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大学
学校介绍
沃野大学学报
象山学院
报告厅
哲学系
专业学院
研究院
神学院
贺敬之、柯岩专栏
亚洲作家协会
代理招生专栏
唐郁文专栏
我的歌
长篇连载
书画院
图书馆
活动中心
中小学
有关知识
业余摄影展
唐氏家族及其他
后台管理
胡恩余专栏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胡恩余:以马内利
胡恩余:西门彼得
胡恩余:365天福份
留言反馈

唐勇先生201005
唐勇的微博
一红天下网*唐氏资料库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胡恩余:以马内利  

 

       第十篇、虚心的人有福了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一节经文不但是圣经中很重要的一段教训,也是许多信徒最熟悉,许多讲道的人所常讲的。按理一切热诚的信徒必是都十分虚心了。那想到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许多热诚的信徒有坚固的信心,有为道战争的勇敢,明白不少圣经中的道理,肯为主的缘故舍弃一切,背起十字架来跟随耶稣,满心羡慕竭力追求成为圣洁完全,但在“虚心”这一样重要的德行上却是一贫如洗。而且我们常常看见最热心的信徒竟是最不虚心的人。这岂不是极可惜的事!
我们常看见热心的信徒是那样殷勤读圣经,那样竭力寻求神的旨意,那样忠心为主作见证,那样热心去劝人归主。他们在圣道上那种奋勉前进的景况,真使我们不能不钦佩羡慕。我们若去问他们愿意不愿意在圣道上得着更多的进步,他们一定回答说“十二分的愿意”。不久他们听见一个别的信徒讲了一次道理,或是谈到一段经义,是他们所未曾想到未曾听过的,或是与他们所看的不同,(如果与他们的看法互相冲突,那更不用提了),他们不但不肯安静听一听别人所讲的,再详细查考圣经,看看别人所讲的究竟是否合乎圣经,是否比自己的看法更正确,反倒立时起来批评攻击,说别人不对。其实他们究竟有没有完全了解别人所讲的,究竟曾否将别人所讲的拿来,详细的与自己所讲的在圣经的亮光中比较过。不用说他们未曾这样作过,有时他们听别人讲道,不过仅听到一半,或是还不到一半,只因他们听见几句话是与他们的思想不合,便立时发怒走去,大肆批评。有时他们连他们所批评的人都未曾见过,他未曾听过那人讲道,未曾读过那人的著作,不过从旁边的人听见一些传述的言语,他们便立时怒不可遏,百般的攻击反对。你若问他们那人究竟讲了什么?他们讲的究竟是否合乎圣经?他所讲的究竟有什么错误?与人有什么损害?你再问他们究竟是否详细查考过那人所讲的?有时他们能模模糊糊的说出几句来,有时竟是瞠目不知所答。他们中间比较有理性的,或者能将那人所讲的一一述说出来,并加以种种在他看为合理的批评。但如果你去问他,请他诚诚实实告诉你,他究竟曾否抱着虚怀若谷的心去查考过那人所讲的道理,恐怕他不免面红耳赤的回答你说,他未曾这样作过。我所述说的这种情形并不是我虚构的,乃是我屡次看见的事实。在这一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来真能虚心的人是怎样的稀少。
自然我绝对不赞同有些人那样轻易接受轻易信从别人所讲的话。这些人听见别人所讲的道理,只要是动人听闻的,便毫不查考,毫不思想,毫不用圣经的亮光去辨别,就囫囵吞下去。许多信徒因为这样轻易接受别人所讲的,以致接受了许多错误的道理,被人领入岐途,终日在迷途中飘来飘去。但我也不赞同人那样故步自封,毫不虚心。这种不肯虚心的人,自然不至像那些轻易随从人的人那样容易被人引入岐途,但他们所走的如果是岐途,他们是很难出离的。纵使他们所走的不是岐途,他们也很难改正他们自己的错误,同时他们也很难接受神藉着别人所给他们的一切新的光亮。毫无定见,太容易随从别人,固然是一件危险的事;但胸有成见,不肯虚心,常抱着一种“惟我独是”的思想,也是大有害处的。
我们又常看见热心的信徒是那样的恨恶罪恶,羡慕圣洁。他们说他们为追求作完全人的缘故,愿意付最高的代价。但如果有人看见他们有某种过失,某种弱点,来向他们提出劝戒和忠告的话,他们竟不肯接受。如果别人所提出的是他们所实在有的过失,他们或是原谅自己,或是为自己遮掩,或是怪责别人多事,甚至因此恼羞成怒,说劝告他们的人攻击他们,嫉妒他们,毁谤他们,也有的人竟反过来责备那劝告他们的人。如果别人所提的是没有根据的事,是一种传说或是别人所捏造的坏话,那更不用提了。他们会立时扯裂发指,挺身起斗,说那劝告他们的人是有意寻隙,是诬陷他们。这一类的情形也是“不虚心”的一种表现。一个真能虚心的信徒对于别人向他所进的劝戒和忠告都当和颜悦色的接受。把别人所进善意的劝告拿来,详细思想一番,再严格的查验自己一下,看自己是否真有别人所说的那种过失,那种缺点。如果真有,便应当一面感谢神的指教,一面也当感谢那提出劝告的人,同时自己更当痛惩力改,离弃这种过失缺点,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如果自己并没有这种过失呢,也不可向那提出劝告的人动怒,或是表示不满意。要知道他所提的事虽然不是事实,但在他的心中却认为事实,而且他肯这样忠告你,足证他是爱你的,他是关心你的事。你万不可因他所说的不是事实,便埋没他的善意与爱心。你接受他的忠告,不但是为他的善意与爱心,也是为你自己将来的益处。如果一个人来劝告你什么事,在他本以为那是事实,所以也才本着爱心来劝告你;但在你一方面,本没有这样一件不好的事,或者你要生气,你要用不和善的态度对待那劝告你的人,甚至于责备他几句。请问那个人看见你这种态度,以后他再看见你实在有过失,他肯不肯再来劝告你?敢不敢再来劝告你?这样,你一次用不和善的态度对待那劝告你的人,无异你自己永远关起别人劝告你的门路,使你自己再不能得别人的帮助。一个虚心的人常恐怕别人不肯劝告他,常以少有人劝告他为一件憾事。一个虚心的人接受别人的劝告惟恐不及,巴不得多有人来劝告他。怎可以自己关起谏善的门,使别人总不敢来劝告你呢?
本着爱心劝告人是一件难事,但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本着爱心去劝告人的人固然很少,但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告的人也实在不多。有些人愿意本着爱心去劝告人,无奈他们去作这善工的时候,常是招来恶意的反感,日久天长,他们见他们所作的善工非但无益,反到招损,自然便灰心馁志,不肯再作这种工作。常见有人囗中总说乐意接受别人的劝告,总说自己愿意悔改自己一切的过失,但是如果真有人来劝告他们,他们却是刚愎自用,给别人难堪。这种虚囗而不虚心的人,真是不容易有什么进步的。可叹!这种虚口而不虚心的人,竟是多得不可胜数。
自然我不赞同一个人立身处世毫无定见,无论作什么事都随着别人的言语为转移;一个人来告诉他说应当这样作,就立时去作,不久又有一个人来告诉他说不应当这样作,便止住不作。有人告诉他说那样作好,他便立时随着也说好;再有一个人告诉他说那样作不好,他就立时随着说不好。这种人好像墙头上的草一般,东风吹来就往西倒,西风吹来就往东倒。一个这样的信徒在这邪恶的社会中生活,是危险万分的。但如果一个人刚愎自用,毫不虚心,不肯接纳别人谏善的言语,只知一意孤行,这个人也总不会离开他自己一切的缺点,走向完全的地步去。前一种人在接受别人的言语这件事上走的太过,后一种人在这一件事上却是不及。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我们当走的是中道。无论什么人对我们所发的劝告都要静听,都可以教受,但总要详细思想,慎重考虑,更要一面祈祷,求神指示,一面用圣经中的光辉去烛照一番,然后再决定取舍。好的言语无论是什么人所说的都要随从,不好的言语无论是什么人所说的都要屏弃。一个信徒若能这样虚心,他的进步必定不可限量了。
如果一个热诚的信徒在他已有的各种长处上再加上“虚心”这种美德,凡事不胸怀成见,刚愎自用,认定神能藉着各种事物,各种境遇,与各种的人,教训他,造就他;也确知自己未曾完全,未曾都得着,乃是应当竭力追求,以期进到完全的地步,同时又能多用耳静听,多用心思想,多在神和人面前谦逊自卑,又能遵行经上的教训,“但要凡事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1)。这个信徒必能一日比一日多蒙神的恩惠,多有进步,在世界上多荣耀神,多帮助人,在基督复临的时候得着更美的赏赐,那时他们要更清楚的明白主耶稣的教训-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太5:3)。 
 第十二篇、一个重要的劝告
“不可严责老年人,只要劝他如同父亲;劝少年人如同弟兄;劝老年妇女如同母亲;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提前5:1-2)。
提摩太是保罗所爱的属灵的儿子,保罗很器重他,又把很重要的工作和责任交托他。读了提摩太前后书,便可以大略看见提摩太的人品,和保罗在他身上的期望;就是这样的一位工人,还需要保罗教训他说,“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保罗知道提摩太是人,而且是个青年人。他知道最好的基督徒也有人所有的弱点,他更知道一个为神作工的人所遇见的试探是何等的众多,何等的剧烈,他尤其知道男人和女人往来接触的时候,是撒但作工最好的机会。他恐怕提摩太因为疏忽以致受了魔鬼的陷害,所以特别提醒他,要他在劝少年妇女的时候,看她们如同自己的姊妹,而且要清清洁洁的。
神的仆人需要接触各样的人,需要帮助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富的、贫的、贵的、贱的、刚强的、软弱的、热情的、冷酷的。在这种情形中,试探就特别众多了。当他们接近富贵的人的时候,魔鬼会引诱他们起贪心。当他们接近青年的异性人的时候,魔鬼会引诱他们怀恶念。如果他们所接近的女子是软弱而且富有热情的,那更危险万分了。魔鬼会一面藉着她们向他们进攻,一面再来把邪恶的意念放在他们心中。在这里外两面夹攻之下,如果不是早先预防,一面仰望神的保守,一面谨慎自己的心思动作,结果便不堪设想了。普通的信徒虽然也常与异性的人接触往来,但不过限于自己所特别熟识的少数人而已,或是近邻,或是同事,或是因为某种事情以致多有一些往来的人。惟独神的仆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需要对千万人传讲神的信息。不信的人暂且不提,在教会中所有的信徒,都是他们不免接近,而且必须接近的。男信徒需要神的仆人的帮助,女信徒也同样的需要。男信徒找他们来谈话,女信徒也同样的来。男信徒有时愿意把他们自己私人的难处,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带来,同他们单独谈一谈,女信徒有时也愿意这样作。这种单独的谈话对信徒常是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这种单独的谈话对神的仆人也常有极大的危险。我们不能因为有这种危险,而使信徒们失去这种帮助,但我们愿意信徒们得帮助的时候也不可忽略这种危险。这样,便需要保罗给提摩太的劝告了,“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
青年的传道人在众人面前为神传信息的时候,遇见的危险更大了。千百个听道的人中不都是专一为听道而来的。其中也有为看热闹而来的,为听名人演讲而来的,为欣赏学习讲话的艺术而来的,为好奇而来的。这样复杂的听众中间,当然有一些存心不清洁的青年女子,因为看见青年的传道人站在讲台上讲得有声有色,绘影绘形,受群众的欢迎,得信徒的爱戴,便对这样的工人起了一种邪念,想方法接近他们,和他们谈谈,和他们玩玩。于是不信,也假装信,未受感动,也佯作受了感动,没有可谈的,也设法找些谈话的材料,来和他们谈谈,藉此好与他们接近。神的仆人方才在讲台上为神传话,与魔鬼作战,不料魔鬼却暗暗使用了他的仆役,从暗处向他们进袭了。历史上告诉我们,东方和西方都有许多长于用兵,百战百胜的将军,竟中了敌方的美人计,以致全军覆没,辱国殒身。撒但也照样会用美人计来毁坏神的工人们。他们如果不加预防,便会从属灵的事谈到世界上的事,从世界的事再谈到肉体的事,每况愈下,越弄越糟。神的工人未曾从撒但的手下救出人来,倒被撒但藉着它的使者把他们携了去。谈到这里,真令人胆战心惊,汗涔涔下了。
岂只不信的人会被撒但利用呢。连信徒中也有一些幼稚软弱的女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魔鬼的工具。有些年轻、识浅、情窦初开的女子,愿意接近男性,但苦于不得机会。她们听了一个青年的传道人讲道,便起了爱慕的心,于是藉着听道受感,讨论难题,讯问经义等等的名义,与他接近,始而谈话,继而通信,两方面的交往越多,感情不知不觉的也越深。再弄下去,什么丑剧惨剧也演得出来了。
不只上文所说的这两种人,就连很好的基督徒若不谨慎预防,时时仰望神的保守,也会发生不幸的事。比方说,一位女信徒因为遭遇了极重的试炼,蒙一位传道人的安慰扶持,使她得了很大的帮助,她自然对他感激爱戴到极处。两个人在这个时期中接近的机会又多,如果这时一方面对另一方面略有爱情的表示,对方也稍有软弱,两个人便会发生爱情。如果两方面都是未婚的,或都是丧偶的,这比较还好办一些。但如果两方面都有配偶,或是一方面有配偶,请想这件事该怎样收场呢?不只这一种情形,神的仆人既然常与异性人接触,便会遇见极多的试探,是一般信徒遇不见的。他们不能因为怕遭遇试探以致跌倒,便不与异性人往来,但他们却不可不谨防试探的进攻。
其实避免这种危险也不是很难的事。只要神的仆人们常存清洁的心,举止动作,言语表情,服装衣履,生活习惯,都庄重老成,不轻佻放荡,不苟言苟笑,不带着一种诱惑性,不给异性人一种可以进攻的暗示,便没有一个异性人敢向他们有任何不正当不清洁的表示。有一句俗语说,“邪不侵正”。这句话是很对的。邪只能侵邪,邪却不能侵正。邪就不敢侵正。如果一些不规矩的异性人向着一个传道人施行诱惑,我们准知道那个人不圣洁,不庄严,也许他心中还欢迎那些人来诱惑他呢。我们当知道,神的仆人为神作工的时候,是站在高处,站在众人以上,众人却是站在低处,站在下面。如果他们真有忌邪的心志,圣洁的人生,刚正的表情,不用说没有人敢向他们施行诱惑,根本就没有人敢对他们存邪念。那一切属于魔鬼属于肉欲的东西,一见他们的面光,便逃避得无影无踪。如果站在高处的那一方面不给对方进攻的机会,站在低处的那一方面便不能进攻,也不敢进攻。即使偶然有一两个胆大的,冒失着攻上去,立刻便被对方打回来,再不敢轻于一试。神的仆人们不必怕和各种的人来往,也不必躲避不敢和异性人谈话,更不必担心有什么人来诱惑他们,只要他们自己的心不偏于邪,不让魔鬼占据作为巢穴,只要他们自己有圣洁的人生,外面的诱惑是不足惧的。神的仆人们在作任何种工作以先,都需要呼求神赐智慧和能力,需要求神与他同在,这不但是因为工作的缘故,也是因为自己的缘故。他们需要神所赐的智慧和能力去作工,他们也需要神所赐的智慧和能力去胜过试探;因为他们的争战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去拯救别人脱离魔鬼的辖制,一方面是自己与魔鬼战斗。如果他只想到拯救别人,而不想到谨慎自己,恐怕在他们还未救成别人以先,自己已经作了魔鬼的俘虏,那还如何能谈到救人呢?
今日的教会中有一种可怕的事,就是有一部份自称为神的仆人们的,到处用各种手段与方法,在教会中找到一些作工的机会。他们倚仗着自己两片能说会道的咀唇,和一副能交际的本领,藉着传道的名义,到处笼络诱惑青年的女子。他们的思想污浊,他们的举止轻佻,他们的眼目流荡,他们的行动卑鄙。他们特别喜欢接近青年的女子们,向他们表示好感。许多无知的青年女子们也热烈的追逐他们,好像他们是神为青年的女子们特别差来的福音使者一般。虽然他们因为种种的顾虑,不敢和许多女子发生更深的关系,但就是这种行为已经足能败坏许多青年女子,使她们魂梦颠倒,有的因此走上了堕落之途,有的因此得了精神重病。那自称为神的仆人的,却从这里走到那里,继续着作他们所说的“神的工作”。他们所酿出来的祸害,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还使神的名在许多不信的人面前受毁谤,使不信的人对神的福音发生怀疑和反感,又使许多软弱的信徒被绊倒,还使许多的信徒对那些真实为神作工的人发生疑惑,他们想,所有的传道人不过都是一丘之貉,以致使神的工作大大受了阻挡。教会中负着守望的责任的人,一看见这种人,就应当鸣鼓而攻,也应当警戒信徒远避这种人,免得受他们的害。教会中负着看顾群羊的责任的人,对于一切素日不深知根底,行踪可疑的人,断不可贸然邀请,以致弄出引狼入室的憾事来。
还有一种人的胆子更加大了。他们引证经上的话说,“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3:28)。他们说,“在基督里不分性别,不分男女,大家都是一样。男女信徒不必画什么界限。与异性的人往来同处,可以和同性的人一样。若有人分别男女的界限,劝人远避危险,远避嫌疑,便是他的心地污秽,灵程太低。属灵的程度高尚的人是不想到这些事的。”这样的说法不但不合圣经的正意,而且危险到极点。圣经中所说的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是说我们在神面前所站的地位是同等的,在神面前都是领受同样的救恩,享受同样的权利;谁也不比别人更高,谁也不能轻看别人。但在人事方面,犹太人和希利尼人还是不同的,自主的和为奴的还是相异的,男人和女人还是有分别的。将来我们到了神的国里,当然不再有这些分别;但当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个血肉的身体的时候,却不能没有分别。特别是男女中间,因为大家都有血肉的身体,稍一忽略,便会陷在罪恶中。所以圣经中三番五次的警教信徒逃避淫行。就是神的仆人们常常这样警戒劝导,教会中仍是不免发生淫乱的事。如果传道的人再告诉信徒说,男女中间没有分别,没有界限,那种结果还堪设想么?
我详细观察这种教训的来源,便发现这种断章取义的讲法乃是出于几个别具心肝的人。他们想多和异性的信徒接近,他们为要避免别人的批评攻击,便教训人说在基督里并没有男女的界限。根据这种教训,他们便可以放胆无惧的接近女性。几时有人因此劝戒他们,或批评他们,他们便用这种道理作为护符,来遮盖他们的恶行。可惜多少无知的信徒就接受了这种教训。结果是什么呢?男女中间的防闲界限都被打破,不幸的事和淫乱的罪恶自然便增加起来。讲这种道理的人的罪恶真是大到极处。还有些人自命为属灵的传道人,藉囗圣灵的指示,和妇女有许多不光明不正当的动作往来。有些放荡的妇女正欢迎他们这样作。也有些规矩的妇女对他们的这种动作表示反抗,他们便藉囗圣灵的指示去恐吓他们,欺骗她们。大多数的女信徒胆量既小,真理的知识又不充足,她们深怕抗拒了圣灵,亵渎了圣灵,只得任凭他们摆布。即使日后醒悟过来,知道自己是受了欺骗,这种受侮辱的事实又焉能告诉别人。那些欺骗人的人就利用妇女们这种弱点,继续着施行他们的欺骗。这种人真是教会中的毒蛇豺狼,人人有权柄驱逐他们,宣布他们的罪状。
前几年我到济南去作工,有一位与我相识多年的弟兄告诉我说,他遇见一个游行传道的人,讲一种新奇的道理-“结属灵的夫妻”。那个人在几个地方与信主的妇女单独住在一处。他说他同她们同住,完全是因为高尚属灵的爱情,他同她们结为属灵的夫妻,这其中并没有丝毫的罪恶。我认识的这位弟兄同他争辩,责备他的错处;他竟说这种真理是最高深的,若不是属灵程度最高的人就不能明白。这位弟兄一时竟疑惑起来。他想,或者那真是最高深的真理,因为自己太幼稚,所以不能明白。他不敢再同那个人争辩,但他的心中总是不安,总是对那个人所说的话抱有疑问。最后他恳切祷告,求神指示他,究竟是他太幼稚不能白那高深的真理,或是那个人所讲的道理不对。他在祷告以后,想起提摩太前书5章2节的话来,“劝少年妇女如同姊妹,总要清清洁洁的。”他恍然大悟。他清楚知道那个人所讲的道理是错误的。因为圣经中只教训传道的人待青年妇女如同姊妹,绝没有让他们去同青年妇女结为属灵的夫妻。那种道理完全是一种欺骗人的话,是掩饰他们自己的恶行劣迹的烟幕弹。
还有许多信徒在他们认为被圣灵充满的时候,演出许多荡检逾闲有失体统的动作来。他们在那时完全不顾到男女中间的界限,他们更不想到男女中间若不以礼自守,便会发生种种的罪恶和不幸的事。他们甚至将许多肉体的活动,和一部份人因为有某种作用而伪作的表现,一概认为是圣灵的工作。这样,便给了撒但和人的肉体许多活动的机会。因此在这些人中间所发生的不圣洁的事也比较众多。同时就有一部分存心不正的传道人利用这种机会放纵他们的情欲。事实告诉我们说,他们所说的圣灵的工作完全是他们肉体的活动。
圣经中的真理指示我们说,在神面前男人和女人都同样的赖恩得救,同样的因信耶稣基督得作神的儿子,将来也同样的承受基业;但圣经中的真理也指示我们说,男人和女人往来必须十分谨慎,免得因肉体的软弱而陷在罪中。神在圣经中一方面把许多警戒和劝导的话赐给我们,一方面还把不少古人因行淫而惹祸的事摆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看了以后,惊心触目,战惊恐惧的谨慎我们自己。若有什么教训与这个真理不合,便不是出于神的;若有什么动作与这个真理不合,便不是圣灵的工作。信徒们应当防备那些欺骗人的传道人和他们所讲的道理,神的仆人们更应当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
第十三篇、不要单顾自己的事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 2:4)。
上面所引的这两句经训虽然是十分浅近平凡,却包含了基督徒处世、作人、成功、得胜的秘诀。一个人只要能好好的本着这段教训去行,他不但要在神面前蒙福,而且还要在使许多人蒙福以后,自己也得着多人的喜爱尊敬。有许多信徒在悔改信主以后,弃绝了许多以前所犯的罪,他们不再作那些可耻可憎的恶事,但他们却有一个极大的缺点,就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们不损人利己,但他们却自私自利。他们的存心、说话、作事、待人,完全以自己为中心,完全为自己生活,事事为自己打算,处处求自己方便。他们也许在真道上很热心,他们也许为神的工很出力,他们也许很殷勤为别人服劳,他们在那些不太熟识他们的人面前,也许很得一些人的敬爱,但他们与人同处的日子一久,便会和别人中间发生纠纷是非,使别人受了痛苦,自己也受了痛苦,神的名还因他们连带着受了羞辱。这种信徒在教会中还是很多。他们亟需要听经上这两句教训,他们更亟需要用心学习这宝贵的功课。
神并不是不许我们顾自己的事。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也不可能不顾自己的事。神吩咐我们的话乃是,“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饥饿的时候需要吃饭,你有饭只管吃,但在你旁边如果有无饭可吃的人,你就应当叫他也有些饭吃。你寒冷的时候需要穿衣,你有衣只管穿,但在你旁边如果有无衣可穿的人,你就应当使他也有件衣服穿。你需要休息,需要享受,这都是合理的,不过你却不要忘记使那些在你旁边不得休息不得享受的人,也得些休息,得些享受。你遭患难的时候需要救援,你就当救援那在你旁边遭患难的人。你伤心的时候需要安慰,你就当安慰那在你旁边伤心的人。只顾自己的事不顾别人的事是自私。顾自己的事也顾别人的事,便是基督的好门徒了。如果神吩咐我们不顾自己的事,只顾别人的事,那不但是强我们所难,而且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但神并未曾这样吩咐。他给我们的担子是我们能担的。他教训我们的话,不但都是我们所能作的,而且都是与我们有益,使我们得福的。
也许有人想,“如果我们顾别人的事,我们需要消耗自己的力量、时光、金钱、物质,这都是我们的损失,这是与我们有害的事,怎么能说与我们有益,使我们得福呢?”说这话的人真是目光近视,看不到稍远的地方。请想,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的事,不顾别人的事,还能有什么人爱我们,敬我们,关心我们,帮我们的忙?我们既不爱别人,别人自然也不爱我们;我们既不顾别人的事,别人自然也不顾我们的事。平日得不着人的爱,有需要的时候又没有人援手,请想这种孤独无助的人该是多么可怜呢!这就是只顾自己的事不顾别人的事的人所得的报酬。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单顾自己的事,也顾别人的事,那些得过我们的帮助的人当中虽然也有一些忘恩负义的人,但大多数的人总会因着得过我们的好处而记念我们,敬爱我们与我们作朋友,在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在我们伤心的时候安慰我们,在我们遭遇患难的时候站在我们旁边。那时我们一定会明白,顾别人的事先是使别人得福,后来还是自己得福。固然我们在顾念别人的时候不应当存着盼望得报酬的心。我们应当只存着爱人的心去顾念别人,去帮励别人。但公义的神却一定照着我们的爱心报答我们。一般人不肯顾别人的事,就是因为专爱自己,恐怕顾别人的事使自己受损失,结果他们却受了最大的损失。那些不怕自己受损失而去顾念别人的人,反倒得了最大的利益。世上的人真愚昧到极点!他们不但不会爱别人,他们连自己都不会爱。因为神那样爱我们,我们应当顾别人的事;因为神这样教训我们,我们应当顾别人的事;往最不好的地方说,我们因为要使自己得人的爱,也应当顾别人的事。
明白了这个真理,我们就应当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学习留心顾别人的事。因为我们多年已经习惯了自私,习惯了只顾自己的事,不顾别人的事,所以起初要学习顾念别人的时候,一定是相当困难。但我们却不当因此退缩畏惧。我们一方面当祈求神用他的大爱改变我们,除掉我们的自私,生发我们的爱心,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留心改正我们那些自私的习惯与生活。无论大事小事都为别人设想,都尽力帮助别人,都使别人快乐蒙福。在家庭中,在教会内,在社会间,无论与什么人同处或往来,都要留心看别人有什么需要,就尽力帮助他们,补满他们的缺乏,扶助他们的软弱,分担他们的重担,解除他们的痛苦。济助别人而不希望人的济助,体恤别人而不希望别人的体恤。总要想,帮助别人是自己当尽的本分,得别人的帮助是别人待自己的恩情。
当我们学习这种宝贵的功课的时候,除去需要求神赐给我们爱心,并要自己留意改正我们一切自私的习惯以外,还有一件不可忽略的事,就是我们必须学习勤劳。如果我们平日习惯了懒惰,我们便总不能顾别人的事。一个懒惰的人连自己的事都不愿意顾,都不肯顾,那里还提得到顾别人的事呢?懒惰成性的人什么事也不愿意作,不过自己的事有许多时候实在无法不作,只好勉强着去作。他自己本来不愿意作饭,但不作饭,肚子又感觉饥饿,只好勉强着去弄些饭来充饥。若不是他的肚子饿得难过,逼得他不能不去作饭,他绝不肯作饭。请想他如何肯去为那在他旁边生病的人作一顿饭呢?他自己本来不愿意作衣服,但严冬到来,使他冷得忍受不住,买现成的衣服,他又没有钱买,逼得他实在没有办法,他才勉强着去作一件衣服。如果叫他帮助那在他旁边的老人作一件衣服,他如何肯作呢?因为他懒惰的缘故,他自己的屋子从来都不肯清理一下;有一天他住在别人的家里,又如何肯帮助别人清理一下屋子呢?因为他懒惰的缘故,他自己的衣服从来都不肯洗濯一下,只等着别人为他洗濯;有一天他和别人住在一处,他又如何肯帮助别人洗一下衣服呢?懒惰成性的人本来就不愿意动手作事,但他若不作事,根本他就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咬着牙去作点事,好得些钱来养生。若叫他去顾念别人,帮助别人作些事,那岂不是正像与虎谋皮一样么?一个懒惰成性的人若不先除掉他的惰性,他便永远不会顾别人的事。
使一个素日习惯了自私自利的人去学习顾别人的事,真不是容易的。他需要常与神亲近,从神那里继续着领受神的爱心和能力,他也需要凡事留心矫正他平日那种自私自利的习性。在家庭里,在教会里,在邻舍中间,在同事中间,处处要学习顾念别人,想到别人,帮助别人。不说与别人有害的话,不作不利于别人的事,不妨害别人的自由,不损伤别人的权利,不使别人受苦,不叫别人伤心,不作别人的重担,不作别人的绊脚石,而且常为别人谋幸福,增加别人的快乐,减少别人的痛苦,使缺乏的得满足,使伤心的得安慰;遇见利益,让别人走在前面,遭逢危险,叫别人走在后头;自己有快乐与别人共享,别人有苦难自己去分尝。作这一切的事,需要极大的爱心,极大的牺牲,极大的舍己。但这样作的结果,却是使多人得了福分,使神得了荣耀,自己也要因此得着多人的敬爱,将来到了主的面前,还要听见主对我们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第十四篇、一个最小的大问题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你们那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样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带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 6:25-34)。
“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是世上人类认为最大的一个问题。在社会中没有任何问题比这个问题更重要。许多人为解决这个问题,绞乾了脑汁,耗尽了心血。许多人为解决这个问题,患了失眠症,染了肺结核。许多人为解决这个问题,弄得骨肉成为仇敌,手足形同冰炭。许多人为解决这个问题,不惜以身试法,触犯刑章,受鞫公堂,栖身囹圄。许多人为解决这个问题,投陷阱而无悔,趋死地而不辞。我们一点不责备人们这样注重这个问题,也不希奇人们为解决这个问题演出这样多的悲剧。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立时就有饿死冻死的危险。人情谁不乐生而恶死?衣食的问题既与生死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人不能把它看作一件小事了。说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谁也不能不首肯,怎么又说它是最小的大问题呢?说大,同时就不能说小;说小,同时就不能说大。如今说它是一个最小的大问题,可有理由没有呢?有理由,当然有。这个在人看为大问题的,在神的眼中看,乃是极小的问题。不但这样,他也要属他的人把它看作极小的问题。他藉着他的儿子告诉我们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他不只叫我们把“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当作极小的问题,他根本要我们不拿这个当问题。他告诉我们说,这不是我们该讨论的问题。“生命不胜于饮食么?身体不胜于衣裳么?”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说,神既给了我们生命,他还不为我们的饮食负责任么?既给了我们身体,还不为我们预备衣服么?接着他吩咐我们看“天上的飞鸟”,与“野地里的百合花”。他告诉我们飞鸟不种不收,也没有仓库积蓄食粮,尚且不缺乏食物,何况他的孩子们又焉能饿死。他又告诉我们百合花不劳苦,不纺线,它的华美是地上最富足的君王都不能及的。若是微小的花卉都不缺乏美丽的妆饰,他的孩子们又焉能赤身露体,蒙羞受冻呢?举了这些事实以后,他便教训我们说,“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是,不认识神的外邦人,才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他们没有神,也没有倚靠。他们的神是“金的、银的、是人手所造的。有囗却不能言,有眼却不能看,有耳却不能听,囗中也没有气息。”(诗135:15-17)。他们自己不忧虑,便没有人为他们负责任。神的孩子们便不是这样了。我们有神作我们的天父。全世界都是他造的,也都为他所掌管。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万民都举目仰望他,他随时给他们食物。他张手,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诗145:15-16)。“他用云遮天,为地降雨,使草生长在山上。他赐给走兽和啼叫的小乌鸦。”(诗147:8-9)。“树林中的百兽是他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他的。”(诗50:10)。因为他有大权能,我们知道他能为我们预备一切所需用的。因为他是信实的,我们知道他必为我们预备一切所需用的。因为他极爱我们,我们知道他乐意为我们预备一切所需用的。根据这些事实,我们绝对不可再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如果我们再这样忧虑,我们便是不信任他,便是轻视他,便是侮辱他。谁敢这样狂妄大胆呢?明白了这个真理以后,我们便知道,这个在世人的心中认为最大的问题,在我们信主的人眼中,应当看作小得提不起来的问题。再进一步说,根本就不当拿它当作问题。我说它是一个最小的大问题,不是没有理由的罢?
必有人说,照这样说来,神的孩子们不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也绝不会缺乏这些了。可是信主的人当中,怎么也有缺乏衣食受冻捱饿的,甚至还有向人告贷乞讨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回去读圣经上的应许。“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这里明明的告诉我们,神的应许是附有命令的。“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求神的国,是追求怎样能承受神应许我们的基业,求神的义,是勉力学习怎样能遵行神赐给我们的命令。我们能好好作这两件事,神一定会按我们的需要,供给我们一切所需用的衣食,使我们毫无缺乏。可惜许多信徒不求神的国,却专一寻求地上的财利,尊荣,宴乐,安逸,不求神的义,却随着自己的私心走自己所愿走的路,作自己所愿作的事,说自己所愿说的话。他们一点不把神的事和神的道放在心中,同时他们还想神会为他们预备一切所需要的。他们这样盼望,正如同古人所说的“缘木求鱼”一样,那是绝不能得着的。
信徒缺乏衣食的第二个原因,是不敬畏神。经上教训我们说,“耶和华的圣民哪,你们当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无所缺。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诗34:9-10)。既说“一无所缺”“什么好处都不缺”,当然衣食也在其内了。但这里并不是说,无论什么人都能承受这些应许。这里是说,“敬畏耶和华的”,“寻求耶和华的”。我们不必忧虑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我们只忧虑怕自己不能好好敬畏神,就够了。可惜许多信徒囗中说信神,爱神,但是他们的心思、言语、行为方面,却是充满了诡诈、虚伪、谎言、欺骗、贪婪、邪淫、自私、骄傲、嫉妒、怨恨、咒骂、论断、凶杀、毒害、偷盗、营私、放荡、纵欲、这样的信徒不但得不着神的应许,而且还免不了神的惩罚。其中有些人遭遇冻馁,饱尝困苦,还有些人辗转沟壑,流为饿殍。又有些人虽然衣食无缺,可是在别的事上受神的打击,比忍冻受饥更痛苦许多倍。喜乐、平安、丰富、福祉,这些东西在他们身上只是几个空洞的名词而已。因为他们不敬畏神,所以他们什么好处都缺少了。这不能怪责神对他们不信实,只能怪责他们悖逆神。神永远不会错,错还是错在他们身上。不敬畏神的信徒总不能希望承受神所应许的福。也许有人想,神未免太心小量窄了,就因为信徒不听他的话,他就不赐福与他们,这岂不正像我们人一样,有人得罪了我,我便不爱他,不帮助他么?不,神这样作,不但不是因为他心小量窄,正是因为他的爱心极大,而且他爱我们不是一种无知的爱,乃是一种明智的爱。他在我们听他的话的时候赐福给我们,是因为他爱我们;他在我们不听话的时候不赐福给我们,更是因为他爱我们。如果我们悖逆犯罪的时候,他仍然赐福给我们,我们更不肯悔改认罪,将来的结果真不堪设想了!因此他在我们不敬畏他的时候不赐福给我们,使我们感觉缺乏,遭遇祸患,正是因为他爱我们,要使我们因为受苦赶快回头。我们岂可不因着他的作为感谢他呢?
信徒忽略向神的奉献,也是他们缺乏衣食的一个原因。神在古时曾藉着先知哈该责备他的百姓说,“这殿仍然荒凉,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么?现在万军的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你们撒的种多,收的却少;你们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得工钱的,将工钱放在破漏的囊中。……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你们各人却奔自己的房屋。……所以为你们的缘故,天就不降甘露,地也不出土产。我命乾旱临到地土,山冈,五谷,新酒,和油,并地上的出产,人民,牲畜,以及人手一切劳碌得来的。”(该1:3-11)。神又藉着先知玛拉基责备他们说,“人岂可夺取神的物呢?你们竟夺取我。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因你们通国的人都夺取我,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玛3:8-9)。神并不是因为缺少什么,才要我们奉献财物给他。我们一切所有的都是他所赐与的,全世界也都是属他的,他还缺少什么呢?他吩咐我们奉献财物,是要藉此看我们是否知道感恩,是否爱他,是否不自私,是否会按他的旨意用他所交付我们的财物。如果他看我们知道感恩,知道爱他,也确是不自私,会按他的旨意用他所交付我们的财物,他便更多多加给我们。不然,他便要夺去我们的享受,击打我们,叫我们醒悟回转。如果我们总不悔悟,那便难免长久感受缺乏,遭遇冻馁了。古时候神的百姓都顾自己的房屋,却不想到修筑神的殿,神便使他们感受穷乏;他们夺取神的物,把当献给神的十分之一据为己有,神便使他们遭遇咒诅。今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许多信徒平日从神得的恩典和供给都是十分丰盛,他们却总不肯将当献给神的财物献上;他们想,这样作他们可以更富足一些,更多积蓄一些财物。万不料到神忽然使他们遭遇特别的打击,以致他们落到一种地步。“吃,却不得饱;喝,却不得足;穿衣服,却不得暖;钱放在破漏的囊袋中。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收到家中,就被吹去。”今日的信徒有多少真知道感恩,真按着自己应当奉献的,把他们的财物奉献给神呢?如果多有几个这样的信徒,便可减少几个缺乏衣食的信徒了。
吝啬不周济人,也是信徒缺乏衣食的一个原因。经上说,“有施舍的,却更增添;有吝啬过度的,反致穷乏。好施舍的必得丰裕;滋润人的必得滋润。”(箴11:24-25)。神把财物赐给我们,除去使我们自己享受以外,还要我们用这些去帮助别人,周济别人。如果我们听他的话,用他所赐给我们的财物帮助别人,他便乐意更多赐给我们,藉着我们帮助更多的人。但如果我们不肯帮助别人,把他所交给我们的财物都为自己享用,或为自己积蓄起来,他便知道我们是自私的人,知道我们不配再作他的管家,因此不再把他的财物托付我们,我们便感受缺乏了。一般人不肯帮助人,周济人,就是怕给了别人以后,自己便要缺乏。神却告诉我们说,如果我们分给别人,我们不但不会缺乏,反倒更加富足。“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6:38)。有这样的应许,信徒还是吝啬不肯周济人,那就不怪神使他们缺乏衣食了。
信徒缺乏衣食的第五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想望发财。“人有恶眼,想要急速发财,却不知穷乏必临到他身。”(箴28:22)。劳力作工,得钱养生,是人人当走的正轨。许多人打算不劳力作工,用一个简便的方法,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可以得着大量的金钱。存这种不正当的思想,走这条危险的道路,没有不落在祸患中的。许多人作投机的买卖,想要藉此发一笔财,结果不但未曾得利,连本钱都赔了出去。还有人出大宗运动费,想要谋得优越的地位,结果不但没有谋着阔事,反倒受了欺骗,运动费都被人骗去。还有人所得的收入本来足够养生,只因为他发财心切,把几个生活费都作孤注一掷,买了彩票,希望得奖发财,结果不但没有中奖,反倒弄得连饭都没有得吃。还有人听说办某种事业可以发财,便罄箱倒柜,典房卖地,拿了所有的钱去办这种事业;不幸中途失败,资本亏折,弄得穷途潦倒,遭遇冻馁。还有人本来有事可作,忽然听见人说到别处作事可以多得钱,可以发大财,因此辞了本来的事工,去谋那发财的事;谁料到这个事辞掉了以后,那个事竟没有谋到,或是就事不久,才知道自己才不胜任,没有多少时候,就被人辞了下来;这时想要再回去作以前的事,也办不到,弄得鸡飞蛋破,进退无门。如果这些人起初都不存贪心,有衣有食就都知足,绝不想急速发财,他们又焉能落到这种可怜的地步呢?自然那些想要急速发财的人中间,也有一部份人果真急速发了财。作投机买卖的,有时真赚了许多钱。出运动费的,有时真得了优缺。买彩票的,有时真中了头奖。典房卖地去经营事业的,有时真成了大功。离开原有的地位去谋阔事的,有时真达到了目的。可是凡这样容易发了财的人,因为财来的容易,所以也很容易一掷千金,任意浪费,不久还是弄得两手空空,一旦时易境迁,势去财空,想要回到以前的地位去,都办不到,结果还是不免遭遇穷乏。一个人若不是愿意挨饿受穷,就总不要想急速发财。
信徒缺乏衣食的第六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欺压贫穷,谄媚富贵。“欺压贫穷为要利己的,并送礼与富户的,都必缺乏。”(箴22:16)。信徒看见贫穷的人不知道周济帮助,已经是自私可憎,当受神的击打,何况还去欺压贫穷为要利己呢?这里有一点可注意的,就是这一节经文把“欺压贫穷为要利己的”,和“送礼与富户的”,这两种人放在一处,真是有意思的。凡对穷人吝啬的,都对富人慷慨;凡摘取穷人的,都愿意送礼与富户。吝啬与慷慨本是相反的两种行为,怎么会同时存在一个人身上呢?这一点不难明白。因为人榨取穷人是为利己,送礼与富户也是为利己。不过榨取穷人立时可以得利,送礼与富户将来可以得利。一个人送礼与富户,将来便可以向他借钱,托他谋事,请他帮忙,烦他关照。今日送去几十圆钱的礼物,异日可以得获几百圆,几千圆的利益。抛砖引玉,垂饵可以得鱼。送礼物与富户的,有几个人真是出于爱心去作的呢?欺压贫穷的,差不多都肯给富户送礼;给富户送礼的,大多数也都会欺压穷人。这两件事好像孪生的两个弟兄一样。一个有爱心的人不但不肯欺压贫穷人,反倒尽力帮补他们;他没有多少力量再去给富户送礼,他也不想给富户送礼。(当然一个信徒有时出于真诚的爱心,遇见特别的事情,送礼物与相近的亲友,并不是想藉此得利益,也并不是不可以的事。至于为谄媚富人,希望从他们得利益因而送礼,便是神所憎恶的事)。世上的人十之八九都是自私自利的,当然他们都欺压穷人为要利己,也都送礼与富户了。因此锦上添花的事处处可以见到,雪中送炭的事便寥寥有若晨星。世人这样作,信徒也这样作。他们以为这样作可以使自己多得好处,多得利益,谁想到神因为他们的自私咒诅他们,夺去他所加给他们的福,他们便缺乏衣食了。
信徒缺乏衣食的第七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懒惰,不肯劳力作工。“懒惰使人沉睡;懈怠的人必受饥饿。”(箴19:15)。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应当作工,作了工然后可以吃饭。这是神安排的定律。“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后3:10)。偏偏有些人懒惰不愿意作工。他们习惯了怠惰。他们愿意不劳动就有饭吃。他们违背了神的定律,他们所得的结果便是挨饿。他们这样挨饿也是应当的。因为他们自己不劳力作工,却想要享受别人劳力作工所得来的。他们要叫别人给他们作牛马,他们却坐享其成。如果这样的人不挨饿,众人便都走这条路了,那焉能办得到呢?神使懒惰的人忍饥受饿还是爱他们,因为只有“饥饿”这剂药,能治疗懒惰人的“懒病”,此外没有别的药能奏效。周济一个懒惰人,不但与他没有益处,正好增加他的懒惰。在他看自己不作工还能有饭吃,他更放胆懒上加懒了。我在年轻的时候,以为一切没有饭吃的人都是应当周济的。及至我多认识了一些人以后,我才知道有些人是绝对不可周济的。懒惰人就是其中的一种。除了懒惰人自己的肚子以外,是没有人能推动他,叫他作工的。世上有许多懒惰不肯作工的人,教会中也有不少。有些信徒懒惰不肯作工,却说自己是热心事奉神。他们藉囗祈祷、查经、聚会、布道,放任他们的惰性。他们不好好作他们应当作的事工。他们置本分于不顾。他们等候别人供养他们。他们吃别人劳碌得来的。除去极少数蒙神特别差派,专为他的福音和教会作工的圣徒以外,其它一切圣徒都当有自己的职务和本分。或在社会中作事,或在家庭中治家,每一个人都应当终日孜孜勉勉,去尽自己的本分,不然,他就不应当吃饭。就是那些专一为神作工的圣徒,也必须是每日有许多当作的工,而且每日殷勤去作这些工,才能称为神的仆人。有些人自称为传道的人,但没有传道的工可作,他们也不作什么事业,只是每日游荡闲玩,等着吃现成的饭,享受别人的供给。这些人不但不能算为神的仆人,他们连作好基督徒都够不上。一个基督徒无论怎样热心,怎样有许多长处,如果他懒惰不肯作工,他仍不是一个好基督徒,他也不配承受神的应许。这样的基督徒如果缺乏衣食,正是他所应当受的。
信徒缺乏衣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爱宴乐,染嗜好。“爱宴乐的必致缺乏;好酒爱膏油的必不富足。”(箴21:17)。神应许供给我们所需用的衣食,却未曾应许供给我们财物,使我们浪费。一个信徒所有的钱财仅仅够维持衣食,固然是不当妄用,就是收入丰富,除去自己的生活费用以外还有富馀,他也没有权柄滥用,因为在他的前后左右还有多少身心需要帮助的人。为神作工的人需要圣徒的供给,推广神的工作需要圣徒的奉献,贫苦的邻舍需要圣徒的周济,将这些本分放弃不作,却把神所交付他的钱财拿去宴乐,满足自己耳目囗腹的欲望,这样的人在他把钱财耗尽以后,还希望神行奇事再为他预备衣食么?神能打发乌鸦,在他的仆人以利亚没有食物的时候,给他送饼和肉;但那些浪费钱财,爱宴乐,染嗜好的基督徒,在遭遇冻饿的时候,却不要希望神这样为他们预备所需用的。宴乐和嗜好如同无底的深坑,无论用多少钱都填不满。好宴乐染嗜好的人,月入一百圆的时候入不敷出,有一天月入三百圆,仍是入不敷出;再有一天月入八百圆,仍是入不敷出;就是有一天月入二千圆,仍是入不敷出。我们常看见一些人有大量的收入,他们全家不过七八囗人,其他有七八囗人的家庭,收入最多不过有他们的十分之一二,仍是丰衣足食,毫不缺乏,但这有大量收入的人却是捉襟见肘,债台高筑。你或者要对这件事感觉希奇,但如果你详细调查一下,便可以知道这个家庭中一定有人喜好宴乐,沾染嗜好,或是饮酒,或是吸烟,或是赌博,或是跳舞,或是跑狗,或是赛马。各种的宴乐嗜好只要有一样就能使人倾家败产,啼饥号寒,再多更不必说了。人都知道预防窃贼强盗,不容他们侵入自己的家中,可是有几个人知道预防这些比窃贼强盗更危险,更害人的宴乐与嗜好呢?
如果一个信徒专心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好好敬畏神,遵行神的旨意,把当献给神的财物按时献上,竭力帮助贫苦的人,有衣有食就存知足的心,不妄想发财,不欺凌贫穷,也不谄媚富贵,殷勤劳力,奋勉作工,屏除一切宴乐和嗜好,神一定要照他的应许眷顾他,供给他,赐福与他,使他身心所需要的都不缺乏。不但在平常的境遇中他不会缺乏衣食,就是在饥馑战争的时期中,神也要向他显大能,行奇事用他自己的权能,为他预备一切所要的。有时他所遭遇的好像是完全绝了望,今天还有饭吃,明天就要遭遇冻饿,可是正在他“水尽山穷疑无路”的时候,他便看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了。神怎样说,就怎样行,怎样应许,就怎样成就。他从来未曾说过谎,他直到永远也不会说谎,因为他是慈爱的,他也是信实的。“他的慈爱存到永远,他的信实直到万代。”(诗100:5)。他告诉我们说,“雨雪从天而降,并不返回,却滋润地土,使地上发芽结实,使撒种的有种,使要吃的有粮;我囗所出的话也必如此,绝不徒然返回,却要成就我所喜悦的,在我发它去成就的事上必然亨通。”(赛55:10-11)。又说,“我已说出,也必成就,我已谋定,也必作成。”(赛46:11)。我们既有这样的一位神,又得了这些宝贵的应许,岂可再将这最小的问题-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当作大问题,以致因此思虑烦扰,多受痛苦呢?  
 

 

 



版权信息


浙ICP备08010045号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