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
-> 胡恩余:以马内利 |
管理囗舌[下]
第八篇、当弃绝暴戾的言语说和平的话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箴十五章一节)。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西四章六节)。 败坏人的言语不一定是毁谤、虚谎、论断、辱骂等等的恶话,就是一句平常的话如果用暴戾的态度与音调说出来,也常会弄出极不好的结果,惹起人的忿怒争端,有时甚至闯出大祸。你对人说暴戾的话,属血气的人谁也不能逆来顺受,必要用比你更暴戾的话来对付你,你听了他所说暴戾的话,不自己省察自己的错失,反以为人对你无理,于是用更暴戾的言语来对付他。言谈之间,越激越烈;始而囗角,继而动武,至终不弄出极大的风波不止。但追本溯源,不过因为一两句暴戾的言语而起。暴戾的言语所有的害处是何等大阿! 或者与你谈话的人是比你卑下弱小的,他们怕得罪你,所以不敢还囗,或者与你谈话的人是特别和平善良的人,他们能忍受你所说暴戾的话:这自然不会惹起争端。但是这种情形在神眼中看却更不好了。因为他们既不还囗,就只有心中忍痛含羞:阴险的人,得了机缘难免报复你;善良的人,只有自己悲伤难过。你遭遇别人的报复,是祸由自取;使别人伤心痛苦,你的罪有何等大呢?你不要想只有虚伪、毁谤、论断、辱骂的话害人,能使人受苦,暴戾的言语有时害人还过于那几种恶话。经上说:“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箴十二章十八节)。“乖谬的嘴,使人心碎。”(箴十五章四节)暴戾的言语在说的人虽然有时并无意害人,但是它的结果常是使人受了大害。 许多时候,同是一句话,用温柔和平的音调和态度去说,就能使听见的人如坐春风,如沭化雨;用暴戾的言辞和态度去说,就能使听见的人如受火炙,如被刀刺,言辞和态度稍有不同,结果竟有这等大的差异。我们何苦不说和平的话,却说暴戾的言语呢? 禁止我们的舌头不向人说暴戾的话,或者还是一件容易的事:更难的就是听见别人向我们说暴戾的话,不用暴戾却用柔和的话回答他们。这事需要极大的忍耐,需要极大的克己;但只有这样行,可以消弥许多的争端,可以救自己脱离危险,可以荣耀神的名,又可证明我们真是跟随基督的脚踪,因为“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囗,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彼前二章廿二,廿三节)这是一件极不容易作的事,也是一样很难学的功课。但是因为它有极大的价值与功用,所以我们需要勉力学习,直到完全学成。学成这种功课的人,随时随地可以得着许多说不尽的好处,决不是言语暴戾的人所能得到的。 第九篇、当弃绝挑拨争端的言语说使人和睦的话 “耶和华所恨恶的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分争的人。”(箴六章十六至十九节)。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五章九节)。 挑拨争端的人比杀人的人罪更重大。杀人的人是自己犯罪,使别人受亏损。结果被杀的人固然是受害,但杀人的人也要受众人的攻击,和国法的制裁。挑拨争端的人却是鼓动别人去互相争斗,互相杀害。不但使受挑拨的人双方面受害,而且使双方面犯杀人的罪。同时挑拨争端的人还可以置身局外,既不受国法的裁制,又逃避了他人的攻击。别人因着他的挑拨起了争端,结了冤仇;轻者互相恨恶,互相倾轧,重者弄到两下家败身亡;他却逍遥法外,乐祸幸灾。挑拨争端的人心计阴狠;挑拨争端的人手段毒辣;挑拨争端的人的舌头比世界上一切可恶的东西更可恶。 挑拨争端的人更可恨的事,就是他在双方面挑拨,同时他还不使双方面明白他是在那里挑拨,反使双方面认他为好人,为良友。对着甲便向甲极力的表示好感,说乙怎样坏,说乙怎样恨甲,怎样害甲。及至见了乙又向乙极力表示好感,说甲怎样坏,说甲怎样恨乙,怎样害乙。挑拨争端的人真是世上最诡诈,最无良心,最残忍的人。无怪经上说,弟兄中布散分争的人是耶和华所恨恶的了。 挑拨争端的人哪,不要自恃得计,鉴察人心的神早已知道你一切的意念,也早已听见你在两方所说挑拨的言语,凡你所说的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你所说挑拨争端的言语既然这样败坏了许多人,他必“凭你的话定你有罪”。说挑拨争端的话现在好像是只害了别人,将来便明白完全是害了自己。 存心挑拨争端的人固然是极可恨的,但还有许多人从来不存挑拨争端的心,然而事实上竟有许多的争端是他们所挑拨起来的。这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谨慎他们自己的舌头,好说长道短,好往来传话。在他们是无意说出来的,可是他们不能禁止别人有意听了去。许多恼恨、分争、诉讼与杀害的事,都是从这里起源。这些人的存心虽然与那些有意挑拨争端的人绝不相同,但这两种人所酿成的祸患,所结出的恶果,却是彼此毫无差异。这就好像一个人有意杀人而杀人,还有一个人无意杀人而杀人。杀人虽有有意与无意的分别,然而人究竟是被杀了。不谨慎言语是何等危险的事阿! 圣经中不只禁止我们说挑拨争端的话,还教训我们说劝人和睦的话,因为神“藉着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林后五章十八节)基督徒首先应当劝人与神和好,其次就是应当劝人与人和好。常说使人和睦的话,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离弃挑拨争端的言语,更可以使我们因此得着神特别的应许;因为主耶稣曾教训我们说,“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第十篇、当弃绝咒诅的言语说祝福的话 “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的形像被造的人,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么?我的弟兄们,无花果树能生橄榄么?葡萄树能结无花果么?苦水里也不能发出甜水来。”(雅三章九至十二节)。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罗十二章十四节)。 咒诅的言语是从怨恨的泉源里所发出来的一种极有毒的苦水。我们听见一个人说出咒诅的话来,便知道他的心中已经充满了怨毒恶意。假使他有机会,有权柄,必要向他所恨恶的人施行毒辣的手段,苦待杀害他所恨恶的人。无奈他得不着这种机缘,就是得着这种机会能施行他的毒手又因碍于别人的眼目,畏惧法律的制裁,不敢去作他心里所要作的。但这种怨毒恶意积于胸中终不能不寻个机会发泄,于是便说出咒诅的话来了。 咒诅的言语与杀人的行为同是从怨恨的心里发出来的。不过一样是使人实际受了损害,一样是未曾实际损害别人。因为有这一点的分别,所以一个人有了杀人的行为,在法律上便成为罪犯,但说了咒诅的言语却可以不受法律的裁制。许多人看罪恶不从动机上着眼,只看结果如何,自然很容易看咒诅的话算不了什么罪。再加上受了法律的暗示,便更不以说咒诅的话为罪恶了。但在神的眼中看却绝不是这样。神看罪不只看结果,更注重它的动机。神不但看人的行为,更注重他的思想与意志。“因为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人看一个人行了淫乱才是犯罪,神看一个人动了淫念就犯了奸淫。(太五章廿七,廿八节)人看一个人戕害了别人的性命才是犯罪,神看一个人存了怨恨的心就是杀了人。(约壹三章十五节)咒诅的话既是从怨恨的心里发出来的,神便看一个说咒诅的话的人为杀人的凶犯,也要照着他的罪报应他。我们岂可不因此大受警教,完全弃绝咒诅的言语呢? 或有人问说,“不可说咒诅的话我已经明白了。但是若有人无故加害于我,苦待我,我没有方法伸诉,也没有能力抵抗,只有咒诅他,愿神降祸在他身上。我这样咒诅他,实在是他自取其咎。这种咒诅按公道说也是他所当受的。这样作可以不可以呢?”圣经中对于这个问题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按公道说,逼迫人的实在当受咒诅。但神要他的儿女学习一样更好的功课。“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所以你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弗四章卅二节;五章一节)。慈爱的神“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恶报应我们,”,却“在基督里饶恕了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神没有照我们当受的咒诅咒诅我们,却使基督“为我们受了咒诅。”神不按公道咒诅我们这当受咒诅的罪人,却向我们大施怜悯,赦免我们,拯救我们,又将各样福祉加给我们。得了神这样多的恩典,我们是否应当去讲公道,咒诅那逼迫我们的人呢?绝不应当。神用恩慈待了我们这些与他为敌的人,他也要我们用恩慈去待那些与我们为敌的人,因此他藉着他的仆人教训我们说“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 第十一篇、当弃绝矜夸的言语说荣耀神的话 “耶和华如此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又知道我喜悦在世上施行慈爱公平和公义,以此夸口:这是耶和华说的”(耶九章二十三,二十四节)。 “不要为明日自夸;因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等外人称赞你,不可用嘴自称。”(箴二十七章一,二节)。 矜夸的话是许多人口中常免不了说的。自己有一些什么长处,或是在德行、学识、艺能、才干方面有一些超越别人的地方,狂傲求荣的心在里面,因此跃跃欲试,遇着机会,便说出自夸的话来,好博得别人的称赞尊崇。殊不知一个人有一些特长,本来能得人的尊重,及至一经自己夸耀,非但不能增加自己的荣誉,反倒使别人对他发生一些很不良的感想。道德高尚的人要看他为器量褊小,心术不良的人不免要对他发出嫉妒怨恨的心来,于是寻隙侮辱,藉事攻击。喜好自夸的人本来为求荣而自夸,那晓得竟弄巧成拙,求荣反辱呢? 还有些人因为有一些虚浮的钱财物产,转瞬即逝的权柄势力,便夜郎自大,狂傲自矜。开口就夸张自己的富足,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威权。殊不知这些都是毫不足以自夸的事。这些如果不是按正道得来的,多夸张不过多自取羞辱;多暴露自己的劣迹罪恶。如果是按正道得来的,也毫无可以自夸的理由。因为这些并不是我们自己的私有物,而乃是神托付我们,要我们去保管,去按着他的旨意使用的财产。这些都是属神的,我们没有权柄指着这些夸口。 比这个更卑鄙的,就是一些人喜好自己矜夸,但因不易得着夸张的机会,便想出种种方法,用种种手段,去夸扬自己,彰显自己。在他们方自以为荣幸无比,其实不晓得已经有多少有见识的人在后边为他们齿冷了。 自夸的言语在人眼中是可耻的,在神面前更是可憎的。因为自夸的言语是从骄傲的泉源里发出来的。喜好自夸的人必是心中狂傲,想要夺取神当得的荣耀归给自己。因此不述说神的慈爱与大能,反一味的彰显自己的长处。这种僭妄的心志与行为,在神面前乃是大恶。因此经上提到神所憎恶的七样恶事,把“高傲的眼”列在最前面。(箴六章十六至十九节)又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五章五节)。谦卑的人神使他升高得荣耀,骄傲的人神使他降卑受羞辱。求荣耀最好的方法乃是“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因为“到了时候,他必叫我们升高。”(彼前五章六节) 亲爱的朋友们,容我们求神除尽我们心中所存狂傲自大的意念,赐给我们一个谦逊自卑的心志。也要谨慎自己的囗,不说自夸的言语。惟要常常述说神的大能救恩与慈爱,将一切的荣耀都归与那当得荣耀的神。因为这是我们的本分,也是神所喜悦的,更是把我们引到荣耀里的惟一的路途。 第十二篇、当弃绝谄媚的言语说规劝人的话 “他们的囗中没有诚实;他们的心里满有邪恶;他们的喉咙是敝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谄媚人。神阿!求你定他们的罪;愿他们因自己的计谋跌倒;愿你在他们许多的过犯中把他们逐出;因为他们背叛了你。”(诗五篇九,十节)。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这是你们知道的,也没有藏着贪心,这是神可以作见证的。”(帖前二章五节)。 上面两段经文叙述两种人囗中的言语──恶人“用舌头谄媚人”。忠心的使徒“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注意第一段经文中的四句话──“他们的囗中没有诚实;他们的心里满有邪恶;他们的喉咙是敝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谄媚人。”我们都知道前面的三样罪是何等重大,何等可恶。但经上却将“用舌头谄媚人”这样事与那三样大罪并列。从此可以看出谄媚的言语是何等与人有害,更是何等可憎了。 说谄媚的话的人都是存着自私自利贪财求荣的心。他们为要达到得名得利的目标,第一步必须博得别人的欢心喜爱。(尤其是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他们明白人都是喜爱虚荣乐听顺耳之言的,于是便利用人的这种弱点,对别人发生谄媚的言语来。那些被谄媚的人听了他们这些歌功颂德的话,不禁兴高采烈,洋洋得意。但是受了他们的称赞颂扬,总免不了给他们一些酬报才是。被谄媚的人若是个财主,便赏给他们几个银钱;若是有权有势的人呢,便赏给他们一点差使,一个能弄钱的地位。说谄媚话的人到这时真得意极了。他们想凭这三寸不烂之舌,说几句歌功颂德的谀言,就能换得满袋的金钱,崇高的地位,天下再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事。于是他们因此更竭力的去专门研究“谄媚学”。一方面保守所得的势力地位与金钱,一方面还可以希望“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藉着谄媚术的进步,使自己的地位与金钱再逐渐加增。谄媚术的功效既然这样灵验,这样伟大,那些擅长谄媚术的,自然可以不必再劳力劳心去学什么艺能技术。旁观的人看见精于谄媚术的人能这样不劳而得着地位、势力和金钱,于是便也都不再费力去学习别的技能,只一味的跟着他们学习谄媚术。一处如此,各处如此,于是社会中渐渐的少有人注重德行、实学,与艺能。大多数的人只凭着谄媚的本领生活处世。擅长谄媚术的可以居高位拥多金,有气节有实学的人反倒淹没潦倒。“黄钟毁弃,瓦釜雷呜。”擅长谄媚术的人越多,社会间的各种事业越腐败。这真是令人悲愤痛心的事啊! 什么地方有工于谄媚术的人,什么地方的事业便受很大的损失,这个我们已经明白了。但还有直接受到最大的损失的,就是那些被谄媚的人。谄媚人的人只顾自己得利益,不顾别人的利害。对他们所谄媚的人终日一味的恭维称赞。这样,非但使被谄媚的人狂傲自大,不求进步,更使他们总不想到他们的缺点过失与罪恶。过失不能悔改,骄傲日渐增加。被谄媚的人无异乎被那些谄媚他的人抬起来,扔在危险的深坑中。喜爱听谄媚言语的固然是愚人,说谄媚话的人为利己而损人,真是十分奸恶啊! 可叹!可叹!今日世界上这种奸恶的人极多,而这种愚昧的人更多!听见逆耳的忠言非但不知嘉纳,反倒厌恶拒绝,以进忠言的人为仇敌。及至听见谄媚逢迎的言语,立时乐不可支,甘之如饴。看见些胁肩谄笑的恶人为良友,为臂助。且不用提远处,神的教会中就难数有多少这种愚人。教会的大势腐败到这种地步,固然是由于有不少奸恶的歹人混迹其间。但是这种愚昧的人太多,也是一个极大的原因。 亲爱的信徒,我们切不可作愚昧人,喜听谄媚的话使自己受害;更不可作奸恶人,去说谄媚的话,陷害别人。要看说谄媚的话为大罪。要弃绝谄媚的言语,随时说造就人,规劝人,导引人走正路的话。我们非但不当用不正当的方法去求利益,也不当讨人的喜悦,想望藉此得他们的帮助保护,只当尽心尽力地讨神的喜悦。这样,我们所得的好处必定不可限量了。 第十三篇、当弃绝戏笑的言语说端正有用的话 “多言多语,难免有过:禁止嘴唇,是有智慧。”(箴十章十九节)。 “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弗五章四节)。 戏笑的话本不能算是罪恶。只要不涉及虚妄、淫邪、亵渎、毁谤,有时信囗说几句,博得听者的一笑,增加众人的兴趣,消除一己的苦闷,原为有益无损的事。这有什么不可?为什么经上竟说,戏笑的话是不相宜的呢?从前我也是这样思想。我料想保罗是一个近于呆板拘执的人。他自己这样度着枯燥无味的生活,还教训别人这样作,真是不应当的。这句教训我们很可以不必听从。及至我有了种种失败的经验以后。方明白这句话与圣经中别的教训同是一样的与我们有益,一样的可以保守我们不陷于罪恶中,我们也当一样的听从遵行。容我略述戏笑的言语的害处。 一.说戏笑的话难免使人受损害。戏笑的话原没有一定的范围。好说戏笑话的人,未说之前又不能详细思量这句话可不可说,只是信口开河的说出来。不知道有那一句正触着听众中某人的隐私,或是涉及某人行为、家庭、身体上的缺点。说的人本没有损害人的意思。可是听的人竟因此受了损害:或是因此伤心,或是因此羞愧,或是因此误以为说的人是有意对他而发,因此而羞恼成怒,由此竟至酿成争端。若遇见阴险狡诈的人,当时并不发作,可是他将这事怀恨在心,俟机报复。因此说戏笑的话的人不免遭遇物质或身体的损失。这种损失我以为还算小事。比这个更大的害处,就是说戏笑的话的人使别人陷在恼恨报仇杀人种种的大罪中。将人害到这种地步,不过因为几句戏笑的话。自然我不是说每一句戏笑的话都能发生这种恶影响。可是常说戏言的人总免不了会弄出这种事来。有时我们知道别人因我们所说的戏言受了损害,至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还不知有多少。说戏言这样与别人有害,我们还可不禁止自己的舌头么?但戏言的害处还不止于这个。 二.说戏笑的话容易使人陷在罪中。舌头是最难制伏的恶物。时刻谨慎,有时稍一忽略,还会说出不当说的话来,以致陷在罪中。何况在说戏言的时候,信囗开河,漫无限制,岂不更加危险?常说戏言,稍一忽略便难免涉及虚妄、毁谤、自私、损人、放荡、污秽、自诃、论断等等的罪。自然我们可以在说戏言的时候谨慎自己,不说犯罪的话。但这究竟不如不说戏言更为妥当。一个不会泅水的人常到大江边去游玩,能时刻自加谨慎不落入水中固然很好。但毕竟不如禁止自己的步履不到江沿上去更为安全。 三.说戏笑的话容易损失信徒的感化力。一个与神同行的信徒,常是有一种感化力。这种感化力不仅是从他的言语和他所作的特殊事工上发出来。许多时候就是他的一举一动,也有一种隐藏的感化力发出来,使在他旁边的人受着一种默默的感化。这是因为他的语行慈爱而不失于公正,谦逊而不失于尊严,忌恶而不失于怜悯,柔和而不失勇敢。使凡与他接近的人,乐意与他亲近,而又不敢不恭敬他,爱他而又不能不怕他。他的一言一行都能深刻在他们的心中,使他们受到莫大的影响。这种信徒若不自加谨慎,却常说戏笑的话,必致使别人对他所抱的态度渐渐改变了,他的感化力在他们身上也必致渐渐减少,甚且全然消失。若是一个素好说戏言的人,恐怕他总不会有这种感化力。一个没有感化力的信徒正如点不着的灯,失了盐味的一样。说戏笑的话虽不是罪,但是它能使信徒的人生受到这样大的损失。我们岂可忽略不加注意呢? 亲爱的阅者,什么言语是基督徒应当弃绝的,什么话是基督徒应当说的,你都已经明白了。现在你面前的本分是什么呢? “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