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大学
学校介绍
沃野大学学报
象山学院
报告厅
哲学系
专业学院
研究院
神学院
贺敬之、柯岩专栏
亚洲作家协会
代理招生专栏
唐郁文专栏
我的歌
长篇连载
书画院
图书馆
活动中心
中小学
有关知识
业余摄影展
唐氏家族及其他
后台管理
胡恩余专栏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胡恩余:以马内利
胡恩余:西门彼得
胡恩余:365天福份
留言反馈

唐勇先生201005
唐勇的微博
一红天下网*唐氏资料库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胡恩余:以马内利  

 

        第卅三篇、信徒用钱须知

 
一. 要记得钱乃是神所托付给我们的财产的一部分。我们的手中所有的钱并不是自己的私有物,乃是属于神的,所以我们决不可随从自己的私意去支配使用。
二.得着财物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应当奉献给神的那一份取出来献上。不要等到用完了以后再从所馀剩的里面取一些奉献。一个孝敬父母的儿子买到一包水果以后,一定先取其中两个最大最好的奉给他父母,然后再把其馀的拿来,他自己和他的妻子儿女分着吃。他决不在自己和妻子儿女都吃完了以后,再把剩下的拿一点来奉给父母。如果我们爱神,我们也一定在得着财物以后先把最好的奉献给神。
三.要紧紧记牢,决不可使所支出的钱过于你自己手中所有的。不然就必定会去借贷,赊欠,甚至去向人乞怜,去舞弊,欺骗,盗窃,抢夺。有许多本来很好的人,就因为用钱的时候不知道量入为出以致堕落到极可怜的地步。你切不可他们的覆辙。
四.要立定心志,若不是万不得已决不向人借贷。因为借贷便不免亏欠人,又容易丧失自己的信用,而且也容易使你因此失去你的自由,使你惧怕人,使你不敢在人前抬头,正如西国的俗语说:“负债则自由人为奴隶。”
五.购物总要付现钱,决不可赊欠。赊欠是一种很坏的习惯。赊欠能使人养成浪费的恶习,因为购物的时候当时不付款,因此很容易大量的购买,及至付款的时候才感觉用去的钱太多,但是已经无法俭省了。赊欠又容易丧失自己的信用,失去自己的自由,它的害处像和人借贷一样。
六.不要轻易把钱借给人。把钱借出去是很容易的事,但要收回来却是一件极难的事。许多人在向借主收回借款的时候发生争吵、不和、斗殴、凶杀,种种的悲剧。纵使事情不至弄到这种地步,至少也会因此发生恶感和误会。你若愿意和别人中间多发生纠纷不和,就可以常把你的钱借给人。轻易把钱借给人又很容易使别人养成浪费、懒惰、失信、倚赖、欺骗等等的恶习。只有真实缺乏困难,需人帮助的人,才可以把钱借给他们,并且在借贷给他们的时候不要指望偿还。
七.当慷慨施舍济助缺乏的人。神赐给我们钱财并不是叫我们只为自己享用,也是要我们去帮助缺乏的人。我们越多人帮助,便越得神的喜爱,越蒙神赐福。正如经上说:“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并且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们怀里,因为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路六章三十八节)慷慨施舍不但使别人得福,自己也要因此得福。
八.施舍钱财济助穷人的时候需要有智慧;不然,我们的爱心适足以帮助人学习欺骗、说谎、倚赖、浪费、等等的罪恶,存心是为爱人,结果却使人受了许多的害。
九.不要把你的钱财显露在人面前,也不要把你的钱财随处乱放。因为你这样作很容易使别人因见钱财而起贪心,萌恶念,以致作出偷窃抢夺谋杀等等的恶事来,古人说:“慢藏诲盗。”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在你自己的家里,钱财也应当收藏在严密牢固的地方,免得你的孩子或仆人渐渐因此陷在罪中。
十.不要为自己积存大量的钱财。因为这样作要使你多受痛苦,多感烦恼,而且很容易因此取祸,轻者受惊恐,受损失,重者甚至因多财而丧生。古人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象因为有贵重的牙,竟因此被猎人捕杀丧命。我们本来没有贵重的象,何苦去设法制造一些假牙──钱财──以致取祸丧生呢!
十一. 不要为自己的子女积蓄钱财,因为这样适足以养成子女们的倚赖性,又足以使他们因为争钱夺利以致互相冲突,彼此仇恨;结果,骨肉手足竟变为仇敌。追本溯源,还是父母为子女积蓄钱财所招来的祸患。富足人家的孩子们多半不知上进,不知勤勉,只知道养尊处优,挥霍浪费,有一日时过境迁,失了倚靠,常常会流为乞丐饿殍。贫穷人家的孩子们多数反知道勤勉上进,努力作人,结果成了有用的人才。富足人家的孩子们常常因为争夺父母的遗产以致骨肉相残,法庭涉讼;贫穷人家的孩子们有时反能相爱互助。为子女积蓄钱财无异乎为子女积蓄祸患。最要紧的是为子女们积蓄信仰、德行、学识、技能,这些才是最好的钱财和遗产。
十二.不要叫小孩子们手中多有钱财,免得他们挥霍浪费,养成种种不好的习惯。如果他们手中有钱,作父母的应当十分留意监督他们的用途,切不可容他们自己购买食物,因为这样不只伤害身体,而且是偷窃的导火线。自己常常购买食物的小孩子们,一到了手中没有钱的时候,便会窃取钱财去买食物吃,许多可怕的罪恶不久便接踵而至了。
第卅四篇、写给作父母的人
“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箴十三章二十四节)。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六章四节)。
上面所引的两段经文一段是教导作父母的应当管教自己的儿女,另一段是教导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把这两段经中的教训合在一处,我们便知道作父母的人管教儿女不但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须的,但惹儿女的气却是绝对不可的。不幸大多数的父母在这两件事上全作错了,因为他们在当管教儿女的时候未曾按着正道管教,但在许多事上却因为任性与无知惹动儿女的气。不管教儿女已经使儿女受极多的损害,再要惹儿女的气岂不是使儿女受到双重的损害?作父母的有几个不爱他们的儿女?因为在这两件事上都作错了,所以许多作父母的人存了爱儿女的心,却作了害儿女的事。为要帮助这些作父母的人,容我提出以下的几件事。
一.看见子女有过失,切不可放任不问,那无异毁坏儿女,杀害儿女。许多人犯罪惹祸,遭遇凄惨可怜的结局,就是因为他们在作小孩子的时候,父母对他们一味溺爱,不知道管教,结果使他们受害到一种不可挽救的地步。一发现子女有说谎、偷窃、打人、骂人、侮慢尊长、欺凌同伴,等等的过失,便需要劝导、责备、惩治、管教,决不可放他们过去。小孩子们第一次犯罪的时候,正如同河堤决了一个小囗,这时候赶快堵住是很容易的。如果容他们两次三次四次五次的接连着犯下去,那便像决囗越决越大,势必到一种不可收拾的地步。宁可叫小孩子哭几次,受几次痛苦,忍几次饥饿,决不可叫他们陷在罪中,养成什么坏的习惯。
二.作父母的必须在言语行为生活动作上给子女留好榜样。凡你不愿意你的儿女们去说的话,你决不可说,凡你不愿意你的儿女们去作的事,你决不可作。如果你禁止你的儿女们不许他们说什么坏话作什么坏事,你自己却又说又作,你便不要希望你的儿女能听你的话。纵使他们外面不敢反抗,他们心中也决不会服从。如果你要你的儿子孝敬父母,你必须孝敬你的父母。如果你要你的儿女不说谎欺人,你必须诚实无伪,如果你要你的儿女不偷窃,你必须不取一点不义之财。如果你要你的儿女不沾染淫邪污秽,你必须圣洁自守。你自己先有善美的言行,你的儿女便很容易效法你,就是在他们不作好孩子的时候,你也有权柄管教他们。
三.在你自己心里不愉快或是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切不可迁怒到儿女的身上,向他们生气,斥责他们,殴打他们。那是最使儿女心中不平的事。这样的责备管教不但与儿女没有益处,而且有很大的害处。这要使儿女因为不平而生反感,甚至对你生出仇恨的心来。许多无知的人在自己心中不高兴或是与人争吵的时候,一腔怒气无处可以发泄,他们认为儿女是属他们的,是应当服从他们的,所以都发泄到儿女身上。这种行为既足以毁坏儿女,又足以破坏他们对你的感情。你应当竭力避免。
四.一个明智的父亲或母亲使儿女怕他,同时又爱他,爱他,同时又怕他。如果儿女不怕父母,父母在他们身上就没有权柄。如果儿女只怕父母却不爱父母,父母和儿女中间便没有感情。这不但是父母的损失,也是儿女的损失。这要使儿女常背着父母作许多事,父母也无从知道儿女的情形和需要。在这种情形之下,儿女很容易陷在罪恶和祸患中。一味溺爱不知道管教儿女的父母是不好的,但知道管教儿女的父母又多是只使儿女怕他们,不使儿女爱他们。一个明智的父亲或母亲不但作儿女的父母,也当作儿女的朋友。这样儿女方能坦然无惧的把他们一切的大事小事都告诉父母。父母自然也容易帮助他们。
五.如果儿女不说非理的话,不作不义的事,父母便不必遇事就加管束,剥夺儿女活泼的天机。你不必希望小孩子们像大人那样安静沉默。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们总要活动、玩耍、跳跃、喊叫。只要他们不骂人,不打架,不侮辱尊长,不毁坏别人或公共的东西,不伤害自己的身体,不加害于别人,不妨碍别人的安宁和秩序,就不必干涉他们。一个小孩子如果不喜爱活动、玩耍、跳跃、喊叫,他必是患了什么疾病或是身体软弱到极点。如果你总勉强小孩子,叫他们像大人那样安静沉默,便是摧残他们的身心,使他们得不着适宜的发展。一个有见识的父母决不作这样糊涂的事。
六.当你的儿女与别人家的小孩子发生争吵冲突的时候,你切不可袒护他们,尤其不可找别人家的父母去为自己的儿女讲理。如果你这样作,一定要惹起人家的恶感,以致两家的父母发生冲突。两家的小孩子们争吵冲突本是很不要紧的事。如果两家的父母加入战团,事情便严重化了。常见许多作父母的为了小孩子们的事闹得天翻地覆,不可开交。再去看那惹起争端的小孩子们,早已又在那里一同快快乐乐和和睦睦的玩耍起来了。当你的孩子同人家的孩子发生争吵冲突的时候,你应当赶快把你的孩子领到家里,详细查问事情的真相。如果错在你的孩子身上,应当叫他们向别人去认错。如果错在人家的孩子身上,应当教导他们饶恕赦免。只有最无知的父母才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事去和别人争吵,结果惹出来许多纠纷与烦恼。
七.如果有人把你儿女的错处告诉你,你应当感谢着领受,因为一个人肯这样作,便证明他对你忠诚真实,而且是爱你和你的儿女,不然他决不对你说这些话讨你的厌恶。你当知道作父母的因为爱儿女的缘故最不容易知道他们的错处。古人所说:“人莫知其子之恶”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旁观的人用爱心进忠言,恐怕许多作父母的人到死也不知道儿女的错处。还有许多儿女惯会在父面前假冒为善,作伪说谎,去讨父母的欢心,背着父母却是无恶不作。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没有别人把他们的劣迹恶行报告给他们的父母,他们的景况势必江河日下,至终坏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当然作父母的也不可听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如果这样,也许信了谗言,中了离间的计策,冤枉了儿女。我们不能完全不信别人的话,也不能完全信别人的话,但我们却不可不用别人的话作参考的资料,去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儿女究竟是否实在有这些错处。
八.如果有人为你管教你的儿女,你应当特别感谢他们。这件事若不是大有爱心的人决不肯作。如果那个人是有见识而且会领导青年人的,你更应当信任他、托付他。有许多小孩子不服父母的管教,却服别人的管教。这也许是因为父母管教得不合宜,或是父母的生活不能得儿女的钦佩。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有人为你管教儿女,儿女也服从他们的管教,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
九.对待儿女当用劝导诱掖的方法,切不可一味高压。总不可想我是父亲,或是母亲,我有权柄管辖儿女,支配儿女,叫他们作什么,他们就必须作什么。总不可想无论父母的命令合理不合理,也无论父母的权柄用得适宜不适宜,儿女必须完全顺从父母。这要使儿女对你起反感。如果你的儿女是好孩子,他们能顺服你,但他们和你中间却不能有深厚的感情。如果你的儿女是不好的孩子,他们便要恨恶你,反抗你,与你为敌了,压力越强,反抗力越大。这个原理不论在社会中或是在家庭里,都是同样的真确。
十.要教导你的儿女敬畏神,信靠主耶稣,尊敬长上和老年人,友爱弟兄,与邻舍和睦,容让人,待人和气,殷勤求学,忠心作事,身心清洁,诚实无伪,凡事体恤人,服从法律与规则,与人交接有礼貌,爱护公物,不赊欠,不借贷,守时间,重言诺。帮助儿女在信仰德行上建立良好稳固的基础。这比为儿女积蓄多少金钱,置买多少田产,更重要,更宝贵。
十一. 留意你的儿女所看的书报,所交的朋友,去的地方,所爱好的事物。领导他们阅读高尚有益的书报,结交品学优良的朋友,到与身心有益的地方去。若是发现他们阅读诲淫诲盗的书报,结交卑鄙恶劣的朋友,到与身心有害的地方去,就当用智慧的言语开导劝戒,叫他们知道那些书报那些朋友那些地方所给人的危害。也当留意看儿女有没有染上什么坏的习惯,坏的嗜好,就如说谎、偷窃、手淫、赌博、吸烟,或别样败坏德行与身体的事情。总结起来说,作父母的应当时常在暗中留意观察儿女的言行生活。好的地方竭力鼓舞他们,不好的地方及早预防阻止。
十二.从儿女小的时候就不容许他们自己买食物吃。若是要给他们什么食物,就当由父母买来分给他们。不可给他们钱叫他们自己去买。因为小孩子一养成自己买食物吃的习惯,不但健康要受损害,而且最容易走到偷窃的路上去。如果他们常有钱,他们必定任意乱吃,结果吃出病来。如果他们手中的钱不足用,他们势必设法偷钱去买食物。及至把食物吃下肚腹里去,一点痕迹也留不下。偷了钱买别的东西,有那些东西在,父母还容易查出来。惟独买了食物,一经吃完,什么证据也没有了。许多无知的父母因为爱儿女的缘故,常给儿女们钱,让他们买食物吃,真是最害儿女的事。
十三.不要给儿女积蓄大量的金钱,置买多数的产业。这样作最容易养成儿女倚赖的性情,使他们惰逸苟安,不求进取,结果毁坏了他们的一生。此外还有一种害处,就是使儿女们因为争夺父母的财产,演出兄弟阋墙骨肉相残的惨剧来。试看许多弟兄姊妹相争相吵,相咬相吞,残害谋杀,法庭涉讼的事情中间,有几件不是因为争夺父母的财产而酿成的。作父母的给儿女积蓄金钱,购置田产,本是想为儿女谋幸福,结果却是为儿女造成了祸害。你还不知道警惕么?
十四.留意你的儿女的婚姻问题。平日在这件事上给他们一种适宜的领导,不要容他们自己去瞎撞。到了适宜的年龄,一方面为他们留心物色适宜的对象,一方面同他们开诚布公的讨论,好明白他们的心愿与目的。作父母的不可用高压包办的手段去解决儿女的婚姻,也不可采取完全放任的办法。如果儿女(尤其是女儿)不好意思谈到自己的婚姻,作父母的更应当负责帮助他们进行,免得延误过了结婚的年龄,使儿女陷入苦境。帮助儿女进行婚姻的时候万不可注重对方的财产势力,这种行为不但最卑鄙无聊,而且常会酿成异日的痛苦和悔恨。
十五.如果你在什么事上亏负了你的儿女,就如说谎欺哄了他们,在你生气的时候,对他们说了不当说的话,作了不当作的事,或是因为听了别人的谗言,或根据你自己错误的观察,误会了他们,冤屈了他们,或是自己犯了罪给儿女留了不好的印象,就当诚实向儿女认错。这样作不但可以消除儿女心中的不平与恶感,和他们对你所存的坏印象,而且使他们明白认错是一种伟大尊贵的行为。他们既能钦佩你,又能受你的影响,自己也作不怕认错的人。大多数的人总以为认错是可耻的事,老于向儿女认错他们更认为是绝对不可以的。实际认错乃是最高尚伟大的行为。不论对方是什么人,只要你亏负了他,便当向他认错,当然儿女也不在例外了。
 第卅五篇、最聪明的人才会这样作
人都有过失,但人所最不容易看见的就是自己的过失。有过失自己却看不见,当然更没有希望离弃它们了。在这里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自己看见自己的过失,一个方法是每逢看见别人的过失便立时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这样每逢看见别人的过失,便是自己一个长进的机会,同时我们自然也就不会过严的去责备别人,去定别人的罪了。另外的一个方法就是甘心乐意的接受别人给自己的劝告和批评。我们不容易看见自己的过失,却容易看见别人的过失。别人也是这样,不容易看见他们自己的过失,却容易看见我们的过失。大多数的人看见别人的过失只是在背后批评谈讲,如果有人看见我们的过失,肯当面告诉我们,那真是最难得的事,那种人也真是最难得的人。这样的人是忠诚的人,是勇敢的人,也是爱我们的人。还有些人没有这样好,他们看见我们的过失不肯来同我们说,却在我们的背后批评,当我们直接或间接听见这样的批评的时候,我们不但不可因他们背后的批评而发怒,倒应当利用这个机会来反省自己,因为肯当面规劝我们的人不多,背后批评我们的人却是不少。如果我们每逢听见什么批评便藉着这些批评来认识自己,我们可以多看见我们许多的过失,可以有很大的长进。还有许多时候甲在背后批评我们,乙听见了以后便根据甲的批评来劝告我们。普通人一听见乙的劝告,一定要追问乙是什么人告诉他的。如果乙不说出来,他们便不承认自己有这事,如果乙说出来,他们便怪罪甲为什么背后批评人。一个聪明人决不这样作。他听见乙所说的话以后,一面谢谢乙的劝告,一面反省自己是不是有这种过失。如果有呢,就认错悔改,如果没有呢,也不妨对乙解释清楚,使他知道这是别人的误会或是别人恶意的宣传,他决不追问乙是什么人说的。许多时候我们的朋友听见别人传述我们的过失,不敢对我们说,因为他们怕我们追问他们是听见什么人说的。他们不说呢,似乎对我们不忠实。他们说呢,又怕连累了说的人,使我们对他们生了恶感。他们因为有这种顾虑,所以便缄囗不言。这样一来,我们所受的亏损便大极了。
前些年有一位弟兄听见别人批评我几样事,便写信劝告我。他所听见的都是些毫无根据的事是别人的误会呢,还是恶意的毁谤,我无从知道,我也不想知道。我写给他一封回信,谢谢他这样关心我,劝告我,同时我告诉他说,这几样都不是事实。以后这一位弟兄又有一次听见别人传述我的一件事,又写信来讯问我,我还未曾回信的时候,他来北京看我了,我给他事实和证据看,使他知道他所听见的是传言。我没有问他一句这种传言是什么人说的。所以他以后敢一而再的告诉我许多他所听见的事。如果有人听见别人述说你的过失,你追问他是什么人告诉他的,我敢说他只要稍有些头脑,下次他再听见你的什么事,他一定再不对你说。因为他知道他不告诉你是谁说的,你要误会他,他如果告诉了你是谁说的,你要和那个说的人发生纠纷。他为避免这一切的麻烦和痛苦,只有闭囗不谈。这样一来,你要失去多少得帮助的机会,你要受到多大的损失。如果你不求长进,不想离弃自己的过失向完全里走去,那就不必说了。如果你愿意长进,愿意作完全人,不论什么时候别人把你的过失告诉你,是他自己看见的,你应当感谢着领受,是他听见别人传述的,你千万不可追问是什么人说的。只要你反省自己,看看他所说的是不是真实的;如果是,就认错悔改,如果不是,就向他解释清楚,使他知道那是一种误会或讹传。纵使他告诉了你是什么人说的,你也不可向那个人发怒。你当知道许多人不够勇敢,不够坦白,或是和你不够熟识,因此他们看见你的过失不敢说,不肯说。只好对别人说一说,别人听见了以后才能来规劝你。那些人不敢直接对你说,那是他们的弱点,但你到底因为他们所说的而得了人的规劝,那样他们究竟帮助了你。同时你也应当自己反省,为什么有些人看见你有过失却不肯对你说,不敢对你说,是不是因为你不够谦卑,不肯受教?如果你够谦卑,你肯受教,别人规劝你以后你感激他们,你会看见许多人争先恐后的来规劝你。他们还用得着对别人说而不对你说么?纵使别人是出于恶意而批评你,他们所说的如果不是事实,何足以损伤你的毫发?他们所说的如果是事实,岂不是能够帮助你离开你的过失,使你往完全里去么?你不记得万事互相效力使爱神的人得益处么?许多圣徒口里虽然说他们愿意追求圣洁完全,事实上他们还是爱虚荣过于德行。不然为什么他们听见别人的批评论断便这样不高兴呢?许多时候神藉着我们的朋友对我们所发的忠告规劝使我们长进,又有些时候神藉着我们的仇敌对我们所下的批评论断使我们完全。能从这两种不同的人身上得着帮助,若不是最聪明的人实在是办不到的啊。
 第卅六篇、自取羞辱与败坏的捷径
“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箴十一章二节)。
“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箴十八章十二节)。
一个人得着荣耀和成功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这需要勤劳努力,黾勉前进;需要坚忍恒心,埋头苦干;需要忠诚尽职,守信践约;需要战兢戒惧,谨言慎行。积多日多月多年的劳苦奋斗,才可以得着荣耀与成功。大多数的人不肯付这种代价,所以他们总得不着这种良好的结果。最可惜的是极少数的人付了极大的代价,经过长期的努力,得着了荣耀和成功,可是他们稍一忽略,只犯了一样罪恶,便把他们多日劳力所得着的结果完全毁灭,以致陷入一种极不幸的结局,甚至比那些没有成功的人更凄惨可怜。这种罪恶却极容易为人所忽略。在人们未曾陷入以前,谁也不容易看见它的存在和它的危险,但在人们受了它的祸害以后,却又无法挽回所遭遇的损失。这种罪不像偷窃奸淫那样看着可耻,也不像杀人抢夺那样看着可怕。而且它是那些没有特别长处和成功的人所不能犯的一种罪。这种罪就是骄傲。这种罪是这样害人,是这样可怕,但很少有人惧怕它,防备它,很少有人看见它的危险性和它所加给人的祸害,甚至很少有人认识它的面目,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比这个更危险的就是许多人竟认为它是优点,是美德,是良友,是情人,甘心受它的陷害,丝毫没有觉悟。更可惜的就是这种罪所毁坏的都是社会中间的优秀份子,人类里面有所成就的人,其中也有一些在神面前特别蒙恩,被神重用的人。这些人能到这种地步,曾受过许多艰辛,付过多许代价,经过长久的岁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幸他们偶一疏忽,陷在这种骄傲的罪中,竟从极高的地位跌入万丈的深渊,不但前功尽弃,而且身败名裂,受辱蒙羞。天下悲惨的事中还有超过这个的么?
展读东方和西方的历史,遍阅古今人物的事迹,难数算有多少人都是因为骄傲以致在得了荣耀以后受了极大的羞辱,成了大功以后遭了悲惨的失败。他们自己因为骄傲受了羞辱遭了失败,已经足够令人惋惜的了,比这个更可惜的就是因着他们的骄傲酿出极大的祸端,使许许多多的人受了他们的连累。因为一两个人的骄傲,使千万人遭遇祸患丧失性命的事,在古时和今日我们随处都可以举出许许多多来。
我们曾否想过一个人存心骄傲的时候,会有多少罪恶连续着侵入他的心思和生活里面么?一个人存了骄傲的心,他便决不愿意有任何人比他再好,如果有了这样的人,他便不会不妒嫉他们。一个人存了骄傲的心,他便决不愿意有任何人看不起他,决不愿意听见任何人说他不好,如果有人这样待他,他便不会不仇恨他们。如果他存了嫉妒或仇恨的心,忿怒,报复,毁谤,凶杀,倾陷,残害,以及其他许多可怕的罪都会很自然的一样一样侵入他的心思和生活中。当扫罗王存心谦卑的时候,听见那些匪徒轻看他笑骂他,他都毫不在意。当他战胜亚扪人拯救了基列雅比人以后,有些人提议追讨那些匪徒的罪,扫罗竟起来拦阻他们,不许他们替他报仇。那种存心多么伟大!那种态度多么光明!但当他存了骄傲的心以后,他听见那些妇女唱歌说:“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他便立时恼羞成怒,抡起枪来要刺死大卫。大卫逃走了,扫罗仍不死心,竟千方百计去捉拿他,谋害他,甚至自己带领军队,不辞艰苦,从东追到西,从南赶到北,捉不到大卫决不肯罢休。这个大卫不但不是该死的,而且是对扫罗和以色列国都有大功的一个青年人。一个人的存心和行为前后怎么竟有这么大的差异?一个那样贤明可爱的国王怎么竟会堕落到这种地步?两个字就完全解答了这些问题──“骄傲”。没有一个骄傲的人不嫉妒人,不仇恨人的,除非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好,没有一个人不尊敬他。可是那样一来,他所犯的罪一定更大,他所惹的祸也一定要更多。
一个人存心骄傲的时候他也一定要胆大妄为,作出他以前所不敢作的事来。因为那时候他感觉到世上只有他最有智慧,最有本领,他一定看不起任何人,甚至连神都看不起。他想只要他愿意作什么事,便都可如愿以偿。因此他便丝毫没有顾忌,没有戒心,任意蛮干起来。他却不明白他所知道的和他所能作的都极为有限,他更不会想到比他有智慧有本领的人到处都有,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能起来制服他,毁灭他,致他的死命。如果他不存骄傲的心,他能看见这一切,明白这一切,因此常存恐惧戒慎的心,不敢轻易举足,轻易动作,自然也就不致惹出祸患来。但当他存心骄傲的时候,就像一个人喝醉了酒那样乱闹起来,又焉能不招来祸败呢?
一个人存心骄傲的时候,他一定看任何人都不如他自己,因此也就自然而然的轻看别人,侮辱别人,把别人践踏在脚下。受他轻看侮辱的人中间有几个能逆来顺受丝毫不与他计较呢?向他无所乞求无所希冀的人当时就要反抗他,侮辱他。向他有所乞求有所希冀的人当时虽然不敢有什么表示,但心中一定对他怀恨,准备得机向他施行报复。这样一来,他的骄傲便为他树了许多仇敌,迟早他要受这些仇敌羞辱,遭这些仇敌的毒手。
世上的道途充满了荆棘陷坑,我们每日所遇见的人也是千形百样,撒但的诡计又是推陈出新,我们每日战兢恐惧着度生活还怕遭遇失败与祸患,那敢稍有大意疏忽。但我们一存心骄傲,便会忘记了这一切,大着胆子向前乱闯,焉能不惹出大祸来呢?一个人在心高气傲的时候就是这样不顾一切。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他更不想到世上还有危险失败与祸患。他以为世上没有他所不能作的事,也没有敢与他抗争的人。他把自己估价估得过高,却把别人估得过低。他的自高使他陷于自欺,他的自欺使他陷于祸患当中。一个人越成功,他越容易骄傲,越骄傲,他遭遇的失败越惨重。越是有特长有成就的人越需要特别预防这种可怕的罪。
我是说一个人在成功以后应当防备骄傲的罪么?不,这时才起始预防已经是太晚了。其实这种罪恶的病菌早已潜伏在每一个人里面。没有适宜的环境,它不能蔓延发展。一到成功以后,外境已经适合了它蔓延的条件便一发而不可遏止了。因此要希望不受这种罪恶的害,就应当时刻儆醒,求神保守我们的心,不容它在任何时间有一点骄傲狂妄的思想,也要常记念经上的教训说: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十四章十一节)。
“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彼前五章五,六节)。
 第卅七篇、怎样作一个不讨厌的人
一个人无论与什么人同处总能不讨人的厌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很伶俐很聪明,许多人很有学识有本领,然而与人同处的日子一久,便使人厌烦。最令人痛心的就是许多人很热心信主,但是到处讨人的厌烦,人看见他们就起不快活的感觉,就想远离他们。如果人厌恶他们是因为他们对主忠诚,是因为他们不与世浮沉,是因为他们见证世人罪恶,是因为他们不与罪恶妥协,那是最好无比的事。这种基督徒虽然被人厌恶却受主的欢迎,可惜大多数的基督徒讨人的厌并不是因为他们像主,正是因为他们不像主,因为他们有许多过失是他们自己不知道不注意的,因为他们任性,因为他们自私,因为他们无知。为要帮助这些人,我特意提出以下的一些忠告来。
一.不要专顾自己的好处一点不想到别人。一个自私的人是一个最讨人厌的人,人与人同处过着一种共同的生活,本来应当彼此帮助,彼此顾念,这样才能发生彼此中间的感情和友谊。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的好处,就足能招来别人的厌烦和恶感,何况人一存自私的心不但不顾别人,还要夺取别人的好处归给自己,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会作各种损人利己的事,不用说受过他损害的人要厌恶他,就连未曾受过他损害的人也厌恶他。人所以自私就是因为过分的爱自己,愿意自己享受,结果弄得到处讨人厌恶,吃尽了诸般的痛苦。弄巧成拙,既可恨又可怜。
二.不要贪别人的财物。人一贪爱别人的财物,便会存各种卑鄙的思想,作各种卑鄙的事有各种卑鄙的表现,因此便招来别人的厌恶。偷窃欺骗侵占攘夺等等的罪恶都是起源于贪别人财物的心,这不需要我们一一细说了。一个人存了贪爱别人财物的心,纵使不至犯这些大罪,也不免希望别人把他所爱的财物送给他,因此就会开囗向人索取,或是示意于人,或是向人借用,以后总不归还,或是用别样不光明的方法把别人的财物弄到手中,一个人一有这种行为,无论与什么人同处都不会不讨厌的。要避免这种失败,第一步就是不要贪爱别人的财物。要紧紧记牢,对别人的财物决不可起一点贪爱的心,如果起这种心思便是犯罪。不起贪心便不会再有那些讨厌的表现和言行了。
三.不要自己夸扬自己的长处。一个人有长处本来会得别人的尊重敬爱,但如果他自己夸扬,别人尊重他的心便会变为藐视,敬爱他的心便会变为厌恶。你也许不知道在你自夸的时候别人对你有什么感觉。但你可以想想你听见一个人在你面前夸扬他自己的长处的时候,你是否看不起他,是否厌恶他,这样你便知道你夸扬自己的长处的时候别人对你所抱的态度了。真有许多长处的人若是常常自己夸扬,都会减低他的价值,何况你所有的那点长处算不得什么呢。智慧人所说的话语我们总不可忘记。他说:“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囗自夸;等外人称赞你,不可用嘴自称。”(箴廿七章二节)。
四.不要用虚伪待人。一般人都以为一味迎合人的心理可以讨人喜欢,因此他们便预备许多假面具,见一种人带一种假面具。他们永远是顺着人情说人所喜欢听的话。他们不把他们的真心对人拿出来。他们为讨人的喜欢可以认黑作白,以非为是。他们不得罪任何人,他们不与任何人反对。他们心里不赞成的事向人可以表示赞成。他们不预备去作的事囗头上却应许人去作。他们对人无论心里是爱是憎,表面上总是敷衍应酬。他们以为这样作可以永远不得罪人,永远不讨人的厌,永远自己不受损失。却不知道这种人弄到后来到处讨人的厌恶。那些诚实无伪的人虽然当时受人的反对轻看,攻击笑骂,可是到了后来却受人的钦佩敬爱。就连那些自己诡诈的人也不能不从心里尊敬佩服诚实无伪的人。无论什么人都喜欢和诚实的人同处共事,因为与他们同处决不会受欺骗被暗算,更不必终日提心吊胆的防备他们。
五.不要向人索要财物。一个人向别人索要财物不但损自己的人格,堕自己的志气,也最能讨人的厌恶。因为你这样作的时候,如果人甘心乐意给你,还没有什么问题,如果他不甘心,便发生事故了。他不给你恐怕使你难堪,他若给你,又不甘心乐意。这样,他便立时对你起了厌恶的心,他会从此看不起你,远离你,憎恶你。就是一个人曾屡次送给你财物,你也不可因此就认为可以向他索要。当知道他自动的送给你的时候是他甘心乐意,但你向他索要的时候不见得他一定甘心乐意,更不见得他那时候仍然有力量。一个人如果常常向人索要财物,他会到处讨人的厌恶。
六.竭力避免借贷。轻易向人借贷的人最容易讨人厌恶,一个原因是因为怕他见了面就要借贷,另一个原因是常借贷的人一定不容易保守信用。一个常向人借贷的人因为习惯了欠债便不觉得那是亏欠人的事,因此很容易久借不还,这样一来,必定因此失去信用。有的时候应许到什么时候偿还,及至到时候竟忘记以致没有偿还,或是事实上没有偿还的力量,以致不能偿还。在这种种情形之下,信用便会完全丧失。一个没有信用常亏欠人的人焉能不讨人的厌呢?
七.不要谈起话来总不完结。有些人很健谈,很喜欢说话,他们一开囗便会从东扯到西,从南拉到北,一小时,两小时,三五小时,七八小时谈上半天,谈上一夜,他们也有得话可说。这种人能成为极受人欢迎的人,也能成为极讨人厌的人。如果他们明白别人的心理,别人喜欢听的时候他们便发言,别人不喜欢听的时候他们便闭囗,他们可以得到许多人的好感,别人因他们的健谈喜欢亲近他们。但如果他们开了囗便闭囗不起来,不问别人喜欢听不喜欢听,也不问别人忙不忙,更不问他们所说的别人了解不了解,别人感不感兴趣,甚至别人困倦到闭目思睡,或是焦急到抓耳挠腮,他们也满不在意,还是絮絮不休的谈下去,这样,必定弄得人再不敢同他谈话,再不肯听他谈话,甚至见了他的影子便远远躲开。就是你的谈话使人感兴味,使人喜欢听,也应当谈一些时候中间停顿一下,好使别人有机会发言,有机会表示他们的意思,有机会质疑。有机会告辞。一个人谈起话来如同地球围绕着日头转动不停,决不会不讨人厌的。
八.不要过问自己无权过问的事。有些人会作事,喜好作事,不论到那里总喜欢过问别人的事,这也是极讨人厌的。在你自己工作的范围内,自然是越殷勤越好,越负责任越好。但在别人的范围内,你若越俎代庖,要替别人负责任,要干涉别人的事,便不免讨人厌了。比如说你在一个学校里作教员,却去过问校长的事,要替校长负他的责任;或是你在一个医院里作医士,却去干预院长的事,或者不待院长的托付便替院长去支配院中的职员,那便要讨人的厌了。自己当作的事不殷勤去作是不忠心,自己没有权柄过问的事却殷勤过问便讨人厌了。我知道一个无知的人,他住在别人家中的时候,竟卖弄殷勤,斥责人家中的仆役,替主人查问家中的物件,因此惹恼了那些仆役。他们说,“我们吃我们主人的饭,得我们主人的钱,他是作什么的呢?”他们预备起来打他。他也许想这样作可以讨主人的喜悦。岂不知不但那些仆役们不肯服他,就连主人也不会喜欢他。请想谁愿意一个外人跑到自己的家中来替自己在家中作主人呢?不论是在家庭中,是在社会里,是与朋友同处,凡不是你有权柄过问的事,若不经人的请求,就不必越俎代庖。
九.要严守规则。一个人无论到那里总是任意而行,不背遵守规则,也是极令人厌恶的事。到一个会场去不守会场的规则,到一个医院去不守医院的规则,到一个学校去不守学校的规则,到一个人家去不守人家中的规则,这要给别人多大的难处。别人干涉你罢,碍于情面不好开口,不干涉你罢,不但别人要受妨害,而且这个门一开,大家不免群起效尤,前途简直不可收拾。如果干涉你的时候,你不但不引咎自责,还怪别人不给你留情面,势必弄出无穷的纠纷,这样一来,你便到处讨人厌烦了。我们若不愿意作一个讨人厌的人,就当本着古人所说,“入国问禁,入乡问俗,”的教训,无论到那里要留意那里的制度规则,严紧遵守。不但不要惹人的干涉,而且不要给别人一点难处。如果我们不能遵守那里的规则,我们根本就不当去。若是去了,就必须完全遵守那里的规则。
十.不畏性情孤僻与人异趣。有些人性情孤僻,无论什么事总是与人异趣,这也是极讨厌的事。他们与人同处总是喜好标奇立异。他们“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大家喜欢往东,他们却坚持非向西走不可。众人主张吃甜的东西,他们却定意非吃辣的不可,如果他们真是为真理为正义的缘故不肯与人同流合污,那真是极可敬极有价值的事,但他们并不是这样。他们完全是任性。他们在大家谈笑的时候躲在一旁,既不言又不笑。他们总觉得人人不顺他们的心,不合他们的意。他们觉得别人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可厌恶的。他们看什么人都不好。他们觉得只有他们的人生是标准的人生,赶不上他们的便是不够资格。他们不怕人的攻击和反对。他们自己觉得非常的清高。他们并不是坏人,但他们是讨人厌的人,他们生活在世界上不能给别人什么供献,也不能使别人得什么益处,但他们给别人的难处却不少。他们使别人受了许多的苦,他自己受的苦更多。阅者中间如果有这种人,就当快些觉悟,快些转过来。
十一.要珍惜别人的财物。我们不可贪爱别人的财物,但我们却不可不珍惜别人的财物。到别人的地方去,对于别人的房屋、陈设、器具、书藉、被褥、衣服,都要十分小心,不可污损,不可毁坏,不但不可故意污损毁坏,也不可因为忽略粗心以致污损毁坏。有些人对自己的财物不知道珍惜爱护,他们对别人的财物也是这样。就是因这一点便讨人的厌恶。有些人并不是坏人,但因为他们不知道珍惜别人的财物,以致到处讨人厌恶,真是一件可惜的事。住在别人家中的时候,用人的东西也应当尽力节省。就如烧煤,点灯,用水,等等的事,都要比在自己的家中更节省。常有人因浪费别人的财物就惹起别人的憎嫌和恶感。
十二.不要轻易借用别人的东西。一个人习惯了借用别人的东西也是一件讨人厌恶的事。一个原因是使别人到用东西的时候不在手下,没有得用,因此便感觉困难,第二个原因是常借用别人的东西就不免有时污损或遗失,以致使别人受损失感苦痛。请想如果你的东西被人借去,到你要用的时候你竟没有得用,你心中焦急不焦急呢?或是别人把你的东西借去,当借走的时候还是新的整的,到他送回来的时候已经变成旧的破的,你心中乐意不乐意呢?还有的时候那向你借东西的人来告诉你说他把他所借的东西遗失了,那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呢?若不是必不得已,总不要借用别人的东西。如果借用别人的东西,在你用完以后就当及早送还。在你使用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应当特别留意,不要毁坏,不要污损;用别人的东西应当比自己的东西加倍的小心,如果不慎毁损或遗失,就当设法买新的补还。你没有力量赔偿的东西千万不可向人借用。恐怕你毁坏了或遗失了,不能赔偿,便要大大作难。赔偿呢,你没有力量,不赔偿呢,又对不住人。这样不但使人受亏损,自己也不免讨人厌恶了。
十三.不要讯问别人所不愿意告诉你的事。有些人很坦白光明,他们自己的一切事都不怕叫人知道。但大多数的人总有一些不愿意使别人知道。有些人不愿意别人知道他们有多少财产,有些人不愿意别人知道他们生活的状况,有些人不愿意别人知道他们收入的多寡。有些人怕别人知道他们的富足以致受到损害。有些人怕别人知道他们的穷苦以致看不起他们。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先人或自己本人出身寒微,所以不愿意别人问到他们的出身。有些人因为自己的家中有一些不光明的事,所以不愿意别人讯问他们的家事。有些人已往的生活中藏有一些痛心的事,一提起来就使他们伤心难过。这些人对于他们所不愿意人知道的事总是讳莫如深,最怕别人讯问他们。如果你鲁莽冒失的问他们这些事,便不免使他们作难,使他们说谎,有时还会引起他们的不快和误会,以致他们以为你是有意要揭发他们的短处,使他们受羞辱,有时因此竟会惹出很不幸的结果来。除了最知己的朋友以外,总以少问别人家中的事为妙。就连其他的事,如果别人表示不愿意告诉你,你就不要再往下追问了。
十四.不要勉强别人随从自己。与别人同处不要凡事只任自己的性,勉强别人随从自己。自然你有责任干涉你应当过问的事,你也必须用你的权柄执行你的职务。但那些你不应当干涉的事,你就不可强迫别人随从你。一个人如果总勉强别人随从他自己,他一定要招人的厌恶,使人不愿意和他作朋友。一个人与妻子同处总勉强他的妻子随从他,或是一个女子与丈夫同处总勉强她的丈夫随从她,这个家庭一定要多有纠纷。若不是与是非善恶有关系的事,就是父母也不可总勉强子女随从自己。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自由,只要他不越出他的自由的轨道以外,你就不必去干涉他。如果你凡事总要勉强别人随从你自己,那便无异乎剥夺别人的自由,请想那如何能不讨人的厌呢?父母子女夫妻朋友中间,尚且不可勉强别人随从自己,与家中别的人同处,或与邻舍同人往来,自然更不可勉强他们了。
十五.不要使别人因为你的缘故感觉痛苦遭遇损失。一个人与别人同处总使别人受痛苦遭损失,也决不会不讨人厌的。我们不但不可因为自私的缘故使人受痛苦遭损失,也不可因为疏忽大意的缘故使人受痛苦遭损失。别人忙碌的时候你不可与他絮絮长谈。别人专心作事或读书的时候你不可在旁边搅扰他。别人休息睡眠的时候你不可发出什么声音来。别人伤心难过的时候你不可高兴快乐。别人吃饭的时候你不可提什么污秽的东西。别人患病的时候你不可说什么令他忧愁恐惧的事。别人有什么隐藏不愿意人知道的事,你不可为他宣布。别人身体上有什么残疾缺点,你不可引为笑谈。别人的东西你不可随便使用。别人的事务你不可任意过问。无论在什么地方,总要凡事为别人设想,体恤别人,不给别人难处和不便。这样,你不但不会讨人厌恶,而且能到处得人的喜爱和尊敬。
十六.不要想别人应当爱你。一个人如果常想别人应当爱他,他得了别人的恩待一定不知道感激,而且还常会对别人发出不满意的态度和言语来,怪责别人待他不好。他总觉得别人照他所希望的好待他,不过是别人当尽的本分。如果别人他不能照他所希望的那样好,他便觉得别人亏负他,对不住他。这样的人对任何人都不满意,没有好感,纵使别人竭力的爱他好待他,也不会使他满足感恩。请问谁能喜欢与这种人同处与这种人相交呢?一个人若不愿意作这种讨厌的人,就当想到自己本没有权利得人的爱,如果有人爱我,那是别人待我的恩情,我只能表示无限的感谢。如果别人不爱我,那也是理所应当的,我不能表示一点不满意。无论是家中的人,是朋友,是邻舍,是同学,是同事,是本家,是亲戚,我总不该要求一个人的爱,不该希望一个人的爱。别人无论对我有什么爱心的表现,为我作了什么事,不论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我都应当表示谢意。一个人如果这样存心,他不但不会讨人厌恶,而且要得着许多人的喜爱。不要求人爱的倒得了人的爱。那要求人爱的,倒弄得到处讨人的厌恶。孰智孰愚?何去何从?我们总该明白了罢。
十七.对不深认识没有深交的人不可太亲密随便。与亲近的朋友同处自然不当太拘泥客气,过度的拘泥客气使你总不能得着知心朋友。但对不深认识没有深交的人却不可过于亲密。因为你不知道他的心意如何,性情如何,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否爱你,更不知道他喜欢不喜欢你对他那样亲密随便。如果他根本不爱你,对你没有好感,不喜欢你对他那样亲密随便,他便要厌恶你了。也许他爱你,也对你有好感,但他的性情拘谨,不喜欢与朋友太亲密随便,你却以为他和你一样,你也不免要讨他的厌恶。因此你与一个人初交往的时候还是要谨慎些,客气些,不要像对你家中的人或你最近的朋友那样亲密随便,既可免讨人的厌恶,又可免异日的后悔。及至你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他有了深交以后,再慢慢的亲密起来,就没有危险了。
十八.不要成为别人的重担,要担当别人的担子。无论与什么人同处,总不要使别人因为你在他们旁边便增加了重担。(患病的时候在例外)。自己当作的事不要叫别人去作。不要使别人多为你受劳累。若不是人接待你,不要轻易到别人的地方去投宿。不要随便吃贫苦人家的饭。若不是万不得已,不要请事工忙碌的人为你作什么事。若不是因为患病,总要劳力作工供给自己的需要免得累着别人。住在别人的家里更不可等候别人服事你,而且应当尽力帮助那家中的人,托人为你作什么事以先,要仔细想想会不会因此使他作难。如果使他作难,就不要麻烦他。就是在你想他不会因此作难,也应当问问他有没有难处。如果他实在说没有难处,你再托他去作,如果你托别人作什么事,或向人要求什么,他有作难的表示,你便不可再继续请求。你若和别人一同旅行,最少也应当照应自己的行李什物,能帮助别人更好。总不可自己什么都不过问,使别人为你照应东西。旅行的时候一切的费用,也应当照数分担,不可使别人为你费钱。一个人如果常成为人的重担,一定会到处讨人厌的。
十九.要常常使你的脸,你的手,你的口,你的牙,你的身体,你的衣服,和你的一切东西都清洁。一个不注意清洁的人与那些和他同调的人同处倒还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与喜爱清洁的人同处一定会讨厌的。喜好清洁的人不愿意看见污秽的东西,不愿意闻臭恶的气味,如果你的脸面,你的身体,你的口腔,你的牙齿,你的衣服,以及你的脚,你的鞋,都不清洁,都发出臭味来,他们一定要厌恶你,远离你,不愿意多同你在一处。纵使他们当面不给你难堪,他们心里也要藐视你,厌恶你,那真是与你很不利的事。因此你不但要常使你的脸面清洁,也要常常洗澡,使你的身体清洁,夏天尤其重要。每日要刷你的牙齿,如果你的牙上有刷不掉的黄色或黑色的积滞,应当到牙医生那里去,请他们为你洗险。有些人脸上很乾净,衣服也相当的清洁,就是满囗的牙齿污秽难看,使人的眼睛不舒服,真是一件可惜的事。当竭力使你的衣服清洁。衣服无论新旧,只要清洁整齐,便会美观。我们不能常穿新衣服好衣服,但我们都能穿清洁的衣服。只要你的手殷勤一些,常常洗濯你的身体和衣服,你会因此得到许多人的喜爱欢迎,作你劳苦的代价。与别人同住的时候,也要使你的被褥,盥漱器具,和一切应用的什物都清洁,免得招别人的厌恶,惹起别人不快活的感觉。
二十.要注重礼貌。不要以为礼貌是一件小事。许多人就因为忽略礼貌便招人憎恶藐视,因此受到很大的损失。你最初与一个人见面的时候行礼适宜不适宜,谈吐文雅不文雅,动作大方不大方,进退中节不中节,常会在他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他或尊敬你或轻看你,使他或喜爱你或厌恶你。平日家居或与人往来的时候,应当留意怎样坐立行走,怎样谈话应对,怎样行礼致敬,怎样酬酢授受,怎样敬老,怎样款客,怎样待人,怎样接物。适当的礼貌必须每日每时随地注意。积久成为习惯,无论遇见什么人便能应付裕如,因此得人的敬得人的爱。一个谦恭有礼进退中节的人决不会讨人厌的。
 

 


 



版权信息


浙ICP备08010045号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