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是我们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以来牢固树立的办学指导思想,也是走产学研结合,进行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五年来,学院“立足宁波,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坚持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宗旨,主动与企事单位联姻,面向社会开门办学,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构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目前,我院校企合作办学,已经构建起一个多元紧密的合作体系,逐渐办出了自己的水平,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得到了上级省市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对我院校企合作办学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市多家新闻媒体也先后数十次对我院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了采访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杭州真知景观技术实训中心就是校企合作办学比较突出,比较典型,别具特色的培训基地之一。
一、杭州真知景观技术实训中心创建的背景
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的第大三阶段,即形成特色阶段(2006年至今)。在这个阶段,校企合作已经向纵深发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断创新,多元紧密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企业可以利用富余的资源和技术给学校提供教学所用,在企业运作的实践中培养企业需要的实用人才;学校可以提供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理论学习的生源,把课堂从校内转移到校外,让学生学以致用,接受更为现实的教育,形成校企互补,共谋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天香园林有限公司、宁波市花园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实行强强联合,于2006年9月11日创建了杭州真知景观技术实训中心,并接纳了第一批学员——宁波城市学院环艺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90余名。这个中心不仅为我院园林景观类专业学生搭建了良好的实训平台,同时还面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它是全国大中专院校景观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是城镇社区和房地产企业园林绿化建设者、新农村绿色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培训基地,并兼作青少年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拓展创新实训的活动基地。
二、杭州真知景观技术实训中心的基本情况
该中心地处长三角的黄金地带,钱塘江南岸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越王村,位于杭金衢高速旁。东枕杭城,与杭州隔江相望;南连杭州生态园,与度假村接壤;西望大片农田,这是将开发的萧山苗圃园;北接萧山所前镇,与中国花木城市场为邻,总占地面积为260余亩(不含池塘、道路),总投资2500万元。这里依山傍水,绿荫环抱,花木葱茏,林壑优美,池塘苗圃,鱼鸟嬉戏。确实是环艺、园林专业技术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片沃土。这里不仅自然资源丰富,也不乏人力智源:现有员工 32 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0%,中级以上职称占65%,实训师均为大专以上学历。
本中心为在校的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提供素质拓展和技能训练的必要条件
为环艺、园林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的场所,在这里没有经院式的上课和考试,而是以现场教学为主的开放型课堂,是人人动手参与,突出实践、突出技能、突出应用的一种新型的课堂。在这里组织学员学习经营,尝试经营,始终要灌输这样的一个理念:带着使命去经营自己的人生,经营并牢牢把握住未来的事业,以梦寐欲飞的态势去成就自己。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实行公司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即撤消原来班级管理的教学模式,改革为模拟公司或分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原来的班长、副班长、小组长和学习委员等都免了,由群众公推为总经理、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或材料员等岗位和职务,各人履行岗位职守。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管理及操作技能,体验团队精神与和谐人文的内涵。在教学理念上创新了一大步,根据企业实用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无法满足业务扩展对人才的需求。
实施:
新的教学模式:现场教学为主。
新的教学方法:突出技能,强化应用;人人参与,合作共事。
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人人行动,从中去体验、去领会、去总结、去分享。
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经营化的运作管理。
三、杭州真知景观技术实训中心的实训计划(略)
四、杭州真知景观技术实训中心的实训成果
(一)四期实习生,经受了实践的考验和劳动锻炼
本中心从2006年9月11日创办以来,在短短数月间,已经来我中心进行实习的环艺、园林专业的大学生已经有四批:宁波城市环境学院园林专业大三学生(实习时间两个月);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05级环艺专业学生(实习时间一个月);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实习时间一个月);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实习时间一个月)。在接待这四批学生的实习中我们的朱之君董事长、张根朗副董事长和陈根宝总经理亲自上课堂讲景观学、植物配置学,或亲自带队去工地、去杭州植物园考察识别花木类别及讲解树木学,结合树木学原理进行现场识别指导。陈总经理还就教学管理上的改革上,在实施公司化经营运作方法上进行指导。象经验丰富的何礼华老师、魏春海老师等不少实训师,都手把手地对植物学、测量学、铺装学、景观树木学,植物配置、景物的物象、构景、借景、框景等课程进行现场实地指导,使学生学到不少在学校里、书本上从未学到过的,新鲜的,活的、有用的知识。而且得到了实际操作的劳动锻炼,过去一直在学校里,长期脱离劳动,连扫地搞卫生的活都不干的大学生,现在到了工地要搬运、挖土、植树、铺装等,真正受到了劳动生活的磨练。因此,不少师生反映,在这里实习一个月,比在学校学三年的东西还要实在、有效。(详见各期《真知简报》)
(二)八方来客,传授宝贵经验作出高度评价
真知实训基地创建半年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来本中心传经送宝或考察指导。主要有:
2006年9月27日,本中心开办仅半个月,就迎来了《中国园林》杂志的编委、《浙江园林》主编,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工程师胡京榕教授的讲学,他讲的内容是《目前景观建设中常见问题》,列数目前景观建设中的“十大歪风”及其形成的原因。他勉励学生:园林景观建设行业前景灿烂,要自强自励,扎扎实实学习,勇于进取,去成就一番大业。
2006年10月7日下午共青团浙江省委赵一德书记等领导来本中心参观考察。
2006年10月13日浙江省城乡规划院园林规划所赵鹏所长为实习的学员作了《园林景观材料选配》的专题讲座。他以多年来实践经验和精典的实际案例进行剖析。他的独到新颖的观点给同学们以深刻的启发。
2006年10月16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曹屯裕院长一行来本中心考察和论证。陈总经理在介绍中强调:本实训中心以独特的实践教学方式为生命力,在实践中提升理论知识,面向社会,开办大中专院校景观专业学生实习、在职景观技术工程人员培训、大中专院校景观技术专业教师短期实训和职能部门的景观技能上岗培训等实践性较强的景观培训班。曹院长等专家对此予以充分肯定。曹院长说:真知实训中心突出时间教学,有自己的基地,设施比较齐全,为景观类专业的大专毕业生走向就业岗位提供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和过度空间,这是园林景观教学的一个创新,也是一个创举。
当天下午,本中心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达成了学生实训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签订了协议书,成了长期合作的伙伴。
2006年10月20日“春天”环艺的总监李寿仁专家老本中心作有关《别墅庭院造景》的学术讲座。他为实习的学员们讲授了他多年的造园置景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去创新。他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建议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从而获得更丰富多采的知识。
2006年11月30日浙江大学园林学院包志毅教授应邀来本中心进行专题讲座。专题内容是《风景园林产业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他指出,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日趋重要,这是改善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当前主要问题是重视不够,缺陷很多,浪费惨重,这方面人才又紧缺。环艺和园林景观专业的实践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为我们展示了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2006年12月26日下午,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蔡永波专程来本中心考察。他非常赞同本中心朱之君董事长提出的“通过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和为人处世的良好品行”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他充分肯定地说“真知中心为青年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和健康成长起了‘推助器’的作用”,他要求本中心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提高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青年学生,社会青年和少年儿童来这里学习。同时陪同来本中心考察的还有杭州市团委书记董悦、团省委王尧祥部长和萧山区团委书记钟铭书记以及所前镇分管农业的俞利松镇长等。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把景观技术实训中心办好,环境和硬件设施再搞得好一点,来我中心讲学、搞科研的专家、教授将会更多。来实习培训的人员也将会络绎不绝。
(三)坚持一个方向,始终把思想和人文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
本中心开创第一天,董事长朱之君先生非常强调:搞园林景观工程技术的人员必须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而且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品味。因为现在的青年大学生几乎是独生子女群加上近年来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淡化。不少学生娇生惯养,怕这怕那,总想能坐办公室,怕去工地实习。针对这情况,本中心从董事长、总经理到一般实习教师,无论高工也好,实训师也好,几乎每次上课都突出强调实践第一,动手操作第一,要实地去干,就要吃得起苦。还是一句老话:“滚一身泥巴,流一身汗” ,“两腿出土方见泥” 。办了四期的实习班,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现是好的,能恪守自律,毫无怨言。据实训授课的高工反映,也有些学生不自觉,对施工的仪器设备不爱惜,如三万多元进口的测视仪,一上手就跌破,还不当一回事。带队老师反映,有的学生很会化钱,一个月的生活费平均要化六千元!还总嫌生活太艰苦。还是学生们自己说得好,有一位叫王艇的学生在一篇心得里是这样写的:测量能测出了每个人的“心”。他说,这个“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对做事做人做学问的态度。人的智商是有高低的,但是在为人做事的态度上,我可以肯定地说是没有任何高低可分的。我们平时看人很少以智商去说一个人的好坏;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人对为人处事的态度来说这个人是否有责任感。……就拿测量来说,大家都懂得测量在园林放样中的地位,但为什么会出现有的极其认真负责、有的操作正确而负责一般、有的袖手旁观在一旁看热闹,更有的打着伞在树阴下欣赏着风景等等几种不同的态度呢?这是责任心问题。他说,抱着负责态度的人,是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测量的,碰到问题时他会及时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因为他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去克服困难的,而且这种人有一个优点就是他会联想,从解决这个问题联想到下次碰到类似问题的解决办法。这种人以后到社会上去是不会被时代所淘汰的。因为他有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驾御困难的能力,有一种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他能不断地适应时代潮流,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精英,是时代的领路人。对测量持基本负责态度的人,是多数,这种人能适应时代的潮流,但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他们只能保持住自己。另一种自己不会,在一旁看别人操作的人,他可能成为前两种人中的一种。到底是哪一种?这要看他自己的追求了。最后一种在测量时不学习而欣赏风景的人,他们很可能是社会的局外人,他们不适应时代的潮流。不是说他们不具备适应的条件,而是他们自己不要这种条件,他们始终是局外人,只能看到别人的成功,很难看到自己成功的一天。
这篇心得体会写得好,很有代表性。说明学生已经洞察到在实训中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说明不失时宜地抓紧思想教育,我们是抓对了。我们在实训中发现许多学生思想上起了变化:注意生活上的节俭了、不浪费劳动果实。相互关心合作,发扬团队精神。也开始认识到实训动手操作,在工地劳动不再认为是“劳动改造”,更不是“劳动惩罚论”。认识到劳动实践是我们专业和职业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怕艰苦怕劳动是没法搞景观园林园艺工作的。
(四)不断进取,坚持把景观技术实训中心办好、做强、做大
根据团省委领导的指示精神,本中心不仅只是为大中院校环艺、园林景观专业提供实训的场所,成为产学研的校外基地;还要为全省的共青团员和青少年提供有关知识的能力的拓展基地;同时也为城乡规划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
因此,我们将不断进取,坚持把本中心办好、做强、做大。加强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知名度。除大红鹰本校每届学生实习外,还将吸引省内外更多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来这里实训。年前,董事会召开专题研究会议;今年一开学,董事长朱之君就召集有关人员,一起研究具体方案,落实几项重大举措:
(一)扩大范围,着手基建,增加学生的宿舍用房。计划再造一幢四层宿舍楼和部分培训师的住房。
(二)开放园林产品展示平台,广发信息以扩大影响,招商设摊,使初步形成一个既作为行销交易的场所,又作为学生识别植物花卉、树木样本的展示平台。
(三)投资建设青少年智力和能力拓展基地。作为浙江省大中专小学生及共青团员、社会青年智力和能力拓展的基地,同时也是增加实训学生课余活动的场所。
(四)在原有的实训模块基础上,修筑室内构景沙盘模型的工房,供学生室内和雨天制作模块的样本模型和沙盘。
(五)今年植树节动员全体中心人员参加植树劳动。
五、杭州真知景观技术实训中心取得成果的经验
(一)领导高度重视,董事会时时关心。校企合作创办实训中心成绩的取得,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和董事会的关心分不开。创办之初,在俞瑞钊院长和孙惠敏书记亲笔撰写的《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纲要》中就将人才培养规格、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要求、职训基地建设等内容郑重地写了进去。随着办学实践的发展,俞院长和孙书记就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力量进行专题研讨和深层理论思考,实训中心的实际问题由董事会协商解决。从创办至今,凡实训中心一遇到问题,遇到情况需要解决的,董事会就坐下来商量解决。结合教学问题、实训问题,总是先商量先解决,并立即着手去办。涉及到钱、人、物的问题,董事会总是议而就决,决而就办。不拖不馁。
(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半年来到我中心的有关领导和省内外专家、大学教授,以及宣传媒体都非常关注。只要中心需要,他们可以经常亲临指导。同时每次授课也得到兄弟园林单位、景观园艺科研单位专家、甚至是国家级顶尖大师、以及在工地指挥的高工、实训师的支持和指导。省团委、省教育厅的有关领导也都明确表态,只要我们提出困难需要解决的,领导上一定支持帮助解决。
(三)从我们本中心自身角度看,成功的经验也靠自身的不断完善。首先是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认识到本中心必须以适应本省经济发展需要为办学宗旨,以培养景观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在筹措创办的第一次董事会上就提出“面向技术、面向应用、面向市场”的办学指导方针,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符合高级景观人才培养要求的三层架构思想:培养目标清晰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工程细节化。在人才培养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强调职业技能优先,动手能力优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实训基地看作是学院办学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四)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是办好中心的关键。校企合作办学需要充裕的财力支持,和企业合作办学创建实训基地,也不例外。学院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要优先保证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至今,学院首批投入资金200万元,添置一些硬件建设和学生生活必须品。主要资金还是依靠天香园林公司和花园园林公司。目前已经建造了职训楼,学生宿舍,实训场地。计算机房,图书馆等。
(五)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学院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建设,至今先后制定了《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教学的若干意见》、《关于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实施意见》等规章制度,理清校企合作办学的责、权、利等关系,使校企合作真正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形成双方合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另外,学院还将实训实习工作作为考核各系(院)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发挥制度作用,激励各院系加强和改进实训实习工作。作为本中心还有自身制订的教学和实训的规章制度,以及必要的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主要有2006年8月制订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学员手册》。前者指教师员工必须执行的职责和规范,共十章。后者是参加实训的学员应该自觉遵守的制度和规定,共六章。只有健全这些实训质量保障机制,才能使我们的实训工作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在管理上建立教务学管部、负责日常的教学事务和学生管理工作。另外还有学生宿管部门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和安全保卫工作。
2007年4月2日
作者:唐郁文
沃野大学-浙江网络大学名誉主编、顾问、副校长。
原浙江省政府督学,浙江省中学特级教师,浙江省中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浙江大红鹰职业专修学院文学院长,浙江育人专修学院督导室主任,特约教授。