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大学
学校介绍
沃野大学学报
象山学院
报告厅
哲学系
专业学院
研究院
神学院
贺敬之、柯岩专栏
亚洲作家协会
代理招生专栏
唐郁文专栏
我的歌
长篇连载
书画院
图书馆
活动中心
中小学
有关知识
业余摄影展
唐氏家族及其他
后台管理
胡恩余专栏
胡恩余:耶稣基督的福音
胡恩余:以马内利
胡恩余:西门彼得
胡恩余:365天福份
留言反馈

唐勇先生201005
唐勇的微博
一红天下网*唐氏资料库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有关知识  

 

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1788.1.22-1824.4.19),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综观拜伦的一生,他前进的步伐是沉重的,他作出的努力是痛苦的,他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高尚的正义人格和平庸的贵族习气——两者在他的心灵深处一直进行着尖锐激烈的斗争。

  他有过失望,但从不绝望;他有过悲哀冷漠,但没有悲观丧志;他有过孤独忧郁,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他有过失败,但又奋起斗争,屡仆屡起,用笔用剑,献出家产直至献出生命。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Don Juan, 1818-1823)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珀西·比希·雪莱,

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 "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 "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 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 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诗歌

  爱尔兰人之歌(The Irishman`s Song,1809)

  战争(War,1810)

  魔鬼出行(The Devil`s Walk,1812)

  麦布女王(Queen Mab,1813)

  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Feelings Of A Republican On The Fall Of Bonaparte,1816)

  玛丽安妮的梦(Marianne`s` Dream,1817)

  致大法官(To The Lord Chancellor,1817)

  奥西曼迭斯(Ozymandias,1817)

  逝(The Past,1818)

  一朵枯萎的紫罗兰(On A Faded Violet,1818)

  召苦难(Invocation To Misery,1818)

  致玛丽(To Mary,1818)

  伊斯兰的反叛(The Revolt of Islam,1818)

  1819年的英国(England in 1819,1819)

  [1] 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1819)

  饥饿的母亲(A Starving Mother,1819)

  解放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1819)

  罗萨林和海伦(Rosalind and Helen,1819)

  钦契(The Cenci,1819)

  含羞草(The Sensitive Plant,1820)

  云(The Cloud,1820)

  致云雀(To A Skylark,1820)

  自由颂(Ode To Liberty,1820)

  阿多尼斯(Adonais,1821) 悼念济慈

  一盏破碎的明灯(Lines,1822)

剧本

  倩契(The Cenci,1819,五幕悲剧)

  暴虐的俄狄浦斯(Oedipus Tyrannus,1820,诗剧)

  希腊(Greece,1821,抒情诗剧)

  论文及散文 无神论的必然(1811)

  自然神论之驳斥(1814)

  关于把改革付诸全国投票的建议(1817)

  诗的辩护(1821)

译著

  柏拉图《会饮篇》

  荷马《维纳斯赞》等

  但丁《地狱》篇部分

  歌德《浮士德》部分

  附诗一首

  On A Faded Violet 一朵枯萎的紫罗兰

  The odor from the flower is gone, 这朵花的芬芳,已经消隐,

  Which like thy kisses breathed on me; 像你的吻对我吐露过的气息;

  The color from the flower is flown, 这朵花的颜色,已经凋陨,

  Which glowed of thee, and only thee! 它曾使我想起你独有的光辉!

  A shriveled, lifeless, vacant form, 一个萎缩、僵死、空虚的形体,

  It lies on my abandoned breast, 被搁置在我冷落的胸襟,

  And mocks the heart, which yet is warm, 以它冷漠、寂静、无声的安息

  With cold and silent rest. 嘲弄我依旧热烈的痴心。

  I weep ---- my tears revive it not; 我哭泣,泪水不能使它复生;

  I sigh ---- it breathes no more on me; 我叹息,不再向我吐露气息;

  Its mute and uncomplaining lot 它静默无声无所怨尤的命运,

  Is such as mine should be. 正和我应得的那样一种无异。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代表作  《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等。



版权信息


浙ICP备08010045号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