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意
前 言
人类对一切科学、物质不断的研究,到今日已经进入所谓太空时代。从这一方面看,确是绝顶的表现了“人”的才智与聪明。所以说“人为万物之灵”。人有思想,借着才智聪明,能知晓万物、创作及发现,发明一切事理、物理。举凡天文地理、各类生物、非生物的特性和现象,人都可以研究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另一方面,对“人”本身的一些问题,人却不了解不明白。譬如说,人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人活着到底为什么?人的本性如何?人有灵魂吗?……这些问题你曾否想过?格兰斯顿说:“人生两件大事,在于研究人和了解人。”苏格拉底说:“人最难认识人自己。”这些问题的确在过去困惑了许多哲学家,现在也困惑着我们。许多当代的哲学家,都不信人真能认识自己。 “己”生于天地之间,往来于众生之中,有时反抗,有时和谐,有时妥协。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对自然,因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对象不同,往往变单纯为复杂。“己”原只一个,但由于身分、地位、责任、义务、利害、得失种种关系,乃变为真己、幻己、正面的己、背面的己、侧面的己……许多个己。“己”已成了万花筒,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连自己也昏头胀脑,失去了人的真。难怪哲人以“认识自己”为人生大事。当一个人被自己搅昏了头时,怎能认识人、了解人呢? 人是什么?莎土比亚说:“人不过是一根芦苇;自然界的弱草,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弱草而已。”今天世界面临一个人类学上的难题,人是什么?什么是人生存的目的?一个美国新闻记者,访问参加暴动的学生,问他们为什么要暴动?他们回答:“我们不知道干吗要活着?我们活得没有意义。”于多年前,美国洛杉机和三藩市二城,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嬉皮士”所淹没。他们多数来自中上家庭,教育程度在高中大学之间,其首脑人物包括哈佛大学的名教授在内。他们大多数不穿鞋子,男女都披头散发,仅三藩市一地就聚集了廿万以上的“嬉皮士”。他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有时躺在树下,两眼望天,半天不动,别人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前途没有目标。这无异对现代文明和现实主义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同时在远隔大西洋对岸,世界著名学府之一的牛津大学,正有近五百名的大学生在吸食毒品,用以麻醉自己。 大文学家马克吐温说:“在我们生下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这个全是傻瓜的广大舞台上,因此禁不住哭了。”这是时代的写真,也是人极端苦闷、颓废之因吧!尼采说:“一个人若知道活着为什么,便能忍受一切而活。”托尔斯泰在晚年差点自杀,因为他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他说:“如果我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我就没有活的必要。” 何为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呢?惟有当人找到人生的源头,才找到意义和目的。圣哲奥古斯丁说:“你(神)为你创造了人,人的心从未得着平安,直到人在你里面才会平安。”神造人是照他的形像造的,为了人可以与神有往来。神是人生的源头,这个“人”如果没有神,则感到痛苦、空虚、混乱、苦恼、生活无意义。惟有让神作中心,人生的意义才能蓬勃,内心才有力量、平安和满足。哲学家巴斯噶说:“没有耶稣基督,我不知道生活是什么,死亡是什么,也不认识神和我自己;有了耶稣,我便能认识这一切。” 笔者写此书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人”的究竟,愿读者们读后能找到“人”是什么?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为何?不要等到像大哲学家培根所说:“我们不知道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目的,直到弥留之际才感到,是一件多么大的憾事!”耶稣说:“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神)那里去。” 祈望读者们看完此书之后,能信靠耶稣,借着他与人生的本源相通,则人生的意义、目的,与对“人”气的了解就自然蕴藏其中了。 第一章 人从哪里来 人是什么?这问题看起来很简单,答案却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得明白。 化学家凭着他们在实验室化验的结果,他们可以说:人是一大堆不同化学原质的构成体,里面最多的是水,此外还有钙、铁、磷、钠、石灰、脂肪、糖、盐……。 生物学家说:人是动物的一类,他的祖先可能是猿猴,他的始祖可能是草鞋虫,可能是海底的植物—海藻。 哲学家说:人是一种有理性的动物,他们有思想、有意志,他们是万物中的至灵者。 由另一方面来看,人真像个大怪物,人懂得创作,也知道发明。人能驯服许多禽兽,人也会利用各样物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享受。人多起来了,在一块荒凉的地上,立刻能创建出一个美丽的城池,建筑起高耸云霄的巍峨殿宇。虽然是重洋远隔,关山险阻,人却会发明和使用海陆空的交通工具,把辽阔无垠的地球缩成渺小的掌珠。人们住在地上作王,已把整个的世界征服了。人们的伟大作为,人们的超然才智,不能不叫万物都惊叹拜服。可是,多少时候,你也会看到人的行为无知得可怜,真的愚不可及!你会看到他们同类相残,彼此陷害,煮豆燃萁,甚似蟋蟀。你也会看到他们放纵邪情私欲,任性妄为,卑鄙下流,寡廉鲜耻,与禽兽无异。由于人类种种极端矛盾的思想与行为,使你看不出“人”这个怪物到底是什么东西,是从何所出。从多方面观察,有许多事实证明了人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不同之处。难怪有人说:人是猴子变的,而猴子是从下等动物来的。换句话说:人,原本不过是一条虫。果真是吗?让我们从以下的两种论说来研究。 (一)各种的传说(臆断猜测) 人从何处来?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均流传着许多关于人的臆断猜测。就如古老的中国,臆猜天地万物及人类由盘古创始而来,或虫兽、或树木、或石头等变化而来;女娲搏黄土造人等等,多荒诞无稽,无足采信。其他如巴比伦、亚述、埃及、印度、希腊等古老国家亦多有种种荒唐传说。兹谨以现代仍流传的各种臆说,分述于下: 1.物理的或唯物主义的臆说:这种假设永久事物的创阅丬说,已由世界乃自然而有的臆说代替了神为创造万有之主的事实。因唯物主义哲学派对于创造理想的应用,乃有19世纪唯理主义派之抬头。这些臆说忽略了神是一位创造者,故显然为基督教神学所不容。 2.万有由神而出或万有皆神的臆说:他们的见解是世界既非创造出来的,亦非自原有的物质而形成的,乃是由神本体的发展而有的。万有自神而出,如同水之自泉源涌出,亦如同光线从太阳射出来一样。这种臆说的缺点,就是在于万有皆神论本身的弱点。因为否认了神的位格,以致无法承认人是自由与永存不朽的。他们的主张无所依据,非独未经证实,且是一种无法证实的臆说。 3.自然进化的臆说:自然进化的论据,是与宇宙乃自然而有的臆说同一性质。自然进化论是自上古时代一步一步的推演,以代替对创造问题的研究,故对于最初的原始问题仍无法解答。此臆说恒遭三种不能解决的困难:第一、不能架设一道通过有生命与无生命间之鸿沟的桥梁;第二、不能越过植物类蔓延的生命,进到动物界有意识的生命;第三、不能自肉体生命跨越到人类理智的、良心的及属灵的生命。惟有凭着神的作为,才能有原始的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命。 4.赓续创造的臆说:赓续创造的臆说,是向一次完成创造之说挑战,他们主张继续创造的程序。有神论的进化主义者多主张这种臆说。他们认为有机体生物的发展,并非唯物主义进化论的力量,乃是神在有机体生物内的工作力量。这种神圣的作为,有时与创造万有的程序是一致的,有时则受到严格的限制。 (二)圣经的见证(神的创造) 神在圣经里的启示确是人类起源的权威史实。人们唯一得知人类起源的权威考据,就是在创世记第1第2两章圣经。 1.创造人类的第一记载:我们知道关乎人类起源的圣经第一记载,乃出自神的创阅汊旨,“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创造人类是表明神的一切创造工作达到极点。神并使之与其他创造工作发生连系,且以创造人类的工作,冠乎其他一切创造工作之上并有所区别,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新纪元。创造人类为全部创造工作总结,神先为人预备了一切的食物和享用的东西,这皆是神按照他的旨意为着人类的发展所安排的。 2.创造人类的第二记载:自创世记第2章4至25节,所记人类起源的第二记载格外仔细。为的是要特别注意人类历史的开端。有双重的创造工作可以看出,“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第一种创造工作乃用尘土造成人的身体,成为一种化学的结构。原文“造”字,含着从原有的物质而造成的意思。在此绝无可推测人类乃从低等动物逐渐进化而成的任何依据,而在某一时间内,被用以造人类之尘土便不复为尘土,乃成为有骨有肉之人的身体。这个记载昭示我们人类是与自然界有关联的,就这人类较低的一方面而言已是动物界中最高者,且代表着创造工作结构的完善。创造人类的另一特点,是其结论所载:“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这并不仅是一个组织,而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创造。神创造了一个有灵的活人,使之成为有良知良能以自决的一个有位格的人,借着神所吹入的生气,便使人成为有永远灵魂生命的人。 3.女人的起源:创世记第2章21至22节所记载创造人类的过程,即从此便有了男女的性别。若干圣经注释家对此颇感困惑,并有许多臆测附会的解释。使徒保罗曾告诉我们说:“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提前2:13)。考其意是说明神先创造男人,然后乃自男人身上造出女人,亚当自己亦承认此事:“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创2:23)根据希伯来文,所译的“肋骨”,一词欠妥,那个字在旧约圣经中共用了42次,但无其他任何一处译作“肋骨”,一般都是译为“腰”或“肋旁”。圣经清楚的告诉我们,各族各人,包括第一代老母亲在内,都是第一代始祖的代表。创造人类之所以有这样性别的区分,并非只为肉体生理上的区别,更是成为以婚姻关系组织社会的基础。使徒保罗根据创世记的记载,叙述基督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美妙而有意义(弗5:23-32)。 4.人类的原始情形:进化论以为人类的原始情形,是从一种粗野之物逐渐的发展进化到文明的地步,但这在圣经里面是毫无依据的。圣经所昭示于我们的是人类在开始被创造的时候,已经美满而完整,但这并不妨碍人类的进步或发展。圣经明明的否认原始人类的身体是不成熟的,理智是低落的,慢慢的发展到了有语言及逐渐进步到有道德的宗教观念。这就是圣经对人类原始的情形之定论。 圣经的记载是对于进化论所谓古代人是由进化而成的观点挑战。进化论认为人类需要进化的机会,有千百万年之长久时期的进化过程。而圣经记载仅有数千年的历史。比较可靠的年考如,艾刹氏(Usshor)及赫阿氏(Ha1es)等年考,因为家谱学上之不完全一致,所以在年代考据方面微有出入。但论到人类的创造是大约在基督诞生前五六千年,这一时期已足够各族类语言的发展,一如人口发展到现代世界人口之密度一样。 第二章 人与兽何异 (一)生命的五种类型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生物学家将之分为两大类--动物和植物。把“人”算为所谓高等动物。其实就各种不同的生命类型来分,应为下列五种: 1.单细胞的生命:这类有生命之物,极其微小,人的肉眼通常看不见它,它能繁殖,而且繁殖力有时大得惊人,如细菌之类。 2.植物的生命:植物有体,有各种不同大小、形状、样式,但植物没有知觉,不会自己行动,虽然有时会有些微反应,如含羞草之类,但它却不知痛痒,没有情感。 3.动物的生命:有体、有魂(有知觉),能自己行动、交配、生殖,有知觉,而且有的很灵敏。大多数的家畜有情感,有的甚至略解人意。 4.人的生命:有体、有魂、有灵、有位格,与禽兽有极大的差别。下面将另详论。 以上四种是受造的生命。 5.神的生命:纯灵的,有位格,非受造的,乃自有永有的。(有关神的生命请另参神学详论,因不在本题范围。) 人为万物之灵,人与禽兽迥异,兹以下列人类组成的元素及体、魂、灵的功用来研究之: 一、人类组成的元素 人类有双重的身分,即属自然界的体,与属超然之自由的灵。关乎人类组成元素的问题甚为复杂。至论及人的组成元素中,主要的有分为两重与三重之不同,这是关于论及人分身与灵两部分和分身魂灵三部分的理论(The Theories of Dichotomy and Trichotomy)。 (1)人分身灵两部分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主张人类组成要素分两部分,即属物质部分的身体与属非物质部分的魂或灵。人分身与灵两部分之学派,认为人类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元质的与形态的,形体的与意识的;或是物质的与灵性的,普通又分为魂与灵。当研究到赋予人类有机体物质的生命能力或属乎世人的性格及意识时,这人类非物质的部分即叫作魂;当研究到赋予人类的理智或道德行为有关世人的信仰时,即叫作灵。司强博士(Dr.Strons)将人类的非物质部分比作在房屋楼上,可自窗户向两个方向看去,就是向着世界与向着天堂两个方向。 (2)人分身魂灵三部分的理论:这个理论是说人类由三种要素所组成,即有理智的灵,动物的魂和身体。许多圣经经文,尤其是在新约中,解释人的本质共有三种,如使徒保罗在祷祝中说:“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完全无可指摘。”(帖前五:23)一般都公认这是解说人类本质的组成之概论,并为古代教会普遍的引用,是柏拉图哲学派(P1atonic)所推演之理论。 有些经文似乎是承认人类本质的组成,是分为身与灵两部分的理论。但是一般的公认及圣经中更明显的引据,皆是人类的本质,为身子与灵与魂三部分所组成的理论。而且时常把身魂灵三者相提并论,总认为是组成一个完全之人的总合体。 二、体、魂、灵的功用 体的功用:体是物质的、有形的、具体的表现,是眼可以看,手可以摸的。体的功用就是物觉。有了体才能具体的感觉到真实物质的存在,体若消失了,有形的物质的表现便感觉不到了。 魂的功用:魂的功用是自觉与他觉。魂是指非物质的、却有较低能力与活动的那部分,所以我们说,魂是使人有意识的,但魂也有些与禽兽相同的地方,有兽性、有食欲、有想象、有记忆、有悟性。人与禽兽都有魂,都有自觉与他觉的意识,知道这是属于我的,别的不能来干犯;人与人、或人与禽兽、或禽兽与禽兽,彼等间均能发生情感或是恶感。人因为还有灵性,所以与禽兽相比,虽同有魂的功能,但人却比禽兽又有许多不同点,有许多高出禽兽的,是禽兽所没有与不及的。 灵的功用:灵的功用是有神觉。灵是使人与神发生关系的,也是能理解灵界一切的;并能分辨是非。人的灵是指人非物质的、却有较高智能的那部分。灵具有理性、良心、自由意志等各项能力。使之与禽兽迥然有别。所以要理解认识灵界的神,并与神发生关系,必须以灵去体验。因为神是灵,灵是不能以物质的肉体触摸感觉到的。 (二)有灵的活人 前章曾述及“人”按化学元素分析起来,不过是一些氢、氮、石灰、硫磺、铁、镁、磷、脂肪、糖、盐和水等物质所组合而成的一个东西。从这些原料分量价值来说,最多值美金一元半。人身上分析出来的物质虽是这些东西,但这些物质东西却不能随便加起来成为一个人。人体的物质分解开来值美金一元半,但美金一元半的物质却不能随便凑在一起,而造成一个人。可见人之价值绝不在乎这物质的含量。人具有无穷的价值,因为人是神的杰作,赋予神的形像;有圣洁、公义、慈爱、信实等本性。人又是按照神的样式而造的;神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独一真活神;人是灵、魂、和身体三合一的活人,是神创造的杰作。身体是血肉物质、化学元素、价值微小至极的躯壳,但人内里的灵魂,却有无限的价值。 “活人”:死的物质躯壳没有多大的价值,也没有什么意义。人若是死了,别人皆掩鼻而过,没有人要保留一具尸体而不埋葬。没有人喜欢拥有一具尸体,看为宝贝,乐于亲近。尸骸若不及时埋葬,则臭气四溢,后果堪虞。人死了,一切价值就都过去了,最多给人留下一个影像。盖棺定论,说这人之死轻若鸿毛,抑重如泰山;遗臭万年,抑留芳千古。不管历史如何写法,不过留下一页史实。但对那物化的人是毫无知觉、绝无意义的,可见人贵乎“活”。人之“活”又不是像机械的动。活是动的,但动的不一定是活的。机械之动是被动的、规律化的、刻板的;人之活是自主的、有适应作用、活泼的。“活”的情态和意识,又是把人和下等动物的价值划分清楚了。人“活”得清趣美妙,“活”得意识高尚,绝非其他动物所有。人就是贵乎这美妙高尚的“活”。 “有灵的活人”: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因为身体只不过是一具属物质的躯壳,意义在乎“活”,而活的根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所谓“人为万物之灵”,驾乎其他一切被造物以上,这“灵”是神所特赋与人的,使人成为有灵的活人。兹再以两点分述之: 一、神的形像在人里面 关于人类的起源,圣经已有清楚的记载,即人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这表示人和一般较低的受造之物有别,同时也表明人是和灵界有关系。为要对“神的形像”能更加明了,我们不妨将本题分作两方面来研究:第一、神的自然形像;第二、神的道德形像。 (1)神的自然形像:此与创造人类的原始组织有关,因之便和创造其他较低的动物不同。概括言之,人是在有位格的条件之下被创造的。人类因为有位格的价值,便有相当的权能灵才与德性。由此可知人有灵性的、知识的和永存的三种特征。 灵性是神最奥妙的形像。使徒雅各说:“照着神的形像被造的人。”(雅3:9)。此即指着神在人里面的形像不能分解。在人里面的灵和在神里面的灵是一样的,不过一为有限,一为无限,灵的本性乃像神。 人的知识能力也属乎自彼阅阍来的性质。知识是在原始形像里面的智慧与道德的情况。然而知识在智慧方面是属乎自然的形像,但在伦理灵性方面则属乎人类的道德形像。 圣经既是如此告诉我们,而教会也是这样相信:神所创造的人是永远的,死是因罪的结局而来。论到所创造的人类之身体究竟是否永久的问题,曾经有了不少的见解和臆说。有人认为人是永存的,但那人类原始组织的创造者,乃逐渐的或偶然的将人的身体灵性化。教会一向是主张人的灵魂是永久的,且永久是属乎灵性方面的,灵魂是有位格的,故人永存不灭。更正教的信仰一致相信永生为基督的恩赐。不是要求永存,因其本质即是永存的。关乎灵性存在的问题,或灵魂本质存在的情形,我们称为生或死。可能是罪与死的存在光景,也可能是生命与义的存在光景,或在今生,或在来世。 (2)神道德的形像在人里面:论到神的自然形像在人里面,可用“人格”(Personality)一词概括的说明。道德的形像用一词概括的说明乃“圣洁”(Holiness)。第一、是赐给人的权能;第二、要有使用此权能者或说是赋予此等权能者。自然的形像在人里面是不泯灭的,而道德的形像可能有错误。至于论到人的道德形像,就是像神的形像,与人的性情和愿望,以及所赋予人位格方面的品性或性质能力等的运用正确或错失。道德形像就是赋予人的道德能力使之能有成圣的品德。此与下面所要讨论之原始的圣洁有关。 二、灵魂的起源 人有位格,且是永久彼此不相联属而有区别。而每一个人皆有着一种人类共同的本性,并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之人的组织。是个别的,同时也是有种族性的,这种个人与种族间的关系,既是哲学上的问题,也是神学上的问题。身体固然是由于蕃育下传,但灵魂的起源又如之何呢?这不仅是关乎人类本质的一个问题,也是要扩及于神在人类繁殖的里面有分。我们现在要简单的研究一向为教会所重视的灵魂的起源之三种理论:第一、灵魂的昔在说;第二,灵魂的直造说;第三、灵魂的遗传说。 (1)灵魂的昔在说:这个见解是承袭柏拉图哲学派的学说,古代教会因之产生出诸般异端。若干神学家皆肯定的解释灵魂不可能从知识界产生。阿利金氏(Origer)是这学说的最好代表,颇注意到人类进入世界之不同的情形。阿氏意欲说明人类罪恶行为之预有的状况,但在近代此种理论已经又告复活了,他们解释这是天生腐败的性情。惟他们完全是凭着主观的争辩,认为是预定的结果。 (2)灵魂的直造说:此即说神直接造出每一个人的灵魂,其身体是由父母所蕃育。这种理论似乎是在强调个人的重要,而不承认种族的赓续性与一致性。这是天主教和更正教会一致的论调。灵魂直造说有时和人类分身魂灵三部分的理论是一致的,也有时是和人类分身与灵两部分的理论是一致的。前者的意义只承认灵为神所直接创造,而魂与体是自下传而来的。至谓人类分身与灵两部分的理论,则只认为身体是由种族繁殖而来,灵或魂是神所直接创造。 (3)灵魂的遗传说:此学说主张人的灵魂和身体是同由父母的蕃育而来。断言人的灵魂是自亚当的灵魂所发展下传的,好像一颗葡萄或一棵树的嫩芽一样。新教会很普遍的接受这理论,包括一切种族的身体与灵魂,都是在始祖亚当里已被创造了,而自然的繁殖代代下传。如经上所说:“亚当生了一个儿子,形像样式和自己相似。”意即他生出了一个完全的人来。这个理论似乎是一种为原罪或腐败之性遗传的最好解说。 第三章 人的本性 (一)各种论说 壹、西欧哲学家看人性的善恶 西方学者对人性的研究,是近百年的事。关于人性善恶的学说,计分为四种观点: 一、人性为恶说:西方的人性邪恶说,是基于邪恶的世界观而来。中世纪前期寺院派的教育(Monastic Education),根据这种人性观点,以厉行僧侣训练,养成天国公民为目的;锻炼意志,禁制欲念为手段。中世纪后期经院派的教育(Scho1astic Education),力求避免恶劣活动之可能机会,彻底涤除其所视为邪恶之性质。奥古士丁的《忏悔录》及《神国》两书,皆述及旧约的记载,人类始祖亚当误用自由,以致犯罪,殃及子孙。神学加尔文派亦认为:亚当被逐出伊甸园的结果,不仅超自然的禀赋遭取褫夺,其人性亦腐化,人性既已堕落,决不能无神助而自己再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际,罗马教廷的腐败,人生行为全被私利所支配。欲制定法律或建立国家,必须先定人都是恶的,随时随地表现其性恶,确在当时的环境中反映着。 二、人性为善说:此说只流行于哲学家和教育家之间。他们根据人性物性之自然,以求共同的理性与法则。辛尼迦(Seneca, 4BC—65AD)说:“善何以认识?顺乎自然而已,只要顺乎自然,无所需于巧工。”卢骚(F F Rousseau, l712—1778)亦谓“天造之物,一切皆善,一经人手,则变为恶。”他们都主张人性原始为善,当顺乎自然而生活;顺乎自然,原顺从理性,亦即顺从神而生活。人类回到始祖自作孽而被逐离开之原位,此为智慧,理性激发吾人知善知恶,回到自然,就是回到理性。人能顺乎理性,不加小巧智慧,满足自然生活,便是“自由人”,亦可称为自然生活的“自然人”。总之,他们以为:人性本初纯善厌恶,善属天性,恶属人为。 三、人性亦善亦恶说:此说在西方发生最早。希腊哲学家分析人性有三种要素:理性、意性、欲性。三者的类别各有特征:理性是合理的、单一的;意性和欲性均为冲动的、非合理的;但意性是单一的,欲性是杂多的。人有理性乃有睿智之德,便能抑制欲性,决定意性。因之理性似善,欲性似恶,而意性似近于善而远于恶;若理性运用得当,则意性与欲性均可为用,亦可为善。亚里斯多德亦认为:人性可善可恶,而善恶均起自人生的同一活动;而德与不德,则视其活动的状态如何?人性本身的善恶虽非均等,而开发恶性与发扬善性的困难却相等。总之,人性在某一些部分是善,在别一些部分是恶,二者是兼而有之。 四、人性非善非恶说: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人文主义派伊拉慈莫斯(D Erasmus, 1466—1536)谓:“人初生如未定型之蜡。”近代英国经验主义派洛克(F Locke, l632—1704)谓:“人心原似一张自纸。”皆认为人性是无善无恶的。前者是说,人性如蜡,教育是一种艺术,使人及早养成社会所采的良善习惯;后者又以人性如素丝白纸,既可资施行工作,又无道德上的癖性须克服。英国麦荪女士亦谓:“儿童非生而善或恶的,不过具有趋于善恶之可能性。”即原人性不是善的也不是恶的,人性原始倾向之道德品质,不在于行为的冲动,而在于其达到完成的态度,是被环境所促成。人性倾向善或恶的强弱,将依各种环境的势力或界限而定。按此种学说的解释,为一般人所乐于接受而无夷汩。 贰、我国先哲看人性的善恶 中国儒家荀子主张性恶,孟子主张性善,是中外古今所周知,亦为教育家所争辩。再加上老庄之自然说,及王阳明之良知良能说,正合西方所倡之四派相对。今分述于下: 一、荀子的性恶说:荀子在性恶篇劈头就说:“人之性恶,其善伪也。”这里“伪”即“为”字之意。就是说:人性本是恶的,但其所以善是人为的。他对“性”“伪”。划分很清楚,认为人顺本性去做,一定闹出乱子来,必须靠教育礼法来裁制及诱导,才不致为恶。譬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这是本性。若做到“饥见长而不敢先食;劳而不敢求息”,这完全依赖后天教育之功,并非本性所能。总之,天生成的便是:“性”属恶;人力做的便是“伪”,才能善。虽然他认为人性完全是恶的,但断言“涂之人可以为禹。”即一个平常人,也可成为圣人。可见人有为善的可能,看重学习之功,仍有善端。 二、孟子的性善说:孟子曾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可见人性皆善。他又举例证明人性之善,譬如见孺子将入于井,无论何人,必立即趋而救之。其所以去救,“非所以内交于孺于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完全由于不忍人之心而然。他从心里上建立性善之论据,以为人有仁义礼智是基于心,良能不学而能,良知不虑而知,理义为人心之所同然。他对恶之看法是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又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由这些话可知自然状态未能证明人性之本善,适正于环境之不良;而善性存于心,往往受环境的影响,把原来的善端压抑丧失了,以致成为恶人。所谓恶人,并非本来就恶,一样可以为善。但孟子之主张,人性若不靠后天力量的改进,就无法自立为善,即使有善,亦无以发挥,是其缺憾。 三、老庄的自然主义说:老庄宗自然不以善恶言性,其自然主义说有二意义:一为泛神论的意义,老子说:“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以自然为极,而无高居于其上者,以自然为第一原理。庄子亦谓:“道无所不在通天下一气耳。”所以老庄言天言道言自然,皆以其为遍于万物,是为泛神之说。二为放任说的意义,老庄宗自然,极于放任,不加干涉。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一切皆以自然为本旨。庄子亦说:“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此皆放任自然,不加人事。其极归于天人合一,以自然为中心。老庄有同样毛病;根本未提性字,既不敢承认人性为恶,亦不敢承认人性为善;但仅主张无情无欲以免危害天性。其崇尚自然,实过于消极无为。 四、王阳明的良知良能说:此说亦即“无善无恶”的主张。为其“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心即理也”之道上。他认为:此心应在“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致良知”即“致知格物”的道理。所谓“致知”并非充广知识,乃是实有其事,在于即物而穷其理;所谓“格物”乃是正其事,善其恶。总之,是以良知尽天理。他对人性善恶的解释有这样的理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格物,为善去恶是致知。”他认为善恶不出于本性,而出于意志。只要人在意志是能够“去得一分私欲,就能见得一分天理。”而天理是至善的,所以他又说:“性无善恶,是为至善。”但去人欲工夫,王阳明认为是靠自己的“慎独”工夫。不过人能否都可做到“慎独”?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圣经中的人性观 一般人所谓“圣经中的性恶观”看法,是我们所不能否认的;然而基督教对人性之观点,与一般哲学家所倡之“性恶说”并不同。 一、旧约中看人性: 神最初创造宇宙万物,看一切都是良善的。神建立世界的计划与美意,乃是照他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并赐给他们权柄管理万物,享受产业。同时神也赐给他们自由意志,选择自己所愿意的。人若遵行神的旨意,选择了善的途径,便不会犯罪;然而始祖亚当却偏离了神,听从魔鬼的谗言,倾向邪恶,自甘堕落。由于他们对神的不信、悖逆、自私,就由圣洁像神的性格,变为污秽罪恶的奴隶,不能再在伊甸园见神的面,圣洁的神便与污秽的人隔离。从亚当遗留下来的影响,众人生出来就都有一种必然倾向罪的趋势,这种趋势带给人软弱,当人在作道德上选择的时候,他们就都有犯罪的可能。但神也预知人的自由行动,神预先看见他最初的创造计划给罪恶所破坏,就随备一个救赎,来挽救人类败坏的心。所以救赎是神创造的最高目标,人惟有接受救赎,才能脱离罪恶,得到真自由。 二、新约中看人性: 耶稣的宝训及保罗的书信,对罪恶的看法,都有详尽的解释。 (1)罪恶的本质:罪不是指人身体的本身,或组成身体的物质为有罪。乃是指人里面的恶势力,属于人的心思和意念等精神方面的一种伦理的倾向,一切的罪是由于人内心的软弱而来的;换言之,人的软弱本身就形成了罪。关于罪的本质,可以由下面的条件来解释。 1.罪是背逆神:保罗在罗马书1章21节解释说:“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做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神尊重人,也希望人能荣耀他;然而人却远离神的亮光,甘心活在黑暗中。 2.罪是不信神:约翰在约翰福音里强调说:人最大的福气就是接受神借道成肉身的耶稣身上所赐的恩典(约1:12)。然而人因不信,就拒绝了神在基督身上最高的启示,远离真道,去就魔鬼,这是最大的罪。 3.罪是属魔鬼:约翰一书3章8节:“犯罪的是属魔鬼,因为魔鬼从起初就犯罪。”恶人爱恶,就拣选恶,因为他内心是恶的,必倾向恶,恨恶神,怕见光,喜爱黑暗生活。 4.罪是憎恶神:保罗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林后6:14)凡活在黑暗中的人,不但违反神的旨意;也常恨恶神的儿女,他们内心的思想和动机便是罪。 (2)善灵与恶灵:从神生的就是善灵,从魔鬼生的就是恶灵。圣善的灵是圣洁的,出于神的、智慧的、光荣的、也是大有能力的。保罗论到主耶稣基督:“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1:4)圣善的灵可以赐给人平安和喜乐。但耶稣也论到与圣灵敌对的被造物,那就是魔鬼和撒但的存在。耶稣屡次从人身上赶鬼,曾说:“污鬼啊,从这人身上出来吧!”(可5:8)又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太25:41)可见魔鬼世界是一个有组织的国度,其领袖好像坐于高处,控制他的一切恶灵。但圣灵较一切恶灵为强,人心中充满圣灵,就可胜过一切恶灵。 (3)律法与称义:当保罗提到律法时,常指旧约“摩西的律法”而言。他认为这律法,常指旧约“摩西的律法”而言。他认为这律法,只有暂时的效力和价值。律法的总结乃是基督。耶稣来到世界,律法已成为过去,因律法不能救人的罪,只能叫人知罪,那里无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反之,那里有律法,那里就使人的罪显多。耶稣道成肉身,为的是完成律法,人们惟有靠神的应许,凭人的信心才能称义。律法本身不能使人称义,它只是领导人归向基督的训蒙师傅,称义是白白的,也是被动的,但也要人接受。人因着信,借神的恩典和凭耶稣的血,即被称义,与神和好。那么,在律法中每一件有价值的事,都会保守在基督里。 (4)真正的义:人性的善,即真正的义。是由神的义而来的。耶稣教导门徒说:“你们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6:33)此为良善至高目标。不求义的生活,人就难得进入神的国。神的义在这一方面,是“因信称义”;在另一方面,是“义人必因信得生”。保罗说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被称为义的人,就应靠神的大能,过义的生活,这是出于神的恩典,我们只是接受。我们一次称义,就可以靠着圣灵过永远成圣的生活,即人之至善。 第四章 生命的意义与生活的目的 (一)生命的意义 世上的人都有生命。但是凡有生命的,岂限定是人?生命所在皆是,大者为巨鲸伟象,小者若螟虫菌芝,同样有生命的表征与实质,谁不呈现欣欣向荣的生机?眼前的一切生命,都是可以看见,可以听到,也可以摸触的实体。这是生命的现象,可以感觉的存在。古人云:“天之大德曰生。”神有好生之德,所以神创造万有的时候,便创造生命,使生命充满在万有之中,并且借着生命的繁衍,延续了生命自身至永远。但是生命自身的繁衍,只能维持生命本身的存在,不能叫存在的生命产生什么意义。换句话说,生命的延续乃是顺着神的自然律而进行,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使生命显得有意义。因此我们知道,繁衍多少世代的猴子,如今“依然故猴”,没有奇迹出现而能使它成为人类的近亲;再加上时间以往倍数,到头来它们仍然在森林里爬行、采果、交配、生殖,仅此而已。正如圣经所说:“水中地上以及空中要滋生繁多,各从其类。”(参见创世记第1章)。由此可知,万有万象都循着神的规范而行,丝毫不得逾越。 人的生命也是神所创造,但是有生命的人却成了神创造的杰作,因为人的生命与其他受造之物不同,有神所恩赐的灵气。一般动物靠看肉体活动,过的是属肉体的生活。人则不然,虽然也有肉体,需要生活,但是灵性成为肉体的领导,人的灵性与肉体合一,所以一旦灵性失落,则人与禽兽的分别几希矣!灵性使人从肉欲中升高,排脱一切耽于物欲的诱惑,使人的心灵中时常呈现原有属天的景象,这就是始祖犯罪之前的美善经验,耶和华的同在和显现,实际上是属灵的知觉与看见。诗人所谓:“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源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36:9)也是指示内在的灵感。在箴言第14章27节又指出:“敬畏耶和华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这句话更是对我们属灵的生命而言,提醒我们属灵人的生命,不可与神须臾离,否则灵命便会颓然丧失!始祖亚当可引为鉴戒。 人既是有灵性的生命,就必须仰赖生命的灵粮,才得滋养长大。虽然人如不得食物,肉体终必饥饿至死,所以人一方面要为肉身而营生,另一方面又不可轻看灵命的长进。前者是暂时的、被寄附的躯壳而已;后者是永恒的,是来自神、归于神的灵魂。因此人于日常物质生活以外,又须有灵性的生活。主耶稣对此有一段非常透彻的训示:“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我就是生命的粮,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参约6:37~51)这是主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犹太人的话。但是世人不明白这生命之大道理,连跟随他的门徒也茫然不解。于是主耶稣不得不再剀切地宣示道:“……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原来主耶稣的话语就是我们灵命的粮食,他一再宣称他的肉真可吃,他的血真可喝!因为他本来就是生命之道,道成肉身,临到世间,为的是要供应凡是属他的人灵命需要,并且把生命之道显明出来。(腓2:12~16) 惜乎世人对生命的真谛茫无所知,只凭着肉体所见能听能接触的一切,估量自己生活的内涵。对于衣食住行追求争取,不惜任何手段,力争上游。我们固然不反对生活物质的享受,因为万有为神所创造,赐给人类经营管理与使用,只要运用正当的方法获得的一切,都可享用,万有之中,真是取用不竭。但是一个人如果完全为求取肉体物欲的满足,便忽略了属灵方面的长进与造就,在他的人生过程当中,生命便失掉了真义。人岂是行尸走肉一般的可怜可鄙?难道人是只懂得生活享乐的动物?我们若能冷静听听主耶稣向我们一再的劝告,必能了解生活与生命的涵义,他说:“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6:31~34)我们生活上的一切必需,神是知道的,必定按时供应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寻求属灵的国度和神的义,这是关乎我们永恒的灵命,我们必不可本末倒置。为了生活一时的享受,而抛弃生命的永恒福气,人虽至愚,何至于此!主耶稣警告世人说:“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又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太10:39,16:26)这些生死得失的教训,值得三思。 从前孔子曾坦诚承认他对生死的问题不能尽知,他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是一种严谨而负责的人生态度,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能如此坦诚表自,才是一位追求真知者。西哲亚里斯多德倡行灵魂说,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从无生命的物质直接转变而成的,而控制这一“死”一“生”的契机之主宰,则为灵魂,但是灵魂从何而来,他却没有交代!可见中外哲人的智慧也属有限,尽管他们知言善辩,体验丰富,随意写些冥想或心得,便可传诵于千百载,可是对于生命的真谛,给我们后代的传授,却是如此的迷糊不清!只有主耶稣基督,他是生命之主(参见约14:6),他指示我们一条生命的道路(诗16:11),使我们人生转变一个新方向,借着他的死和复活,让所有信他的人,都得与他的生命合一。正如歌罗西书第3章1至4节所说:“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为你们已经死了,你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他显现的时侯,你们也要与他一同显现在荣耀里。”主耶稣和我们全人类的生命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 因此我们若说生命的真谛是追求与基督合一,并达成表彰基督的目标,实不为过。歌德有首诗颂赞人类的“自由意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俱可抛。”其实人若了解生命、爱情、自由……等的真实涵义与价值,同时知道这一切与主耶稣的密切关系之后,就必同意我改上诗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耶稣故,二者俱可抛。”“自由”诚然非常重要,“不自由,毋宁死”这句口号是人类心灵的呼声,多少人为它抛头颅,洒热血!读近代人类历史,为自由而引起革命的怒火,真令人怵目惊心!无可否认的,人类的自由受尽捆绑与束缚;但审思其所以致此的原因,实由于人类自身的罪性。因为罪恶存在世界,世界就充满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人成为罪的奴隶。试问哪里可得自由?革命何日可以完成?人类何时真正还我自由?只有主耶稣向全世界所宣示的生命之道最为牢靠,他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8:31~32)。所以我们若能得着耶稣基督,便能成为一个完全的自由人!我们的生命亦才可算丰盛且具有意义。 (二)生活的目的 人到底为什么要活在世上?人活在世间有什么目的?有许多人不会解答这问题。是的,假如我们站在自已的立场来说,我们只可以说我们是为生活而生活。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小时候我们要进学校,为的是“学生”;长大了我们进到社会里去劳动,或工作,或营商,为的是“谋生”。总之,人之一生从少到老,奔波劳碌,无非是为生活而生活。国际间时常闹着纠纷,甚至发动战争,亦无非为了争取生存。但到底人是生存了,生存了又有什么目的呢? 我们若要解答这问题,应将视线转到造物者的身上去。一件受造之物,不能从它本身解答其成为某种物品或器皿的目的,因这是出于造物者的旨意。同是一堆泥上,窑匠拿来造碗造盆,造花瓶,同时也造痰盂,这完全是窑匠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制造它们。而窑匠之制造它们,当然有其用意。人也是一种受造之物,我们为什么被造呢?接着圣经告诉我们:“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接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1:26)神创造了万物,最后才造人。目的是叫他们在世上“代天行道”—管理万有。可是今日怎么样呢?人类能不能执行职务,代表神来统治万物呢?现在万物都背叛了人类,与人为敌了。山中有猛兽,城中有病菌,家中有害虫,连一只小小的蚊子,也不容许白天穷苦的人能好好的在夜间安睡。这是个何等刻薄的讽刺!人类自己摧毁了这个生存的目的,不但是他们本身的一个极大的损失,也是神所遭受的一种惨痛的打击。 如今,人类活在世间,因为已经破坏了他们生存的目的,所以就失去了他们生存的意义。当主耶稣用挪亚时代的人来形容末世光景的时候,他用“吃喝嫁娶”四字来描写人类全部生活的情况。对了,现在人类就是如此,人们的日常生活除了饮食男女的事以外,还有什么呢?假如人的整个生活只是吃、喝、睡、玩而已,那有什么意义呢?花不劳纺,鸟不耕积,独人为了生存而要整天流汗劳作,岂不是人不如花草飞鸟乎?并且,我们眼看着人一个个的生下来,又一个个的死了去,某某人活了又死了,在他生活期间,徒然留下一些空洞的破影残痕,如此,又何必苦苦去求学?又何必组织政府,设立法律以自绳?禽兽漫无组织,不讲伦常,不懂什么生活技能,牠们不一样活着么? 是的,假如人真是猴子变的,假如人真是与其他动物没有分别,那末,人生就是一件最苦不过的差事。然而,人到底是异于禽兽的,所以人活着是有意义的。一切动物的确只为生活而生活,所以它们无须为自己劳作,造物者也无须给它们以思考,好为自己的生活绸缪打算,因为神已供给它们足够养生的需要。独人类则不然。圣经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的一切话。”(太4:4)其他动物不会在生活上追求进步,精益求精。不会对环境表示不满,思求改造。然而,即使是个最粗俗的人都有艺术思想,都有是非之心,辨别之能,都会对一切事物品评好歹。单从这一个道德观念来说,就知做人是该有意义的,那就是人类对自己有着一个要求,这要求便是“做人要恰到好处”!在任何一个人的心里,都自然而然地有着一个做人的标准,做人的规律,即使一个最坏的人,他也会拿着这个标准或格式去测量别人的行为。 人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生活中充满自私与罪恶。在群体生活中,各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于是人与人之间便产生磨擦,发生了种种的问题。人若以自我为中心,当然其生活目的也就凡事只顾及自己。在圣经中论到人活在世界上的目的之一切道理的总纲,乃是“爱神与爱人”,或者说“荣神益人”。人的生活以神为中心,凡事以爱神爱人为出发点,以荣耀神为目的。我们活在世之乃是为主而活,以服务人为目的,以群体利益为至上,别人得帮助为原则。 所以基督教是主张出世,但同时又是主张入世的。基督教对一切的观念,都从对神的信仰而来。而基督教的神,是有超越性、有贯注性而又有内蕴性的。所以他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却又住在众人之内。若说超乎此现实的另一不可见的世界为“彼岸”,而此一可见的现实世界则为“苦海”,则神既是“彼岸”的神,也是“苦海”中的神。所以神是既超乎世又住于世的。而其由超世而入世的唯一桥梁,则是道成肉身的基督,与出于圣父圣子的圣灵。由于圣灵的感动,超世之神可以入世而住在人类的心中,而以人类之心为其圣洁之居所。此一观念,便是神与人同在,亦即中国人之所谓“天人合一”之道。 基督教的生活观,一面注重出世的灵修,一面又注重入世的服务,因此绝不是一个徒然求超脱、尚清谈的宗教,而是一个重工作、尚实际的宗教。基督教是一个“爱神”而又“爱人如己”的宗教。就其为爱神的宗教言,是着重祷告、读经、圣礼、圣餐、默想等等灵修生活的宗教;但就其为爱人如已的宗教言,则又是一个注重救世、传道、教育、医药、慈善等等服务工作的宗教,若不能双方并重而有所偏废,就是离开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了。 基督教虽然着重于来生,却又绝对不是忽视现世的。基督教对于生命的看法,是“来自神,为了神,归于神”的,所以我们相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终局,因为“神不是死人的神,神是活人的神。”基督不是葬在坟墓、归于死亡的基督,基督是死而复活、永远生存的基督。所以归于神,归于基督便绝对不是归向死亡,而是归向永生。所以就其相信永生言,基督教是着重来生的。然而基督教却也相信生命的目的原是为了神、为了基督的,所以我们也必得同时留意在此现世为了神而生、而活的一切工作。就时间的观念言,似乎来世是果,今生是因,因而今生是准备,来世是结局。但就生命的本身言,并没有所谓因亦无所谓果的。一切的原因本身就是结果,一切的结果本身也是原因。今生是来世的开始,来世是今生的继续;然而开始的本身便是继续,继续的本身又是不绝在开始的。生命好像是绵延不绝的流水,无段落、无分割,只有一个方向,便是流向汪洋。生命的本身其实也是无段落,无分割的,本身也只有一个方向,便是归人基督,进入永生。所以来世或今生的一种观念,在基督教的信仰说其实是并无分野的。来世只是今生之一转换和延续,此刻是死,此磕悴是生;此刻是因,而此磕悴是果。一个人若只望着来生而活,则他只是一个遁世主义者、厌世主义者,他不会爱世界,也不会爱世人;但他若是只看现世而活,则又会变成一个现实主义者、享乐主义者,他根本不会爱真理,更不会爱神。但基督教却是又爱神又爱人的,所以是又重理想又重现实的,同时也是既重来生又重现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