信祂。人可以在时间中,与祂相遇。 世代的迷思 >这是我们这个世代的迷思。 >楼房越盖越高大,人情越过越淡漠。 >高速公路越来越宽广,人的胸襟却越来越狭窄。 >投资越多,拥有的越少。 >付出越多,享受的越少。 >>
>有更多的学位,但拥有更浅见的知识。 >有更多的知识,但失去更多的天真。 >有更多的专家,但产生更多的问题。 >有更多的药品,但失去更多的健康。 >>
>饮酒过度,抽烟过多,笑得太少。 >车开太快,脾气太躁,睡得太晚,醒时太累。 >书看太少,电视太多。 >我们拥有的倍增,家庭传承的无几。 >说得太多,爱得太少,恨得太长,忍得太短。 >我们懂得如何谋生,却不知如何生活。 >在生命中添加岁月,却没在岁月中加添生命。 >>
>人类已能上月球又返回,却很难过街向邻居问好。 >我们征服了外太空,却不能征服内在自我。 >我们竭力净化环境,却任凭灵魂被污染。 >我们能分裂原子,却打破不了成见。 >华丽的房子随处可见,破碎的家庭也比比皆是。 >我们可以利用科技把文章快速送到你眼前, >你可以选择让它改变你,也可以按键把它删除。 >>
在电子邮件的信箱里,看到好友传来的短文,虽然并没有造作,煽色腥的文句,心底深处潜沉的悸动却一时无法自已。窃问这是时代的产物么?这是进步的果实么?
这些问题有答案么?还是这些问题的本身还有另一个问题的存在?亲爱的朋友,我们人生中有许多问题是我们不愿承认其存在的。一面来说,是我们明知没有答案,不敢面对无解的困境;另一面来说,是我们明知答案的存在,却不敢面对答案的后果。
亲爱的朋友,你的问题是那一类的? 尼罗河流水潺潺 去过埃及的人都知道,埃及离不开金字塔,金字塔离不开木乃伊。甚么是金字塔?简言之,就是尊贵的坟墓。甚么是木乃伊?简单说,就是人死后被制成的“人干”。古时埃及尊贵的法老,所追崇的最后目标,就是死后被制成木乃伊,放在金字塔里保存着;岂知却成了今人观赏的“人干”。 埃及从古至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尼罗河两岸。由于河水灌溉,物产丰饶。因此在圣经中,当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在旷野飘流时,他们怀念在埃及,不花钱就可吃鱼、黄瓜、西瓜、韭菜、葱、蒜。(民十一5。)那时,他们沉溺于物质的享乐,也宁愿为此受奴役,因而落在埃及的暴政里,(出一10~11,)不得自由。 追求物质享乐与肉体满足的结局是甚么呢?圣经创世记,结束于一个死人在棺材里,棺材停在埃及;而出埃及记一开始,就记载着神子民在埃及,正陷于天天被宰杀的光景。所以,埃及所代表这世界的丰富、欢娱与享乐,竟是与死亡息息相关。 四、五千年来所谓的埃及古文明,无非就是尼罗河、金字塔、与木乃伊的组合。如今尼罗河上及其两岸,依旧是各国名流的歌台舞榭,人在其上纵情声色,迷恋不休;而至今埃及人所引以为傲的仍然是金字塔、木乃伊,这说出千古以来,在这个享乐世界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无疑就是死亡。无论多大的权位、富贵、荣华,埃及人一生所追求的,至终最高的成就不过是盖金字塔,死后被制成木乃伊,放在七层的棺材里;地位越崇高的,金字塔盖得越大,装满的死亡也就越多。 摩西身为当时埃及法老女儿的儿子,按理可以得着权势、王位、富贵,但摩西知道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他心里明白,埃及一切暂时的享乐,已诱使神子民以色列人,不顾神的心意与永远的定旨,在埃及为奴;并且这一切享乐的结果,将一步步把他和所有以色列人,带进永远的死亡。因此,摩西寻求真神,拣选站在神这一边,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他知道,惟有如此,他们才能得着神所应许给他们的流奶与蜜之地,就是神自己;也惟有如此,他们才能有永远的安息与满足。 尼罗河流水潺潺,今天金字塔与木乃伊,依旧静静躺在埃及的沙漠与博物馆里。千百年过去,历史的陈迹,带给我们的是何等的震撼与省思?权力、名位、华屋、美食,与永远之神和其永远生命之间,我们选择甚么? 许多时候不是我们不会抉择,而是我们不愿面对事实的真相,或者不愿探讨、发现这个真相是甚么。当年摩西领以色列人离开的埃及,今天仍在我们身边,权力、名位、华屋、美食…。不用我们费思量,其最终、最高、最华丽、最壮观的结局,只不过是金字塔和其中的木乃伊而已。你愿意么?你甘心么? 安稳的住处 人在美国,坐在全世界金融中心的最高地标,坐在全美军事指挥的中枢,并不能保证安全。一声轰然巨响,双子星大厦应声倒下,多少生命、财产随之湮没。人在台湾,坐在全国首善之都的精华地段,坐在防台指挥中心,未必能保证洪水、土石流不从后门进来。一夜风雨交加,恶水奔流,街巷成河,半生辛劳就此付诸东流。
执世界牛耳,近两百年不曾在本土遭外人入侵的美国人,一夕之间,竟然还得流血流汗,长期作战。好不容易才安逸了一代的台湾人,咬牙认命,辛苦打拚的日子,竟然还得重新再来。早已尝尽苦难战乱的以阿百姓,颠沛流离的日子竟然还长…。
从西到东,整个世界仿佛陷入一种网罗中;网罗从上罩下,你我却如同麻雀,难以逃脱。然而,圣经告诉我们,天下人间有一个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就是“主耶稣”。
“祂对一切呼求祂的人是丰富的。因为凡呼求主名的,就必得救。”(罗马书十章十二至十三节。)在这无常、混乱、令人彷徨的世局中,我们急需的是内在的救治,与心灵的平安稳妥。神知道我们的软弱,祂说,“我的百姓,必住在平安的居所,安稳的住处。”(以赛亚书三十二章十八节。)
亲爱的朋友,神的话安定在天,祂口所出的话,绝不徒然返回。让我们敞开心,从深处呼求:“哦,主耶稣,来进入我心。”这样,祂就要作你我的生命力量,作你我的安稳住处。 逾越节 逾越节是以色列人一年当中,第一个重要的节期。在出埃及记十二章中,神要以色列人在尼散月十四日的黄昏,家家户户都要宰杀一只羊羔,来记念神拯救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前,吩咐他们所作的事。那天晚上,灭命的天使逾越了每一个在门框和门楣上,涂抹了羊羔之血的家庭;藉此,神的百姓得了拯救。
开始时,逾越节是在各人家中举行,后来成了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举行的一个主要的节庆。直到今天,逾越节仍是犹太人中,最重要的节期之一。
然而,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五章七节,清楚说到:“我们的逾越节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这指明,基督在十字架上被杀,成功救赎,使我们与神和好;并且这位逾越节的羊羔基督,成了逾越节的真正意义。因此,我们能在神面前,享受基督为我们成功的救赎。基督不仅是逾越节的羊羔,对我们来说,祂更是整个逾越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