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大学
学校介绍
沃野大学学报
象山学院
报告厅
哲学系
专业学院
研究院
神学院
贺敬之、柯岩专栏
亚洲作家协会
代理招生专栏
唐郁文专栏
我的歌
长篇连载
书画院
图书馆
活动中心
中小学
有关知识
业余摄影展
唐氏家族及其他
后台管理
胡恩余专栏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胡恩余:以马内利
胡恩余:西门彼得
胡恩余:365天福份
留言反馈

唐勇先生201005
唐勇的微博
一红天下网*唐氏资料库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胡恩余:以马内利  

 

       第十五篇、一样最重要的知识


认识人是一样最重的知识。缺乏这种知识的人必不免受人欺骗,受人陷害,受人利用,自己受损失,使别人受连累,使神的名受羞辱。尤其是作群众的领袖,负着重要责任的人,若是缺乏这种知识,真不知道要使多少人受损失,遭祸患。历史上记载有不少贤德的帝王,存着爱民的心,想要为百姓谋求幸福,只因为没有知人之明,误用了谗妄小人,结果竟把国事弄得不堪收拾,使百姓遭遇涂炭,末了自己也弄得身败名裂。现代教会中也些敬虔的领袖,存着爱主爱人的心,想要广传福音,兴旺教会,只因为他们没有认识人的知识,任用了一些假冒为善的人,在教会中掌权作工,以致把教会弄得腐败污浊,不可收拾,使许多人受了亏损,使神的名受了极大的羞辱。普通的人没有认识人的知识,不过是自己受害,最多也不过连累少数的人。至于作领袖的如果没有这种知识,连带着受损害的人便不知道有多少了。认识人真是作领袖的人所绝对不可缺少的知识。没有这种知识的人根本就不配作领袖。
要增加认识人的知识,读历史是绝不可少的一种功课。谗妄小人胁肩谄笑,作伪行欺,排斥异己,倾轧陷害,从古至今所用的手段,所弄的花样,所走的途径,都是大同小异。多读历史的人,无异乎把古今的谗妄小人都聚在一处,详细的认识他们一下。以后再遇见同样的人,自然容易防备他们了。我国读书的人注重读经,读史,真是极有意义的。
要认识人,不当在明处看,乃当在暗处看。在明处,就是最坏的人也知道设法掩饰自己的短处;在暗处,就是最好的人不免露出自己的缺点。因此在明处看,人人都是正直无过的人,在暗中看各人的真情实像便都一一显露出来了。礼拜堂中的基督徒,看着个个都比天使还圣洁。商店,工厂,医院,学校,官署,家庭,才是分辨真伪好坏基督徒的地方。
要认识一个人,总要自己实地调查,不可只听别人的话。爱那个人,总说他好,恨那个人的,总说他坏。如果你只凭别人的话去认识人,便很容易将坏人当作好人,也很容易将好人当作坏人。
调查一个人的实情,要在他意料不到的时候调查,才能发现事情的真像。如果你在要调查之先,早早通知他,告诉他说,你要在某日某时来调查他,那便无异于准备受人的欺骗。
要清楚认识一个人,万不可先存爱憎的意念在心中。因为喜爱了一个人,这个人有多少罪恶,你都不容易看出来,就是看出来,也很容易替他遮掩。反过来说,如果憎恶了一个人,你便会在他身上吹毛求疵,连他的好心,你都会误作恶意。对一个人一存了爱憎的心,便如同带上有色的眼镜,总不能认出他本来的颜色了。
不要以外貌取人。有的人从外面看,真是一表人材,其实里面是一无所有。也有的人从外面看,简直毫无可取,其实他里面真有好东西。所以认识人不当以面貌衣履为标准,不当以谈吐仪表为标准,总要以生活,德行,才能,事工为标准,但用这个标准测验人,不经过较长的时期,是不容易看出来的。
人最不能隐藏他本来面目的地方,就是在家庭,和最亲近的朋友中间。在这种地方他没有顾忌,没有避讳,什么话也敢说,什么事也能作,他真实的面目也就在这里完全显露出来。在礼拜堂中,在宴会场上,在街市内,在大庭广众之间,在办公室里,在众人留意的地方。你总不容易看见一个人的真面目。要认识人的,万不可忽略这一点。
在人面前彬彬有礼的,未必都是好人,许多最坏的人在人面前会装得极敬虔,极可爱,其实他们在人背后所有的心意行为真是坏到了极点。在人面前粗暴放肆的,未必都是坏人。许多诚实人不拘小节,不会在人面前装腔作势,他们把他们本来的面目毫无隐藏的都暴露出来。这种人虽然不值得我们效法,但他们不失为质朴诚实的人。这种人所给人的损害,远不及那些假冒为善的伪君子所给人的损害多。
不要轻易信任一个不认识深的人。不要把重要的责任或财物交给他。不要为他作保。不要为他介绍职业。不要为他介绍婚姻。不要为他写荐信。不要借贷财物给他。许多人因为忽略这一点,就遭了损害,受了连累,弄得后悔无及。
爱听直话,然后正人才能进到你的面前;喜好谄媚,不久你便要被坏人包围了。
有人在你面前控告什么人怎样不好,你不可轻易信,也不可一概不信。你要不动声色的细细观察那控告人的是怎样的人,那被控告的是怎样的人,他们二者中间的关系如何,他们二人是否有利害的冲突,这种控告是出于善意的,或是出于嫉妒怀恨。在这种情形中,稍不谨慎,便会弄出极不良的结果来;若不是听信了坏人的谗言,屈枉了忠良,便是摈拒了正人的忠告,护庇了奸邪。耳软心活粗心大意的人,和刚愎自恃一意孤行的人,遇见这种情形,都极容易受欺。作领袖的人尤其需要留意这一件事。
总不要轻易听信流言和匿名的揭帖信函。奸邪的小人最惯用这一类的东西陷害人。正直的人为群众的好处揭发坏人的恶计劣行,总是堂堂正正,不怕显露自己的真名实姓。
会认识人的,要从一个人的朋友囗中听出他的短处来,从一个人的仇敌囗中听出他的长处来。
慢慢的亲近人。慢慢的信靠人。慢慢的任用人。慢慢的抬举人。
有老年人的隐重,有少年人的活泼;有老年人的阅历,有少年人的热诚;像鸽子一般驯良,像蛇一般灵巧;诚实却不愚笨,聪明却不狡猾;温柔却不怯懦,勇敢却不暴烈;这种人才是能成大事的人。
不要听一个人的囗会说话,便信任他。有些人的长处和能干,都在两片嘴唇,一条舌头上,此外什么长处都没有。还有的人言语和行为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凭人的言语认识人,有时候真会上了大当。
不可因为看见一个人有一样长处,就认为他是好人。最坏的人也有几样长处。也不可因为看见一个人有一样短处,便认为他是坏人。最好的人也有几样短处。要认识一个人,必须在许多事上留意观察,才能认出他是怎样的人来。凭着一两件事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常常会发生极大的错误。
当你通达顺适富足尊荣的时候与你亲近的,未必是真爱你的人;惟独在你遭难遇险贫穷卑贱的时候还站在你旁边的人,才是你的真朋友。
不轻易亲近人的,才能不轻易离弃人;不轻易允诺人的,才能不轻易向人失信;不轻易与人为友的,才能不轻易与人绝交;不轻易称赞人的,才能不轻易毁谤人;不轻易开始的,才能不轻易中辍;不轻易附和人的,才能不轻易背叛人;不轻易帮人忙的,才能不轻易拆人的台;“其进锐者其退速”。热得快的物体,冷得也必定快。处世,立身,交友,用人,都不可不注意这个原则。
如果一个人对别人不忠,却对你表示忠诚,你不可信任他;不然,有一日他一定也会对你不忠诚,像今日他对别人不忠诚一样。如果一个人在你面前常说别人的不好,你需要远避他;不然,早晚有一天他也会在别人的面前说你不好,像今日他在你面前说别人不好一样。如果一个人为你的缘故陷害别人,你应当急速躲避他,恐怕他早晚也会为别人的缘故陷害你。
不要亲近更不要信任一个不孝父母的人。如果一个人对生养他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他对别人更不会用真心,存实意。不要亲近更不要信任一个对自己的弟兄姊妹毫无爱情的人。如果一个人对他自己的骨肉手足都那样狠毒,他对别人更不会不残忍凶暴。不要亲近更不要信任一个虐待妻子或丈夫的人,他对自己的配偶都那样强梁,对别人更不会体恤爱顾了。不要亲近更不要信任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既对别人忘恩负义,将来他也会照样对待你。不要亲近更不要信任一个卖主卖友的人,因为他将来也会卖你。
要特别防备那些常在你面前夸奖你,赞美你,奉承你的人。这种人大多数是不可靠的。他们所以这样常常赞美你,奉承你,就是为要博得你的欢心,以后好利用你,好从你得利益。你苦拿这种人当作良友,当作心腹,当作股肱,你的祸患就不远了。
如果有人看见你行不正的路,作不义的事,不但不劝阻你,反倒推波助澜,帮助你作恶,或是有人为你设恶谋,引诱你行邪僻的道路,你当躲避这种人,像躲避毒蛇和瘟疫一般。
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过失,要寻找完全的人才肯结交,才肯任用,恐怕你一生都不能找着一个。(连你自己又何尝完全)。不过有一种人绝不可结交,绝不可任用,就是虚伪欺诈,不说实话的人。一个人只要诚实,别的缺点比较起来还都算小事。还都容易对付。结交信任一个不诚实的人,比结交信任一个有其他任何缺点的人更危险。
初认识一个人,见他有些长处和忧点,不要立时器重他,信任他,恐怕他是特意装出这些长处,来欺骗你。纵使他不是作伪假装,人也都是很容易在生人面前尽力把自己的长处摆出来,把自己的短处藏起来。也有时一个人只有一样长处,被你看见了,还有九样短处,你都没有看见,你便根据你所看见的那一样长处,抬举他,信任他,及至他那一切的短处都渐渐显露出来,你便要感受困难了。对一个人没有经过一个长时期的认识和观察,总不可轻易信任结交。“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是金石良言哪。
一个人在财物上不诚实,不清廉,在其他一切的事上,大半都不可靠了。亲近这样的人,任用这样的人,便是自己取祸。
坏人受好人的反对,好人受坏人的攻击。如果一个人到处受人欢迎,人人对他有好感,人人都称赞他,好人坏人都喜爱他,那样,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八面玲珑,十方讨好的大滑头。亲近这样的人,信任这样的人,迟早要受损害。
有些人豪爽质直,与他们同处不久,便可以认识他们的真面目。有些人沉静稳重,城府极深,与他们同处几天或几个月,都不容易明白他们的心性;这种人中有些是老成持重,能成大事的人,也有许多是最阴险狠毒的人。遇见这种人需要特别小心,不可轻易亲近;不可轻易信任;不然,有一天你要后悔,也来不及了。
看见利益便往前直跑,遇见危险便向后退缩的人,不可结交,更不可任用。
囗里常常论断人,批评人,说这个人不好,说那个人不好,任何人也不能使他满意,这种人是播弄是非造作祸患的人。你不可亲近他,更不可信任他。
不要亲近一个不信神的人。神极清楚的教训我们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又说,“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林后6:14-17)。不听从神的命令便是犯罪,迟早必定陷在祸患危险中。
“大智若愚,大勇若怯。”真有德行和才能的人,总不常常自己显露自己的才德。看见一个人的名片上印着许多学校的名字和许多头衔,听见一个人开囗就述说自己怎样有学识,有德行,办了多少事,成了多少功,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一定不会有什么很高的程度。医术精深久负盛名的医师,总不自己去登广告,散传单;踵门求治的病人他尚且应付不过来,何用他再去自己介绍自己呢?炫耀自己的长处向人求售的,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实在本领的人。
见一个人,就在他面前夸他好;求一个人,就在他面前竭力讨他的喜悦;同一个人不和,立时便攻击他,毁谤他;从人得一点利益,便立时乐不可支;受人一点损害,便立时怒不可遏;这种没有节操,没有志气,没有大量,没有涵养的人,不可亲近,更不可任用。
要尊重而且亲近那常规劝责备你,引导你行义路的人。他们这样帮助你,就证明他们是真爱你,真求你的益处。也许你感觉他们有些可怕,有些讨厌,有些不顺你的意思,但这就是他们可爱可敬的地方,也就是他们与你有益的地方。你多亲近这种人,好像吃药一样,起初囗里不免觉得有些苦,有些难过,但日久天长,你得的益处便不可限量了。
怕遇危险,怕得罪人,听见人的誉扬就高兴,听见人的毁谤就灰心,耳软心活,凡事随着别人的咀唇为转移的人,没有什么大用处,作不了什么要紧的事工。但“暴虎冯河,死而无悔”,意气用事,到处惹人的攻击反对,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人,却能惹大祸,坏大事。所以这两种人都不可任用。能成大事作大工的人,必须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不冒危险,也不怕危险,不无故惹人的反对,但当说的话就说,当作的事就作,一点不怕得罪人,听见人的誉扬不骄傲,听见人的毁谤便反省,作事任劳而且任怨,不耳软心活,听别人说话就随从,但同时却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这种人材是世上所需要的,也是教会中所需要的。
青年人阅世未深,见闻未广,受的欺骗不多,碰的钉子不重,不明白世态的险恶。不知道自己的愚弱,不了解作人的困难,把一切的事都看得太易,遇见事横冲直撞,这种人最容易惹祸偾事。大责任,大事工,万不可交付这种人,更绝不可听从这种人的指导。
诡诈阴险的人固然绝不可任用,但没有知识,没有定见,没有恒心,或是性情浮躁暴烈的诚实人,也足能坏事惹祸。诚实固然是基本的德行,但只有诚实却没有其他成功的资格的人,仍是不堪任用。
待人固然应当宽恕,但用人却不可不严格甄别,没有可用的人宁可不用,还强如用不好的人,把事情弄糟。“宁缺毋滥”,实在是用人的一个重要原则。
不可信任的人,根本就不当任用;可信任的人,就当完全信任他。切不可用一个人,却常常疑惑他。这样,你绝不要希望他能为你效忠,为你尽力。
要任用一个人,应当先给他一个卑微的地位,艰苦的工作,试验他是否谦卑,是否殷勤,是否忠心。如果他真有这些长处,再量他的才能提拔他,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材。如果起始就给他高尚的地位,易作的事工,你总不能看出来他是否真有长处。
聪明人与人同处,切忌心存猜疑。一存了猜疑的心,便会在自己的心中给所猜疑的人造出来许多罪名。结果屈枉了别人,苦害了自己,同时也给坏人留了陷害忠良,谗毁正人,挑拨恶感,离间朋友的好机会。好猜疑人的总不能得着知心的密友,和肯为他效命尽忠的人。因为他的猜疑最容易伤透他们的心,把他们都驱逐到远方去,使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再亲近他。不是总明人不会认识人,但不是聪明人也不会猜疑人。不认识人要受害偾事,但猜疑人也要受害愤事。认识人和猜疑人是两件绝对不同的事,但这两件事却极容易被人混乱。许多聪明人以为猜疑人正是认识人。别人清清楚楚的看见他们陷在错误里,他们还自以为有知人之明,于是事情便不堪救药。认识人是不存成见,得了真凭实据,才敢断定别人的好坏。猜疑人是根据一些“好像”,“近乎”,“我想是”,“我听说”,等等的名词而来的证据,去断定别人的好坏。这两件事实在完全不同,可是分别又是微乎其微。差之毫厘,便能谬之千里。聪明人真不可不特别谨慎。
遇见真可结交的朋友,真可任用的人,务要用真情实意对待他们,绝对的信任他们,不可对他们有少许的虚伪、猜疑、和嫉妒。用恳挚的心爱他们,像爱你自己的子女一样。不可盛气凌辱他们,不可听信谗言远离他们。你自己得了什么利益好处,要与他们分享,他们遭遇了什么危险患难,你要与他们同当。这样,你才能得着真实的朋友和肯为你效忠尽命的人。
 第十六篇、两方面的工作
“在该撒利亚有一个人,名叫哥尼流,是义大利营的百夫长。他是个虔诚人,他和他全家都敬畏神,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祷告神。有一天约在申初,他在异象中,明明看见神的一个使者进去,到他那里,说,‘哥尼流’。哥尼流定睛看他,惊怕说,‘主啊,什么事呢?’天使说,‘你的祷告和你的周济达到神面前,已蒙记念了。现在你当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他住在海边一个硝皮匠西门的家里,房子在海边上。’向他说话的天使去后,哥尼流叫了两个家人,和常伺候他的一个虔诚的兵来,把这件事都述说给他们听,就打发他们往约帕去,”(徒10:1-8)。
“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不知道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站在门外,喊着问,‘有称呼彼得的西门住在这里没有?’彼得还思想那异象的时候,圣灵向他说,‘有三个人来找你,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徒10:17-20)。
哥尼流素来不认识彼得,彼得也素来不认识哥尼流。哥尼流全家都是敬畏神的人,可惜他们尚未曾认识耶稣是基督,因此圣灵差遣彼得到哥尼流家中去,把耶稣的事讲给他们听,使他们可以信耶稣为基督,可以作基督的门徒。但这两个人非但彼此素来不认识,而且谁也未曾听说过谁,这可怎么办呢?这便只有圣灵自己去作工了。可是圣灵在这两个人中的那一个人身上去作工呢?他若指示彼得到哥尼流家中去,哥尼流因为素来不认识彼得,恐怕他未必肯接待。他若指示哥尼流派人去请彼得呢?彼得因为素来不认识哥尼流,恐怕他也未必敢去。在这种情形之下,圣灵便在两方面一齐作工了。他一方面指示哥尼流去请彼得,另一方面指示彼得到哥尼流家中去。这样一来,不但两方面都可以互相认识,而且也都可以确实知道这事是出于神的旨意,请的可以放心邀请,去的也可以放心前去,这件奇妙的工作就这样完成了。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真理,就是神所作的工如果是与两个人都有关系的,他一定要指示两方面,绝不会单指示一方面,却令那一方面懵然莫觉。譬如说,神要差他的一个仆人到某处教会去传信息,他一定一方面感动那个教会的领袖去邀请他,另一方面感动那个人叫他到那个教会去。如果只有一方面有这个意思,另一方面却一点没有得着神的引导,那便只是单方面的愿望,却不能说是神的旨意。再譬如说,神的旨意是要某某两个圣徒结为夫妇,他一定把同样的意思放在男女两方面的心中。如果只有一方面有这个意思,另一方面却一点没有神的引导,那便是单方面的愿望,却不能说是神的旨意。再譬如说,神要一个富足的圣徒帮补一位贫乏的圣徒,他一方面感动那位富足的圣徒去作这事,他也感动那位贫乏的圣徒接受他的帮助。如果只有一方面起了这个意思,另一方面却一点没有神的引导,那便是单方面的愿望,却不能说是神的旨意。再譬如说,神要一个圣徒接待另一个圣徒到他家中去,他必定感动那接待人的愿意接待,他也感动那被接待的,叫他接受对方的接待。如果只有一方面有这个意思,另一方面却一点没有神的指示,那便是单方面的愿望,不能说是神的旨意。
与两个人有关系的事,神不但指示两方面,他在两个人身上的引导也有先后的分别。他先指示主人去请宾客,他再指示那宾客到主人那里去。在哥尼流请彼得这一件事上,哥尼流是主,彼得是宾,所以他先指示哥尼流去邀请彼得,以后再指示彼得接受哥尼流的邀请。如果他今日要叫他的一个仆人到一个别的教会里去讲道,他必定先感动那个教会的领袖邀请他,以后再指示他,叫他前去,因为在这件事上那个教会是主,他却是宾。如果神要一个圣徒接待另一个圣徒,他不能先指示那被接待的人去请求对方接待他,因为那接待人的是主,被接待的人是宾。如果神要一个富足的圣徒济助一个贫乏的圣徒,他不能先感动那贫乏的圣徒,叫他向那个富足的圣徒求济助,因为在这件事上,那济助人的是主,那被济助的是宾。只有主人邀请客人去吃饭,以后客人接受主人的邀请,却没有客人要求主人请他吃饭的道理。人情是这样,神的真理也是这样。方才我们引证了哥尼流邀请彼得的事,证明这个真理,我们现在再引证一段保罗在犹太人的会堂中讲道的事:
“保罗和他的同人从帕弗开船,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约翰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他们离了别加往前行,来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安息日进会堂坐下,读完了律法和先知的书;管会堂的叫人过去,对他们说,‘二位兄台,若有什么劝勉众人的话,请说。’保罗就站起来,举手说,‘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神的人,请听……’”(徒13:13-42)。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城中的会堂里,管会堂的是主,保罗是宾。宾不能在别人的地方随便说话,当主人请他说话的时候,他才可以站起来说话。这是作人的次序,这也是神叫属他的人遵守的法则。圣灵藉着使徒彼得所写的书信里面,也是教导教会说“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彼前2:13)。“客从主便”是人的制度,圣徒应当顺服。只有那些不法的人才作“喧宾夺主”的事。
我们常听见一些人凭着自己的私意,而且是为自己的好处,去作一些事,去向别人作一些请求,却对人说,是神的旨意,是神吩咐他们作的。别的信徒因为他们这样说,竟不敢拒绝他们的请求,恐怕因此得罪了神。他们一次两次获得了成功,胆量越来越大,法术越来越精,渐渐的竟利用这一套说法,作起属灵的生意来。其他投机份子看见这套法术有灵,竟也争先恐后的起来追随仿效,于是教会中在原有的那些可叹可哭的现象以外,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可叹可哭的现象-属灵的骗术。举几个例子说罢:一个人到一个圣徒的家中去,他说他近日生活艰难,他向神呼求,神指示他到这个圣徒家中来,而且叫这个圣徒给他预备一笔款。这个圣徒一听他说是神指示他来的,便一点都不疑惑的送给他那么多的钱。在这个圣徒还以为自己是听从了神的命令,作了神所喜悦的事,谁知道竟是中了属灵骗术的呢?神绝不作这种事。如果神叫我帮助一位缺乏的圣徒,神一定先感动我帮助他,以后感动他接受我的帮助。如果我这方面一点没有神的感动和指示,无论他怎样说有神的指示,叫他来找我,我也不信他的话,因为这不合乎圣经中的真理。假若他不提神的指示,只说是他想来向我求帮助,我或者还可以给他一些钱。如果他假传神旨,我一定丝毫不给他,免得使他因藉谎言得到成功,越发大胆说起谎来。再举一个例子说罢,一个自称为神的仆人的,来到一处教会里,对那个教会负责任的人说,他蒙圣灵的差遣,叫他到这里来讲道。那个教会的领袖本来不请楚认识他,但因为他说他是奉了神的差遣,当然不敢拒绝,只好请他讲道。谁知道他竟是一个藉着传道骗饭吃的人,甚或是一个心怀叵测品行不端的人。他竟利用这个讲道的机会,愚弄勾引一些有热心而无知识的信徒,利用他们,达到自己某种的私图。如果他到我这里来,对我说,神差遣他,叫他到我这里来讲道,我要毫不留情的拒绝他说,“你不能在这里讲道,因为神并未曾指示我,叫我请你。”我不怕因此得罪神,因为我知道神不作这样的事。如果神要他到我这里来讲道,神绝不会单指示他,却不指示我。如果一个男人向一个女圣徒求婚,他说神指示他,叫他和她订婚,这个女子如果没有神的引导,便可以爽快的拒绝他说,“神没有指示我,叫我允许你的请求。”我常听说男子向女子求婚,动不动就抬出“神的旨意”来,想用这顶大帽子压住那个女子。许多虔诚的女圣徒真怕不允婚而得罪了神,虽然觉得这门婚姻并不适宜,却不敢不允诺。其实他的求婚根本就是他自己的意思。他因为恐怕不能成功,所以假传神旨,好使那个女子允诺。自然也有人并不是这样坏,他们不是有意假传神旨,他们以为他们所想的是神的旨意。他们没有意思欺骗人,但他们却在无意中欺骗了自己。我们这篇中所讲的这个真理,可以帮助圣徒不受别人的欺骗,也可以帮助圣徒不自己欺,说神指示他叫这个圣徒接待他,这个圣徒可以直接了当的拒绝不接待他。请想神如果真要这个圣徒接待那个人,怎能不指示这个圣徒,却单指示那个人呢?o:p>
热心敬畏神的人都是想尽心竭力的讨神的喜悦。他们一听见神叫他们作什么事,便争先恐后的去作。那些欺骗人的便利用这种心里来欺骗他们,明明是骗术,偏说是神的旨意。那些热心敬畏神的人因为怕违背了神的命令,所以便赶快去作。在他们以为是顺服了神,实际他们是受了人的欺骗。越热心爱主的人,越容易受这种人的欺骗,原因就在这里。只有真理的光能把这种属灵的骗术揭露出来。也只有真理的光能照明那些热心的圣徒的眼睛,使他们不再受那些假传神旨的人的欺骗。 
 第十七篇、服权柄的人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么?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的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所以你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你们纳粮,也是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罗13:1-7)。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的人的囗。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彼前2:13-17)。
“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必叫你们升高。”(彼前5:5-6)。
“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教会怎样顺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弗5:22-24)。
“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这是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弗6:1-3)。
“你们作仆人的,要惧怕战兢,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肉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讨人喜欢的;要像基督的仆人,从心里遵行神的旨意,甘心事奉,好像服事主不像服事人。因为晓得各人所行的善事,不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必按所行的得主的赏赐。”(弗6:5-8)。
“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儆醒,好像那将来交账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至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来13:17)。
上面所引的几段经文,充分的显明了神要他的孩子们学习顺服权柄。他吩咐作平民的顺服掌权的,年幼的顺服年长的,作妻子的顺服丈夫,作儿女的顺服父母,作仆人的川服主人,作圣徒的顺服教会中的领袖;他也吩咐他们“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总起来说,“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神的好孩子不只顺服神,而且顺服一切治理他们的人,和他们的尊长。真会顺服神的,一定会顺服人。会顺服人的,才证明他会顺服神。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圣徒不肯顺服他应当顺服的人,便可以知道他没有顺服神,因为神给我们的许多命令中有一种,就是叫我们顺服那些当顺服的人。而且这种命令还不止一条,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清清楚楚的说过了。
这世界真是一个不守法的世界,在它上面充满了不法的事。人不顺服神,子女不顺服父母,妻子不顺服丈夫,仆人不顺服主人,受治的不顺服治理的,国民不顺服法律。尤其是在我国的社会中,一般人竟看不守法是荣耀,是刚强,是大丈夫的行径。一个贵人的汽车走在马路上,不服从警察的指挥,意思是告诉人说,“你们看我的地位多么高!势力多么大!警察都不敢干涉我!”如果警察因为他的汽车不服从指挥,将他的汽车截住,他便下来打警察两拳,意思是告诉警察说,“你叫我服从警章么?那是侮辱我,轻看我。你不知道大人物向来是不守法的么。”一个富人的子女在学校中读书,因为不守校规,被教员处罚了一次,作父母的会跑到学校中大兴问罪之师。他们的意思是说,“我的孩子在家中,一向都不服尊长的管教。到了学校中,教员竟想管教他们,这不是毁坏我们的子女么?”在我国的社会中,一般认为只有穷人,贱役,小贩,和车夫,才不敢不守法,才不敢不服从别人的指挥。至于达官,贵人,富翁,好汉,便不能再服从别人的指挥,便不能再怕什么人。他们认为守法便是怕人,怕人的便是胆怯,便是下贱,便是无耻。他们却不晓得守法是最勇敢,最高尚,最荣耀的行为,只有那些不守法的人才真是胆怯,卑鄙,无耻的人呢!
看看我国一般人的情形,真令人欲哭无泪!从小孩子的时候就任意妄为。一般作父母的人对自己的子女只知道溺爱纵容,把子女们放任得如同野马。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以孩子们为泄忿的对象,随便打骂。自己若没有什么不高兴,孩子们无论怎样胡说乱作,也一味的纵容。别人若对他们的孩子们加以一点指正提醒,就以为人家责备他的孩子,便是羞辱他,自己立时便羞恼成怒,向人变脸寻隙。孩子们既知道自己的父母袒护自己,便越发放胆横行。这些孩子们入了学校以后,照样的没有人管教。学校中的教员里面最好的,也不过是尽心竭力把功课教授到好处而已。要希望寻找几个教导学生守法作人的教员,简直就像晨星一样稀少。这也不足为奇,看看一般为青年师表的那些人的品行道德,便不怪他们不能领导学生了。在这种情形之下,一般学生自然越弄越嚣张放肆,动不动就张囗骂人,举手打人,鼓动学潮,聚众凶殴。结果弄得学校校长,教务主任,训育主任,和许多教员,都需要看学生的面色行事。师长不但不能管学生,而且学生反倒起来管师长。请想这般青年在家庭与学校中所受的教育陶冶都是这种样式,他们一旦到了社会中,能不能再作守法的公民?
不守法的精神充满了整个社会。执政掌权的先不守法,如何能期望民众守法。各团体中的领袖先不守法,如何能命令他们手下的人守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面的人既然先不守法,他们自然没有脸面再教导别人守法,就是教导也不会发生效力,只好订出法律规条以后,便装聋作哑,模模糊糊而已。如果认起真来,从自己这方面就通不过去,那可怎么办呢?从前我国有句俗语说,“告示烂,官事散。”现在更进步了。布告刚刚贴出,浆糊还没有被风吹乾,官事就早已风流云散了。“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这个真理古人早就说过了。有势力的人不守法,没有人敢过问。有钱财的人不守法,花几个钱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有人情的人不守法,托托人情,看着面子,什么事也可以敷衍过去。只有那些没有势力,没有钱财,又托不着人情的人们,虽然不敢不守法,但也实在不甘心去守法,因此便行险徼幸,也不守法起来。好在不被人发觉呢,一点损失都受不着;被人发觉了呢,再硬着头皮矢囗否认;实在不得已的时候,便咬紧牙关,吃几天苦,也没有什么大不得了的事。整个的社会国家,可以用古人所说的两句话来概括,“上无道揆,下无法守。”
在这种情形中,基督徒便受到影响了。他们已经悔改信了主,但他们以前在那种不守法的社会里,已经养成了一种不守法的习惯和观念。他们承认了拜假神,偷窃,杀人,奸淫等等的罪,但他们却没有看见不守法不服权柄也是神所憎恶的事。有些人知道了,却不容易改变他们那种旧日养成的恶习,因此神才三令五申的藉着他的仆人在圣经上教导我们服从权柄,顺服我们所当顺服的人,正如上文所引证的。
基督徒守法律,服权柄,不是因为怕人,乃是因为要顺服神,要讨神的喜悦。世人守法律,服权柄,是因为怕被人发觉,受人制裁,以致遭遇损失。如果他们的地位高过别人,因而没有人能制裁他,他便不再守法了。或是他们在暗中违法,可以不被人发觉,他们便不必顾忌了。惟独基督徒守法,不是因为人的缘故,乃是因为神的缘故,因此他们不问有没有人能制裁他们,有没有人看得见他们。而且他们这样作,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他们不以守法服从为重担,却以它为一种天职。如果我们为惧怕人,或为讨人的喜欢,才守法,才服从,我们便不会作到好处,更不会以这样作为快乐。但如果我们因为敬畏神,因为讨神的喜悦,而守法,而顺服,我们不但能守得完全,服从得澈底,我们还能以这样作为一种乐事。我们怎样能快快乐乐的顺服神,也必能照样欢欢喜喜的顺服人。一个基督徒住在地上那个国内,他就应当服从那个国中的律法,和那个国中执政掌权的人。他无论处在什么团体中间,就当顺服那个团体中的领袖,和一切有权柄管理他的人。他若作一个职员,就当服从上司。他若作一个店夥,就当服从经理。他若作一个学生,就当服从校长和教员。他若是一个晚辈,就当服从长辈。一个基督徒若作儿女,就当服从父母,若作妻子,就当服从丈夫,若作仆人,就当服从主人,在教会中,就当服从那教导他们的。一个基督徒走在街市中,行路或驶车,就当服从警察的指挥。一个基督徒到一个图书馆里去阅书,就当遵守阅书章程。一个基督徒到公园内去游览,就当遵守游览规则。每一个地方所张贴的规则,无论别人注意不注意,遵守不遵守,基督徒必须注意,必须遵守,而且不当为人的缘故这样作,乃要为神的缘故这样作。无论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人干涉,我们都不要注意,只要记得神看见我们一切所作的。我们要为顺服神的缘故而守法,而服从规则。我们要在神面前作清洁无过的人,作顺命的孩子。
神的孩子们应当守法,应当服从掌权的人,我们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了。但在一种情形中,我们却不可服从任何人,那就是叫我们违背神的命令的时候。无论是国中掌权的人,在团体中作领袖的人,家族中的尊长,官署中的上司,商店中的经理,学校里的校长,家庭里的丈夫,仆人所事奉的主人,就连生身的父母也在内。如果他们吩咐我们作什么与神的真理不合的事,就如教我们背叛神,否认基督,崇奉假神,敬拜死人,说谎欺骗,舞弊营私,偷窃攘夺,受贿勒索,纵欲行淫,损人利己,这一类的事,我们便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服从。对这一切的任命,我们要整个的反抗。在我们上面的无论是向我们发怒,给我们记过,处罚我们,欧打我们,扣我们的薪,撤我们的职,判我们的罪,危害我们的性命,我们都不可畏惧,都不求苟免。在这时,我们要说彼得和众使徒在古时所说的话,“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 (徒5:29)。基督徒顺服在上的人是有限度的,这限度就是不违背神的真理。我们为顺服在上的人,可以忍受损失和不便,可以牺牲自己的财利与享受,就是不可违背神的命令。反过来说,除了不合圣经真理的事以外,基督徒凡事守法律,守规则,服从掌权主治的人。基督徒不作任何不能站在法庭上侃侃陈述的事。基督徒不犯国法,不违警章。基督徒不走私,不漏税。基督徒不制造不贩卖国法所不许制造不许贩卖的物品。基督徒在什么地方作事,合则留,不合则去,绝不同管理的人员分争捣乱,喧宾夺主。基督徒租别人的房子居住,房主增租的时候,能增租,便给他增租,无力增租,便另租价廉的房子。基督徒在公事房办公,上班的时候不迟到,不班的时候不早走,办公的时间不作自己的私事。基督徒在学校中读书,上课的时候一准上课,熄灯的时候立时熄灯,考试的时候不作一丝一毫弊端,言谈动作不犯一条一款校规。基督徒在家庭中,对父母尊长不疾言厉色,不刚愎抗命。女信徒结婚以后,不效牝鸡司晨,不作河东狮吼。基督徒给人作仆役,不论在主人面前,或在主人背后,一样的忠心殷勤。基督徒到什么地方参观的时候,遵守参观的规则。基督徒到什么会场赴会的时候,服从招待员的指导。基督徒是完全不属世界的人,然而基督徒却是世界上最守法最服权柄的人。基督徒是完全与世人不相同的人,然而基督徒却是最不讨人厌,最不累着人的人。这是基督徒应当有的人生,也就是神向我们所要的人生。可惜大多数的基督徒竟是不肯守法,不肯服从权柄,无论到什么地方,与什么人同处,总是给人许多的困难和不便,甚至招来人的厌恶和憎嫌,惹出人的指摘与责备。还有些人竟妄用圣经上所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那一句话,作他们的护符,到处不守规则,向人捣乱。别人一指正他,责备他,他便对人说,“顺从神,不顺从人,是应当的。”把经上的教训谬解到这种地步,他们还自以为是热心,是向神忠诚,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
大多数的基督徒所有的生活太可怜了!神的教训是这样清楚,但许多基督徒是那样与世界的人同样不守法,不服从权柄。他们在世人面前完全失去了见证和感力。我巴不得能把这些应当服权柄的经训送到每一个基督徒的耳鼓和心灵里面去,好帮助他们都能照着神的旨意作服权柄的人。
 第十八篇、作智慧人呢?作愚昧人呢
若想到人待你的好处,凡与你同处过的人,或与你来往过的人,都待你有过好处。父母待你有恩情,那不必说了;就是你家中的人,你的亲戚、本家、邻舍、朋友、师长、同学、同事、引导你信主的人,和主里的弟兄姊妹们,谁不曾待你有过好处呢?你缺乏的时候,没有得过他们的济助么?你忧愁的时候,没有得过他们的安慰么?你幼小的时候,是谁帮助你的父母照料你,看护你?你读书的时候,是谁教导你,造就你?没有你的同学的介绍,你怎么会入到社会里作事?你初到一个地方作事的时候,一切的事都寻不着门径,若不是同事的指导帮助,你焉能有今日驾轻就熟的景况?若不是你属灵的父亲传福音给你,用真理生了你,你焉能得着神奇妙的救恩?若不是在主里的众弟兄姊妹用主的爱提携你,扶助你,你焉能在圣道上站立到今天?不用说这样多的好处,这样厚的恩情,就是别人在你饥饿的时候,留你吃过一顿饭,在你乾渴的时候,曾送给你一杯凉水喝,在你疲乏劳顿的时候,留你在他家里住过一夜,在你感觉寒冷衣服不够暖和的时候,将他的棉衣借给你穿了一天,当你卧病在床上的时候,来看过你一次,在你忧苦流泪的时候,向你说过几句安慰的话,你在路上旅行的时候,得过一次别人的照料,你在手中艰窘周转不灵的时候,别人曾借给过你几圆钱,你在遭遇什么特别事故需要保证的时候,别人为你作过一次保,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事,得过人一次的指教,这也都是别人待你的好处和恩情。你若真这样数算起来,凡与你同处过或有过来往的人,大约没有一个人不曾待你有过好处,也就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是你的恩人。这样,你自然觉得人人爱你,人人可爱,人人是你的恩人,是你的朋友。你若常这样想,如何能不快乐?不但这样,你既觉得人人爱你,人人可爱,当然你就爱那些人,那些人得了你的爱,自然也就反过来爱你。你以人人为可爱,为朋友,人人也以你为可爱,为朋友。这样,你要处处得着人的同情、爱护、安慰、帮助。你将要成为何等明智何等有福的人呢!
反过来说,若想到人待你不好的地方,凡与你同处或与你来往过的人,都难免有过待你不好的地方。同事同学在一处日久,总免不了彼此有些冲突,有些意见;亲戚本家常有来往,总免不了有些彼此亏负的地方;朋友邻舍之间,语言失检,礼貌不周,这更是很平常的事;一同信主的圣徒都有肉体,都有软弱,发生误会和意见,也是在所难免的事。不用说这些人,就是生你的父母那样爱你,也常有对不起你的地方;有时你的母亲应许给你买一样东西,后来竟食言,未曾给你买来;也有时你的父亲在外面同人吵了咀,回到家中竟对你发气;还有时你的父母因为误会竟责打了你,惩罚了你,冤枉了你。你若一一的数算起来,恐怕凡与你同处过或与你常有来往的人,没有一个未曾亏负过你,也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是你的仇敌。这样,你自然觉得人人恨你,人人可恨,人人是你的仇敌。你若这样想,如何能不痛苦,不难过,不但这样,你既觉得人人恨你,人人可恨,当然你就恨那些人,那些人受了你的恨,自然也就反过来恨你。你以人人为可恨,为仇敌,人人也以你为可恨,为仇敌,你的心中终日充满了怨恨、忿怒、痛苦、不安;与你来往的人,也都仇视你,恨恶你,你的人生将要痛苦可怜到什么地步呢!
人都待你有过好处,也都有过不好的地方。多想人待你的好处,你的心中便充满了感谢与快乐,并且将人人都造成你的朋友,你爱人,人爱你;多想人待你不好的地方,你的心中便充满了仇恨与痛苦,并且将人人都造成你的仇敌,你恨人,人恨你。过快乐的人生,自己享福,还使别人得福,或过痛苦的人生,自己受苦,还使别人受苦,就在你自己一转念之间,便可决定。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应当怎样忘记别人待我们不好的地方,只想别人待我们的好处。别人待我们有八分的不好,都把它们等在背后,别人待我们有一分的好处,也要常常思念。纵使别人待我们有一百分的不好,只有半分好处,我们也当想念这半分好处,忘记那一百分不好的地方。谁能这样作,谁便是世界上第一等聪明人,因为他会自己享福,也会使别人得福。
可叹!可叹!世上大多数的人(许多基督徒也在内)不但不这样作,反倒专一记念别人待他们不好的地方,将别人待他们的好处一概丢在背后。别人待他们无论有多少好处,他们总觉得是别人当尽的本份,是他们应当得的。别人待他们只要有一样不好的地方,便将以前多少好处一概抹杀,怪罪人,恨恶人,仇视人。别人如果待他们只有不多的好处,或是完全没有好处,那更不用说了。结果自己终日受痛苦,还使许多人与他们一同受痛苦。世上充满了痛苦祸患,这也是一个最大的原因。这些可怜的愚人到什么时候才能醒悟呢?
 

 


 



版权信息


浙ICP备08010045号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