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大学
学校介绍
沃野大学学报
象山学院
报告厅
哲学系
专业学院
研究院
神学院
贺敬之、柯岩专栏
亚洲作家协会
代理招生专栏
唐郁文专栏
我的歌
长篇连载
书画院
图书馆
活动中心
中小学
有关知识
业余摄影展
唐氏家族及其他
后台管理
胡恩余专栏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胡恩余:以马内利
胡恩余:西门彼得
胡恩余:365天福份
留言反馈

唐勇先生201005
唐勇的微博
一红天下网*唐氏资料库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胡恩余专栏  

 

    胡恩余

  

事奉神乃是最高的荣耀

 

-,是神高举我们,优待我们

奉献乃是神高举了我们,不是我们优待了神。是神收留你这个人,神优待你,神收留你的东西。所以是神优待你。不是你给神面子,乃是神给你面子。神收留你这个人,乃是神对你的最大优待。我如果跪在神的面前,神肯赐下火来,乃是神优待我,神收纳了我的事奉。人奉献给神,以为是自己委屈了,那里知道,神肯接受你,这乃是神的怜恤,为甚么你要斤斤计较呢?你要学习挤到祂面前,爬到祂面前,跪到祂面前来事奉神。人要学习在神面前俯伏下来。不是我们求你们到神面前,乃是你们求着要到神面前。

二、是神给我们利益,是主大能救恩的结果

今天我们只怕给神给得太少,只怕神不要。我们奉献是我们给神利益呢,或是神给我们利益?是我们优待神呢,或是神优待我们?我们到神面前,只怕不被收留、不被悦纳;只怕给神太少,怕神不要。所有认识神的人都要说,主阿,这里还有一些,还有一些。所有曾经有一次见过主的人,都是把一半送给穷人,而没有难处的人。主对撒该说,今天救恩临到这家。(路十九9。)今天许多人没有看见主救恩的大,所以才有难处。救恩不只叫我们灵魂得救而已,得救乃是说,从所有的事物里面出来。让我们记得埋葬的故事。为甚么我们去受浸?受浸乃是宣告说,我们这班人由世界里面出来了。我们不是请三、五个人来事奉,就可以解决问题。今天我们需要全体都起来为着福音。同工们往前的路,要求是相当的厉害,需要是相当的大。为着中国的福音,为着同工的往前,我们需要有重新的奉献。

三、抓住机会

今天我们在一起,我想我有一点话要说。我们先看两处的圣经。

歌罗西四章五节:『你们要爱惜光阴。』

以弗所五章十六节:『要爱惜光阴。』

我这几天有一个意思,要和你们谈一件事。刚才我们所念的两处圣经,『光阴』这两个字,在希腊文有好几个字。在这里两次所用的,不是『chronos,』乃是『kairos。』这一个字,单指『光阴』就不够。希腊文里,好几个地方把别的字连在一起的时候,就把它繙作『机会。』比方:加拉太六章十节说,『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意思就是趁着机会行善。这些字在圣经中,给我们看见主对于机会的思想。主对于机会,是非常之重视的。刚才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所说的『光阴,』你可以把它繙作『爱惜机会。』我不知道你们对于机会两个字有多少的领会。我一直想,我们所失去的机会,也不知道有多少。有许多的事,我们在消极方面,也不知道失去了多少机会。有的事是我们能作的,我们没有作。有的人是我们能救的,我们没有救。有的地方,聚会可以起头的,我们没有起头。有的弟兄,是我们可以得着的,我们没有得着。我们失去了许多机会!将来在主面前,我们要有何等的懊悔!什么都是迷糊的,什么都是不清楚的,我们不知道失去了多少机会!

在主所定规你的日子中,也许昨天乃是你一生一世最大的日子。而你昨天还是平平常常的过去了。这个叫作失去了机会。所以一个学习事奉神的人,不应当昨天如何,今天仍是如何。如果昨天如何,今天仍是如何的话,就是一个失去机会的人。我们如果不知道主今天要作什么事情,如果不知道今天要发生什么事情,这个就叫作失去机会。

比方说,在上海,起头的时候,弟兄们不注意聚会所的需要,因此不知道失去了多少灵魂。我要对省钱的弟兄们说,钱是省了,灵魂花了!本来可以多救几个灵魂的,就是因地方不够,结果灵魂丢掉了。丢掉一个灵魂,就是失去一个机会。灵魂被我们的省钱失去了。现在我们以为从哈同路到南阳路,已经尽了我们所能的。我们没有想到,我们在主面前如果没有把机会丢掉,有的聚会就不会起来。是我们失去机会,才有某种聚会的产生。我们最容易在一个地方作了工,当作奉行故事作了工。我们每一个主日讲讲道,每礼拜有一次造就聚会。每礼拜得了十个人、二十个人,我们就以为可以了。那知主在一天是要我们得着一千的,却被我们丢掉了九百多。我们是丢掉了许多机会,我们是失去了许多机会。

我在这里看,可能主在杨树浦所要得着的人,要比在南阳路得着的人还要多。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可能主在北四川路所要得着的人,要比在南阳路得着的人还要多。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可能主在南市所要得着的人,可能比在南阳路得着的人还要多。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所以每一个作工的人,每一个事奉神的人,就不能因目前所作的觉得满意。一切满意目前的人,都是失去机会的人。神所要作的大的事,我们不知道。以十三亿七千万人口的中国,还只有几千万的基督徒,我们不知道所失去的机会已经有多少!我信,神所给我们的机会,远超过我们所能想的。神所给我们的机会,我们如果能抓住,一直抓住的话,工作的发展,就能像神所要发展的一样。工作没有发展到像神所要发展的一样,是受了我们的限制。盼望这限制到今天为止,到这里为止。

我盼望有一天,当我们到主面前的时候,我们把年轻的弟兄都请来。我们把一九三年,或一九三五年,或一九四九年的日历寻出来。那时我们如果都知道像主知道一样,就要看见一九三年一月一日,主定规给我一个机会,要我那一天到北四川路去救二十个灵魂。但那一天我不到北四川路去,而到南阳路来,那一天我失去了机会,我失去了二十个灵魂。我把一月二日看一看,那一天主要我到浦东去开一个布道会,也许在六个月之内,要得着五百个人。但是,那一天,我没有去。我又失去了一个机会,失去了五百个灵魂。一月三日,主给我一个意思,要我去寻某某个人。这个人,也许再过五年是主所大用的人。主要用他救整千整万的人。但是,那一天我因怕热,懒惰,竟没有去。我又失去了机会,失去了寻一个主所要大用的人。就是这样一日一日翻看,在你一生之中,主不知道给了你多少机会,而机会竟然都被你失去了!

为什么圣经把『光阴』繙作『机会』呢?因为『机会』是在时间里。天天都有主所给我们的机会。所以今天我们只有低头向主说,主,你今天安排什么机会给我们,我们不知道。没有一天主没有安排。天天都有主所定规的。天天都不失去主所给的机会,这个人就是神所能用的人。主,你预定我们明天租一个地方,我们租了。主,你预定我们把某人带过来,我们把某人带过来了。请你们记得,一件事情了了,第二件事情又来。第二件事情了了,第三件事情又来,第四件事情又来。这些事,一直接连传下去,不知道要发生多大的事情。就好像把石子投在水里,它一圈过一圈的一直出去,一直有波纹到边沿。你这样作,就是不失去机会,就有不可计算的果效。这一个机会一丢掉,可能有一个波纹,受了你的影响停止了。

有一个不识字的补鞋的人,谁知道他会变作慕迪?如果那一天有人失去机会,世界上就少了一个慕迪。谁知道腓利那一天到旷野遇见那一个太监,(徒八2639,)整个非洲的教会,就从那一天起头。在非洲的教会,是比在欧洲的教会还早的

到底有多少机会,我们不遇见,我们不知道。清早起来,世界什么都是亮的?(日光。)世界什么都是黑的?(前途。)引到什么事情,我们不知道。为这缘故,我请求你们弟兄姊妹,天天在主面前,看见神所赐给的机会。凡是将来回头看见的机会,盼望今天就看见。今天主替我安排几个机会,今天我就能看见。今天能看见主所安排的,这就是赎回光阴的意思。如果你和我不失去机会,主就不知道要有多少的得着,工作也不知道要发展到何种的地步。

要不失去机会,我们就需要有属灵的训练,我们就需要有属灵的感觉。有属灵的感觉,一有机会,我们就能感觉。有属灵的训练,一有机会,我们就能看见。我们不能让机会丢掉。绝不能元首有安排,而我们的眼睛是瞎的。绝不能元首有感觉,而我们的感觉是麻木的。我们拼也得拼上去。一有机会,就得抓住。没有这种训练,没有这种感觉,就主所定规的机会要被我们失去。一天过一天,我们要变作失去机会的人。

我们有一天到主的面前,我们一生一世所认为满意的,那一天我们可能要变作懊悔。我们赶不上神的定规。我们是一个不忠心的人,我们是一个愚昧的人。主安排十个机会,也许我们一个都没有摸着。我们站在审判台前,真正是有祸的人!我们不知道丢掉了多少机会。经常奉行故事的工作,而把神所赐的机会都丢掉了,我们有祸了!

什么时候,教会把一千埋藏在地里,以为一千是无用的恩赐,以为一千是不够事奉,不给这一千有生产的机会,就是大错,就是大的损失。因为本钱必须拿出来,才有机会去赚钱。把一千埋在地里,就是叫属灵的恩赐没有应用的机会,并且是停止了它的应用。机会就不可能得着了。这就叫作掘地埋金。这是愚昧的事,也不知道失去了多少有用的机会。

我的感觉是主在我们中间可以作再大十倍的工作。我不说几万几千倍的工作。我说再大十倍的工作。但我们今天作不出。对于机会不去抓住,我们已经满意了!我们以为在南阳路聚会所已经盖成了,一辈子就是这么回事了,就是到这里为止了。所有的机会都给我们失去,都给我们埋了,从今以后,再没有机会了。弟兄们,你们要从睡觉里醒过来。前面的机会不知道有多大。那个可能发展到神所要发展的地步。我们要带神的儿女走上神所定规的路。我们一天过一天要趁着机会来走前面的路,来作前面的工。

我想,你们负责弟兄要充满了抓住机会的感觉,充满感觉要利用神所给的机会。你们每一次的断案要准确。每一次的断案,不要只顾到目前。每一次的断案要顾到与神所给我们的机会合不合。我想,我们的感觉若是敏锐,我们就要知道有几件事情叫我们惭愧,有几件事情叫我们欢喜。有一次我那样作,我失去了多少机会。那一次我该去看唐弟兄,却去看了张弟兄。那一次该八点出去作一件事,却迟到九点才出去。那一次该向北走,而我却向南走。因此我失去了多少机会,我只有懊悔。也有许多事,我要感谢神。差不多那一天我要错了,结果主保守我没有错。那一天我该去探望邢弟兄,我几乎转向去看杜弟兄,我差一点失去机会,结果主保守我没有失去。那一天我应该朝南走,差一点我朝北走,结果主保守我没有朝北走。就是主把我那么一转,关系也不知道有多大。是神保守了我,叫我抓住了那机会没有丢掉。

盼望我们还没有到那一天,多多学习交在主的手里,学习训练我们属灵的感觉,学习训练我们属灵的眼光。如果两个都差,一遇见事情,我们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天天都当如此作。每天所遇的事情不一定都是机会。机会是日子赐的。机会不是常有的事。时间是常有的,而机会不是常有的。机会是在时间里。时间是长远不断的。但机会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我们今天一有机会就要觉得,一有机会就要顶上去。

另一面,我们要有属灵的眼光。一有机会,我们就能断定。一有机会,我们就能掌住。我们必须快一点。一个机会过一个机会,如果我们都不让它失去,教会那个发展,就不知要到何种地步。那一个发展,要远超过我们所能想的。

今天不是主不给我们机会;今天乃是我们失落了机会。我们弟兄个个要起来。教会负责的弟兄要起来。我们不要放弃神所给我们的机会,你们看见神祝福常受弟兄作工,他的长处就是不放鬆每一个机会。难得有一个机会不被他用的。一有机会他就应用。如果你放弃机会,神的工作,就要因你受限制。

神的旨意,一大半在神的机会里。有一天当你站在神面前的时候,你要看见,神的旨意,一大半就是神所给的机会。能认识那个机会,就认识神的旨意。这是相当严重的事。但以理十一章三十二节说,『认识神的子民,必定开拓;』(原文;)意思就是说,神的子民,必定开疆拓土。所以越认识神的旨意,就越能抓住机会。凡是停在这里的人,都是奉行故事的人。认识神的人,绝不奉行故事。

我要对在上海的弟兄说,你们必须开疆拓土,不好停在这里。有多少个弟兄就够了?不够。你们要一直去,一直不停。每一次都好像作不够,每一次都像事没有了。不能什么事情安排到平稳了,可以安逸无事了。教会的事好像是无了时,好像是常起头的。第一件事没有好,第二件事又来了,第二件事没有好,第三件事又来了。自己看是作好了,这一个是巴比伦的原则。是尼布甲尼撒有一天在那里夸耀说,『这大巴比伦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为京都,要显我威严的荣耀么?』(但四30。)自己看自己作好了,这是巴比伦的原则。教会是一件连着一件,一件还没有作好,一件又来了。是一直不停的开拓着。

我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有一个盼望,就是弟兄姊妹在这里不失去这个特别的机会。没有机会有这么好,没有机会有这么多。我们稍微开起眼睛就能看见。我再说,我们不能失去机会。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机会拉住,就有的事情不会发生。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机会拉住,就有的地方不会长出一个别的东西来。乃是因为弟兄们懒惰、不行,所以才有别的东西产生。弟兄们总应当开拓行事。神一动,我们就动。我们不放弃任何的机会。

我满意神所给的机会。一个机会一来,钱来了。一个机会一来,灵魂来了。一个机会一来,工作来了。门才开启一点,就得进去。但难处在机会不等我们。神开路,叫我们作某件事,我们就得作。过了时候,机会已经过去了。今天不作明天作,机会已经失去了。今天和弟兄谈话有用处。等明天谈,没有用处,因为机会已经失去了。我们必须有属灵的眼光,我们必须有属灵的感觉。我们要求神保守祂所给我们的每一个机会。

最近我的感觉有个大变动。主在这里要我们感觉敏锐。一错,神所给的机会就丢掉。一丢掉,也许就是几十年。现在我把这个停在这里,我要提起一点具体的事。我想,当各处的初信造就作得相当强的时候,我们就得想办法和那些爱主而不反对我们的团体寻求交通,把他们带到教会来。已往,我们是注重从外教人中得着罪人。从已经信主的人中,若是可能,就让他们个人到我们中间来。我们怕人说我们是偷羊,就不去得着他们。这是我们已往所抱的态度。一直到现在,这一条路是这样走的。已往主是要我们这样作。

从第二期鼓岭聚会之后,我在感觉上有点改变,不是道理上的改变。这三个月来,我里头感觉越过越厉害。感觉今天到了一个地步,不只要得着一个一个爱主的人,并且要得着一个一个爱主的团体。假使有一个纯洁爱主的团体(不是有搀杂的公会)在一起,而不知教会,未和我们同走一条路的,等初信造就相当强的时候,(不强就容易倒,)我想,主要我们和这样的属灵的团体有交通。弟兄们要全体出去得着他们。已往我们没有作的,现在要作。我们要多多祷告,大家都要在主面前考虑看。看这些感觉在你里头会不会变作更强。我们一面注重传福音,一面要注重属灵的团体;我们不是要一个一个的得着他们,乃是要整个的得着他们。各地负责的弟兄要看这是不是神今天要我们作的。

比方,耶穌家庭,也许时候到了,也许我们应当得着他们。我们能从他们有点学习。在凡物公用、共同生活的事上,他们比我们有认识、有进步。他们能给我们帮助。对于教会的真理,也许我们能给他们一点帮助。也许这是神在中国的一件大事。但愿神引导我们,如果是神的机会,盼望我们不失去。

我们如果把所有爱主的团体带到同样的路上,除了耶穌家庭之外,还有许多零碎的属灵的团体。需要全体弟兄姊妹起来去得着他们。要把他们全体变过来。这件事,我今天很简单的摆在弟兄姊妹面前。盼望你们多有安静的工夫,多有默想的时候,赶得上神所给的机会。不只,这是机会中之机会,我们不要失落,我们要接上去。我们需要懊悔,需要认罪,因为我们所失去的机会相当多!神所交给我们的机会,被我们一直失落。如果我们没有失去机会,今天会所就不只一个,造就的地方就不只一个,农场也不只一个。盼望从今以后,机会逃不过我们的感觉,机会逃不过我们的眼睛。在有机会的路上,我们可以多走几步、、、、、。

四、 温柔两可的生活

读经:

路加福音七章三十一至三十四节:"主又说,这样,我可用甚么比这世代的人呢?他们好像甚么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啼哭。施浸的约翰来,不吃饼、不喝酒;你们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人子来,也吃也喝;你们说祂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哥林多前书七章二十九至三十一节:"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

九章十九至二十二节:"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甚么样的人,我就作甚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

哥林多后书六章四至十节:"反倒在各样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就如在许多的忍耐、患难、穷乏、困苦、鞭打、监禁、扰乱、勤劳、儆醒、不食、廉洁、知识、恒忍、恩慈、圣灵的感化、无伪的爱心、真实的道理、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荣耀羞辱,恶名美名;似乎是诱惑人的,却是诚实的;似乎不为人所知,却是人所共知的;似乎要死,却是活着的;似乎受责罚,却是不至丧命的;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

腓立比书四章十二至十三节:"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五、两种主义

基督的教会在二千年之中,把福音传到了世界各国。世界上的人对于基督教就各有看法;至少我们可以归为两大类的看法:第一,天然界的看法,就是认为在神创造人后,人有许多的要求,这些乃是神在人身上所造出来的;并且神又在环境方面豫备让人喜欢的东西,来应付人的要求。所以人可以在人生中尽量、尽情的享受。第二,禁欲主义的看法。这班人认为人应当拒绝身体上任何的要求;他们认为人因著有罪,所以人生的要求是与罪有关的,人不应当享受罪中之乐,反应当受苦,去压制天然的要求。这两个看法很复杂,并不是那么简单。

基督徒的生活温柔两可

一 不是不吃不喝,也不是也吃也喝

在新约的开头,施浸约翰是替主开路的先锋,所以约翰和主耶稣加起来,乃是新约的榜样。可以说施浸约翰和主耶稣加起来,便是基督徒的生活。马太十一章十六至十九节说,"我可用甚么比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着的。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又说祂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在这里我们能看见,新约对于基督徒外面的生活,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主耶稣说,施浸约翰来的时候,是不吃不喝的;但祂自己来的时候,是又吃又喝的。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基督徒的生活是举哀的,又是吹笛的,因为基督徒不注重外面吃喝的问题。我们看见主所作的,和施浸约翰所作的完全相反,但又不反对施浸约翰。主耶稣是基督徒,施浸约翰也是基督徒。所以基督徒所信的,不是压制天然,也不是享受主义;基督徒乃是举哀也行,吹笛也行。所以基督徒乃是温柔两可的,就是两边都行的。这才是真正的基督徒。有的基督徒说应当享受,也有的说应当受苦。这两种说法乃是两个牌子,结果有的人就流入享受主义,有的人就流入了禁欲主义。但在这两者之间的,就是两可的,才是基督徒的生活。所以我们的思想要完全转过来,不要一直在那里注意到底要不要吃喝的事。

二 接受圣灵的管治,凡事都能作

现在我们拿保罗的生活,来看他是怎样以两可来事奉神。保罗乃是在甚么人中间,他就作甚么人。这是基督徒事奉神基本的条件。基督徒若不是这样,就不是事奉神的人。这是甚么缘故?这是因为基督徒生活的要求比外面的人更深刻。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外面之人的问题,乃是里面之人的问题。基督徒的生活不在乎饮食,乃是在乎里面的交通;基督徒里面的交通,乃是胜过一切外在环境的。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吃不会毁坏我们,不吃也没有损失;因为在我们身上,有一个比环境更深的。饮食与否,乃是外面之人的问题;但基督徒的生活,乃是活在里面之人里的。在神来看,外面之人的事都是极小的事,只有神的儿子在我们里面作生命,才是要紧的、重大的事。对保罗来说,基督徒的生活所著重的,乃是基督在我们里面是荣耀的盼望;(西一27;)其他关于吃、喝、穿的事,都变成微小的、不重要的。保罗的生活乃是这样温柔两可的。

保罗在腓立比四章十一至十三节说,"我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保罗在这里说,他的生活丰富也可以,贫穷也可以;饱足也可以,饥饿也可以;因为这些都是外面的、极小的事。所以我们要记得,我们作工的人,生活不一定是饱足,也不一定是饥饿;不一定是有余,也不一定是缺乏;不一定是卑贱的,也不一定是丰富的。我们的生活必须是两可的,是接受圣灵的管治的。作工的人要经过很严厉的对付,才能被对付到两可。

两可的生活,比光是要求贫穷,或光是要求丰富还难。比如坐船,我们坐普通舱也可以,坐头等舱也可以,这就是两可。你如果只能坐头等舱,或着只能坐普通舱,便不是神的仆人。神的仆人乃是能彀温柔两可的,因为在我们里面有秘诀,就是有荣耀的基督作我们里面的加能力者。有的人因为只有外面的一点,背后没有东西,所以外面的一不顺自己的想法,就立刻倒了。神的工人们有许多地方摆不进去,就是因为不能两可。所以我们作神的工人,里面非受彻底的对付不可。比方中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自由的、释放的,英国人是守规矩的。但我们作工的人,应当学习能在任何人中间作工,才是神的仆人。不仅如此,作工的人还要能应付小孩子,也要能应付老年人。在这些外面的事上,非作到两可不行。

三 超越外面的一切

林前七章二十九至三十一节:"弟兄们,我对你们说,时候减少了;从此以后,那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哀哭的,要像不哀哭;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置买的,要像无有所得;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为这世界的样子将要过去了。"保罗这里的话很特别,他的意思是说,因为主住在我们里面是这么大、这么荣耀的缘故,所以外面的东西是无所谓的。我们若是充满基督的人,就能超越外面的事。所以对基督徒,有妻子的就好像没有妻子,没有妻子的也不求妻子;哀哭也无所谓,快乐也不失状;置买好像无所得着,用世物就好像不用。在这些外面的事上,神的仆人总要作到两可。基督徒乃是超越过一切外面的事的。

四 己受对付,不偏于一型

路加十章四十至四十二节给我们看见,马利亚是安静的,马大是劳碌的。这两个人的事奉都是对的。主责备马大,不是因她的劳碌,乃是因她忙得过度,而且还求主叫她妹妹来帮助。她是忙得太过了。但忙碌是对的,只是也要能安静。我们作神的工人要安静,也要学习会劳碌。这给我们看见,两可的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我们肉体的受对付中,恐怕"两可"是顶难学习的一个。有的人吃坏的食物就难过,但有的人吃好的东西更难过。这都是因为我们把神的国摆在饮食上了。保罗说,神的国不在于吃喝,乃在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我们必须学习作大的人,甚么都行。盖恩夫人说,人和神完全联合时,便是老年人的先生,小孩子的朋友。在林后六章,保罗说了一长串的话,指明他作神的仆人是如何的两可。(610。)"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乃是神工人的标准。这必须是己被彻底对付了,才能有这样两可的生活。基督徒很难有两可的生活,乃是因为有己;己有看法,总以为自己的对,不肯服下来接受圣灵的安排。这样的基督徒是偏于一型的。如果我们让神把我们的己对付了,己一出去,便能彀两可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受基本的、彻底的、厉害的对付,前面才有正直的路,里面才有一种属灵的"矛盾。"我们作神仆人的,总要记得:神的路轨不是单轨的,乃是双轨的。回教是享福的,佛教是受苦的;但在典型的基督徒身上,人看不出是那一面的情形,因他是完全按着神的安排,他已经超越过外面的人了。保罗外面的人是活的;但他里面的人是隐藏在神面前,是永远不动的。我们真的人是在神面前的,外面的人不过是表演。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分开,乃是荣耀的事。里面的人应当隐藏在神面前,外面的人则要绝对的受破碎;这才是为神作工的基本条件。若光作一型的人,就是没有受过基本对付的人。

外面的人受对付,里面的人要刚强

我们作工的人,每到一个地方,就得像那个地方的人。我们的衣食都要和那里的人一样。如果福音不过是在吃喝、穿衣上,就我们和世上的宗教没有两样,一点没有味道。我们的主来到地上,甚么都没带来,但是祂也能吃也能喝,祂是一个真正的人的样子。仆人不能大于主人。所以我们里面的人要刚强,但外面的人是随便的,是可以跟着人走的。因此,我们外面的人必须受对付。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吃,也不是不吃,不是享乐主义,也不是禁欲主义;基督徒的生活乃是两可的。因为,我们里面的,是太大、太荣耀了,所以外面的生活如何,摸不着我们。

 

 

 

 



版权信息


浙ICP备08010045号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